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文唐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文唐

第625页

书籍名:《文唐》    作者:步兵长

        想改变这种情况太难了,他兄长就是一座高山,不只是他有人的山,而是竖立在整个时代所有文人面前的山。别说超越,望其项背都很难。
        王绩有自知之明,他这辈子都别想摆脱‘王通胞弟’这个标签。
        然而人生最大的精彩就来自于各种惊喜和意外,就在谁都想不到的情况下,他稍稍追上了一些兄长的步伐。
        这都要归功于岳山和渭水书院。
        岳山新学的提出给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他受此启发完成了《周易注》和《老庄注解》两部书,都成为新学的核心典籍。
        他个人的地位也从一位名师大儒一跃成为一代宗师。
        别人提起他再也不会冠以他是谁谁谁的什么人的头衔,他就是他自己。就算提起他兄长王通,也会把两人并列,说一句‘贤昆仲皆为当世大儒’。
        而书院也已经成为他宣扬自己学问,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地方。看着书院一天天壮大,他打心眼里觉得开心。
        所以他才说做这一切他甘之若饴。
        岳山也明白他的想法,所以笑着点了点头没有在继续客气什么。
        “印刷采用的还是蜡印吗?”
        “不是,蜡纸寿命有限,小批量印刷蜡印非常方便合适,大量印刷就不行了,光刻蜡纸就能把人累死。现在用的都是雕版。”
        “报纸一般只印刷一期,雕版用一次基本就用不到了,太浪费了。”
        “我也知道,但没有办法啊。超过万份雕版印刷的效率就远远搞过蜡印,现在一期能卖五六万份,勉强能保住本钱。”
        “保住本钱?呵呵……”岳山摇头失笑:“你这是没把运输成本算进去啊。”
        “现在京城之外的报纸都是靠着皇商行和朝廷的帮忙运输过去的,他们看在我的面子上没要钱,但长此以往肯定不行。”
        “早晚我们都要有自己的渠道,到时候把运输成本也算进去,以书院的财力想支撑下来也够呛。”
        “这……”王绩一张老脸顿时苦了下来:“你可要想想办法啊,渭水学报好不容易发展到今天,可不能轻易扔掉啊。”
        岳山情知他是故意装哭把难题丢给自己,但报纸对他说同样重要,好不容易借着种种先机突破地域限制成为全国性报纸,自然不能轻易放弃。
        想了想,他说道:“还是先从压缩成本开始吧,至于运输渠道的问题,等以后再说。”
        王绩脸上的苦意瞬间化为笑容,犹如变脸,道:“好好好,你有什么好点子?”
        岳山道:“我倒是知道一种全新的印刷方式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行,要是能成功就能成根本上解决雕版只能用一次的问题。”
        王绩眼睛一亮,连忙道:“什么办法?”
        “活字印刷。”岳山道:“你想想印章,如果我们准备几百上千个印章,每一个印章雕刻一个字,需要印刷哪篇文章的时候把这些字跳出来按照顺序排列好……”
        活字印刷说穿了也不难,就是一个思路问题,岳山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王绩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只见他惊喜的道:“太好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你有这样好的注意为什么不早点说啊。”末了还不忘埋怨岳山一句。
        这算不算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岳山心中吐槽。
        “活字印刷出来的东西远不如雕版精美,而且还有一些技术上的难题需要解决,所以就没说。”
        “这是报纸不是印四书五经。讲究的是速度是效率,只要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它送到读者面前就行,精不精美并不重要。”王绩道:
        “不行,我等不及了,你现在就跟我去一趟印书坊,咱们赶紧把活字印刷的事情做好。”
        说完他就拉着岳山往位于书院一侧的作坊园区走去,岳山无奈只能跟着一起过去。
        说实话他也想亲眼见见这个活字印刷术到底有哪些缺点。
        以前他没有把这东西拿出来,主要是现在才是初唐,连雕版印刷的技术都不够成熟,一步拿出活字印刷术有点超前了。
        再说以当时的情况雕版印刷术已经足够使用了。
        但现在情况变了,报纸的出现意味着雕版印刷已经有些跟不上节奏,必须要更廉价更有效率的印刷方式。
        活字印刷是时候出现了。
        至于史书上所说的活字印刷术的种种缺陷……看过才知道,如果问题不大还是可以使用的。
        正如王绩所说,报纸这东西讲究的就是速度和成本,精不精美的反而是次要的。
        两人一路来到隔壁的作坊园区,找到了龙首山印书坊的管事张大春,商量活字印刷的事情。

