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乐读窝 > 都市言情 >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第170章 分而击之

书籍名:《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作者:意元宝

  李初和契丹使臣谈的时间并不久,只是被李初用了催眠之后的契丹使臣醒来的第一时间死盯着李初问,“安定公主殿下究竟对我做了什么?”
  “阁下不愿意和我说实话,我只是用了一些手段让阁下必须和我说实话罢了。”李初没有丝毫用手段的不好意思。
  契丹使臣一下子明白了,从一开始他的直觉就是正确的,李初就是冲着他来的。
  可是契丹使臣怎么都想不到,堂堂一国公主竟然会懂得这样的手段。控制一个人的心性,让一个人把所有藏在心里的话全都说出来。从前的时候,契丹使臣听说过太多李初的传说,昨天他已经见识到李初的本事,没想今天再次让他意外。
  李初这样的手段非同常人,契丹使臣自问是个心志坚定的人,不管怎么样的酷刑,他都可以坚持下来,没想到连李初的手段都没有看清,他竟然把契丹所有的计划都说出来了。
  “我现在已经知道你们的计划,接下来你们打算怎么办?”李初纯属好奇地询问,契丹使臣惊恐万状地道:“你会让我们回去?”
  “会,为什么不会?不是说了吗?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更别说你们是来朝拜称臣的。杀了你们,岂不是让人认为我们大周不能容人。放心,一定会让你们平平安安的离开大周的,国与国之间的事,杀死你一个人也解决不了所有事情,何必急于一时。”李初眉开眼笑的回答,温和如同春风。
  但是言语之间所藏着的含义。契丹使臣明白,如果契丹再想和李初做对,那么李初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出手。
  不,现在李初就已经出手了,明明他们没有露出半点端倪来,为什么眼前的人却察觉他们有意合作?
  “你还是想想怎么和东突厥与吐蕃解释。他们会不会相信你说的,我能控制你的心神,让你说出这一切。而不是,你为了保存契丹,所以将他们出卖?”李初就是有意的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一点,因为接下来她会针对这一点动手脚,让他们三国之间的联盟不复存在。
  契丹使臣才明白,从一开始李初就想好了怎么对付他们,一步一步要将他们三国弄得分崩离析。
  “合作,虽然听起来你们三国合作对大周的压力很大,可是,你们难道就没有压力?想当年,天下大乱,各国称王,天下六国合纵以攻秦,却被大秦一一攻破。合作的事情人心不一,总能让人挑出错来。你们三国虽然有心瓜分大周,但是肯定也会有人暗藏心思,那就足够我出手对付你们。其实在这个时候你们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我很感谢你们。”
  以李初现在的处境被武媚娘困在宫中,虽然李初坐的住,也不在乎被武媚娘困多久。只是如果能够不被困当然会最好。
  恰好三国出手,他们各个兵强马壮,如今这天下有能力调兵遣将应对三国一道出兵的人并不多。
  武媚娘输不起这一仗,能够信任的人也不多,天下兵马可是武媚娘立足的根本。皇帝只有握着兵权,才能保证江山的稳固。
  所以,如果要出兵应对三国连手的人,武媚娘绝对会在第一时间选择李初。
  李初完全可以借以机会以震慑天下。
  “安定公主,我们也可以合作的,我们可以作为你的外援。”这个时候,契丹使臣心如死灰,却还挣扎的不放过最后一丝可能。
