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牛吏之帝王崛起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牛吏之帝王崛起

第277页

书籍名:《牛吏之帝王崛起》    作者:天下九九

        皇帝回銮肤施,召各县县长及一些本地名门大户过来,一一接见,了解当地风土人情,考察县长们的政绩。
        太守马员十分紧张,生怕他们出什么纰漏,在每一个人面圣前都亲自耳提面命,教导这些人该如何奏对。
        他的教导用处并不大,因为皇帝陛下只是与县长们闲聊,从家里的情形聊到县里的情形,陛下的问题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人摸不着头脑,好听点说是天马行空。
        皇帝当场贬斥了一个县令和一个县长,却夸奖了另两个县长。被夸奖的一个叫冯平,是独乐县长,这在马员的意料之中。因为此人本就是个能吏,对于吏事很是精通,事事安排周详,县中秩序井然。
        而另一个被皇帝大赞之人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此人名叫陈端,是洛都县长,旁人见皇帝都是战战兢兢,唯恐出错,唯独他态度从容,不紧不慢。
        陛下问他县里今年有多少犯人,他答曰:“臣不知。此事自有贼曹掌管。”陛下又问县中钱粮之事,他只知大略,一问到细节,便回答:“臣不知,此事少府备知其详。”
        旁边陪坐的马员为他捏了一把汗,可是皇帝神色不动,又与陈卫聊了许久,最后叹道:“陈端大事不糊涂。”
        马员这才松了口气。
        皇帝连着接见了数日,等到都见的差不多了,有人来报,白土县长来了。
        白土县在上郡北部,属于胡汉杂处之地,历来难治,县长的换任最是频繁,即便是升职也没人愿去做。更始年间,曾有一位白土县长在任上被杀,还有两位弃官出走,其余人都是找门路赶紧改任了事。目前这位县长在任一年有余,已算是十分难得了。
        因为路途遥远,这位县长在路上走了半个多月才来到肤施,所以成了最后一个得到皇帝陛下接见的县长。
        当代大儒,原侍御史,现白土县长杜林拜伏于地,说道:“臣杜林见过陛下。”
        杜林面色黧黑,比在长安时略有些清瘦,但是精神还算不错。
        皇帝道:“杜林,当了一年县长,有何感想?”