第668章  活字印刷术
        龙首山印书坊就是岳山的产业。
        张大春是最早的一批工匠,岳山见他为人实在技术也很出众就提拔他当了管事,还让他家的孩子进了龙首山书院学习,所以他对岳山非常忠心。
        让工匠和优秀员工家的孩子去龙首山书院就读,是岳山收买人心的不二法门,基本上是一用一个准。
        ‘读书能改变命运’这句话并非是现代才有的,自古以来国人都有这方面的意识。
        尤其是对古人来说,知识就是无价之宝,能让自家孩子读书比啥都重要,而且还是名师大儒无数的龙首山书院。
        很多权贵家的孩子想送进来都要排队,他们家的孩子能进去读书,就算不给工钱他们也愿意给岳山干活,更何况岳山开给他们的工资还比别家要高。
        很多作坊觊觎岳山那几个作坊的技术,私下没少挖人,可不管他们开出多少钱,始终挖不到核心成员。
        得知岳山过来,张大春赶紧迎了过来:“东家,您来了。”
        “嗯,张管事最近书坊情况如何?”岳山问道。
        “让您失望了,最近京中又建了两家书馆,他们的印刷技术不比我们差,把我们的生意抢走不少。”张大春惭愧的道。
        这种情况岳山早有预料。
        一来雕版印刷术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原本历史上随末唐初就是这种技术的成熟时期。
        岳山提前拿出了成熟的雕版印刷技术,别的印书坊只要稍微留点心就能把技术复刻出来。
        这几年大唐境内已经多了几百家印书坊,技术并不比他们家差。而且数量还在以每年几十上百家的速度暴增。
        进一步拉低书籍价格的同时,也让印书生意的竞争变得激烈起来。在这场竞争者龙首山印书坊的竞争能力并不强。
        二来张大春这个人管理作坊还行,基本没有没有搞销售的能力。一开始能占着技术优势吃一波红利,等别家也吃透技术,就只能干看着市场一天天被抢走。
        所以他并没有责怪张大春。
        皇商行的分红就够他吃几百辈子的了,看不上印书坊这点辛苦钱。之所以还留着它,纯粹是方便自己。
        见张大春一副愧疚的模样,他安抚道:“没事儿,咱家的印书坊本身我就没想着用它赚钱,主要是方便自家用。”
        “另一方面就是把那些珍籍孤本多印刷几本,免得失传了。这几年你做的不错,抢救了不少孤本,这比赚多少钱的意义都大。对了,现在总共制作了多少套雕版了?”
        闻言,张大春神色好看了不少,振奋的道:“总共制作了三千四百五十八部书籍的雕版,还有两套正在制作当中。要不是工匠被王院正借走一部分,这两套也已经做完了。”
        一旁的王绩一点反应都没有,就好像别人说的不是他一样。
        “哈哈……不错不错,这比赚钱都让我开心。这样,你抽调一部分人出来专门负责印书,把所有制作成雕版的书籍都印刷出来,每一部都印刷五千套。”
        “啊?”张大春吃惊的道:“每一部都印刷五千套?这……太多了吧,不好卖呀。”
        王绩也惊讶的看着岳山,想不通他为什么要印刷这么多书籍。
        岳山笑道:“没打算卖。国子监学政体系逐渐建设完成,每个州县都有了官立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