  “我知道李氏宗亲包括安定公主,你都想夺回这个天下,因为这是李唐的天下,你们不会愿意一直握在武家的手里。如今陛下年事已高,如果我们联手,可以帮你夺取江山。都已经有了一位女皇帝,安定公主的本事了得,不如当仁不让。”契丹正使很会说服人的。把李初最迫切的也最可能动心的事情说出来。
  李初一笑,回头道:“我会和任何人同意交易这件事情,独独不会是你们。而且这个天下是李唐的天下,如今落在我母亲的手里,仅仅不过是代掌,你怎么就觉得这个天下会是姓武的了?况且,就你现在的情况,如果我们真的合作,只怕一个转头,你就会把我卖给陛下。”
  一双洞察人心的眼睛盯着契丹使臣,李初怎么会不懂这样的缓兵之计?落入人的彀中。
  “想算计我,或者是和我比算计,你差的远了,往后好好学。”李初以为事到如今该说的说完,要探听的消息也探听完毕,接下来就是拿出证据证明自己从眼前的契丹使臣嘴里问出来的话,真实的。
  因此,李初马不停蹄的赶回宫中,离开驿站的时候碰到几个探头的人,东突厥的人,吐蕃的人,李初没忘记回头朝契丹使臣们道个谢,“多谢阁下,来日天下安定,我一定请陛下好好的嘉奖于你。”
  本来叫李初气的不轻的契丹使臣,在看到李初一番姿态自是明白李初就是做戏给人看的,看的人无非就是东突厥与吐蕃。
  有心想上去为自己辩解一句,李初扬头道:“不必相送,你身体不好,早些回去休息。”
  随后半点不曾迟疑的离开,就算契丹使臣再快也快不过李初。
  没想到呀,没想到他们诸多算计,以为大周一无所觉,万万没有想到大周有李初这样一个洞察若明的人。
  事至于此,再想算计没那么容易,大周一定会有所防备的。现在还是想想怎么样保存自己,否则的话……
  契丹使臣回过头同人吩咐道:“立刻给大王送信。”
  先前契丹所有的兵马部署必须马上变动,不能给李初一丁点机会。
  只是他再快也快不过李初。李初利落的回到皇宫把自己探听得出来的各方消息告诉武媚娘,也立刻让武媚娘下令八百里加急送往各边境,查明这些兵马是否当真部署在此。
  最后各边境探听得来的消息皆如李初所言,虽然三国的使臣依然留在洛阳,可是,政事堂的诸位宰相都明白,这些使臣分明来者不善,想要探听大周的具体情况。
  应付照样派人应付,他们想留,大周也绝对不会赶人。
  按照李初的说法是让他们留下,弄出一些假象,对于将来打仗更有利。
  “虽然三国确实结成盟约,但是公主殿下几次出手离间他们,想必他们的联盟也是不牢靠的,此时出兵先下手为强是否不宜?”虽然兵马都探听清楚,确实如同李初所言,周边各国都不老实。
  可是如果再起战事,对于天下来说并不是好事,很多人都不希望这场仗打起来。
  “这场仗他们一定会打的,如果我们洞察他们三国联盟却不动手,只会让他们以为我们畏惧他们的联盟。到那个时候,他们绝对会拼死一战。三个国家的战力和我们一国相比,如果个个视死如归,对于我们来说将是灭顶之灾。与其把主动权交给别人,不如握在手里各个击破,看他们还能怎么联盟。”李初可不是坐以待毙的人这些人既然敢动手,李初就要把他们一次性解决。
  武媚娘知道李初说的不是危言耸听,“调令三军这场仗你亲自去。”
  大周这么多年来,能够太太平平,只有小战事,而无大战事,就是因为李初之前对东突厥与吐蕃的震慑。
  可是再多的震慑,随着李初这么多年不理战事,让人以为李初年纪大了,不管事了。
  那么就让他们看看大唐的安定公主,大周的安定公主,依然一如从前。
  “是。”从一开始李初就想去打这场仗,也必须要打这场仗,打赢了这场仗,不仅震慑各国,何尝不是震慑朝廷。
  三军兵马尽握于李初之手,正好让李初可以安插更多合适的人。
  “臣请军校的学生随臣一道出战。”军校建立,军校中的学生有些入李初眼的人,李初就想带着他们一到上战场。
  大好的机会可以让他们一展所学,也让他们能够学到更多,李初怎么会放过。
  “你确定?”武媚娘倒是知道军校对于她们母女的意义意味着什么。不过李初现在就准备出手,让这些人提前走入人前,是不是太急?
