乐读窝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乐读窝 > 都市言情 >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第160章 军校

书籍名:《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作者:意元宝

  或许那个意外死去的公主,在她的心里,她定然也想知道究竟自己是怎么死的,那样的死去,是意外还是人为?
  “你是相信了那些流言蜚语?”武媚娘目光与李初对视,虽然李初的神情平静,眼神也没有多余的波动。武媚娘终究问出心中的疑惑。
  李初希望从武媚娘这里得到当年真相的答案,可是同样的武媚娘也想知道李初究竟是怎么想的。
  风言风语传了那么多年,武媚娘又怎么会不知道呢?作为中宫之主,掌握内宫所有消息渠道的皇后,现在更是皇帝。
  只是作为正主的李初,从来没有追问过这件事情。武媚娘以为李初不在意这些风言风语的,一个心性强大的人,不会管外面究竟传出什么样的话。她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亲眼感受到的。
  就像李贤当年听说自己不是武媚娘的亲生儿子时,诚惶诚恐,怕极这是真的。
  就连亲生儿子武媚娘都可以毫不犹豫的舍弃,更别说不是亲生的儿子。
  那个时候的李贤就是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会越发失了分寸。
  也正是因为有了李贤的对比,武媚娘才意识到李初确实是一个稳得住的人,风言风语再传,终究都是假的,因为留言而让自己的生活过的苦不堪言,这是最愚蠢的人。
  可是武媚娘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李初竟然会当着她的面问出这个问题。
  “我不相信,所以我才会亲口询问陛下。我只相信陛下亲口告诉我的事实,当年我出事究竟是意外还是人为?”这样的一件事牵扯太多,就连裴观当年也因为这件事而不得安宁。说开,就不如一次的问个清楚,就算是给彼此一个交代。
  “我说的话,你确定你会相信?”武媚娘不是不相信李初,但这件事关系太大,李初存在心里这么多年,一直没有问出口,李初心里定然有自己想法的,此时问出要得一个答案,其实不然。
  李初瞥过武媚娘,“陛下不必试探,我说过会相信,自然就会相信,若不然,陛下为何担心?”
  言出必行,不管曾经的李初在想什么,到了今天,李初问出来,又是在这个当口问出来,看起来就好像在把武媚娘推得远远的。
  明明她舍命相救,明明武媚娘刚显露出来对她的信任,对她的喜爱,但是现在却又马上往她们之间插上一根刺,别说是武媚娘,就是太后都弄不明白李初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问出这些话来。
  李初比谁都清楚,眼下的一切事情都是早成的定局,当年死去的人并不是李初自己,那个早逝的小公主,终是不复存在。
  而且这一个问题问出去,她并不见得就能得到真正的答案。
  “我若说不是呢。”李初不错眼的盯着武媚娘,一直都在等着武媚娘回答,真的等到武媚娘问出来,李初立刻接话道:“好!”
  或许,她就是希望这一句不是。武媚娘亲口承认自己让人去杀了李贤,现在李初依然相信武媚娘现在说出一句不是。
  武媚娘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说的一句不是,得到李初明显轻松的神情,有些事,其实各自都放在心上,不提的,只是因为没有办法提,也是因为就算提了也没有用。
  “我说不是,你就这么相信我了吗?”过于轻松,武媚娘都觉得不太真实。
  李初道:“不然呢?”
  像武媚娘此时此刻的想法,李初是看不透的,但是,她要的仅仅是一句不是,话由武媚娘说出口,她就选择相信。
  “你回答的太快,快的让我觉得不真实。”武媚娘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一句不是就能够轻而易举的让人相信,虽然李初这么多年来没有因为这件事怀疑过她,也从来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对她耿耿于怀。
  但是,真的就能心无芥蒂吗?
