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文唐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文唐

第611页

书籍名:《文唐》    作者:步兵长

        你道教的教义写的再好,百姓们不知道,有什么用?他们信仰道教,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虔诚?没有任何途径。
        所以道教始终被佛教压制,近代以来没有政府的扶持,道教几乎就只存在于传说之中了。而佛教依然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这一世岳山之前给王远知提过建议,让他添加一句这样的口头禅,效果非常明显。
        现在岳山就准备给华夏文明添加一个标杆性的人物,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信仰他崇敬他。
        你大字不识一个没关系,只要你肯虔诚的说一句老子保佑就是华夏文明的一份子。
        至于为什么不效仿前世把孔子树立为标志性的人物……不是岳山对他有成见,而是和时代有关系。
        现在是唐朝,此时的儒家并没有宋朝之后那么强大,处在被佛道两家摁在地上摩擦的尴尬境地。
        孔子也不是后来的圣人,此时他还只是‘子’。儒家的圣人先贤也不是他,而是周文王、周公旦等人。
        在这个时候把孔子立为至圣先师,道家首先就不同意,你一个弟弟也敢推举自家的先人当至圣先师?
        儒家内部也会有不同的声音,前面已经说了,此时儒家追捧的圣人不是孔子而是尧舜禹、周文王、周公旦等人。世代治《易经》的世家更愿意让周文王当至圣先师,而不是孔子。
        不能立孔子,更不可能立释迦牟尼,其他诸子也排不上号,最合适的反而是老子。
        道教强势,皇室又认了老子当祖先……不立他属实说不过去。
        那么儒释道三家会同意一教传三家的说法吗?
        首先说说道教。
        这里先说个冷知识,‘道家’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史记中,在此之前世人通常都以‘黄老之学’‘老庄之学’来称呼道家。
        事实上道教是谁开创的已经不可考,只能猜测起源于西汉,成熟于东汉。
        虽然道教厚着脸皮说我们的创教祖师是老子,其实大家都知道,道家和道教是有区别的,他们有强认祖先的嫌疑。
        现在岳山给他们找了个创始人,而且还是那么厉害的一个人,他们只会开心。
        为啥?这要说说尹喜这个人了。
        尹喜还有个称号关尹子,一个被封‘子’的人物。先秦时期许多人都把他和老子并列,认为他们两个是整个先秦时期知识最渊博的人。
        多了一个这样的大佬当创始人,道教怎么可能会反对,只会很开心。
        而且这个创始人还是由神仙子弟新学创始人岳山亲自认证的,不服气你们就去找岳山去。
        然后就是儒家,估计会引起不少的争议,但问题不大。
        原因前面已经提过了,身为弟中弟你没反对的资格。
        这里再补充一点:
        孔子是真的向老子求过学,还留下了小乌见大乌的典故,非要说他是老子的弟子也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孔子创立儒家的时候有没有借鉴老子的思想,已经不可考了。但是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两家的学问早就融为一体了,儒家不可能和道家撇清关系。
        撇不开关系就无法挺直腰杆说孔子创立儒学的时候没有借鉴过老子的学问。所以不管他们怎么想的,最后都只能憋着鼻子认了。
        况且岳山自己就是新学领袖,现在的新学可不是刚开创时候小猫两三只了,已经有不少的世家和名师大儒改换门庭成为新学门徒。
        他同意老子当至圣先师,也就代表儒家很大一批人也会同意,能减少不少的争议。
        这里顺便提一下,最吹捧岳山的当属孟家。
        孟子的学问一直都不被重视,甚至孟子能不能被封‘子’都还在两可之间。是岳山一手发掘了孟子的‘义’之思想,并把他和孔子的‘仁’并列在一起成为儒家的核心思想。
        孟子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子’,他的后人对岳山自然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并自动成为新学的中坚力量。
        孟家家主孟曜为了宣扬孟子的学问主动出仕,以清廉敢为著称,前不久刚刚被升任为湖北道别驾。
        而孟曜的儿子孟诜就在渭水书院进学,且为人正直学业优秀,是新学重点培养的未来核心人物。
        言归正传。
        儒道两家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佛家。
        莫名其妙多了个祖宗,还明知道这个祖宗是杜撰的,他们心里肯定不爽。但形势比人强,不怕你反对。
        敢不同意试试?
        儒道两家巴不得你反对,然后两家联合起来把你干掉。再说老子可是皇室认下的祖先,你反对这一点也会惹恼朝廷的。
        到时候就是儒道和朝廷三家连手,就不信你佛教敢硬着头皮和三家硬刚。
        所以岳山明面上给了道信四人一个时辰的考虑时间,其实结果已经注定了。要么同意,要么灭亡。
        也正是通盘考虑清楚了这些,岳山才敢写出一教传三家的典故。
        至于后世人会怎么想,并不重要。只要当下这本书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民族大融合,让华夏文明更加灿烂就可以了。

第659章  徒弟们的安排(求票)
        孔颖达和岳山聊了一下《华夏文明》的推广问题,等到书出版之后他会以孔子后人的身份出面支持,并且明年的科举考试上必定会出现相关的考题。
        虽然礼部只有举办科举的权力,出题和阅卷是国子监的权力,但身为大唐新科举体系的创建者他的话语权还是非常重的。
        京考出题一般是皇帝的事情,连国子监都没办法插手。但道试、州试、县试的出题他还是可以影响到一些的。
        更何况国子监祭酒于克训也是岳山的一系的干将,两人配合左右明年的科举出题还是没问题的。
        这里说一下,大唐的科举也分为四级:京考、道试、州试、县试。
        只要会读书写字都可以参加县试,不需要其他任何资格。
        考中之后成为生员;生员参加州试,考中之后成为举人;举人参加道试,考中之后为秀才,意为俊秀之才;秀才参加京考,考中之后就是进士。
        传说中的殿试是没有的,考中进士皇帝赐宴之后吏部根据名次分配工作。
        因为大唐缺官吏,尤其缺平民出身的官吏,考中秀才之后就可以在本道之内出仕了。
        秀才前三甲可以担任八品以下佐官,其余只能从吏员开始做起,并且做的好了可以继续升官。
        但这是临时情况,等过上几年官吏没那么缺之后,会堵住这个口子。以后只有进士才可以当官,才可以当五品以上的大官。
        秀才倒是也可以出仕但会变的很困难,且最高只能升到七品还不能当主官只能当佐官。
        和岳山交流了一下意见孔颖达转身离开,本来他还想问一下西牛贺洲和之前那场小会议室的事情,但想想场合不对就没开口。
        等他离开岳山就在书院闲逛起来。
        现在书院的规模今非昔比,各科学子超过五千人。人数最多的是文学科,诸子百家的学问都有传授,最主要的还是儒道两家。
        其次是法学科,没办法,这个专业最容易就业。毕业通过考核就能进入司法体系工作,很多立志当官又没有信心通过科举的人都选择读法学科。
        在就是这里已经成为法家的大本营,众多法家之人都会把自家的孩子和学生送过来学习,对法家感兴趣的人也会来这里求学。所以法学院的学子非常多。
        其次就是格物院了,它的人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少。
        想想也正常,虽然这个学科比较冷僻,但它是大唐唯一一个格物方面的学科,而大唐实在太大了人口众多,对格物感兴趣的人还是很多的。
        这些人平时苦于无人交流,又没有地方学习研究,渭水书院开了这门学科自然就成了他们的首选。
        人数最少的反而是原本比较热闹的道学科。
        名义上是道学科,实际上就是一群道士在研究如何完善教义宣扬道教思想,慢慢的真正的道学家都转去了更纯粹的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