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文唐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文唐

第592页

书籍名:《文唐》    作者:步兵长

        自己在棣州的任期快满了,必须要好好表现一下让岳候开心了,才能谋取一个更好的去处啊。
        他有个野心,重返京畿,最好能进六部担任实职。
        他一直有关注京城局势,很清楚岳系已经完全成型,掉他入京对岳山来说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周世方不知道田学臣心中的谋划,只以为他对自己热情是看重自己的学问,心中非常的自豪。
        当被问及新式提取精盐的方法的时候,他自信的道:“……岳候在渭水书院最新格物随卷里提到,水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是有上限的,这个上限就是饱和度……”
        “……单一物质的饱和度满了之后,换一种物质可以继续溶解到水力,知道它也达到饱和的程度……”
        “我就在想,精盐应当是单一物质,粗盐是含有其它物质的混合物……如果把精盐融入水中达到饱和状态……再把粗盐放在水力搅拌……”
        “……因为水里面对盐的溶解已经饱和,无法在融入盐,但对其它物质的溶解度还没有饱和,粗盐里的毒素可以融入饱和盐水……剩下的自然就是精盐了……”
        “我把这种方法叫做饱和式洗盐法,其实还是受到清水候的著作才想到的,算是我窃取了他的想法才对。”
        在场所有人包括田学臣甘元峰都一副听天书的样子,什么单一物质、什么饱和度,每一个字他们都知道,但合在一起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
        但有一点他们听懂了,周世方是看了岳候的随笔才得到的灵感才想到的这种方法。
        田学臣眼睛亮了起来,什么叫缘分,这就叫缘分啊。
        原本还想着直接把周世方推荐给岳山会不会突兀了,现在没有任何顾虑了。这简直就是上天赐给自己的大机缘啊。
        想到这里他亲切的道:“世方果然不愧是中三级甲班的佼佼者,在格物一道上的研究让我都自愧不如。”
        周世方摇摇头道:“田刺史谬赞了,真正的格物之道在渭水书院,我不过是学了些皮毛。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去渭水书院亲自向清水候请教格物之道,不知道这一生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田学臣按捺住心中的狂喜,道:“别泄气吗,我和岳候有几分交情,如果你真想去渭水书院我可以写一封推荐信与你,相信岳候会给我几分薄面。不知你可愿意?”
        于是就有了岳山手中的那封信。
        刚看到这封信内容的时候岳山也是懵逼的,仔细读了好几遍才敢相信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他对理科方面的知识差不多都已经整理成书,交给格物院的师生去研究了,现在格物教科书就是根据他提供的知识和思路总结出来的。
        只是偶尔灵感来了会想起一些散碎的知识,这些知识不适合直接编写进教材里面。
        一般都会和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一起写成随笔,供格物院的师生翻阅。
        而渭水书院里有许多来自棣州书院的学子,他们会把书院所有能外传的知识都抄录一份送回棣州书院供那里的人学习。
        岳山打死都没有想到,居然有人根据这份随笔上的内容总结出了饱和式洗盐法,而且还是给十四岁的少年想到的,这是何等的天才。
        这种方法前世有没有他不知道,反正他没有听说过。但意思很简单,他一看就能理解。
        然后他就是深深的羞愧,他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却没能学以致用,果然自己是理科学渣啊。金山银山摆在面前都不知道。
        饱和式洗盐法对现在的大唐来说就是金山银山。
        之前岳山总结出来的晒盐法分三个步骤,晒卤水,过滤卤水,晒过滤过的盐水提取精盐。
        饱和式洗盐法直接把原本的三步制盐法的方法变成了两步,晒卤水,洗盐。
        少了第三个晾晒提取精盐的步骤,时间就能节约三分之一左右。
        最关键的还是省去了过滤这个步骤。
        过滤卤水需要活性炭,棣州盐场每天消耗的活性炭非常巨大。活性炭是怎么制作的?伐薪烧炭,然后把木炭放在蒸笼上用快速流动的蒸汽流冲刷……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最关键的是需要的木柴太多了。为了烧炭,棣州不知道多少森林被砍伐一空。
        可以说,棣州食盐的成本有一大半都来自于活性炭。
        有了这个方法,棣州的盐价可以对半砍一次,大唐的老百姓就真的能吃上便宜廉价的食盐。
        至于不用烧炭对环境的保护之类的就更别提了,影响深远。
        对于这个叫周世方的少年,他充满了好奇,恨不能马上就见到他。
        看完信之后他用最快的速度去了书院,准备借用书院的渠道往棣州送信,让田学臣把那个少年送过来。
        到了书院去王绩的时候发现他不在,就找了个先生问了一下才知道,尔雅楼那边又打起来了,王绩过去调停。