  “陛下肯定在想。我问出来,是不是在心里早就认定了当年刚出生的我死去就是因为陛下。”李初看出武媚娘内心的挣扎和不信,问出来这个问题的李初,早就想过武媚娘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但就算想要解决心中的疑惑,并不代表李初为此而不惜毁掉袁天师一手为她创造的局面。
  武媚娘确实这么想的,也有这样的一份担心,正是因为如此,武媚娘一直都在犹豫这个答案。
  “对我来说,心中有疑惑就应该问出来,我竟然问了陛下,就是希望能从陛下这里得到答案,那么不管陛下给我一个什么样的答案,我都会选择相信陛下。否则的话,我这么多年早就去查了。”李初提醒武媚娘,她不是没有办法去查明当年的事情,甚至早在很多年以前,她完全可以询问李治究竟自己的死是怎么回事。
  但是既然李初从来没有想过要问李治,现在也仅仅是询问武媚娘一句,因为在她心里她比谁都清楚,或许对于当年的事情,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不同的答案,而所有人所指向的嫌疑人武媚娘,只有她才真正的知道当年的事实。
  问出来,得到答案。一切都不一定是真的,可是,李初想啊,一个敢当着李初的面承认李贤之死的武媚娘,如果还愿意骗她也好的。
  武媚娘何尝不清楚,就算自己说出答案,也不见得谁都会相信。但是眼前的李初却沉着稳重的告诉她。不管武媚娘给她什么样的答案,她都会选择相信武媚娘。
  有些人问出问题,不是要一个答案,更多是要一个态度。
  “到现在你还不相信我?”武媚娘明白了李初问话的另一层深意。然而却让武媚娘不喜的皱起眉头。
  “陛下说错了,若是我不相信陛下,就不会有此一问。我问,为的从陛下这里得到答案,正是对陛下的信任。陛下不以为然。”曾经的李初无比的信任武媚娘,却是武媚娘亲手毁了这份信任,曾经李初以为不该再相信武媚娘,但在这件事上,李初宁愿相信不是武媚娘。
  “陛下说不是,我就相信不是。”李初沉着的告诉武媚娘。武媚娘的神情变得越发的复杂。有些话题她们默契的从来不提,心中各有猜测,说破也好!
  宣太后:“群主说出来,是要安武皇的心。。”
  萧太后:“可是有些问题埋藏在心里多年,总是想亲口问上一句。”
  吕太后:“无论武皇这一句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件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
  孝庄太后:“千古迷案到了现在都没有办法查个水落石出。”
  没错,对于武媚娘究竟有没有杀死当年的安定思公主,千古以来不是没有人想要查探清楚。可是因为间隔太久,或许当年就算是李治都不一定能查得清楚。
  到了现在,就算李初成为安定公主,多年前的事,因为母女的关系,不能问不能查,就算现在问上一句,其实在李初的心里是一道坎,在武媚娘那里也是,解开也好!
  “多谢陛下为我解惑。”李初恭恭敬敬的和武媚娘道一声谢。武媚娘神情复杂的看着李初,好像从来没有认识过李初一样。
  “陛下为何如此看我?”李初注意到武媚娘的神情反而不明所以。
  武媚娘道:“为什么你能够这样坦然的相信我?你不是说我并不值得你信任吗?”