  “请陛下相信我。”李初既然敢提出来,自然保证能够安排好这些事情。
  能被李初选定和她一起上战场的人,绝对都有能力。
  武媚娘沉吟半响终是答道:“好,天下兵马都由你来调动,更别说你想带什么人上战场。正好你这军校建立了不少日子,大家都在观望你的军校究竟有什么用,就让他们看看你教出来的人都是怎么样的。”
  “是。”武媚娘总会选择最利于自己的局面,现在李初在前面顶着,有什么事情李初都会自行解决,凡事拿不到武媚娘的面前,就由着李初按自己的心意去做吧。
  “这一次你想要谁打你的下手?”李初就算要去打仗,那也得让人帮忙调动粮草,武媚娘这个时候问起这一句,李初笑笑答道:“陛下安排就是,关乎国家威严之战,想必陛下会亲自看牢的。”
  都到这个时候了,武媚娘还想试探李初手底下的人,希望李初能把自己的人亮出来,可是李初何必呢?
  这场仗不仅李初希望赢,武媚娘比谁都要希望,三国联手,这对大周来说,是个十分危险的信号。
  “陛下放心,吐蕃那边的事情交给如今镇守的将军足以,我要对付的只有东突厥和契丹,东突厥,陛下想看看什么叫经济之战吗?”武媚娘诸多的心思,李初也得回敬一二,让武媚娘知道什么叫做经济战争。
  “掌天下之经济,垄断天下的经济,兵马未出,我就能让东突厥大乱。所以,我要对付的只有一个契丹罢了。”很多人都觉得三国联盟一定会让李初很有压力,可是事实却不是如此。
  很多年前,李初就准备好怎么对付那些国,他们总以为自己很强大,实际上……
  武媚娘听到经济两个字的时候,同样也想起李初如今在大周的生意遍布天下,虽然不是垄断,因为李初早就提出过,不允许任何人垄断,但背地里,李初如果真有这个心,武媚娘纵然再派人盯着李初,总也有盯不到的时候。
  “东突厥,那是我做得最好的一个生意大国,经济能让一个国家变得繁荣,也可以让一个国家在一夕之间分崩离析。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当年我才会提出大唐的天下不允许任何人垄断生意。因为经济战争完全可以毁掉一个国家。只有市场公平竞争,一方退,另一方依然可以保持平衡,再由国家出手维护,再扶起另一个人来,才可以保证天下的安宁。”这些事情绝对是武媚娘不懂的,李初决定给武媚娘上一课,也让武媚娘知道。如今的李初早就不是武媚娘可以任意处置的人。
  武媚娘第一次从李初的身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寒意,李初想打这一场仗要证明的不仅仅是自己领军之才,也让武媚娘看到她的商业天赋。
  都以为商人卑贱,人人都瞧不上他们,却不知道如果商人联合起来,能够做的事情远远超过这些高高在上的人所以为的。
  武媚娘其实也是这些人中的一个,从来都觉得李初当年的经商只是小打小闹,就算这么多年来确实赚了不少钱,武媚娘也从来没有把商人真正当做一回事。
  不想当做一回事,李初就用东突厥给武媚娘上一课,让她明白商人究竟有多可怕。
  “那朕就拭目以待。”武媚娘虽然听出李初言语之间透着的杀意,照样想要亲眼看看。
  像武媚娘这样的人不相信任何人说的话,只相信自己亲眼看见的,竟然李初说的如此自信,那就让她看看李初怎么样打败东突厥。
  是以,东突厥、吐蕃、契丹的使臣尚未回国,大周的兵马已经开拔,无二话,打仗!以一国之力,主动出手对付三国!
