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种田之小夫郎发家记

乐读窝 > 都市言情 > 种田之小夫郎发家记

第110章 七彩野山鸡要抱窝了【二更】

书籍名:《种田之小夫郎发家记》    作者:邓糖那

  景文心里有点疑惑。
  “你俩这是怎么了?
  好端端的,怎么吵起架来?
  景行,这是怎么回事?”
  景行还是一脸怒气,他有点搞不懂,谷清这人为啥喜欢纠缠自己?
  难道还是记恨自己上次在月鸣岭山上,把他绑在树上的那件事吗?
  自己都已经跟谷清再三解释了,也跟他郑重道过歉了,这谷清咋还是这么小肚鸡肠,一直揪着这事不放呢?
  天天喊着吵着要跟自己干架,这人还真是病的不轻。
  他脸色一沉:“我跟他有一点点过节,我已经跟他道过歉,但他就是揪着这点破事不放,天天要找我掐架,我不理他,他就一直纠缠着我,我都被他烦透了。
  正好你们来了,赶快把这人带走吧,他在这我都没法干活了。”
  景文这才反应过来,敢情自己的弟弟跟这谷清原来就有过节。
  “我还当有啥子大事呢?
  是个男人都得大气一点,何必老是为这点鸡毛蒜皮的事翻脸呢?
  下次可不许这样了,都在一个家里住着,都像兄弟似的,说开了就没事了。”
  而何君使劲将谷清拉出门外,带着点恳求的语气。
  “哎,谷清小祖宗,你跟景行到底有啥过节?
  你干嘛老揪着他不放?
  可否看在我何君的面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行不?”
  “今天看在你面上,我放他一马。
  但我跟他这事,是一定要通过武力解决的,我是一定要跟他好好地干上一架的,这你就甭管了。”
  何君无奈地摇摇头,这蜂王若是犯起倔来,也是几头牛都拉不回来的主。
  偏偏景行也是倔犟的,一犟起来连天王老子都拉不住,这两人还真就天生不对盘。
  何君生怕谷清再呆在这里,等下又会跟景行吵起来。
  便好说歹说的把他拉走了。
  景文则劝景行:“其实我觉得谷清看上去心眼还挺简单的。
  他就是要没事找事,可能也是图好玩。
  他年纪那么小,我看他顶多十六七岁,你可别跟他一般见识。
  你也注意些离他远点,别惹着他。”
  “我烦他、躲他都来不及,我都恨不得天天见不着他。
  我还会巴巴地上赶着去惹他,只要他不来找我,我就谢天谢地了。”
  景文也无奈地笑了,他接着又把准备办学堂,想让景行打制三十八套桌椅的事说了。
  景行一听,这办了学堂能让鹅湾村这些穷苦百姓的娃儿有书念了,这可是大好事。
  景行对办学堂的事,也是很赞同。
  他当即一拍胸脯,保证尽全力在七、八之内就把这些桌椅做好。
  果不其然,景行做事就是又快又好。
  过了八天,景行与徒弟就把三十八套桌椅做好了。
  这些桌椅搬到祠堂里,何君、景文再把那些书、笔墨纸砚一起拿到祠堂。
  接着景文去请了二叔公来做教书先生。
  二叔公乐呵呵的就来了。
  然后景文再让村长通知鹅湾村的百姓,若家有六至十多岁的孩子愿学的都可送来,束修如果交不起的就可以不交,都由张家垫付。
  村长通知下去后,第一天包括小容儿只来了八个孩子。
  何君还有点奇怪,他原先听娘说大概六到十岁左右的应该有三十多个,怎么这会儿才来了八个?
  于是景文推测。
  “那些不愿来的,肯定还在观望之中。
  他们肯定不相信咱们开这学堂是不收束修的,他们害怕学到中途,又要让他们交束修。”
  何君这才反应过来,他想这些村民迟早会明白,自己办这学堂的良苦用心。
  果然,这八个孩子上了十多天之后,又陆陆续续地来了十多个孩子,最后学堂有三十个孩子了。
  这二叔公果然尽心尽责,短短几十天,就教这些娃们练毛笔字,认字,念书。
  那些娃慢慢的就能写出一些简单的字了,也能背诵一些简易的诗词。
  村民们看着自家的娃,能认出字,写出字,甚至能背诵诗词,一个个也是心中欢喜。
  虽然景文说若家里贫寒,交不出束修的就可不交。
  但村民其实都是朴实之人,他们也感动于景文家里能为鹅湾村办这么好的学堂,因而家里有什么就送什么。
  有送鸡和鸭的,有送刚臼出的米的,有送玉米、红薯的……
  景文一家都让这些百姓不用再送,但百姓们还是很坚持。
  村民们一般表达感情都很直接,谁对他们好,他们也会使着劲儿地回报。