  “因为这件事不管是真还是假,我不过只要问出来而已。有太多的人想亲口问一问陛下,而我是最有资格的那一个。”死去的那位小公主不管是因为什么而死去。但是武媚娘面对李初的询问,神色不变,而且这么多年来也一直坦然处之。
  不管武媚娘是因为心理强大或者是真的从来没有做过,现在武媚娘既然回答了不是李初就愿意相信这不是。
  对于李初来说,一个母亲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这并不是一件值得让人回忆的事情。
  一个凶手面对自己杀害死去的人重新活过来,能够一直以来都神色坦然,而且宠爱有加。到了现在并没有因为当年的事情做出任何对李初针对的事情来。
  这对于李初来说,她是佩服武媚娘的。所以无论这是真还是假的答案,李初都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武媚娘迟疑许久,久得都让人觉得一切都归于死寂。
  “你愿意相信我,我很高兴。不管我曾经做过多少事情,在这件事情上你还选择相信我。”武媚娘其实不是不担心李初会不相信她,可是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李初坦然的承认自己心中的疑惑。
  那么就证明在李初的心里,其实一直都有一个答案,或者说她心里一直有一个期盼的答案。
  正好,武媚娘给到李初的正是她心中所希望的那个答案,所以,李初坦然地接受了。
  “你不该相信我的,明明我告诉过你,永远不相信任何人,包括我,为什么你就是记不住?”武媚娘在这个时候竟然又教起李初来。
  李初微微一顿,最终凝视地武媚娘,第一次觉得武媚娘可怜,“我不是陛下,我并不想和陛下一样过的这么累。勾心斗角与人相争,包括自己的儿女也要争。我从来不想争的头破血流,连一个相信的人可以说话的人都没有。”
  “毕夏自己走的路自己走就好了,不需要让我跟着你一起走。”这就是李初的选择。她选择相信武媚娘,哪怕她清楚武媚娘这个答案真假难辨,她也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只有这样,将来的日子,李初才能开心的走下去。
  武媚娘无法再说出什么,李初总是有自己的想法,那是武媚娘就算这么多年不断的想动摇李初都没能达到的想法。
  “睡吧,你累了。”武媚娘只觉得喉咙一哽,拍拍李初的肩,让李初躺下休息。
  吕太后:“真是闹不清楚啊!”
  宣太后:“群主是武皇所无法改变的人,可是武皇,未必见得就真的不为群主所改变。”
  李初躺下,闭目养神,想到自己还要在这宫中里再待上些日子,罢了,好好地养着吧,住都住了那么久,也不在乎多些日子。
  武媚娘守在李初的榻前,一直看着李初睡着,久久没能移开视线……
  太后们瞧着神情复杂的武媚娘,同样说不出诸多的话来,难为李初能睡得那么安眠。
  *
  三日号李初,终于可以回到公主府,而武媚娘赐下的赏赐不断地送往公主府,一车又一车的绫罗绸缎,还有各种奇珍异宝,更是给李初赐下更大的封地。
  总之,只要可以表现武媚娘对李初的恩宠的事情,武媚娘不曾讳的全都做出来。
  接着,更是许李初依亲王之制纳属官。
  如此消息传扬出去,举朝哗然。一个公主依亲王的制度纳属官,这不是同亲王了?
  当然,这么多年来李初的公主府明面上真是一个属官都没有,她就是一个人瞎忙活,她扶起来的人,文人也罢,官吏也好,从来不会往来于公主府,以至于都让人觉得李初是个光杆的司令。
  可是那些真正佩服李初,愿意为李初所驱使的人却很清楚,不需要往来于公主府,只要李初一句话,他们随时可以为李初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对于他们来说,李初毕竟是公主,若是养太多的门人,对于李初来说也不见得是好事。可是,眼下的情况是武媚娘亲自下令让李初如同亲王一样的养属官,皇帝下令的事,透出来的信息让人一直拿不准真假。
  太后们听到这个消息总是高兴的,“公主和亲王的属官差得不是一星半点,现在武皇是真心想扶我们群主上位。”
  萧太后:“这是好事。”
  李初却不见得欢喜,“比起养属官来,你们不觉得赶紧把军校办起来更重要。师生的关系多重要,这些人才可不是小小的一个亲王属官可比的。目光要远大。”
  人才握在手里,那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
  一个亲王的属官有多少个?一个学校的人若是用心培养出来的能人有多少?完全没有可比性。
  吕太后:“果然我们还是见识太少!”