  想打,想闹,来啊,大周奉陪到底。
  眼看战事要起,各国的使臣都想回去,武媚娘让鸿胪寺的人劝劝,不必急于一时,纵然两国开战,不过大周没有斩来使的先例在,所以不必着急的现在就回去。
  倒不如留在洛阳之内,或许能够探听得大周的许多消息,或许能够帮助他们国家打赢大周。
  听听这安抚的话,谁要是听不出是反话就是傻子。
  可是盛情难却,大周一直挽留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多住几日再走,并没有想完全和大周撕破脸的使臣们也就只能一拖再拖。
  拖到最后第一个兵败退兵的正是东突厥,其实说是兵败也不贴切,因为东突厥的兵马从来没有和大周的兵马正面相争,东突厥国内乱成一团,百姓相争,商人相斗,就连贵族们也打得面红耳赤。
  百姓听闻大周的兵马兵临城下时,才明白原来是东突厥的可汗有兴兵进犯大周之心,为大周所知,所以大周才会先下手为强,偏偏这么多年来东突厥和大周的联系太深,贵族们的钱,多少是和大周一起赚的。
  两国战事一起,大周的商人立刻撤出东突厥,这一撤可不把东突厥给搅得天翻地覆。
  东突厥的百姓本来日子过得太太平平的,没有战事对于百姓来说就是求之不得的好事,结果倒好,因为他们可汗忽然动了侵犯大周的心思,结果惹怒大周。
  大国之怒,总得让你看看是什么样的。
  反正随着大周商人撤离东突厥,东突厥一天比一天乱,很多人都闹不明白为什么会乱起来。
  可是乱了就是乱了,哪怕东突厥派出兵马,一时半会儿的总是不能够镇压这些乱。
  而且两国大战在即,有时间派兵马震慑国中的纷乱,对外呢?
  外面,李初带了兵马前来,只是陈兵在外,任由城中的百姓怎么闹,官兵怎么吵,他们就是不进攻。
  就那么派着兵马守在东突厥的城外也不和东突厥开战,有人就纳了闷了。
  “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就不攻城略地呢?”东突厥现在内乱不断,正是他们动手的大好机会,一举灭了东突厥都有可能,怎么李初就是下令不许他们进攻?
  小兵的嘀咕正好被前来巡视的将军听见了一个后脑勺拍了一巴掌,“不懂的事情就不要乱说,你是阵前杀敌冲锋的小兵,公主是什么人?那是运筹帷幄的大元帅。”
  “再是运筹帷幄的大将军,也不能错过这样的好机会,把东突厥打的屁滚尿流。”虽然挨了一记巴掌,但是小兵却愤愤不平的提出问题来。
  “虽然年轻,会思考,不错。”巡营的将军又想一个巴掌拍下去,没想到一道女声传来。回头一看,正是李初。
  注意到李初,更注意到李初旁边跟着的一群女兵,要说这一次也是新奇,李初领兵而来,更是让她们与诸军兵马一道出兵。
  看起来,这些女兵好像和他们没有什么两样。
  “公主。”巡营将军连忙和李初见礼,其他人也都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安定公主,赶紧跟着见礼。
  “不必多礼,我只是四下看看。想必和你一样心存疑惑的人不少,既然如此,就让大家都过来,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只围东突厥的城池,却没有趁东突厥内乱的时候进攻东突厥?”李初面色柔和,一派和气,对于别人的质疑,李初也没有放在心上,反而也想趁这个机会让大家知道她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派兵马攻城。
  “公主做事自有公主的道理,我们这些人只要听从公主的安排,一定能够打胜仗。”巡营将军很相信李初,因为李初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在他们这些将军的脑子里牢牢的刻着一句话,听李初的准没错。
  李初挥挥手,“这可不行,虽然诸位都是将军了,但也应该多想多问,不懂的就应该问,我虽然是元帅,执掌三军,可能有时候也有想的不周到的地方,那就靠你们帮我指出来。”
  如此谦虚求学的态度,让不少人都暗暗心惊。
  李初觉得还不够,扫过在场的所有人,诚恳地道:“正所谓一人计长,两人计短,天下间的事,不是说像我们这样统御三军的元帅就能把天下的所有事都能想得到。否则的话,朝廷怎么会要那么多的官员,又怎么会设下各种各样进言之法,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把我们都没有发现的问题指出来,提醒我们,好让我们可以改正。”
  “那么敢问公主,为什么我们一直围在东突厥的城外,却不曾进攻?难道东突厥还有什么兵马是我们比不上的?”被李初一通忽悠,方才就心存疑惑的小兵,这个时候迫不及待的追问。
  “有句话应该这样子说,如果自家的兄弟打起来,没有人对付他们,只是冷眼旁观,看他们打,或者是说几句煽风点火的话,一定能够让他们兄弟越打越厉害。反过来,他们兄弟二人才动起手来,却有人想来抢他们的家产,杀他们兄弟俩,那么这个时候他们绝对会一致对外。”李初举例说明,简单易懂。
  小兵立刻明白了,“现在东突厥内乱就相当于他们是两兄弟在打架,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进攻,他们会立刻休战一起对付我们。”
  李初点点头,“不错,正是这个道理。我们之所以陈兵在城外没有动,不是为了震慑百姓,而是为了让东突厥的官员心生惧意,不管他们做什么,都得小心谨慎。因为我们只是一时不动手,不代表会一直不动手,万一要是我们突然动手,完全可以打得他们措手不及,他们会不害怕?”
