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姑娘她戏多嘴甜

乐读窝 > 都市言情 > 姑娘她戏多嘴甜

第567章 忘我

书籍名:《姑娘她戏多嘴甜》    作者:玖拾陆

        这段文字,不过是短短两句,很不起眼,若不是黄卜庆带着目的来找答案,其他人哪怕看到这一段,很有可能都不会往心里去。
        这一页,讲的是岭南当地的一位名士。
        名士姓宋、名规,出生在前朝末年。
        宋家祖上出过大官,做过海商,家产颇丰,祖业传承到宋规长大时,有败落之像,但也足够宋家再挥霍几十年了。
        结果,逢了乱世。
        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起义不断,疆土四境,战火燎原。
        岭南偏于一隅,不似中原一带凶险,却也难以独善其身。
        越来越多的灾民涌向岭南,本就混乱的朝廷无力支撑当地官府,大小官员们亦是各有各的打算。
        有封城固守的,也有吞了衙门银子粮食当土皇帝的,亦有加入起义军队、奔向新前程的。
        
        宋家所在的泉城是岭南大城。
        知府想护住治下百姓,如此坚持了六七年,也渐渐力不从心。
        宋规幼年时见过繁盛的城市,从少年到青年,又看着这座城日渐衰败,百姓疾苦。
        他说服了当时宋家的一家之主,开仓放粮,他本身也积极地改善城中灾民生活。
        那几年,朝廷已经是末路了。
        多年的割据、征战,天下涌现了不少豪杰。
        有一统之气势的,除了彼时已经坐拥了江南大地的、后来成为本朝开朝皇帝的朱俭,还有另外几位,其中,一个叫刘蔽的在岭南一带颇有名望。
        刘蔽是绿林出身,以前是被逼起义,虽然从山大王成了占据岭南的大人物,但他手里缺银子、缺粮草、缺武器。
        战乱年代,这些东西可比千金。
        宋规有眼界,他知道朝廷已经不行了。
        若要百姓少吃苦,唯有站出来一个人,平息战火、开创新皇朝。
        英雄再多,为了自家霸业争斗,最后苦的也就是老百姓。
        宋规选择了刘蔽。
        同在岭南,他了解刘蔽比其他英雄更多,往来也更容易。
        他又说服了长辈,给刘蔽投银子、捐粮食,支持刘蔽开疆拓土。
        而缺少的武器,宋规为刘蔽当说客,登了知府的门。
        赈灾放粮的交情,知府再忠心朝廷,也知道穷途末路了,他听了宋规的劝,交出了库中铁石。
        刘蔽得了矿石,锻造兵器,也算解了一时的燃眉之急。
        再后来,刘蔽还是败给了朱俭,宋家作为刘蔽的支持者,在朱家掌了江山之后,自然也就彻底败了。
        成王败寇。
        朱家的江山史,刘蔽都只作为一个竞争者出现过几次名字而已,更别提宋规了。
        只是在岭南、尤其是泉城,当地先生、学子感念宋规放粮救民的大义,让他在地方志上有了一席之地。
        当然,毕竟是朱家天下,地方上纪念宋规也要讲究些方法。
        这篇人物志很短,还从头到尾,用大量的篇幅去写宋规放粮、赈灾、为百姓奔走,对于他支持刘蔽就只有两句话。
        要不是黄卜庆满脑子“铁铁铁”、“矿矿矿”的,他也不会注意到这短短两句话。
        黄卜庆捧着这一段,又反反复复地念了两遍,长长舒了一口气。
        现在,就该进一步确定,泉城衙门里,为什么会有铁石。
        泉城靠海,要么是官府从海外采买,要么是当地出产。
        前者可能性极少,应当还是当地就产铁。
        黄卜庆灌了一口茶。
        他试着把地方志里关于泉城的部分都翻看一遍,直到天亮,也还没有再一部的收获。
        他揉了揉发胀的眼睛,打了个哈欠。
        毕竟是岭南的地方志,要说的东西太多,若是泉城的地方志,想来会比现在看到的东西更详尽。
        也不知道霍大夫人是岭南哪里人……
        若是泉城就好了。
        不过,这一整夜的翻找,对黄卜庆而言,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了。
        起码,不再是一头雾水。
        他现在知道自己该去翻泉城的地方志,只要弄明白了泉城的铁矿出产,查获的铁器十之八九就有说法了。
        因为,出问题的林场,就在泉城治下。
        今儿不是大朝会,黄卜庆不用上朝,算着时间,喝了一整壶浓茶,顶着黑乎乎的眼眶去了衙门。
        他的状况让几个小吏吓了一跳。
        黄卜庆也不管,催着底下处理各项公务。
        待退了朝,朱桓与霍以骁一块进了兵部,也叫黄侍郎的样子给惊了惊。
        “黄大人这是……”朱桓道,“公务烦劳,也不能垮了身体。”
        黄卜庆忙道:“谢殿下关心。其实是昨日下衙后,请四公子向霍大人府里借了几册书籍,看得太过忘我,以至于看到了天亮。”
        朱桓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了。
        他也有钻研书法丹青到废寝忘食的时候,自然不好说黄卜庆。
        只是,到底是什么样的书,能让黄大人这么“忘我”。
        朱桓下意识地看了眼霍以骁。
        请霍以骁帮忙借的,应该不会是什么话本子。
        黄卜庆私下便是一本本看,也不至于胆大到跟霍以骁提。
        霍以骁注意到了朱桓的目光。
        他并不知道朱桓在想什么,只以为,黄卜庆提了他,朱桓就看了过来。
        “黄大人借了岭南地方志,”霍以骁解释了一句,又问黄卜庆,“黄大人看出什么端倪了?”
        黄卜庆笑了笑。
        他虽困乏,但脑袋还算清楚。
        四公子没想瞒着三殿下。
        若自己说得不清不楚的,恐怕还有生出了麻烦了。
        黄卜庆便道:“有一些发现,前朝末年,泉城府衙里有过铁石库存。只是,铁石是怎么来的,还没有寻到答案。我也想再问问四公子,霍大夫人是否是泉城人?府里可有泉城的地方志?”
        一听“铁石”,霍以骁和朱桓交换了一个眼神。
        以本朝的记载来看,岭南没有产出过铁,可若是前朝……
        “大伯娘不是泉城人,”霍以骁道,“不过,陪嫁的一位妈妈是泉城出生,她好像收了一套。”
        黄卜庆眼睛一亮。
        甚至没有等到下衙,午歇之时,黄卜庆就跟着霍以骁又去了一趟大丰街,一辆板车,把泉城志推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