  不想认服都不行,李初想得长远,不是她们可以比的。
  所以在武媚娘以为李初会因为自己得到,如同亲王一样的待遇高兴时,李初却捉紧时间将军校章程写好给武媚娘送上去。
  因为被武媚娘关在宫里,连人都不能见,朝更是没有办法上的,李初这些日子同外界的事都断开联系,现在得把这些日子发生的事全都重新理直。
  好在她的伤最重,慈心她们一个个的都好全了,有她们帮着李初理清楚种种事情,李初如鱼得水。
  很快,李初那里就和武媚娘上交建立军校选址的相关问题,甚至出任的老师有多少,李初全都给武媚娘写得一清二楚。
  武媚娘在看到这一系列的章程之后,内心感慨万千。李初只怕是早有此念,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提出来顺着武媚娘提出的开武举,李初自然顺理成章的开始推动建立军校。
  不仅培养的是军事人才,其实更是天下人才。
  这么多年来太学如何武媚娘不是没有数,由贵胄子弟出入的太学,早就没有学习之风,天下太平,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家子弟,他们占据越来越多的地位,只会让寒门子弟无出头之机,武媚娘不是不着急,但武媚娘一时腾不出手来收拾,唯有放任不管。
  军校,也好,听到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武将们的学校。等到李初真的培养出一批人来之后,必定震惊天下,令天下人都能够看清楚,就算是武将也不见得不能文武双全。
  废了一个太学,那就再建一个可以培养天下人才的学校。
  武媚娘认同李初的做法,因此极快的批复下李初选定的军校建立,建学校的事还得画样,工部得配合李初,李初嘛,把自己对于军校的要求一一提出来。
  工部得按李初的想法画样,工部的官员们都画得头秃,想问李初哪里来的那么多奇怪的想法,最后却不得不按李初的意思去办。只是送到武媚娘的面前,让武媚娘定夺时,工部尚书告上李初一状。
  听完工部尚书告状,武媚娘那是哈哈大笑,最后冲工部尚书道:“军校诸事都由安定公主一言定夺,安定公主怎么说该劝的你劝,若是公主执意,你就按公主说的去做。不管将来的军校建成什么样子都不怪你。”
  对于工部的人来说,他们自己有自己的章程。李初现在所做的在工部的人看来就是莫名奇妙,毕竟一个学校,你怎么能建那么多让人玩的东西?
  很想说,李初这哪里是建学校,分别是建乐园,开一个学校,就让人玩的就不担心玩物丧志吗?
  这类的说法,作为负责画样的人很隐晦的提醒李初了,可是李初却不以为然的回答。“谁说玩就不能学习?”
  得了吧,听到李初这话,工部尚书等人都无可反驳。
  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到武媚娘的面前告李初的状,没想到武媚娘全然是放纵的意思。
  想到建军校的事情都不过国库直接由武媚娘拨私库来建,也就让朝中的大臣就算对军校心存不满,也不敢直言相谏。
  不过最后如何建立军校还是由李初一言定夺,工部的官员在看到这不亚于太学的建筑规模时,内心无比震撼,偏偏这里面的建筑很多都是由李初拍板,纵然他们这些行家想要否定,李初却不管不顾。
  哪怕和武媚娘告状,武媚娘也是放纵李初的意思,能怎么办呢,就只能看着李初按自己的意思建起大周的第一所军校。
  费时三个月,军校终于建成,李初看到焕然一新的军校很满意。
  在这期间,李初已经开始招生。
  第一批针对的目标李初就从李氏宗亲下手;接着就是武将那些和先帝打下江山的功臣之后。多少后代变成了纨绔子弟,仗着家里从前的功劳在天子脚下胡作非为。这些人就得教,更得教的不逊于他们的祖先。
  有李初亲自登门,不管多少人的心里纳闷,李初竟然连教育也插手,更是看上他们家的这些纨绔子弟时,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李初说的在理。
  祖宗立下的功劳,总有挥霍完的一天,想要家族长盛不衰,就得靠后代子孙。
  那么他们的儿女现在能够依靠他们而生存,不见得将来也可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学得一身好本事。
  李初可劲的忽悠,重点也是提出不论男|女,只要想建功立业的,可以从现在就开始准备。
  所以到最后军校建好,前来报名的人几乎已经比参加太学的人还要多。
  因为军校新开张,所以免一切学杂费,也就意味着寒门子弟也可以进入军校学习。