  就算现在东突厥忙里忙外,就想平定国中的动乱。也一定会把大部分的兵马都用来监视大周的兵马,生怕大周会在他们没有防备的时候忽然就攻打他们的城池。
  这样一来,就会让他们的兵力分散,想要迅速平定内乱更难。
  好吧,就让他们自己打,打的越激烈越好。
  打到最后精疲力竭,他们就不会再想和大周动手。
  “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不是东突厥对大周虎视眈眈,我们又怎么会兴兵前来?来了,就要让他们牢牢地记住一个道理,别管他们和多少国联手,大周都不是他们可以打主意的。不犯大周便罢了,犯我大周者,诛!”一个诛字十分霸气,听得在场所有的将士热血沸腾。
  李初又恢复方才的温和,“所以不要觉得你们守在东突厥的城外,没有和东突厥的人交手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干。你们站在这里,守在这里就已经是对大周的守护,百姓的守护,你们是大周最值得敬佩的人。”
  世人对于军人的轻视,不仅仅是因为认定军人粗鲁,也是因为以前的军人,他们总会欺压百姓,就算他们是从百姓中来,但是带领他们的人总会带着他们做些伤害百姓的事,一来二去,恶性循环。
  可是李初见过最可爱的人,见过那些备受百姓推崇的军人,也希望手下的这些兵马,最后也能够成为百姓最信任的那群人。
  所以军中规矩十分苛刻,对于百姓的要求,也希望他们可以把这些军人当做自己的亲人保护爱护着。
  这么多年来算是有些长进,哪怕李初没有经常在军中,可是一次两次的领兵李初都会严立军法。
  上行下效,李初第一个要求的就是军中的将士,让他们务必要做到李初立下的军法,否则的话,依军法处置,一个都不会轻饶。
  难得出兵打仗如此悠闲,李初和眼前的这些将士坐在一块儿,讨论起许多事情来。
  本来为出来打仗却没打着不高兴的将士,听着李初絮絮叨叨的说起许多事情来,反而觉得李初说的这些事比他们立下战功,更让他们高兴。
  到了最后留在洛阳中的东突厥使臣,给大周送上了所谓的降书,愿意世世代代与大周称臣,岁岁进贡,希望大周能够撤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确实是打仗的最高境界。消息传到洛阳的时候,看着东突厥的使臣送上来的国书,武媚娘自然高兴,同时也觉十分的惊心。
  以为李初不过是一句玩笑的话,没想到李初既然真的做到了。
  陈兵在东突厥的城池之外根本没有射出一支箭,可是东突厥求和认输了。
  真正让武媚娘心惊的是李初背地里对东突厥的一番操作。
  不能否认李初绝对是个擅长把握时机的人。东突厥这么多年和大周商贸往来几乎都叫李初一步一步的掌握在手中。
  李初就等着东突厥有一天以为自己羽翼丰满有资格和大周叫板,那个时候,李初就会亮出她在突厥所有的筹码,让他们看得一清二楚,究竟他们有没有资格和大周叫板?
  事实证明,东突厥确实高估了自己,小看了李初和大周。
  他们以为现在是武氏的天下,再不是李唐的天下,就算李初依然活着,成为大周的宰相,也绝对不可能再像从前一样大权在握。
  让他们心生忌惮的是李初,如果李初不足为惧,那么他们就能够一击出手夺取大周的城池。
  大周这样的繁盛之地,谁能不动心,谁能不想打它的主意,想是一回事,能不能打到更是一回事。
  事实证明,东突厥确实没有这样的本事,国中内乱不平,更有愈演愈烈的架式。
  想灭别人的国不成,反而让自己的国内乱不停,东突厥的贺着可汗清楚,如果自己再不服软,那么李初绝对会等到东突厥自己耗死自己,然后再一举出手灭掉东突厥。
  到那个时候,东突厥毫无还手之力,李初轻而易举的就灭了一国,多好!