第650章  学报和蜡印
        尔雅楼又打起来了?岳山无语的摇了摇头。
        尔雅楼指的是大字典编撰小组,当初因为某些原因岳山拆分了龙首山书院。原来的书院成了小学兼初中,新建的渭水书院就成了大学。
        字典编撰组继续留在龙首山小学就显得不合适了,迁走又太麻烦,所幸当年建学校的时候圈的地比较大,就加了一道墙把双方隔离开来。
        彻底独立起来的字典编撰组又吸纳了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人员组成变得更加复杂,争论天天都有。
        开始大家还很克制,后来就发展到比拼嗓门拳脚。真正让这种矛盾彻底变得不可调和的还是岳山自己,两年前他又提出了新的建议。
        口音革新。
        唐朝时期的官方口语有很多发音比较困难,比如有些发音要把舌头卷起来抵在上颚上使劲往外吐气,造成的结果就是很容易变成喷子。
        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喷子,一不小心口水就会随着气流喷洒而出,对面的人就遭殃了。岳山深受其害。
        还有些发音必须要让舌头变成电动小马达不停的颤抖。
        这种发音说好听点叫抑扬顿挫,实际上就和憋气一样让人难受。尤其是对岳山这种习惯了后世普通话的人,很受不了这种感受。
        所以两年前他突发奇想,提议对语音进行改革。把那些需要卷舌头、颤舌头、往外喷射气流等等发音全部改掉。
        让口语发音变得更加平缓,更加的友好。一开始同意的人并不多,认为他在瞎搞。
        岳山一句话都没辩解,把这些人的办工桌换成了一米宽好十好几米长的长条桌。
        然后把意见不同的两个组面对面放在同一张办公桌上办公,美其名曰方便交流。
        没过多久他再次提议修改口语发音,几乎全票通过。
        口语革新更加复杂,先确定哪些需要改,在商量如何的改。
        而且改也不能凭空来,要有实际根据。最好的办法就是借鉴或者直接照搬发音平缓的地方方言。
        问题又来了,大唐实在太大了方言千万种。大家都想用自己地方的方言来取代官方口音,尽管只是一两个字的改动,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荣耀。
        如果说以前确定某个字的含义是学术争端的话,那确定字音纯粹是地方荣誉的争执了,谁都不肯也不敢让步。
        试想一下,等大字典编好了,家乡人跑过来问为啥新修改的字音没有家乡的发音,你怎么回答。
        就说我啥都没争取到?秒秒钟社会性死亡。
        一开始岳山还想从中调和,后来干脆全丢给王绩了,你们爱咋咋地去吧。
        一直到太阳落山王绩才气冲冲的回来,见到岳山怒道:“以后这烂摊子你自己去收拾,别找我,我管不了。”
        “别着急呀,我这不是给你送解决的办法来了吗。”岳山陪笑道。
        “你真有解决办法?”王绩不信的道。
        “真有。”
        “为什么以前不拿出来?”
        “刚想到的。”
        岳山就把田学臣的信里面关于周世方发明洗盐法那几页给抽了出来递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