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文唐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文唐

第710页

书籍名:《文唐》    作者:步兵长

        如果是李丽质的孩子出生之前,他还会担心害怕。现在有两个孩子在,他不怕岳山敢做什么愚蠢的事情。
        长孙无忌迟疑道:“这……”
        “有什么话直接说,我不会怪你的。”李世民道。
        “那臣就妄言了。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贫不与富争,因为不管是谁有理,总是强的那一方占便宜,而弱的那一方无可奈何”长孙无忌道:
        “这张票据说穿了就是一张纸,没有任何实际”的价值,之所以值钱是用岳候的信誉和棣州盐场作为担保,百姓相信任何时候拿着票据都能买到足够的盐。”
        “皇商行和户部则不行,万一他们不认账怎么办?这些纸就真成了废纸。皇商行是皇家的生意,户部是高高在上的部堂衙门,百姓们敢找他们说理吗?”
        “除此之外就是岳候自己在民间的声誉足够高,尤其是在棣州被视为神灵一般。在商人眼里他就是活着的陶朱公和猗顿,据说不少商人把他视为财神。”
        李世民哭笑不得的道:“他们就没读过翠岚的书吗?他的书里对商人的评价并不是很高,还主张限制商人权利的。”
        长孙无忌道:“确实如此,可他也主张正视商业和商人的积极作用,在防范的同时也应当给他们一定的生存空间。相对于其他学说来讲,他的学问对商人已经非常包容了。”
        李世民摇摇头道:“他总是能走到所有人的前方,很多看似可有可无的事情到了后面往往发挥出让人大吃一惊的作用。”
        “三皇书,三皇书,我越来越想知道里面到底写了什么东西。”
        长孙无忌也向往的道:“臣也想一睹真容。可惜,这是他的机缘他人求之不来啊。”
        李世民摇摇头道:“算了,不说这个了。你觉得我们能不能效仿盐票,发行一批别的票据,或者直接用纸钱来代替钱币,弥补钱币的不足?”
        (.)文唐