  所以东突厥的可汗当机立断,赶紧让还在洛阳的使臣,立刻向大周递上降书,并且表示愿意进贡。
  这样识趣的东突厥让武媚娘很满意,同时却也告诉她们,这场战事如果想要让大周退兵,那么他们得亲自去和安定公主商量。
  东突厥既然害怕李初至此,武媚娘岂有不利用一二,让他们更害怕李初的道理。
  东突厥的使臣只能把消息传递回东突厥,让东突厥的可汗再派使臣前往边境拜见李初。
  李初一点也不意外,东突厥的动作如此利落,见到他们的时候也是满脸笑意。
  “没想到与东突厥交好这么多年,我一直以为自己和你们可汗算是好友,应该不会有兵刃相向的一天,终是人算不如天算。”招牌的笑容只是让人以为李初是个好欺负的人,实则李初从来不是。
  一开口,明朝暗讽,不过都是指责东突厥背信弃义。贺着这位可汗,当年能够成为可汗有李初的帮忙,如今羽翼丰满,既然就想对付李初,想要侵占大周。
  “我们可汗让我向安定公主赔个不是。”势不如人,李初咄咄逼人,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不断地朝李初赔罪。
  “赔一个不是就想把这件事情抹去,你们打的如意好算盘。想要平定这场战事,想要让我们大周的兵马退兵好啊,先把赔偿拿出来。”进贡什么的,那是东突厥和大周之间的事情。
  可是李初出一回兵,仗就算不打,也绝没有空手而归的道理,好处先拿来,让李初满意,这件事就可以商量。
  清单李初早准备好了,赔偿款什么的,他们总得为自己做的一切付出代价。
  想要攻打别人的国家,因为发现自己实力不够,就想收手,认一个怂就想把事情抹掉,想得挺好。
  “我们已经向大周表示进贡,公主殿下这份清单何意?”前来的使臣接过李初的清单一看,不解。
  “难道你们认为你们想攻打我大周,因为发现不情况不对,所以立刻向我们表示认输,希望我们既往不咎,就不需要付出代价了?”李初既然敢把清单写出来,就是早早想好了说辞,不管这些人愿意还是不愿意都要按照李初说的来做。
  “安定公主,此事,你们陛下知道吗?”李初可是狮子大开口,这上面清单所要的赔偿数额不小,比起他们答应给大周的供品只多不少。
  李初听到他们的话冷笑地问道:“难道你们在洛阳的使臣没有告诉你们,我们陛下将此事交给我全权处理,只有让我满意,我们大周才会退兵,如果不能,那么我会等着你们东突厥自己斗得鱼死网破,随后我再一举灭掉你们东突厥。”
  望着对面的人眼中只有冷漠和残酷,李初可不觉得这些人有什么值得可怜的,如果不是他们大周有本事,就东突厥、契丹、吐蕃三国一道进犯大周,大周绝对危矣。
  必须要给他们一点教训,他们还以为自己只要认一个错,就能够把所有的事情抹去。想得倒是挺美!