  开放式的招生方法不是没有人对此表示意见。然而,李初和武媚娘都是有钱人,两人办的事情都不经国库,不需要国家拨款。
  所以军校虽然担着是国家教育部门的名号,但是从头到尾不花国家一分钱,就算想要反对,其实也是理不直,气不壮。
  军校建成之后一个月,李初定下开学的日子。作为校长,李初在开学的第一天第一个上台讲话。
  “军校,很多人听到军校两个字想的就是这个学校肯定是那些粗俗不堪的武将之后进来读的学校。可是我的目标是军校打造出来的人才不仅能文能武,更能扛起天下。我想要的是超越太学。你们觉得自己能够超越太学吗?”现在大周最高的学府就是太学。所有人都未能进太学而为荣。
  虽然这些年来太学越发不成样子,但是依然是无数学子,挤破脑袋也想进入的学府。
  李初一来就放话定论自己想要超越太学。一群或是半逼迫,或是只是想求得一个出头之路的人们全都傻眼了。
  其实一群学生以前要么是纨绔子弟,要么就是寒门出身,都是没本事的人,或者是文采不显的人,想到要和太学的人一争高低,或者是超越太学的那些人,都觉得没有半点可能。
  “你们肯定在想,就你们这副德性,怎么和太学的人一争长短。”李初可清楚下面这些人到底在想什么,面带笑容地将他们心中想说却不敢说出口的话说出来。
  “公主,我们不是不想,只是不可能。”总是有实诚的人,因此得有人应和李初。
  “但是我一定会帮你们做到,端看你们是否愿意上进,愿意证明自己绝对不比任何人差。你们想要趾高气昂的站在太学学子的面前证明给他们看,你们不仅能文能武?”李初当然知道这些人都是从骨子里认定自己不如人的。
  虽然在外面那些百姓的面前,他们趾高气昂,好像不可一世,但是在真正的有能力的人面前,他们更明白自己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
  所以想要让他们站起来,想要让他们有一颗上进的心,李初就得可劲的忽悠啊!
  “那当然是想的。”谁不想出人头地,只是一直没有寻到机会,所以就只能靠家里养着当个纨绔子弟,在寻常百姓面前耀武扬威。
  如果有一天他们能到太学学子的面前耀武扬威,那就真的是光宗耀祖。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努力。”李初要的就是他们愿意,现在不愿意,以后也一定会愿意。
  现在李初就仅仅煽动他们,先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接下来一应的训练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相信他们会坚持做下的。
  军校实施的是全封闭式,一个月放一次假回家,日常的时候,不是军校的人都不能自由出入军校。
  至于军校的老师,全部都是李初一手定下的,文的武的,样样都有,尤其那些致仕在家的老将军,李初请他们三不五时的出门上上课。
  随着天下安定,武将存在感越来越弱,而那些能打仗的武将也越来越少。
  不是没有人发觉这个问题,只是自古以来都是重文轻武,建朝之初武将和文官一样的出色,但是等到天下安定之后,武将必居于文臣之下。
  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当武官的原因。
  不过,随着军校建成,武媚娘忽然搬下一份诏书。定下政事堂自此往后必有两个知武事的武将出身。
  谁也没有想到武媚娘会颁一下这样一份诏书。当时就有人表示反对,可是李初进言,“天下要安不可无武将,政事堂诸位都是文臣出身,有多少懂武事,若不懂,大战在即,关乎天下安定,就凭你们一群不懂打仗的人决定如何打仗,滑天下之大稽。”
  “以武将出入政事堂必定两位,有何不可?你们文臣当得宰相,武官就不可?”李初咄咄逼人,让人纵然想要反驳,一时都不知道如何反驳的好,最终只能叹一声。总是有人不愿意就此放弃。
  “武将都是粗俗不堪者,如何能为相。”这话说的也不错,很多武将都是大字不识几个,全靠英勇作战杀敌才能够一步一步升迁上来。这样的人让他们进入政事堂成为宰相,确实令人难以接受。
  李初摊手道:“我粗俗,魏王粗俗?”
  如今政事堂之内,李初和武敏之两个都是领过兵打过仗的人。
  这样两位知道行军打仗诸事的人,看起来粗俗吗?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公主和魏王。”李初和武敏之自然不是那等粗俗之人,但是又有多少武将能和他们两个一样?
  不能同日而语,不能同日而语!
