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牛吏之帝王崛起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牛吏之帝王崛起

第349页

书籍名:《牛吏之帝王崛起》    作者:天下九九

        舆情署还真就造出了几条有价值的谣言,如下:
        第一条:刘秀也是个小三,他上面有两位兄长,大兄刘縯,二兄刘仲,这两人都已经去世,但是刘縯留下两个儿子,太原王刘章和北海王刘兴。当初舂陵刘氏起兵,刘縯是绝对领袖,刘秀只是个马仔,从舂陵刘氏这一枝来说,刘縯一系是长房,刘秀作为小三,只是个旁枝。舆情署以此推出“刘章当立”论,让刘秀让位于长房,扶立刘章为帝,他本人则退居旁系地位。
        刘钰觉得这一条杀伤力不大,但是同样强化刘秀的小三地位,可以使自己这个小三不那么孤单,大家都是小三,谁也别说谁了。所以这一条还是挺对刘钰的心思,可以施行。
        第二条:刘秀是叛臣逆贼,他本来是更始帝刘玄的重臣,却拥兵自立,公然与朝廷作对,是不折不扣的乱臣贼子。由刘玄出面,号召更始旧臣讨伐逆贼,反对刘秀。
        刘钰作为一个后世的键盘侠,知道如何站在道德的珠穆郎玛峰上批判人,何况这话说得再正确不过。当初项羽杀了楚义帝熊心,被刘邦发檄布告全国,指斥项羽大逆不道,天下诸侯群起响应,项羽在政治上陷于孤立,可见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何等重要。
        刘秀虽然没有弑主,但至少是个背主小人。当时的道德标准就是这样,皇帝就是绝对正确,没人管你是不是在皇帝那儿受了委屈,背主自立就是大罪。
        第三条:刘秀只重用河北将领,对朝中的河北派过于纵容,无功滥赏,有罪不罚。故意打压南阳派和颖川派,尤其是南阳刘氏宗族,在刘氏的朝廷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这一条的中心主旨是利用邯郸朝廷中各派之间的矛盾,极尽挑拨之能事,使其内部分裂加剧。
        刘钰觉得这一条会比较有杀伤力,因为邯郸朝廷确实存在派系斗争,刘秀得居中活稀泥,极力保持平衡。
        邓奉叛乱就是各派斗争的最激烈体现,吴汉在南阳逞威,一点不顾忌朝中南阳派的面子,作为南阳派的邓奉立即起兵反抗,而刘秀对吴汉并没有什么处置,反而是立即以武力镇压邓奉,朝中的南阳派对此都有微词,从高官到普通士卒有许多人对邓奉抱有同情之心,有人甚至暗暗地视他为英雄。
        岑彭战事不力并不只是将领指挥的问题,他手下的南阳兵如果在心里就站在邓奉一边,这个仗还怎么打?
        在皇帝的授意下,吴原安排人手,将谣言投放出去,几乎立即就在关东掀起了风波。