第721章  盐票的由来
        朝廷发行这种纸质的凭据?
        长孙无忌大惊失色的道:“万万不可呀圣人。”
        本来李世民也就是随口一提,见长孙无忌这么大反应也有些惊讶,问道:“为何?”
        长孙无忌说道:“盐票说穿了就是一张白纸,本身一文钱都不值,它之所以值钱皆因有岳候的信誉和棣州盐场做担保。”
        “一旦哪天或者岳候的信誉崩塌,或者棣州盐场倒闭,都会让这些盐票变得一文不值。到那个时候,持有盐票的人至少要掉一块肉,甚至家破人亡。”
        “反之亦然,如果市面上盐票数量过多,超过了岳候的信誉和棣州盐场能承受的范围,盐票也会跟着贬值。会反过来累及岳候的信誉,让他身败名裂,让棣州盐场倒闭。”
        “朝廷发行这种票据拿什么来担保?信誉?朝廷信誉来之不易,岂能轻易使用。”
        “且我们的金银铜币实际含金量只有面额的三分之一,那三分之二的不足全是用朝廷信誉做担保,才能得以通行天下。”
        “如果我们发行这种票据,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会波及到金银铜币的稳定,导致整个国家的崩溃。”
        “且岳候的盐票只在大宗贸易的时候才用的上,对普通百姓来说没有一点用处。”
        “而我大唐缺的正是供普通百姓使用的小额铜钱,大额的一贯金币百文硬币乃至五十文银币都是足够的。”
        “朝廷总不能发行一文两文五文面额的票据吧?发行大额票据对民生没有任何帮助,只会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最近几年通过贸易天下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大唐,在加上金银铜矿的开采,已经大大缓解了钱荒带来的压力。”
        “再过几年,随着更多的金银铜流入钱荒只会越来越轻。所以朝廷实无必要冒这个险。”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生怕还不能打消李世民的念头,又加重了语气道:
        “圣人可还记得蜀汉之际诸葛亮在汉中推行的值百钱?搞得当地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百姓甚至开始以物易物。”
        “到现在汉中百姓提起值百钱之事依然骂不绝口,票据的危害还在值百钱之上。”
        这个年代还没有正儿八经的钱庄,前几年皇商行开了钱庄,但愿意使用的人并不多,大家还是不习惯把钱放在别人那里。
        自然也就没有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挤兑等等词汇。
        但长孙无忌毕竟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很敏锐的察觉到了纸币的缺点,并用自己能理解的话表述给了李世民听。
        至于诸葛亮的值百钱……蜀汉之际民生凋敝,蜀汉政权财政入不敷出,诸葛亮就想到了一个点子,发行值百钱。
        什么意思呢,就是一文钱当一百文使用——不知道这算不算最早的信用货币,虽然它是金属的,但面额超过了实际价值一百倍。
        但蜀汉只是地方政权啊,这种钱出了汉中就没人认,百姓自然也不愿意要。
        可当政者一句话你不要也得要,一时间汉中民间是苦不堪言,汉中权贵也是把诸葛亮恨的咬牙切齿。
        诸葛亮晚年为什么要六出祁山?难道他不想休养生息等兵强马壮来年再战吗?
        不,他很清楚。正因为清楚才不得不这么做。
        不打仗会被经济拖垮,不用几年就灭国了。打仗是为了转移内部矛盾,顺便搏一搏那渺茫的一线生机。
        真要是运气好打出去了,那整盘棋就活了。
        可惜,司马懿也不是简单人物,也是掐准了这一点。我就不和你正面打,活活拖垮你。最终诸葛亮被熬死,蜀汉被灭。
        长孙无忌用值百钱来类比票据在恰当不过了,而且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因为那句话犯了忌讳。
        在纸上写写字就能当钱花,万一哪天朝廷财政吃紧,皇帝动了歪脑筋,滥发票据掠夺民财怎么办?
        那真的要亡国了。
        虽然这句话他没说出口,但李世民对这个大舅子很了解,岂能不明白他的意思。再说蜀汉这一段历史才过去几百年,他可谓是耳熟能详。
        所以能理解长孙无忌的这番话的意思,本来就只是偶发的兴趣也彻底被打消。票据确实不可行。
        至于岳山的盐票,他想发就发吧。将来出事儿了他自己担着。
        甚至李世民内心深处还有着自己的小算盘,既然这些大商人都认岳山的盐票。那将来朝廷缺钱了,完全可以让他写几张用来应应急,就不信他敢拒绝。
        好处朝廷落,黑锅岳山背,完美。
        这场谈话以李世民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你去皇商行打听一下,翠岚的盐引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
        隔壁房间的岳山还不知道老丈人又开始算计他了,这会儿他也正头大了。刚知道盐票买卖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懵了。
        这特么不就是盐引吗?你们怎么还玩出花来了。
        当他清醒过来之后脑海里只有一个声音:长孙无垢你坑我。
        为什么?因为现在市面上流传的盐票都是长孙无垢要走的。
        说来话长。
        棣州盐场最早实行的专卖制度,只有指定的盐商才能拿货。但有一种情况例外,拿着他出具的盐引,不论什么人都能拿到盐。
        盐引是怎么来的呢?
        当时他手中的钱不够用,又想搞基建,就临时想了盐引的点子出来。他发布任务商人垫付资金去做,等任务完成他出具盐引,商人拿着盐引去盐场提盐。
        那时候盐非常值钱,即便需要自己前期垫钱,依然有许多商人尝试去做。
        如此几次之后他们发现岳山开的盐引确实能足额拿到盐,甚至还能提前拿到盐,大家的心就放了下来。对岳山的信誉也有了足够的信任。
        后来那些商人发现,替岳山做任务本身就是个赚钱的活儿,就算没有盐引,用现钱结账他们依然有的赚,赚的还不少。
        如果算上盐引,那赚的就更多了,所以更多的商人拥来接任务。
        在棣州发展初期缺钱的时候,盐引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