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大明开局就登基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就登基

第683章 倭国的光荣战争史

书籍名:《大明开局就登基》    作者:物语000


        元日战争是元朝皇帝忽必烈与属国高丽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发的战争。

        这两次侵略在日本合称“元寇”或“蒙古袭来”,或依当时的日本年号称抵御元军第一次进攻的战事为“文永之役”,

        第二次为“弘安之役”。镰仓、室町时代呼称(蒙古袭来、异贼袭来、蒙古合战、异国合战)亦有用凶徒称呼之,江户时代大日本史称为元寇。

        这两次入侵也以北九州为主要战场。

        这两次侵略企图尽管最终失败,但其在宏观历史上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两次战争是日本史上最有名的事件之一。

        并且由于其在阻止蒙古帝国和元朝扩张上所发挥的作用,使得它们在世界史上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这两起事件在很多中都被提及,并且神风这个词也是由此而生的。

        另外,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遭遇,这两起失败的入侵尝试应该算是日本一千多年来面临的最大的被侵略的威胁了。

        不可一世的蒙古曾横扫欧亚大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可两次入侵日本,都遭到惨重失败。

        蒙古人对日本的进攻,起因于日本不肯臣服于蒙古帝国。

        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称臣纳贡,高丽国王也致书日本人要求他们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日本人都轻蔑地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

        面对这样的冒犯,君临天下的蒙古大汗当然不能容忍,毅然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日战争。

        第一次蒙古入侵日本是在公元1274年。

        面对第一次“蒙古来袭”,日本镰仓幕府调集部分正规军迎战,九州沿海各藩也紧急组织武士和民兵参战。

        惨烈的战斗进行了二十多天,刘复亨在激战中阵亡,元军折损大半后退回海滩依托回回炮防守。

        至此元军伤亡惨重,败局已不可避免,由于箭和粮用尽,无法继续守住阵地,元军只得登船撤退。

        第二次蒙古入侵日本是在公元1281年。

        忽必烈统一中国之后,便着手准备第二次入侵日本。

        元帝国庞大的远征军从江浙和朝鲜同时出发。

        此次出征的军容更为壮观,共有大小船舶近五千艘,军队约二十万。

        其中蒙古人四万五千,高丽人五万多,汉人约十万。

        其中汉人大半为新附军(收编的南宋军),远征军中蒙古人自然是作战的中坚力量。

        六月上旬,元军开始登陆作战,登陆地点九龙山距上次战争主力部队登陆的地点不远。

        这次远征军遇到了更顽强的抵抗,高丽军统帅洪茶丘被俘杀,几名蒙古高级指挥官也相继阵亡。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远征军的损失已超过三分之一。

        由于日本沿海滩构筑了一道坚固的石墙,元军屡屡进攻始终无法突破。

        到七月下旬,元军的粮草和箭已基本告罄,以元军的撤退收场。

        蒙古之所以两次进攻都未能征服日本,是因为有以下六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第一次进攻日本时兵力不足。

        那时南宋尚未灭亡,蒙古仅控制了北方中国,当时蒙古帝国正集结重兵准备南下攻打南宋,用以进攻日本的军队只有五万多人。

        劳师远征且是蒙古人不擅长的跨海作战,再加上日本民族强悍,这点兵力显然是不够的。

        兵力不足的原因除了多线作战的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忽必烈并没有把当时军事实力较强的日本当回事。

        二是蒙古在战术上没有丝毫的优势。按照日本人的说法,蒙古人的战斗力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强大。

        战争开始后,日本人采取了与蒙古人贴身近战战术,使蒙古人的弓箭和回回炮优势失效。

        平心而论,蒙古兵能吃苦耐劳,必要时他们可以靠吃生马肉、喝马血维持生命,且作战机动性很强,一般只带很少的粮草,士兵的吃穿问题主要通过掠夺战争地区来解决。

        可这两次战争中蒙古人偏偏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一直未能突入内地居民区,自然不可能有掠夺之地。