363.忧惧成疾
        建武汉太原王刘章今年十九岁,虽爵位为太原王,但太原在建世汉的手中,他当然不能就国,只能在邯郸闲着。
        他是刘縯的长子,父亲死时只有十三岁,刘秀痛惜长兄的亡故,可怜刘章和刘兴兄弟俩年少孤苦,在高邑刚刚称帝,便派人去南阳接了兄弟两个过去,留在自己身边悉心照顾。
        刘縯比刘秀大了十一岁,他们的父亲刘钦去世时,刘秀只有九岁,刘縯却已经成年,常言道长兄如父,何况刘秀父亲早死,更是依赖这个大哥,兄弟俩感情很深。
        刘秀和两个侄子关系也很亲密,称帝后对他们很是厚待,建武二年便分别封王。这大概也是出于对大哥刘縯的补偿心理,没有刘縯,就没有刘秀的今天,刘縯不死,皇帝轮不到他刘秀来做。
        刘章刚刚成年,他的皇帝叔父便问他的志向,意思是想要给他安排职位,下基层锻炼一下。
        刘章少年意气,当即说道:“愿效陛下及先父,提三尺剑上战场!”
        刘秀想到与大哥创业时的情景,不禁叹了口气,说道:“战场凶险,你和刘兴两人,要挑起两房的宗祧,朕怎么能放心让你们上战场拼杀呢?”
        刘章和刘兴虽然都是刘縯的儿子,但是刘兴却被过继给了二叔刘仲,承继二房,长房只有刘章一子。他们两个有一个出了危险,刘秀的哥哥中有一个就算是绝后了。
        “陛下与先父创业之时,小长安一败,舂陵刘氏死伤数十人,之后叔父终成大业。盖创业艰难,一族一氏之兴,中间不知有多少人死去。别人都能死,臣为什么不能死呢?臣不怕死!臣父是个英雄,臣不能给父亲丢脸,躲在后面过平安日子,却叫别人在阵前拼杀。臣愿追随陛下,为大汉奋战沙场,为平定天下出力。陛下,您就让臣上战场吧!”
        刘秀的脸沉了下来,刘章一口一个死,让他听起来极不舒服,更因为刘章提起来他生平最为惨痛的小长安之败,更让刘秀心中难受。
        小长安之败是刘縯、刘秀在新军手下吃的一个大败仗,这一败舂陵刘氏死伤惨重,刘秀的二哥刘仲和二姐刘元都死在了小长安。刘秀眼睁睁地看着,无能为力。
        刘秀一直不愿去回想这一幕,可刘章却偏偏提这个,他压下了心中的不悦,说道:“上战场之事,以后再说吧!你先去尚书台做个令史,学一学政事。”
        刘章不敢再说,只好低头道:“是。”
        刘章郁闷地回到府中,他的弟弟北海王刘兴正在等他,一把抓住他的胳膊,扯到里面,说道:“叔父可答应你去?”
        刘章摇了摇头,“陛下担心战场上危险,不让我去。”
        刘兴沉默半晌,才说道:“大兄,最近有一些传言,不知你听没听过,是关于你的。”
        “你怎么吞吞吐吐的,有话就直说!”刘章有些不耐烦了。
        “民间都在传说,他们说。。。”刘兴干脆不说了,而是拿手蘸了水,开始在案上写字。
        刘章伸头去看,见他水指不停,写了一个“太”字,然后就是个“原”字。刘兴又蘸了蘸水,写下一个“王”字。
        刘章道:“太原王?你写这个做什么?还这么神神秘秘的,到底有什么意思?”
        刘兴不说话,在案上又写了个“当”字,刘章已经要按捺不住了,不知道刘兴搞的是什么鬼,他现在心里很烦躁,没功夫跟他在这瞎耗。
        可是当他看到最后那个水淋淋的“立”字的时候,顿时像被雷击中了一般,一点也动弹不得。
        太原王当立。
        刘章脑袋里嗡嗡作响,脸色也涨得通红,这几个字先还水淋淋地在案上,后来水渍慢慢干掉,字迹一点点模糊,直到没了踪影。可刘章觉得“太原王当立”这几个字并没有消失,而是像用最锋利的刀刻进了他的心里,再也抹不去。
        刘兴抓住他的臂膀,说道:“大兄,百姓都在说这个,想必陛下已知道了,所以他才。。。不肯让你出去带兵吧!”
        刘章呆愣了半晌,忽地怒道:“你既听过这个传言,为何不早说?我早知道,根本就不会去要带什么兵,上什么战场!”
        最近这个传言甚嚣尘上,但是没有人向刘章提起,他完全不知道这事。如果刘秀真的听过这个谣言,刘章要上战场的行为就是火上浇油、自寻死路了。
        所有有资格做皇帝的人都是现任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最怕的便是被别人取而代之。原本没有人想到刘章有这个资格,可是这个谣言一起,刘秀一定会意识到,原来自己的侄子也有成为君主的潜力。
        刘秀当年还是萧王时,在与流民军的战斗中失踪。听说萧王已经战死,将领们都惶惶无主,这时吴汉说道:“大家打起精神来,萧王长兄的儿子还在南阳,我们还怕没有君主吗?”当时刘秀没有儿子,刘章是他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那么现在呢?
        如果刘秀现在死了,刘章甚至比他才两岁的儿子刘庄更有可能继承帝位,大汉有过襁褓中的皇帝,但是乱世当立长君。从这一点来说,刘章显然更合适。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章还不知死活地要去军中,要做将军,上战场。在皇帝看来,会不会认为他想要手握军权呢?
        刘章的汗已经下来了,不免要埋怨刘兴,为什么不早早提醒他。
        “咱们与叔父向来亲密,我想叔父不会因为这两句谣言就有什么疑心,我怕你因此忧心,故而没有说起此事。今日我过来,却听说大兄去了宫里,还说大兄想要去军中,我才觉得有些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