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相父在上,朕错了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相父在上,朕错了

第17章 旧伤

书籍名:《相父在上,朕错了》    作者:墨墨Lin

  温无玦忍了忍手上的不适,淡淡道:“不是。”
  唐玉在一旁行礼,“见过皇上。皇上怎么出宫了?”
  萧归看了眼城墙底下,入目皆是灰惨惨的,臂弯里孩子细瘦的胳膊仿佛一下子掐住了他的喉咙,竟说不出什么。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摸了摸孩子的鼻息,“呼吸这么弱?太医呢?”
  李凌这时才从马上下来,提醒道:“我的皇上,这里是北城门,哪来的太医?”
  温无玦略感意外,从旁道:“我已经让人去找太医院了,稍等应该会过来。”
  萧归不喜欢抱孩子,把孩子递给温无玦,却见他只伸了右手出来。
  他蓦地瞧向他的左手,“你的手怎么了?”
  温无玦怪异地看了他一眼,惊讶于他的敏锐。
  他挥了挥衣袖,别到身后,“无碍,一点小伤。”
  唐玉这才注意到温无玦手上有伤,忙从旁站出来,接过孩子,“我来我来,那边粥棚搭好了,我抱他过去喝点粥水。”
  “李凌,你也过去帮忙。”
  萧归支走了李凌,这才施施然走到温无玦身后,一把捉住他的手。
  温无玦受了惊,想要抽回来,却使不上劲,仿佛骨头里有种寒浸浸的凉意侵袭着,酸疼难忍。
  “相父这手要废了吧?”
  萧归抬起他的手臂,像一段没有任何生气的木头似的,随意摆弄,往下握住手掌,冰凉一片。
  温无玦难忍地皱了眉,心说你不会说话,就少说几句。
  这肩膀从上次被冰雹砸过之后,手臂就一直不怎么有力道,上次太医帮他敷了药,明显已经好多了,怎么今日又反复了?
  萧归见他不言不语,蓦地拢住他的腰,用力一提,将他抱上马背。
  随后他也纵身一跃,坐在他身后。
  温无玦猝然一惊,“你干什么?”
  “带相父去看太医。”
  “太医等会就来了。”
  “朕说的是王太医。”
  王太医是已经致仕了的老院长,之前在太医院是首屈一指的。
  温无玦却不甚在意,“一点小伤,不必劳烦太医。况且这里的事离不了人……”
  萧归似乎没听见他的话,一夹马肚,策马进城。
  “相父天天为这些事劳累,有没有想过有些人偏偏与你作对?”
  温无玦被冷风灌进口鼻,难受得紧,只听见只言片语,心说你就是作对第一人。
  大抵是感受到前面的人冻得瑟瑟发抖,萧归将自己的披风扯到前面,将他裹住。
  忽然压低了身子,伏在他耳边轻声道:“相父,隆阳山下的粮食,你要藏好了,有人在打主意了。”
  他温热的气息喷在温无玦耳廓处,让他生生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然而,更令他悚然一惊的是,隆阳山的粮食。
  他怎么知道?
  “你知道了什么?”
  声音被风吹散,萧归只看到他嘴唇一张一合,没听明白。
  他把耳朵贴到他脸上,“相父说什么?”
  温无玦有些别扭地转了下头,重复一遍,“你知道什么?”
  萧归轻轻一笑,“相父不是很聪明吗?你猜。”
  温无玦无语。
  不过他心思转得很快,大抵也知道是谁在打主意。
  他咬了咬牙,这群蛀虫,当真一日不除就一日不得安生。
  萧归纵马驰骋过几个街坊之后,勒住了马,踏哒踏哒地拐进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
  在一间挂着“除疢”牌坊的白屋前停下。
  温无玦颠簸得浑身难受,面色发白,被萧归抱了下来,脚底犹然虚虚。
  王太医在里头捣药,听见马蹄声,出来一瞧,脸上一惊,忙行礼作揖。
  “微臣见过皇上,见过丞相。”
  萧归摆摆手,“起来吧。”
  王太医瞧着二人神色,“莫非是丞相身子不适?”
  温无玦拱手道:“是我,之前被冰雹砸了一下肩膀。”
  萧归捉住他的左手,“他整个手使不上劲,王太医给瞧瞧吧。”
  王太医点头道:“外头冷,到里头看看吧。”
  深巷子里,屋里头黑漆漆的,王太医点上一支烛火,拉了温无玦的手仔细捏着。
  “这儿疼吗?”
  “疼。”
  “这里呢?”王太医往上,在手臂上一捏。
  “疼。”
  “丞相是这两日有出门吗?被冻到了吧?”
  温无玦:“……”
  “是。”
