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元始诸天

乐读窝 > 武侠小说 > 元始诸天

第三二一章不死梧桐

书籍名:《元始诸天》    作者:弃还真

        ————
        宋国,宛都!
        宣德殿中,一位枯瘦老者端坐君位,殿内有着数名重臣,静然于左右矗立。
        这一位枯瘦老者,身着一身冕服,头戴诸侯冠冕,冷峻的面庞,一双犹如鹰钩般的瞳孔中,闪烁着冷幽幽的色彩。
        老者目光冰冷的看着殿中众人,道:“吕国传回的消息,尔等该知道的,也应该都知道了吧!”
        几位重臣面容一肃,齐声道:“臣等,已然知悉!”
        殿中的几人,都是宋国政权的顶层脊梁,其势力超乎想象的庞大,消息渠道甚至较比宋宣侯,还要灵通一些。他们自然知道,宋宣侯为何会震怒,更是知道此事的严重性。
        宋宣侯眉头一挑,面露怒色,忿忿的拍了一下桌案,道:“吾宋国三大掌刀人,尽数陨落在吕国,三把镇国神兵遗失在外,好一个吕国小儿,莫非欺吾宋国刀锋不利乎?”
        宋国五把镇国神兵,经此一遭遗失了三把之多,赫然动摇了宋国之根本。在气数动荡牵连下,对其影响最大的还是宋宣侯与几大老族。
        只是宋国公室一家的力量,或许并非太过可怕,然而几大老族的分量着实不轻。一旦让宋国这一豫州第二大诸侯的国力,全部的发动起来。就连第一诸侯的郑国,都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小觑。
        宋国绵延上万载之数,国中几大老族势力盘根错节不容小觑,一度君弱臣强之时,甚至能决定一国君权之废立。
        虽然经过宋宣侯的几番打压,几大老族势力已经削弱了许多,但仍旧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大司马南公错,上前一步道:“君侯,臣愿率十万铁骑南下吕国,一举踏平吕国,迎回镇国神兵。”
        毕竟,镇国神兵非同小可,或许单一在威力上,无法与专注杀伐的神兵相比较,但却能镇压一国之运,绵延国祚气数。任何一口镇国神兵的遗失,都可能导致一场区域性质的大战,何况三把神兵一起遗失,绝对已经触及到了宋国的痛处。
        大司农姜穆夙厉声道:“必须让吕国,归还吾宋国的镇国神兵,否则吾宋国不吝一战,用他吕国人的血,来拿回吾宋国的镇国神兵。”
        “臣请一战!!”
        几大重臣的态度极为坚决,宋国三大神兵的遗失,让这些重臣凭空生出不少紧迫感。
        重臣们皆出身老族,固然寻常会有牵制君权之举,却与宋国干系极重。宋国镇国神兵被夺,所有的宋国人都不可能坐视不管。
        这关乎着所有人的利益,不仅是宋宣侯一家一姓的利害关系。
        “营口一役,吾宋国的三位掌刀人一起携手,天人之下难遇敌手,本该是万无一失啊!”
        “谁能想到,那个毛头小子竟然能杀得几大掌刀人,让寡人这些时日的心血,全部毁于一旦。”看着殿中的几位重臣,宋宣侯慢悠悠道:“如今,公子彧更在营邑,建立射鹿台祭祀天地,登上摄政君之位,麾下数十万大军在握,此时与他开战,不吝与半个吕国一战。”
        说到此处,宋宣侯哼了一身,道:“半个吕国啊……那又如何?寡人不但折了三位柱石,还被夺了镇国神兵,欺吾辱吾何其之甚,寡人一战又如何!”
        宋宣侯眸光流转,公室五大柱石折了三位,身为宋国君侯,当真有着切肤之痛。
        大司马南公错伏身,高呼道:“君侯,臣南公错请战!”
        几位重臣齐声道:“君侯,臣等誓死请战!!!”
        见着众臣如斯一心,宋宣侯豁然起身,诸侯冠冕玉色摇动,大有狼顾鹰视之象,道:“南公错,”
        大司马南公错俯身揖礼,字字铿锵有力,道:“臣在!”
        宋宣侯开口道:“尽发二十万直入吕国东南,宣令三军将士,三十日不封刀,寡人要让吕国付出血的代价。”
        三十日不封刀,这是要大开杀戒,以二十万【玄铁飞骑】的戾气,绝对能让吕国十万里疆土,都染上一层血色。
        由此可见三大掌刀人陨落,让宋宣侯对于荀少彧杀心之坚,以及夺回三把神刀的决心。
        “寡人要速战速决,要抢在天子帝批之前,看到荀少彧的人头摆在寡人的案前。”
