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文唐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文唐

第757页

书籍名:《文唐》    作者:步兵长

        “只是时间仓促还尚未成书,夏国公不妨稍等些时日,等我把此行经历整理成册之后在交由你,以完成当年的承诺。”
        “哈哈……”岳山大笑起来:“大师必然会成为我大唐佛家第二圣。”
        “阿弥陀佛。”玄奘再次呼了一声佛号作为回答。
        如果说最早他是信佛祖,那西行万里他见多了人间疾苦,再经过苦行僧般的磨砺之后思想已经转变,现在他信的是佛家的思想。
        翻译佛经已经不是他的主要追求了,他有了和儒道法一样的想法,教化众生。
        用佛家的思想来解决人世间种种心灵上的磨难苦楚,为‘心’寻找一个港湾。至于有没有真佛,无所谓了,或者说佛就在心中。
        可教化众生必须要有完整的佛经,必须要把这些经书翻译出来,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
        翻译佛经就没空去做别的,做别的就没空翻译佛经。
        这就必须要借助整个佛家的力量,可佛家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别看现在大家都抬举他,目的是为了借用他的影响力替大家谋好处。
        一旦他不能做到这一点,很快就会抛弃他。
        翻译佛经的工作同样不能交给别人,那样翻译出来的东西就不是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了。
        所以佛经的翻译工作他必须要亲自盯着,或者培养一批和他志同道合的人来接手这个工作。这样他才能腾出手去做别的。
        这就意味着他必须要有更大的影响力,压倒不同意见的人,成为佛门真正意义上的领袖。就和岳山在文坛的地位一样。
        只是他只有名声没有根基,想实现这一点很难。起码要用十年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势力,可人生有几个十年。
        岳山给他提供了一个捷径,由他出面推举释迦牟尼佛入圣贤祠。
        这是亿万佛众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要是他能办成,必然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人,而不是被别人推举出来的第一人。
        有了这个影响力,他就能吸引一大批的追随者,缩短培养势力的时间。
        但他想宣扬佛家思想还有个桎梏,那就是佛毕竟是外来的,必然会受到读书人的排斥。
        你作为宗教传播还行,想插手教化众生,找揍。
        岳山又给他提供了另外一个解决的方法。
        把释迦牟尼佛出生悟道之地纳入大唐国土,一切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那块地方就是我大唐的国土,自古以来就是。老子西行就曾经来过这里,还指点过释迦牟尼佛……
        而如果他能推动大唐做到这一点,那他将会成为大唐的功臣,会成为佛教继释迦牟尼佛之后位格最高的佛。
        到那个时候,他要用佛家思想参与到教化众生中去,几乎不会有太大的阻力。
        不过,天上不会掉馅饼,岳山突然给他这么多大的好处必然有所求,所求还非常大。
        而且他还能猜到岳山的所求是什么,把佛纳入华夏文明体系内,成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
        对这一点他并不排斥。
        他对自己的身份认知没有任何问题,先是华夏后裔大唐子民,然后才是佛教徒。
        他不远万里去天竺取经,是觉得大唐现行的这套体系有问题,想去学习别的文明的经验,然后让大唐变的更好。
        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他就不会去天竺取经,就不会从天竺回来。要知道在天竺他可是被誉为大贤,是各个国家争相邀请的座上宾。
        而且那里还有无数佛经原本,有高僧交流佛法,日子过的也非常滋润,留在那里比回来舒服太多了。
        可他依然毫不犹豫的回来了,因为他是唐人,天竺再好也是异国他乡。所以把佛家并入华夏文明体系,他没有任何意见。
        (.)文唐

第749章  佛国计划
        接下来就有玄奘讲述了西行路上的见闻,以及天竺的情况。
        “天竺并非是一个国家,而是整片地域的称呼。其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为戒日国与遮娄其国,分别通知北天竺和南天竺,还有数十小国……”
        “戒日国王乃雄主,南征北战征服诸国建立了戒日国……”
        王绩道:“那不就和我华夏春秋战国时期差不多吗?戒日王难不成是天竺的始皇帝?”
        玄奘摇摇头道:“遮娄其国也不遑多让,双方数次大战互有胜负,我返回的时候双方已经约定疆界暂时休战了。”
        王绩道:“那这样的话等将来我们打过去的时候岂不是很麻烦?”
        “阿弥陀佛。”玄奘呼了一声佛号没有正面回答,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很难?岳山暗自摇头,这话你问过王玄策了吗。不过他也没有小瞧天竺的意思,打败他们容易,难的是后续统治。
        王绩似乎看出了他的想法,道:“看你的样子应该是有想法了?”
        岳山道:“想法是有一些,戒日王确实雄才大略,然而他差秦始皇远矣。”
        “他把戒日国分封成为三十几个藩属国,这些藩王手握大权。他活着的时候还好,一旦他死了整个国家马上就会分崩离析。”
        “甚至整个天竺都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没有外力还好,一旦有外力介入,这个问题就能迅速让他们灭亡。”
        玄奘惊讶的道:“没想到夏国公对天竺了解如此之深,敢问您说的隐患是什么?”
        岳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你知道佛祖的身份和他为什么会创立佛教吗?”
        玄奘颔首道:“知道一些,佛祖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因见民间疾苦才创立佛教教化众生接触万民疾苦。”
        岳山先是点头,又摇头,道:“你说的确实没有问题,但没有抓住核心。”
        “天竺最大的隐患在于种姓制度,他们把人分为四等,每一等的特权都不一样,享受的待遇也不一样。”
        “上等人永远都是上等人,孩子一出生也是上等人,享受特殊待遇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
        “下等人永远是下等人,孩子也是下等人,只能被掠夺欺压,永无翻身可能。”
        王绩忍不住说道:“这不就是血统论吗?商周时期我们华夏也是唯血统论,两晋时期也是如此。”
        岳山道:“对,就是血统论。他们的血统论和华夏的血统论不同,我们华夏人哪怕是个奴仆,追溯起来也都是炎黄子孙。如果真有才能,是有机会改变身份的。”
        “天竺不同,他们对血统的认知是,贱民的祖宗就是贱民,追溯到最初也是贱民。上等人的祖上就是上等人,双方不是同一个祖宗。”
        王绩瞠目结舌,道:“居然是这种情况?为什么下等人不造反?”
        岳山反问道:“陈胜吴广之前为什么没有平民造反?天竺就是缺了一个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人。”
        “而且他们还把这种血统论和宗教联系在,他们的血统是神决定的,凡人无法更改,除非背叛你的信仰。”
        王绩摇摇头道:“这还真是……难。”
        玄奘也叹了口气,道:“夏国公还没说佛祖创立佛教的事情呢。”
        岳山这才把话题扯回来,道:“佛祖虽然是一国王子,但国家实力太弱小,常被其他国家的人凌虐,时刻面临灭族危险。”
        “通过学习使他明白,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原本的宗教婆罗门教,他就立志创立一种新的思想新的宗教来取代婆罗门教。”
        “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就是针对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设立的。”
        “只是可惜,虽然释迦牟尼靠着过人的才智创立了佛教,却没能遇到一个愿意践行他意志的帝王。”
        “婆罗门教依然存在,种姓制度这个枷锁依然套在天竺人的脖子上。甚至我可以断言,只要无法消灭种姓制度,佛教早晚有一天会败在婆罗门教的手里,被彻底赶出天竺。”
        玄奘情不自禁的握紧了手中的念珠,好半天才再次呼出了一个佛号:“阿、弥、陀、佛。”
        只是这一声佛号喊的尤其的长,就是一字一字喊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