  王太医细细问了好一会儿,才道:“丞相这是伤到骨头了,皮肉虽然好了,骨头却不容易。况且受冻过度,只怕都不宜在寒风中久站了,只怕下雪天气会更酸痛,算是落下病根了。以后只能慢慢调理了。”
  萧归一皱眉,“没别的法子了?”
  王太医摇摇头。
  “那能不能想个法子,让发作的时候不要那么痛。”
  王太医想了想,道:“尽量不要冻到,多注意保暖。”
  温无玦:“……”
  每到这个时候,他就多么想回到现代,拍个片就可以一清二楚的事情,在这里听得云里雾里的。
  他只好道:“劳烦王太医开个调理的方子。”
  开了药后,两个人从王太医处出来,温无玦准备去北城门盯着。
  “太医说了,相父不能在寒风中久站。”
  温无玦摇摇头,“今天城外开始施粥,恐怕容易起动乱,需要有个人盯着。”
  萧归瞧着他一脸病容的,又想起城墙底下动不动有许多死在那儿的流民,便道:“流民太多,尸体清理不妥的话,容易出现瘟疫,相父这幅样子,别等下旧伤未愈,倒先染上瘟疫了。”
  温无玦蓦地眉头一动。
  瘟疫?
  萧归倒是在无意中提醒了他,这些流民大多来自江北,那边前不久发了洪灾,灾区本就容易感染瘟疫,长途跋涉而来,未尝没有携带疫病。
  他身形一顿,“先别去城门了,去一趟太医院。”
  萧归没搞懂他要去太医院做什么,牵了马过来,但见温无玦一动不动地站着,眼神落在他身上。
  萧归恍然明白过来,凑过来贱兮兮地道:“相父倒是自己上马呀。”
  温无玦瞧着高头大马,自知手上无力,不想丢人现眼,走了过去,把右手绕过他的脖子,搭在他肩膀上。
  “劳烦皇上了。”
  萧归低低一笑,拦腰将他打横抱起来,放在马背上。
  “相父,你怎么比女人还没力气?”
  温无玦:“……”
  他凉凉地讽刺道:“比皇上目不识丁要好。”
  萧归一顿,良久才问:“……目不识丁,什么意思?”
  温无玦:“……”
  他不由得扑哧一声笑了。
  原本还觉得萧归还识得字,谈不上目不识丁,现下觉得也差不了多少。
  萧归脸上一哂,大约知道温无玦在骂他。
  他恨恨地掐住他的腰,“相父再笑一下,就自己走去太医院。”
  温无玦立即噤了声,只嘴角往上勾着。
  寒风凛冽,两人一路纵马,从宣武门进了内禁。
  在宫门处,恰好碰见许鼎巡视,温无玦便让他调遣几百禁军到城门口巡视,及时清理尸体,泼洒药物,避免发生疫病。同时关闭城门,暂时不许流民入内。
  随后到了太医院,吩咐太医们准备一些预防瘟疫的药物,尽快送到城门口备着,明日开放入城后,一人发放一包药物。
  再来到城门口的时候,温无玦已经累得够呛,只得扶着桌子在一边坐下。
  萧归见他脸色犹且白着,还唤了唐玉过来,问他施粥的情况。
  唐玉脸色微微难看,“粮米只怕只能撑着这几日,但是施粥一开,流民就会越来越多,大家都听说了城门口有施粥的,就都跑到这边来了。”
  温无玦叹了口气,“但这些流民不能不赈济,放之不管,会结成流寇,反而容易引起汴京动乱。”
  “丞相说得是。”
  “这几日先撑着,明日我同几个大人商议过后,再决定怎么安置他们。”
  天色阴沉沉的,温无玦越瞧着心底越凉。
  国库没钱,无论做什么都处处掣肘。
  去哪里弄钱呢?
  他心里很清楚,钱粮都在世族仓库里存着。
  他不是不能动他们,但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今境外强敌虎视眈眈,他得确保能够在稳住边境的情况下,快速将他们连根拔起,不然稍一拖延,内乱外敌,大梁就彻底没救了。
  可是将他们连根拔起,谈何容易?
  他们现在看着面和心不和,一旦真正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世族大家一定会联合起来,到时候恐怕刀斧悬颈的是他温无玦,而不是他们。
  缓缓进行的法子,只能是逐渐提拔寒门,使其形成与世家对抗的势力,再从世族手中夺回土地,还之于民,以一种较为和平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但这需要多长时间呢?是否来得及呢?
  萧归瞧着他的面色犹且白着,却思虑不停,仿佛时时刻刻都在谋算着什么。
  他便是天天拖着这幅病体,处理国事的吗?
  萧归在一旁听着他跟唐玉谈论着,却懵然不懂,心里说不出的百味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