  这些人一定要让他们为自己做的一切付出代价,也正好给天下各国人,一个警告,想要进犯大周可以,只要他们可以承担后果。
  反过来,如果他们自问做不到,同样也得付出代价。也就是说,无论仅仅是他们起了的心思,一旦有想对大周不利的举动。最后都要为自己做的一切付出代价。
  就算认输,就算向大周表示称臣,就算一辈子对大周进贡。那也远远不够。
  “公主殿下如此咄咄逼人,难道就不怕我东突厥举一国之力和大周抗衡?到时候大周确定是我们的对手。要知道,大周的敌人并不是只有我们东突厥,契丹也在蠢蠢欲动,就连吐蕃也在准备对大周出兵,这个时候的大周如果想让予一己之力抗衡三国,当真能够做到。”
  使臣把所有的利弊和李初分析清楚,希望李初可以慎重考虑,不要在这个时候和东突厥僵持不下。
  毕竟大周的敌人可不仅仅只有突厥一个。李初应该要空出更多的时间来对付其他的敌人,否则的话,大周或者会被其他国家吞噬。
  “在我对付你们的时候,契丹和吐蕃都没闲着,可是那又怎么样呢?我现在依然能让你们站在我的面前求和。”想要威胁李初,他们倒是可以威胁,早就知道三国之间有什么交易的李初,又怎么会允许东突厥的人在这个时候依然拿这件事来威胁她。
  东突厥的使臣死死的盯着李初,李初坦然面对,“你来此之前难道你们可汗没有告诉过你,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睚眦必报。犯我者不管是什么人,我都会让他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代价,当年我能扶起你们贺着可汗,你说我要不要考虑再换一个可汗?”
  其实李初确实有这个念头,因为贺着这些年羽翼丰满,来者不善。就算这一次给过他一个教训,也不见得他会记住,倒不如扶持一个羽翼不满的可汗。
  东突厥的使臣怎么都想不到,李初会当着自己的面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好像把东突厥全部掌握在自己手掌之中的李初,更让东突厥的使臣由衷的发寒。
  “此事,此事外臣城得回去请视可汗再做决定。”事情没有办法按照原本他们商议的解决,而且这样大的一笔所谓赔偿也不是使臣可以决定的,必须要回到东突厥的国中,由东突厥的可汗带领朝臣一同商议才能决定。
  “好!”李初提出自己的要求,仅仅不过希望眼前的人回去提上一句。
  不过李初可以确信聪明人绝对会同意李初这份要求的。
  “只是可惜了,没能一鼓作气灭了你们东突厥。”李初同意让东突厥的使臣回去请示之后再来商议,然而这样一声感叹落在东突厥使臣的耳朵里。本来退下去的动作一下子僵持住,又很快恢复,“外臣告退。”
  “慢走。”感叹归感叹,依然客客气气的送人离开。
  李初相信,今天他们在帐中说的所有话,这位定然会一五一十的回去告诉贺着。
  这也就意味着李初很快就能如愿以偿,虽然那么大一笔赔偿款确实是狮子大开口。但有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一定会想尽办法平息李初的怒火。
  东突厥的事情解决得七七八八,接下来该到契丹。
  敌人就得一个个分崩瓦解。东突厥不再有能力出兵大周,契丹同大周打得热火朝天,之前没有和契丹交过手,李初真不知道契丹的情况,如今知道了。
  几次交手之后,探明契丹的行军布阵的风格,李初开始反击了,在东突厥的使臣回去讨问东突厥的贺着可汗是否要按李初的要求给出这样巨额的赔偿时,李初和契丹打了一场漂亮的仗,全歼契丹的三万主力。
  契丹败得一脸莫名,根本不清楚自己和大周本来打的旗鼓相当的,怎么忽然之间自己完全居于下风,被大周的兵马追着打,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一胜后,李初更是再接再厉,契丹和东突厥一样,都是游牧民族,而且因为契丹是刚起的国,虽然生机勃勃,其实管理层非常有问题,李初就抓住他们这些问题,一击而中,就有了一胜再胜。
  就算再知道李初提出苛刻的要求之后,心生不满,想着能不能找到机会扳回一成的东突厥,在知道契丹既然也被李初打的溃不成军之后,二话不说的同意了李初提出的所有要求。
  比起他们答应给大周进贡的贡品,这一笔赔偿款用最快的速度送到了李初的手里。
  不费一弓一刀,李初为大周讨到一大笔巨额的赔偿款,李初把银子赏给军中的将士,剩下的才送回洛阳。
  当然,李初赏下这些钱,完全是征得武媚娘的同意,都在政事堂里过了明路的。
  按照李初的行事风格,没道理敲了东突厥一笔就会放过契丹。
  如此一来,契丹想要迅速平定战事,不让李初灭了他们契丹一国,也只能按照李初要求的赔偿,给李初恭恭敬敬的送上来。
  同时,吐蕃那里也传来捷报,所谓的三国联手瓜分大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