  “那也就是说,在你们心里,文臣想要成为宰相,不需要懂得行军打仗,可是武将想要进入政事堂,就得和你们一样满腹经纶,知书达理?”听听这些文臣说的话李初那叫一个不满,再想欺负武官也没有这样欺负的吧。
  本来以为自己占尽上风的人,这个时候听到李初一阵讥讽,没能接上话。
  又有人站出来,苦口婆心的劝道:“公主一心为大周安好,臣等都明白。只是让武官入宰相之列,武官无能安定天下,也无法抚恤百姓,这样的人如何为相?”
  “谁说的?哪一个武将打完仗之后,不是安抚百姓,不是安定天下?不像你们会咬文嚼字,不像你们那么通透人心,就当不得宰相了?如果武将想要成为宰相需要能文能武,那么同样的,从今往后,凡入宰相者就得一视同仁,都必须能文能武。”
  偏偏对武官这么苛刻,文臣却只需要满腹经纶就行。不公平的对待,怎么一直以来就没有人管管?
  “若是如此,只怕政事堂的这么多位,能留下的就没有几个。”听着他们吵了半天,武媚娘忽然感慨出一句来。
  “所以朕在想究竟要不要听你们的,没有道理武将为天下百姓出生入死,安|邦定国。依军功而成为政事堂的宰相,在你们看来就那么无法容忍。一视同仁,如果对武将要求如此的苛刻,朕更想让你们全都能文能武,可是天下人能做到?”武媚娘这一问问的好啊。当皇帝人,谁不希望自己的臣子能文能武。
  可是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古往今来有多少的能臣,确实能文能武的?
  自己做不到的事,却对别人苛求。这就过分了。
  “此事就这么定下,不必再争执。你们文臣考虑的是自己能不能成为宰相,朕要考虑的是天下如何安定。”李初提出的意见对于长远来说绝对是有利的,武媚娘认同。
  现在天下是安定不假,但是时间一久,定然会再起波澜,到时候如果朝中没有懂得军事指挥的人,全由一群文臣指手画脚,天下危矣。
  听到武媚娘一语定论,可见武媚娘早就想好,容不得别人再说三道四的。
  “陛下英明。”关键的时候,第一声拍马屁的人就是李初。
  武媚娘目光扫过李初,难得听到李初一句英明。
  所有的臣子扫过李初,心中暗叹,定然是李初早就说服武媚娘,所以武媚娘才会鼎力支持李初,不管不顾定下此事。
  所以这一份诏书下达之后,李初特意拿回军校告诉军校的所有学生,“不要总以为行军打仗就没有出息,就当不了宰相,瞧瞧,这是陛下刚刚颁下的诏书。从今往后政事堂七位必须有两位知武事,也就是得是打仗出身的人。”
  “公主,怎么才两位?政事堂总共七位宰相,武将出身的只能占两位吗?”然而李初想要蛊惑人心,没想到居然被人捅了一刀。
  “你们知道从前的宰相只有几个吗?”往心上捅一刀的人被李初扎心的一问。
  这个问题当然有人回答,“一位,从前的时候只有一位。”
  李初道:“所以啊,现在我们大唐有七位宰相,分出两个来给武将专用,不值得高兴?”
  “高兴,高兴。公主,如今政事堂的诸位中,唯你和魏王上过战场,打过胜仗,尤其是公主,那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公主给我们讲讲你当年是怎么入吐蕃,挑起吐蕃内乱,令吐蕃不战而退的?”宰相的事情离的他们过于遥远,虽然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他们更想听李初讲故事。尤其讲的这些确实发生过的故事。
  “想听故事,先把你们的训练做完。该背的书也给背完,若是背的不好的,谁也没有故事听。”李初作为校长,那是一言定论。
  该赏该罚李初总能把握好这个尺度,所以虽然这群学子敢和李初开玩笑,真到李初催促他们去练习的时候,一个个都只能老老实实的照做。
  总地来说,进入军校,虽然很多人都是被逼进来的,然而真正参与军校之后,一开始或许觉得太累,但是随着训练的习惯,他们每天不训练反而觉得不习惯。
  李初把大部分的心力都放在军校上,等着这群熊孩子能够赶紧的成长起来,这样用不了多久,她就能讨赏了。
  然而李初极高兴的时候,竟然收到一个消息,有人说武轮谋反。
  听到这个消息,李初脸色立刻变了。“陛下是何态度?”