        相比之下,日本人的战术十分高明。

        三是蒙古在武器装备上没有明显的优势。

        对日作战,蒙古第一次遇到了武器装备不逊于自己的对手。

        日本人装备的优势不仅在于战刀,也在于武士的铁甲。

        据说元军普通士兵的刀剑与日本刀一碰即断(当时日本的冶炼和刀具制作技术世界一流。

        日本战刀的性能只有北印度和西亚出产的大马士革钢刀可以媲美。

        日本钢明显优于中国钢),只要距离稍远,蒙古弓箭就无力穿透日本武士的盔甲。

        四是日本武士自小开始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战技远胜蒙古人。

        蒙古人的记载称日本人擅长单打独斗,这可以和日本人的说法相印证。

        日本人对元军中的汉人评价最低,在他们看来,汉军贪生怕死,士气低落,是标准的鱼腩部队。

        五是跨海作战保密不严。两次入侵日本都不是突然袭击,攻其不备,而是日本事先都得到可靠消息,作了充分的迎战准备。

        特别是第二次入侵,日本人严密侦视了元帝国的动向,对蒙古来袭做了充分的战争准备。

        此时日本政局稳定,北条时宗对镰仓幕府和日本各藩的控制远胜以往。

        因此日本人能够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抗击入侵。

        幕府在九州征用民夫于博多湾一带,敌人最有可能登陆的地区沿海滩构筑了一道石墙,用以阻碍蒙古骑兵。

        事实上蒙古兵始终没有突破这个防线。

        六是天公不作美,飓风帮了日本的忙,日本人将之称为“神风”。

        两次入侵日本都遭到猛烈的飓风袭击,损失惨重。

        公元1281年第二次侵日时的8月1日,太平洋上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飓风。

        风暴持续四天,元军南方舰队的舰船基本被毁,北方舰队的舰船也损失大半。

        北方舰队剩余的舰船搭载指挥官以及部分蒙古军和高丽军逃离战场驶返高丽。

        南方军的指挥官和部分高级官员眼看回天无术,也只得丢下大部队,乘南方舰队残存的几艘船逃离。

        此时九龙山的海滩上尚留有近十万元军,这些人失去了补给和退路,又无力突破日军的防线,陷入绝望境地。

        三天后,日本人开始反攻,将残存的元军驱赶至一处名为八角岛的狭窄地区,然后纵兵攻击。

        元军大部被杀,剩余的两万多人作了俘虏。

  第684  谈判

        赵之龙所说的大明祖训,这个确实存在,是洪武大帝亲自定下的。

        早在唐朝时期,日本就曾对我国虎视眈眈。

        但由于大唐军队太猛,在白江口一战中,全歼了当时的日军。

        打的他们几百年不敢再有非分之想,一直是俯首称臣,还要定时前来朝贡。

        元朝末年,各地先后爆发了起义,此时的日本看到中国混乱的局势,又开始有了不臣之心。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就派使者到日本,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让日本天皇好好管教那些倭寇;

        二是,按照以前各朝代的老规矩,乖乖地前来称臣纳贡。

        当时的日本处于混战时期,当得知大明使者前来的目的后,不仅不好好款待,还当场杀了其中的五人。

        并把剩余的两位使者关了起来,几个月后才放回。

        其中一名被放回的使者叫杨载,他哭着向明太祖痛斥日本人的嚣张行为,希望皇帝能够发兵教训一下日本。

        朱元璋非常愤怒,觉得小小的日本竟然敢杀掉大明的使者,这绝对是一种打脸行为。

        令人意外的是,在愤怒过后,朱元璋冷静了下来。

        他认为天下刚刚平定,不宜再发生大的战争,应该采取休养生息之政策。

        于是,大明太祖洪武大帝,强行地把心中的怒火压了下来。

        洪武二年,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就下令编纂了《皇明祖训》。

        并在祖训中规定了15个不征之国,第一个是朝鲜,第二个就是日本。

        对于为何不征朝鲜,这很好理解,毕竟那时候朝鲜一直是藩属国,对明朝俯首称臣。

        如此听话的小弟,大明王朝不仅不会征讨,而且还会罩着他。

        如万历年间的抗日援朝,就是一个典型的大哥为小弟出头的例子。

        而此时的日本对大明王朝如此不敬,还公然斩杀了明朝使者,为何朱元璋不发兵灭了它呢?

        有人说是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两次大举征讨日本都以失败而告终。

        朱元璋害怕重蹈忽必烈的覆辙,不仅自己在位期间不征讨,还告诫后世子孙,以后也不要出兵攻打日本,原因真的是这样吗?

