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文唐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文唐

第465页

书籍名:《文唐》    作者:步兵长

        这真的是前所未有开创性举动。
        以前他们制定计划都是大家找出问题,商量一下达成共识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就完事了。
        至于工期多长钱够不够之类的,那都是下面人的事情和他们没有关系。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滋生腐败
        而现在,这份新的计划书把所有可控的事情都控制在了一个大致的范围,让圣人和宰辅脑海里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就算实际施工中出现问题,大家也知道能迅速做出判断,然后拿出针对性的办法,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还有一个开创性的地方就是,很多关联的问题被放在了一起来统筹解决。
        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时候,顺带着把第二三四五个问题一起解决,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在以前这是不可能的。
        以往制定计划都是大家围坐在一起,想起一件事情就解决一件事情,解决完了发现新问题再重头开始去做。
        很多相关联的问题明明可以合并去处理,结果因为缺少统筹规划,进行了大量重复无效的劳动,白白浪费资源。
        现在,宰辅们终于知道岳山为什么要劳师动众聚集数百人给国家挑毛病的原因了。
        因为只有知道了所有的问题所在,才能站在高处做统筹管理。否则就只能和以前那样想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缺少统筹也缺少前瞻性。
        清水候果然不愧是清水候,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非同凡响啊。
        对于制动出这份计划的内阁,宰辅们也是另眼相看。原本以为就是第二个文学馆,现在看来皇帝是另有想法啊。
        不过他们也没有多想,就是帮皇帝解惑提供咨询的地方没有任何实际权力,威胁不到他们这些宰辅。
        这份计划书仅仅是翻看加思考就用去了诸位宰辅四五天的时间,不是他们速度慢,而是每一个决定都关系着国朝安危,不得不慎重。
        最后的结果是大体上不做变动,但部分细节做了调整,又添加了几个宰辅们自己想出来的建议,最终一份完整的大唐版一年工作计划就此完成。
        不过此时已经进入二月份,在拖下去这份计划估计就只能等明年在施行了。所以李世民很霸道的略过了群臣审议这个过程,只是在朝会上让大家了解了一下,连讨论都没有就直接推行全国。
        这份计划涵盖的方面很多,但大致只有几个方面。
        一是学政体系和科举体系的建立。今年要在天下各道设立贡院,举办道举考试,为国选才。
        国子监体系下,五年内把书院开遍全国每一个州府,并且在条件允许的部分县也可以开办书院。
        同时也鼓励私人开办书院广纳学子读书,但私人开办学院必须接受当地学政司管理监督。使用的教材必须经过学政司允许,否则视为违法。x
        里面的条款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不管是学政体系还是科举体系,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还好孔颖达提前几年储备人才,再加上于克训从棣州带出来了一大批人才,勉强够用。
        就算不够也可以从外界招募,当然,优先招募的必然是新学支持者。
        总之孔颖达和于克训两人是斗志满满,发誓要做出前所未有的成绩,名垂青史。
        二是全国驰道的修筑和河道的清理开挖,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道路的修建,从秦朝开始历朝历代都会花大量资源修筑通行全国的驰道,唐朝自然也不例外。
        河道的清理和挖掘也是一件重中之重,因为河道关系的货运、灌溉等等作用。关键是不定期清理河道会淤积,特别容易发洪水引起洪灾
        修筑驰道和河道都是长期工程,必须分地段分时间段有计划的进行。就算没有岳山朝廷每年也会制定相关的计划,只是有了他的提议,今年的计划更加的科学全面。
        三是岭南大开发的继续。所有人都以为岭南开发需要好多年才能见到效益,然而谁都没想到,第一年就为朝廷提供了大量的粮食。
        关中蝗灾加旱灾全年绝收,岭南所有的土地全部改种粮食,秋收的时候为朝廷提供了百万石粮食。
        至于岳山最初提议的白糖,反而被大家给抛之脑后了。
        这年头,在没有比粮食更值钱的东西了。白糖虽然价格更高,但唐朝还没有富裕到把上好良田种甘蔗的地步,起码眼下不行。
        见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朝廷对于开发岭南就更加的热心了,今年将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发岭南。
        三是北方的开发,颉利被擒突厥苟延残喘,大唐终于可以放心开发北方的故土了。
        当然了,如何攻打突厥最后的主力,这是核心机密,不会拿到朝堂上来说。
        这份计划主要是提出了如何稳定和开发北方的土地,使当地恢复生产之类的。

……

这份计划通过之后岳山总算闲了下来,关着门睡了好几天才重新活过来。

不过他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李世民的一个命令又把他给炸了出来。

“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


579  贞观七年初的二三事
        贞观七年初,朝廷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情,许多在史书上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dianfeng但就当下来说,影响最大的就是李世民前几天刚刚下发的一道旨谕:
        “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尚书省有什么难办的事情可以递一份给东宫,问问东宫怎么处理。
        尚书省是什么地方皇帝的旨意经由中书省制作成圣旨,然后转交给尚书省执行。所以尚书省是唐朝实际上的行政中心。
        六部就归尚书省管辖。
        让天下行政中心的尚书省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另外写一份折子递给东宫简单直白点说就是,皇帝要放权给太子了。
        这对一个太子来说意义非常重大能问事并接触权力的太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子。
        这代表着皇帝对太子非常满意,愿意放权给他。对于太子本人来说,通过处理政务可以向外展示自己的才能,聚拢一批人才到自己的麾下,为自己的宝座添砖加瓦。
        自古以来太子是最难当的,皇帝是最独的人,没有几个皇帝愿意其他人染指自己的权力,亲生儿子都不行。
        所以皇帝既希望太子是个优秀的继承人,又对他严加防范。历史上能顺利登基的太子连一半都不到。
        剩下的基本上都死了。
        所以说太子是一个危险的职业。
        李世民正处在壮年精力旺盛,居然肯分权给太子,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包括岳山。
        虽然原本的历史上李世民也曾经这么做过,李承乾才十二岁就开始让他问政。
        然而这一世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李承乾都十四五岁了还没有动静,他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搞的天下共主让李世民变得更独了。
        结果李世民突然就给大家来了一个惊喜,李承乾可以问政了。
        群臣对此非常的激动,太子能掌权就说明政权较为稳固,大家的富贵能跟随王朝延续下去。x
        岳山也非常高兴,历史又走上正轨了。而且他推测,之前李世民没有让李承乾问政和他有很大关系。
        他提出了种种改革,李世民整天忙的焦头烂额,难免会疏忽对李承乾的培养。
        去年的蝗灾事件,李承乾及时发现蝗灾,又提出了好几条堪称经典的治理办法,终于让李世民认识到大唐的太子长大了,所以在今年就下了这样一道命令。
        不只是岳山,很多人都能猜得出李世民下这道命令的原因,毕竟当初太子是当着群臣的面提的治蝗建议,只要不傻都能把这两件事情联系到一起。
        但不管原因是什么,满朝文武都在为太子视事感到开心,并对此事做出了回应。
        尤其是房玄龄这位尚书仆射请示过李世民后马上派人和太子府的官吏建立了沟通,以方便之后双方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