  现在最重要的是武媚娘的态度,武媚娘究竟是怎么反应。
  “宫中并无消息传来。”武媚娘的态度到现在都没有消息,李初不敢犹豫,这就要进宫。
  没想到正好在宫门前碰到武轮,武轮脸上尽是惊恐,“姐姐。”
  李初走过去握紧武轮的双手,“没事,我们问心无愧,不管任何人想对你动手,都不需要担心。”
  宽慰武轮,让武轮稳定心神。
  “这一次,母皇会不会不肯放过我?”武轮害怕的,李贤的死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证明在武媚娘的心里,没有亲子所不能杀的理由,因此一但武媚娘认定武轮谋反,接下来……
  “无事,有我在。”很显然,李贤的死带给他们的冲击太大了,所有人都觉得虎毒不食子,可是,武媚娘却连亲生儿子都能杀。
  能杀一个就能杀第二个,武轮难道就会是例外吗?
  武轮很希望自己是个例外,但是他比谁都清楚,自己绝对不可能是一个例外。
  李初不断的拍拍武轮的背,“听我说,没有事,旦儿你镇定下来。你要相信我,我不会让你有事的,你相信我可好?”
  如果武轮不愿意相信李初,李初就算想帮武轮都帮不到。
  “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我们现在去见陛下,不管谁告你谋反,让他拿出证据来。你自己没有做过的事,不需要害怕,那些人就算再想亮出证据也不可能。”李初不断的安抚武轮,让武轮能够平静下来。
  武轮眼眶泛红,“为什么自从父亲去了之后会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姐姐,姐姐求你。你能不能捉紧时间?”
  眼中闪烁着祈盼的光芒。现在,在武轮的眼里,只有李初能够让他尽快的结束这样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
  武媚娘的报道,武媚娘的可怕武轮已经感受到了。在武媚娘的面前,武轮连大声说话的勇气都没有,如果武媚娘想置他于死地,他更是没有办法反击。
  “旦儿,不要口不择言。”李初能够理解此时此刻的武轮有多害怕,但是不管再怎么害怕,有些话绝对不能说出口,尤其是在这样的大庭广众之下。
  武轮的神智随着李初一声呵斥,终于恢复过来,意识到自己说出多么大逆不道的话。慌张的看着上下,方才他说话的声音不大,而且人都离他们很远,应该没有人听到他说的话的。
  “对不起姐姐。”知道自己失态,武轮急忙和李初道歉。
  李初再次拍着他的肩,“没事,如果陛下打算为这件事大动干戈,应该早就下诏让人将你押进宫来。现在只是让你进宫,并没有强迫你的意思,可见陛下并没有相信这些风言风语。”
  李初进宫来就是要打听消息的,看着武轮身边的人,李初心中的大石算是落了一半。
  现在最重要的是武轮镇定下来,千万不能慌张,否则落在武媚娘的眼里等同于做贼心虚,自乱阵脚。
  “会吗?”武轮带着几分不可置信,眼中闪烁的期盼,仅是希望真能如李初所说,李初点点头道:“会的,会的。你要镇定下来,不能落人口舌。”
  武媚娘在这个时候传召武轮进宫,要的就是武轮的态度,一旦武轮做的不如武媚娘所想,或许武媚娘就会发难,彼时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镇定。
  相比起对付武媚娘的办法,武轮自问不如李初,所以听话收拾心情让自己镇定下来。
  等到武轮完全恢复和往日一般,李初才同武轮一道走往武媚娘宫殿的方向。
  “安定公主,陛下让公主前往侧殿休息,只让皇嗣一人入内。”没想到在门口李初被武媚娘的侍卫拦下。分明不许李初踏入其中,不让李初陪着武轮进去的态度,李初能硬闯吗?
  “陛下只是不让我随皇嗣进去,我如果想要留在殿外,陛下也不会多管。”现在不是硬闯的时候,所以李初留下。
  武轮本以为李初会随自己进去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