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文唐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文唐

第731页

书籍名:《文唐》    作者:步兵长

        而李世民听到这么多闻所未闻但又如此准确贴切的词语,很是兴奋,对岳山接下来要说的话更加的期待。
        等他明白这些词汇之后岳山才开始进入正题,道:
        “在远古时期,没有铁甚至任何金属都没有,人类能使用的工具非常少。而且那时候人类还没有掌握种植的技巧,实物来源只有捕猎和大自然采集两种。”
        “身体强壮的人负责捕猎,实际上这个工作大多都是有男人担任。女人体质较弱,主要从事采集工作。”
        “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捕猎的效率很低,很多时候都是空手而归。反而是采集工作,收获比较稳定,每天都能固定获得一些食物。”
        “所以当时女人获得食物的能力远比男人强,而且女人会生孩子繁育后代。所以当时的女人地位比男人高……”
        这就是母系社会,虽然很颠覆三观,但李世民并没有出声打断。
        解决王朝更替本身就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再惊人的道理比起它都显得不值一提。
        要是岳山还一直老生常谈,说什么亲贤臣远小人爱民如子之类的,他反而会失望。只有这种惊人的理论,才能说明他的思考和别人不一样。
        “后来人们发现植物的种子撒在地上能发芽长大,能结出果实。而且这样比起捕猎和采集更加稳定更加安全……慢慢的就学会了耕作。”
        “当人类学会耕种之后,社会关系再一次发生了变动。男人身强体壮比女人更适合耕种,成为一个家庭最主要的劳动力,也是一个家庭食物的主要来源。”
        “男人的地位逐渐提高,最后超过了女人,从此就不如了父系社会,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男耕女织的社会。”
        “如果把母系社会看成一个朝代,父系社会是另一个朝代……那么这种变化就是一次王朝更替。”
        “促使这次更替的原因就是生产力的进步,也就是刚才我说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结构。”
        李世民下意识的连连点头,刚才他对所谓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解的好不是很清楚,听到这里算是彻底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岳山顿了一会儿给他反应时间,然后才继续说道:“土地是固定无法移动的,人类就在靠近土地的地方结庐而居,逐渐发展出了部落,演变成城镇。”
        “人类虽然已经学会了耕作,但缺少工具尤其是金属工具,生产效率非常低,为了提高效率大家必须要集体劳作。”
        “所谓集体劳动,就是所有的土地都是集体的,劳动工具也是集体的。大家在首领的带领下一起劳作,一起收割,一起享受果实。”
        “这个时代称之为集体时代,传说中的夏朝就是这种集体。”
        “但集体制有致命的缺陷,大家都是一起劳作一起享用果实,时间一长难免会有人偷奸耍滑。”
        “那些辛勤劳作的人发现有人偷懒,就会觉得不公平,也会跟着一起偷懒。”
        “有人饭量大吃的多,有人饭量小吃的少。饭量小的人也会觉得不公平,心里不舒服,干活的时候可能会偷懒。”
        “集体时代最可怕的还是统治阶级的腐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统治阶级不事生产贪图享乐,必然会导致全国效仿,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的崩溃。”
        李世民出声打断道:“我还以为你能提出不一样的结论。没想到最后还是因为君主昏庸而亡国,和其他人的说法没有什么区别。”
        岳山笑道:“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集体时代的优点是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办大事儿,在缺乏生产工具,生产力低下的时候大家连饭都吃不饱没那个心思琢磨歪点子。”
        “就算有人偷懒,管理者也会狠狠的惩罚让他不敢偷懒,来维护集体的利益。因为偷懒会让所有人都没饭吃,没人愿意看到这种情况。”
        “时代在改变,生产力也在逐渐发展。慢慢的人类掌握了冶炼金属的能力,有了金属工具。”
        “在夏朝的时候青铜的冶炼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了,金属工具开始普及,生产力得到的极大的提高。”
        “没有金属农具的时候十个人耕种十亩地,有了金属农具之后一个人就能耕种十亩地。”
        “如此一来劳动力就出现了剩余,就有了偷懒的空间,整个国家的风气就开始变差。夏朝也不是没有人发现这一点,甚至尝试过做出改变。”
        “但他们的改变方式太简单了,只是单纯的给大家增加工作量。以前十个人种十亩地,现在让他们种五十亩一百亩地。”
        李世民再次忍不住出声道:“难道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吗?”
        岳山理解他的想法,这就是时代的限制。但理解归理解,该否定还是要否定的。
        只见他摇摇头说道:“人是复杂的,人类社会更加复杂且环环相扣,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生产力提高单个人能够生产的粮食增加了,以前必须要十个人一起干活才能养活大家,现在我自己干活不但能养活自己还能有结余。”
        “吃不饱饭的时候大家都会努力干活,不会胡思乱想。可一旦粮食有了结余,就会有人偷懒。反正粮食有多余的,我干多干少都一样。”
        “而且那些多余的粮食去哪了?被统治阶级拿走了,那些干活的人心理会怎么想?他们心里会不会不高兴?会不会因此消极偷懒?”
        “生产力的提高带来的问题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而是整个社会都要跟着一起变。任何一个地方变动的不到位,都会导致整个国家出问题。”
        “生产力提高必然会导致集体时代瓦解,整个国家都要做出调整。而夏朝统治者却没能及时找到新的制度来取代集体制,它的失败是必然的。”
        “夏朝没有走通的路有人走通了,那就是殷商。”
        “殷商当时还是夏朝的藩属国,它的国主及时发现金属农具带来的改变,也在跟着做调整。”
        “一开始他们也像夏朝统治者一样增加大家的工作量,但他们发现这么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然后就有人想到了另外一种办法,私有制。”
        “给公家干活有人偷懒,有人觉得别人吃的多自己吃的少不公平,那干脆就分开。”
        “把集体的地平均分给大家,各家的地里产出来的东西就各家自己所有,偷奸耍滑不好好干活的就只能饿肚子。”
        “如此一来就公平了,大家的生产积极性也变高了,井田制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诞生的。”
        “私有制和井田制比较好的适应了生产力的提升,殷商的实力一天比一天强,渐渐超过了身为宗主国的夏朝。”
        “殷商代夏成了必然,不管有没有夏桀都一样。”
        李世民听的瞠目结舌,之前从未有人从这个角度解读过朝代变革的问题。这个答案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带给他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
        以至于他头有些懵,听到这里连忙说道:“你先等等,容我好好理一理。”
        岳山就顺势停了下来,刚才说那么多他也有些口干舌燥,刚好休息一会儿。
        李世民则陷入了沉思,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生产力、工具、生产关系、集体制、私有制等词汇。
        他的表情开始的时候是茫然不解,慢慢的变成若有所思,最后恍然大悟。
        过了差不多二十多分钟,他才理清的其中的关系,惊叹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翠岚果然没有骗我,你确实找到了他人从未发现的问题。”
        岳山谦虚的道:“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到这些,不敢居功。”
        李世民道:“那也殊为不易。”
        岳山所谓的巨人肩膀是前世史学家的总结,在李世民这里却认为是三皇书的功劳。
        他说过三皇书能窥见天地人的秘密,具体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在别人想来,肯定能看见过去未来。
        如果说以前李世民只是这么怀疑的话,那现在就是肯定无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