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种田之小夫郎发家记

乐读窝 > 都市言情 > 种田之小夫郎发家记

第46章 庆祝一下

书籍名:《种田之小夫郎发家记》    作者:邓糖那

  童涛在一旁听得惊讶极了,等丫环们一走,就迫不及待地轻捶了何君一拳头。
  “可以呀,景文、何君你们真不错,发小财了,恭喜恭喜!呵呵。”
  景文带着满脸的笑意有点宠溺地望着何君。
  “这应该都是何君的功劳,都是他的点子。”
  何君心里也乐不可支,不过……等等,他后知后觉的才发现自己竟然从景文的眼里读出来点宠溺。
  ……这可比天下掉下了馅饼还要开怀。
  这是不是说明景文开始注意自己,对自己与别人不同了么?
  何君傻傻地乐笑了,童涛与景文还以为他是因为赚了一笔银子开心呢。
  又过了好一会,总算等到秀兰出来了。
  她手上端着个托盘,上面放着白花花的银子。
  秀兰笑靥如花对景文与何君说:“把衣服分别送到三位奶奶手上,果然她们都非常满意和喜欢,分别夸赞衣服的新款式好看,还称赞那绣活好。
  三位奶奶给的工钱一共是五十四两,你们收好,三位奶奶都叫我转告你们多上点心,下次做更好看的衣服送来。”
  景文上前接过银子,客气地说:“秀兰姑娘,替我们谢谢三位奶奶的赏识,让她们放心,我们下次一定会做更好、更漂亮的款式出来。”
  何君从托盘上拿出一两银子塞给秀兰。
  “秀兰姑娘,我们能跟徐府做上这么大的生意,也多亏了你,这是我们的心意,你务必收下。”
  秀兰当着景文的面,岂肯收下银子,便不断推拒。
  景文上前从何君手上拿出银子,硬塞在秀兰手上。
  “收下吧,秀兰姑娘,这是我们的心意,下次还需要你多多在夫人们面前替我们美言几句。”
  可奇了怪了,这景文一出手,秀兰还真就羞答答地收了起来。
  “你们放心吧,只要你们衣服做得好,夫人们会长期跟你们订做的,我就先进去了,四奶奶还找我有事呢。”
  等秀兰进去,大门关上。
  这二人看着景文手上端着的那盘银子发愣了,何君觉得天上真的似乎掉了个馅饼砸中了自己。
  童涛羡慕地说:“如果这样做生意真是舒服,我从未有一次就挣到这么多银子的时候。”
  景文看向他二人笑了。
  “今天是个好日子,得庆祝一下,童涛,今天中午我跟何君请你吃饭吧。”
  童涛爽快地答应着:“行,去就去,一定要庆祝,我得沾沾你们二位的喜气。”
  何君忽想起还要送衣服去绸缎庄便拉拉景文的衣服。
  “景文,我们赶快把衣服送到绸缎庄去。”
  景文答应了一声,把银子全部装在褡裢里然后绑在身上,拉上板车心情愉悦地冲他俩喊了一声。
  “走,开路,去绸缎庄。”
  三人很快地来到绸缎庄。
  童涛担起箩筐就朝里走,边走边喊。
  “周掌柜,叔,叔,我来了。”
  周掌柜抬头一看见童涛便笑着打趣他。
  “好啊,你小子生意做到叔这来了。”
  “呵呵,是我想你了,来看看你,你瞧,我还带了两个客人来呢。”
  周掌柜瞧见景文与何君,两人手上都拿了小孩的衣服便明白了。
  “是不是上次在我这里进的布料做得衣服,就做好了?”
  何君笑着回应:“嗯,做好了,就麻烦放在周掌柜这里寄卖了。”
  “行,拿来我看看。”
  周掌柜把所有衣服摊开,一件件的仔细看了一遍,随后露出赞赏之色。
  “这里面一些衣服的款式很新,还有这绣活做得非常好,这批小孩子的衣服很不错。”
  三人听了,脸上皆露喜色。
  这周掌柜毕竟是个精明的商人,他见了这衣服做得如此好,料定会受欢迎,当下与何君、景文商量起来。
  周掌柜的意思是想全收下来,就问何君的价位。
  而景文心知何君早有盘算,便让他一人作主。
  何君心思,既然周掌柜愿把衣服全部收下,当然应该算得稍便宜些,也好让别人有个赚头,才能达到互相平衡、互相扶持,长期合作的目的。
  “这样吧,周掌柜说实话,我原来设想这好的锦缎做成的衣服,我卖给徐府是二两银子一件,如果你要我就算一两六百文一件,一般衣料的我原本是卖二百二十文的,给你我就算一百九十文一件,你看怎么样?”
  周掌柜在心里盘桓了下,这个价位拿过来,虽然不算太便宜,但是到他店里到底按多少价位卖,还不是由自己说了算。
  他很看重这些衣服的市场,应该很好卖,便笑呤呤地点头答应了。
  “行,这价位我接受。”
  于是,十件好料的衣服是十六两,一般衣料的有十六件是三两四十文。
  何君又采购了下个月的布料一共花去十二两银子。
  这样除去布料钱折算下来周掌柜付给何君一共七两四十文。
  何君收好银子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周掌柜。
  “周掌柜,下个月我还会做衣服送上来,你要不要收?”
  “收,全部收,我很看好这衣服的行情。”