        有着天子帝批的诸侯,与尚未名正言顺继承国君之位的诸侯,二者所代表意义不可同日而语。宋宣侯固然是豫州大诸侯,却也不敢硬顶着天子帝批行事。
        只有在荀少彧初为摄政君,虽有其实却无其名,立足未稳之际,宋国才能毫无后患的撰取最大利益。
        …………
        吕国三浦之一,泉浦!
        所谓东南三浦者,是泉浦、零浦、营浦三大邑地之共称,为十三大邑之三。
        荀少彧自射鹿台祭天以来,当即整顿朝野内外,弃营邑而定泉浦,迁移朝政中枢,借此掌控军政大权。其与宗老大夫、勋臣大将等人,率数十万兵甲劲卒,连败公子则大军,不到月余光景,接连收复几大城邑,与南方上蔡封邑连成一片,形成与公子则、公子央三分吕国之势。
        而这一股三分之势,荀少彧占据吕国的一半以上的地域。荀少彧以摄政君之名,整合东南大势,而高阳君、信陵君统合西北,二者分而治之。
        掖庭,凌烟阁!
        这一座掖庭,如今为荀少彧的行宫官邸。其凌烟阁是荀少彧亲自题名,其中或许带着一二恶趣,却亦是掖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宫邸之一。
        荀少彧正坐在君位上,一身华服锦衣,眸光开动间,阁内群臣俯首以待,一一上前奏对。
        一位臣僚大夫进言道:“摄政君,宋国二十万玄甲骑兵进犯,郑国十五万先锋大军屡屡骚扰边境。西北有公子则、公子央二人从中作梗,不如先与郑、宋二国媾和,获得足够的时间,以此平定西北之患。”
        另一位臣僚大夫声色俱厉代:“此言过矣,他宋国二十万玄甲虽众,何能度过吾吕国青杀口?十五万郑国大军兵锋之锐,何能入吾天南关半步?”
        “而且吾吕国自立国以来,从来都无示弱于人之时,况且郑、宋狼子野心,窥伺吕国国土久矣。难道摄政君要割让吾国城邑,委曲求全得来一个虚假的安稳?”
        听着下方言辞激烈的争论,荀少彧蹙眉不语,心头虽有着不耐之意,却是将这一口郁气强自压了下去。
        自从他登上摄政君位之后,郑国作为第一诸侯,只是以十五万大军作为牵制,让他无法分心他顾,彻底的荡平西北乱象。而宋国由于损失惨重,自是不可能善罢甘休,以二十万玄铁骑兵进犯吕国,给吕国内外造成了重大的压力。
        两大诸侯不约而同的掣肘,再有公子则、公子央二人造成的内乱未平,让荀少彧这位摄政君的外在处境,愈发的艰难了几分。
        故而,在荀少彧将中枢定在泉浦之后,朝中就有了一些媾和两国的论调在酝酿。并且还在不断的壮大,俨然形成了如今吕国朝野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声音。
        “媾和?”
        荀少彧皱着眉头,微微摇了摇头,道:“郑、宋二国已经摆明车马,要支持吾的那两个好兄长。吾若是求取媾和,只会让他们以为胜券在握,非但不会平息战侯失踪以来,吕国局势混乱不堪,镇国神兵也一直无有踪迹,一度让人以为已经遗失。
        “老宗傅此言何意?”荀少彧诧异的看着荀太常,道:“莫非,真是找到了吾吕国的镇国神兵?”
        荀太常道:“摄政君明鉴,当知吾吕国先天根底不足,不及郑国、宋国的万载底蕴,只有两大镇国神兵,而且都是不善攻伐的宝物,作为镇压吕国国运的宝物。”
        “一为凤来琴,一为梧桐木,以此两大神物,为吾吕国的镇国神物,镇压吕国大运八百载。”
        “凤来琴……”荀少彧摇了摇头,道:“凤来琴,有百鸟朝凰之音,一直是君父的喜爱之物,从无不离身之时。君父破碎虚空,与霸王残躯一起卷入虚空乱流中,一时半刻难以归来,凤来琴这一神物,吾是难以得见了。”
        荀太常道:“当时老臣闭关入圣,参演入圣玄机,承蒙君侯赐予梧桐木,以不死神木之玄妙,尽数洗练周身百窍。”
        不死神木虽没有不死神药一般,只要食用就能得不死之身,但内中蕴含着不死玄机,对于有资格踏入天人之道的大高手而言,不亚于一道通天捷径之路。
        “这就是吾吕国的镇国神物,梧桐不死神木!”说罢,荀太常自袖口中,取出一封玉盒,何中滚滚热浪翻腾不休,似有一头不死天凰自当中遨游无尽,五色羽翼挥洒无数火雨。
        元始诸天
        元始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