        洪武四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诏书,解释了自己为何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诏书的内容如下:

        “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

        古人有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如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杀害夷人,焚其宫室,俘虏男女数千人。

        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

        朕以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惟西北胡戎,世为中国患,不可不谨备之耳。”

        也就是说,在明太祖朱元璋眼中,日本就是一弹丸小国,且偏居一隅,对中国构不成威胁,决定不去征伐。

        如果朱元璋知道几百年后的日本,先后发动了甲午战争、侵华战争,肯定非常后悔当初的决定。

        朱由检会遵从祖训吗?

        当然不会,小日本都派杀手来大明京师刺杀他了,朱由检岂能在乎什么祖训。

        朱由检目光冰冷的看看赵之龙,缓缓开口:

        “赵子龙,小日本派杀手把朕刺杀了,祖训也不会让报复是吧!那你告诉朕,今天这事怎么解决?”

        看到皇帝脸色突然一变,赵之龙几人急忙跪倒在地:

        “陛下,对日本作战必须要海陆军共同作战,不但会消耗大量金银,也会加大百姓负担。

        大明年年征战已达数十年,国内已经彻底平定,无论百姓还是军队都需要修生养息。

        日本周边现在都已经被大明控制,微臣建议对日本实施商贸上的制裁即可。

        大明是日本主要通商国,时间长了他们必然崩溃,肯定会向大明服软称臣,那样大明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制服日本,岂不妙哉!”

        赵子龙吐沫横飞,把自己的看法一股脑全部说出来。

        他认为这样做不但不会有违祖训,也能让日本臣服。

        朱由检要的是小日本臣服吗?当然不是,他要将这个卑贱的民族彻底地球上抹去。

        “放屁,小日本既然敢派杀手刺杀我大明圣上,大明必然将他灭国,不然我天朝龙威何在。”

        “就是,如果再有人反对出兵攻打日本,本将军把他碎尸万段……”

        ……

        不等朱由检说话,黄得功李定国等一批皇帝铁杆粉丝勃然大怒,纷纷指着赵之龙大骂。

        赵之龙等人看到黄得功等人发怒,他们不急不躁抱拳说道:

        “诸位侯爷稍安勿躁,下官并没有说错什么呀!请侯爷自重!”

        “你们住嘴,小小弹丸之国也敢派人刺杀大明天子,大明绝对要灭其国,杀其人!”

        见赵之龙等人还在强词夺理,大明内阁首辅孙传庭也勃然大怒。

        看到内阁首辅暴怒,赵之龙等人才闭嘴退下。

        看到几个文官灰溜溜退下,孙传庭对朱由检抱拳说道:

        “陛下,微臣建议封锁日本所有通商口岸,立即发兵攻打日本。”

        “陛下,微臣建议出兵攻打日本。”

        ……

        孙传庭话音未落,群臣纷纷上前奏本请求出兵攻打日本。

        朱由检看看激动的群臣点点头:

        “传旨,鸿胪寺立即给各国驻大明使馆发通告,把日本国派杀手刺杀大明天子的事情通报各国。

        另外让大明日报将此次事件公告天下,让大明百姓都知道此事。

        还有,鸿胪寺立即修书一封,让日本无偿割让九州岛作为赔偿,不然大明将发天兵攻打日本,直至灭国。”

        “遵旨”

        鸿胪寺卿急忙领旨,立即去发布通告。

        九州岛可不是小岛,它是日本第三大岛。

        福冈县、大分县、宫崎县、佐贺县、长崎县(含五岛列岛和对马岛)、熊本县、鹿儿岛县,萨摩藩也在九州岛上。

        在坐所有大臣中,郑成功对日本最为熟悉。

        他知道日本绝对不会割让九州岛,很明显这是皇帝在为战争做准备。

        鸿胪寺领旨后,朱由检的目光就落在赵之龙等人身上。

        他最讨厌别人给他谈祖训,今天赵之龙等人还敢往枪口上撞。

        当然,赵之龙今天所说的话罪不至死,甚至都不存在有罪,朱由检也不可能当场翻脸杀人。

        “赵之龙,朕认为你们所说很有道理,朕肯定不会轻易违反祖训,等鸿胪寺信件写好,你们辛苦一趟,立即带上信件去日本和德川幕府谈判。”

        大明开局就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