  这小容儿自从上了学堂,念书兴趣极高。
  每次吃完晚饭后,他都会在大家面前背诵一段二叔公教的诗词。
  那稚嫩的童声,那摇头晃脑的可爱模样总把大家逗的哈哈大笑。
  他还会把每天学到的字拿毛笔写给大家看。
  虽然他的毛笔字还是写得歪歪扭扭的,但他能学到东西的那份快乐,还是感染到了家里的每一个人。
  这份喜悦让景文与何君觉得做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天傍晚,徐慧芝去给鸡窝里的鸡喂食,鸡窝旁边放着那好大的木笼子。
  木笼子里面养着的,正是何君上次从猎户手中买来的七彩野山鸡。
  每次喂完鸡,徐慧芝也要拿鸡食喂给这些野山鸡吃。
  这次她走近木笼准备把鸡食放进笼子里,却无意中瞥见里面有两窝蛋,一窝得有十多个,两窝加起来有二十多个。
  徐慧芝面露喜色。
  “呀,这何君买来的野山鸡产蛋了,而且一窝有十多只,还挺多。”
  徐慧芝赶紧去叫何君他们来看。
  听到这美丽的七彩野山鸡生了蛋,一家人都兴致勃勃地跑过来看了。
  小容儿最是高兴。
  “哇,生了这么多蛋,以后这蛋会不会又有小野鸡出来呀?”
  何君注意观察到这两窝蛋,分别生在木笼子的对边。
  他记起原来那猎户说这里有两只公,两只母的。
  估计是那两只母山鸡都下了蛋。
  而且此时这两只母山鸡都卧在蛋上。
  徐慧芝养过鸡,养过鸭,她便瞧出来了,这怕是要抱窝了。
  “这野山鸡生了这么多蛋,怕是要孵小鸡了。”
  童涛又笑着打趣何君。
  “哇,何君你这回又赚了,上次买了四只,等过不了多久,四只就要变成二十多只了。
  呵呵,这买的可真不亏。
  何君,你咋老是这么有眼光?
  快,教我几招。”
  何君被他说得笑起来。
  “这是误打误撞才买到的。
  不过这野山鸡一窝就生这么多蛋,那到时候不就有很多漂亮的野山鸡了吗?”
  琴儿非常喜欢这些美丽的野山鸡。
  “我瞧着这山鸡特别好看,你看它羽毛七彩斑斓的,我感觉这村里那些猎户打的野山鸡都没这么好看。”
  这时谷清也走过来看,听见琴儿的话便说:“这七彩野山鸡本身就很少见,一般的那种野山鸡满山里多的去了。
  这一下子可得孵出二十多只小鸡出来。
  何君你放在这里养,太限制它们生长了,这种七彩野山鸡越圈养,毛色就越暗淡无光。
  这个需要放在野外散养的,到时小野鸡孵出来,你试着放到月鸣岭那山上去散养。
  到时候那毛色保证养得很漂亮。”
  何君还从未想到过把这野山鸡拿去散养,听谷清一说的确提醒了他。
  ……这点子不错,这七彩野山鸡本来就很少,这一下子就有两窝,到时候就有二十多只,把它们放在山上散养,养大之后,又可以抱窝,到时候不就越来越多了吗?
  何君心里忽然又起了一个新的念头,自己本身就想在那农庄养些小动物,这鸡鸭牛羊虽好,但也太过普通没有特色。
  而这七彩野山鸡毛色这么美丽,自己一家人看了都喜欢,更别提其他人了,这似乎又是一个生财的好点子。
  把这七彩野山鸡养起来,不仅可以让自己的农家乐园更增添光彩,还可以把养七彩野山鸡变成一个大业来做。
  这谷清的话又让何君想到了很长远的生财之道。
  徐慧芝已经把晚饭做好了,她看了看家人少了景文跟景行。
  “这景文跟景行咋还不回来,这饭菜都要凉了。”
  景文这几天都很忙,原来是二叔公另外要搭出几间屋子出来,景文帮他搭房子去了。
  二叔公一直不辞辛劳的在学堂教三十个孩子念书写字。
  景文与何君要把束修的钱给二叔公,二叔公硬是不要。
  这可让景文与何君更感到心里不安了,觉得还挺亏欠二叔公的。
  于是把那些乡亲送的米、面、鸡、鸭、鹅等一股脑地全搬到了二叔公家里去。
  然后二叔公家里有什么事,景文就非常积极的去帮忙,来答谢二叔公不遗余力地教这些孩子们。
  这会儿这么晚了,景文还没回来,徐慧芝就估计他在那边做活做晚了,二叔公一家人又很客气,肯定留景文在那里用晚饭了。
  而景行现在基本上一天到晚都在木工坊做活,第一也是因为接了很多的活。
  第二,他不愿意回家的原因就是不愿碰见这谷清。
  何君觉得景行跟谷清,两个如此不对盘的人,却硬要挤在一个房间睡,也难怪这景行天天不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