  得到周掌柜的保证,何君信心更满了,底气也更足了。
  等三人跨出绸缎庄的大门,已过晌午了。
  可何君丝毫不觉得累,衣服卖得如此好让他心里感到说不出来的舒服和轻松。
  此时他全身充满了活力和干劲,因为美好的生活正向他招手。
  景文瞧着何君微笑的脸上象思忖着什么,觉得他此时的样子特别逗也有点萌。
  “我说小财迷,今天开心吧,别兴奋的连肚子饿都不知道了,我们请童涛去吃饭吧!”
  何君“哦”了一声,便问童涛:“你想吃什么?要不我们去好一点的饭庄吧,今天我特别开心,咱们好好庆祝一下。”
  童涛装模作样地考虑:“既然问到我,那去哪吃就由我做主了,我带你们去。”
  于是童涛悠闲地担着箩筐在前面带路,景文拉着板车与何君在后头跟着。
  走了没多久,童涛回头对二人说到了。
  何君一看店铺名“阳春面馆”,便摇摇头笑了起来。
  这童涛看上去咋咋唿唿的,确是一个心细如发之人。
  他知道景文和自己赚钱不容易,转来转去,他还是考虑为别人省钱,因而带景文与何君来到一个面馆。
  景文:“童涛,换一家吧,去对面的酒馆。”
  “不是说好了请我的客,不是由我来定吗?就这家吧,我特喜欢吃他家的阳春面,来来进来都饿了吧?尝尝他家的手艺。”
  何君与景文只得随童涛进店每人吃了一大碗简单而味美的阳春面。
  吃完中饭,景文与何君就急着想赶回鹅湾村了。
  他们也知道徐慧芝和琴儿必定在家里等得心焦,她们肯定也在担心这衣服好卖不好卖。
  何君想向童涛告别,却见童涛踌躇了一下,他平时一个人孤独惯了,忽然遇见两个聊得来的伙伴,心里忽然就有了不舍。
  他试探着说:“我一直在这边卖货,鹅湾村曾经到过一次,然后附近村还没去过,我想去那边转转,然后顺便把货担到那边去卖。”
  何君可听出他意思了,估计他是想借着卖货的由头好跟自己去鹅湾村玩,便立刻回应。
  “好啊,去那边附近村子里卖卖货也好的,景文你说是吧?”
  景文对童涛印象也不错,觉得他爽朗爱帮助人,是个值得结交的朋友。
  景文也对童涛发出热情邀请。
  “去鹅湾村转转吧,顺便认认我家。”
  这话正中童涛心意。
  于是三人乐哈哈地一起出面馆。
  路过集市,何君还不忘买了两斤猪排,还顺带捎上两串糖葫芦。
  三人浑身轻松地回到了鹅湾村。
  刚走到鹅湾村村口,就见容儿开心地蹦蹦跳跳跑过来喊着:“大哥,三哥你们回来啦?”
  景文停下摸摸小容儿的脸蛋,宠溺地问:“你这小调皮蛋,怎么一个人跑到村口来玩了?”
  “才不是我一个人呢?娘和姐姐都在那里。”
  景文抬头朝前一看,还真看见娘和琴儿就站在村口。
  原来这景文和何君去县里卖衣服,她们心里总是忐忑放心不下,就连做绣活儿好像也心不在焉。
  所以娘俩干脆带容儿到村口来玩,顺便看看他们回来没有?
  何君笑眯眯地递给容儿两串糖葫芦,可把个容儿高兴坏了,大口咬下一个红红的又酸又甜的糖葫芦,边嚼着边冲何君笑:“谢谢三哥哥。”
  徐慧芝与琴儿迎上来,徐慧芝拉着容儿边走边问。
  “景文,何君回来了,这一趟累了吧?送上去的衣服卖了吗?好卖不?”
  景文故做神秘地笑了笑:“嗯,还好。”
  何君:“大娘,我们去绸缎庄寄卖,然后绸缎庄的老板把我们的货全收下来了,而且他答应以后我们做多少他就收多少。”
  “这可太好了,我回去要多烧些香给祖宗,以后好保佑我们都这么顺顺利利。”
  徐慧芝与琴儿都松了一口气,脸上皆露出久违的笑容。
  徐慧芝这才发现何君旁边有一个担着箩筐的小哥。
  “哟,这小哥面生的很。”
  景文赶紧介绍。
  “娘,这是童涛,我们在县里卖东西时候认识的,上次买菜种,还有去绸缎庄买布料都是他介绍的,而且都很便宜,这次我们邀他下来玩。
  童涛,这是我娘。”
  童涛憨憨地笑了笑,热情地喊了声:“大娘好。”
  景文转头介绍妹子:“这是我妹妹张景琴。”
  琴儿含蓄地对他微微一笑。
  童涛不由地征了一征,他从未见过如此纯净而秀气的女子。
  琴儿虽然谈不上很惊艳,但却如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自有一番质朴的美。
  向来快人快语的童涛说话结结巴巴起来。
  “姑娘好,我……我叫童、童涛。”
  徐慧芝:“今天是个好日子,值得庆祝,难得又来了客人,回去我好好烧几个菜。”
  晚上,徐慧芝用何君买的猪排烧了一大锅土豆炖排骨,又烧了几个蔬菜。
  大家围坐在一桌,其乐融融。
  何君把五十四两,还有另外绸缎庄周掌柜给的七两四十文一并交给徐慧芝。
  徐慧芝考虑到何君他们以后还要去绸缎庄买布,还有若要买菜种和果苗的话也会需要很多银子,于是她不肯收这么多,只肯收几两算大家的生活开支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