272.铁山炭田
        杜林出了长安之后,第一次再见皇帝,却没有想像中的激动和兴奋,样子十分平和。
        他说道:“陛下,臣读圣贤书数十年,也不及在白土一年,臣此时才知,臣从前的书都是白读了!”
        皇帝身子前倾,说道:“看来你这感悟不少,起来慢慢说。”
        杜林起身,在堂下落座,说道:“陛下,臣从前在朝中,总以为天下之事易耳,只要臣肯,别说治一县,便是治一郡也不在话下。可是到了白土才知,治民之难,更难于治学,臣从前看别人治民,总觉得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心想若是换了臣,定会事事安排周详,不致有如此之失。可是真轮到自己,才知天下之事,都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陛下说过,让臣莫做无用之人,要多做有用之事,臣牢记陛下教诲,努力做有用之事,只是臣也不知做得如何?”
        “你都做了什么?”
        “臣到了白土,本想先行教化,开办县学,可是根本无几人入学。臣亲自登门,去劝百姓入学,才知百姓生活困苦,忙于生计,饭都吃不饱,何谈教化呢?臣便大劝农桑,带领县吏去带头耕田,可是收效甚微,臣不解其故,问乡中的力田,才知白土县耕地本就不多,地又贫瘠,再劝农也产不了多少粮。臣便组织百姓开荒,未料到却被牧民攻击,差点酿成大乱,原来白土县农牧杂处,务农者尚不及牧民为多,若是开荒,便会占了放牧之草地,影响牧民的生计,故而牧民反对臣开荒。臣在白土半年,事事不成,才知治一小县亦属不易。”
        皇帝点了点头,说道:“不了解本地之事,便要行政事,怪不得处处碰壁。。。之后呢?”
        杜林道:“陛下所言极是,臣经过了半年的折腾才知自己的错处,于是臣便先搁下了这些心思,只循着旧例行事。臣则每日到乡间,从南到北,从东本西,将白土县走了个遍,与农人同宿,与牧民同迁,每日都和百姓一道,慢慢了解了县中诸事,这才摸到了些门道。”
        “陛下,白土县之难治,在于农牧之争,农人为徙居的汉人,牧民多为内附的羌胡和匈奴人,谋生之术不同,各有其风俗,若一体对待,则政令难行。农人开荒,便挤占放牧之地,牧人放牧,亦会啃食农人庄稼。日积月累,汉胡互相仇视。而边民剽悍,有了纷争,大多不经官府,而是自聚乡党族人,拔刀相向,互相斗殴,杀伤甚多,县中禁之不绝,亦无法禁管。以致政令不出县城,乡野不服教化。”
        皇帝道:“你这也算是找到原因,说到点子上了,那依你之见,此事可有解决之法?”
        “陛下,臣愚见,白土之治,先要使百姓得温饱,仓禀实而知礼仪,先富民,才可行教化。”
        “你说得有理,可是怎么才能富民?”
        “陛下,若白土县仍事农牧,则依旧是农牧相争,恐难以富民,臣观白土及周边数县,虽土地贫瘠,却也有好玩意,那便是铁山和炭田。上郡之北有铁山,铁储颇丰。又有石炭,民常于严冬拣拾,燃以为薪。若能借助民力,开采上郡之铁炭,既能为国出力,又能使百姓有所营生,实为两便。只是朝廷官山海,此事非一县一郡可以为之,臣恳请陛下,在白土等县设铁官,采铁山,以使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皇帝沉吟半晌,忽地一拍大腿,大笑道:“真是瞌睡来了有枕头,此事妙啊,大妙!”
        众人都看着他,不知道皇帝为何如此高兴。
        皇帝道:“马太守,你带人亲自走一趟,与杜县长一道,将此事好好地谋划谋划,若真如杜林所说,便设铁官,朕不仅要采铁山,还要大炼铁器,这石炭也大有用处,以之为燃料冶铁,事半功倍!”
        古人所说的石炭就是煤,白土县就是后世的陕西神木县附近,在后世是出煤老板的地方,当然是有煤的。
        我国西汉时期,煤的应用已比较普遍,百姓以之燃烧取暖,甚至已用于冶铁,但是限于当时的冶铁技术,利用率还不是很高。
        马员听了皇帝的话,也十分高兴,这事儿要是成了,对于上郡大有好处。他兴致勃勃地与杜林探讨铁山和炭田之事,并决定第二日便出发去白土。
        皇帝设置的百工署里有专门研究冶铁的铁匠,他一直利用自己的现代知识,指点铁匠们钻研冶铁技术,并且有了很大的进展,只是国内事情太多,一直没有腾出手来,大力推行新的冶铁技术。
        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在上郡建一个采用新技术炼铁的基地,为他心心念念的重骑兵打造装备。如此则上郡既有大型马场提供战马,有擅骑射的良家子作为兵源,又有兵器制造基地提供装备,正好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可以不必依赖外地运输,便可以打造一支重骑兵队伍,这对于皇帝来说是意外之喜。
        但是此事的推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保障这个铁矿是安全的。上郡本就是边郡,白土更在上郡之北,离边境太近,如果匈奴人南下劫掠,那上郡冶铁基地便成了匈奴人的兵器提供基地,那便是造兵器资敌了。
        因此皇帝更加坚定了攻略并州的决心,只要将最北边的五原、朔方、云中、定襄等郡收复,则上郡将变为内郡,可以安全地进行兵器生产了。
        更妙的是,白土县离黄河不远,正可利用黄河的水力,大大提高冶铁的效率。
        古代冶铁,为了提高炉温,不断改进鼓风装置,开始时用“橐”,即用动物的皮囊挤压鼓风,效率很低下。后来便将好几个橐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叫做排橐。开始时是用人力鼓风,需要许多人,十分费力,后来又用畜力,用所谓的“马排”来鼓风。
        直到东汉统一后,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了水力,这是一个重大的发明,因为水排的产生,冶铁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数倍,并且由于风力大增,提高了炉温,可以炼出更高质量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