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文唐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文唐

第761页

书籍名:《文唐》    作者:步兵长

        “就以眼下要修建的长鄂铁路来说,我们不能只着眼于长安和鄂州这一小段距离,还应该思考一下将来如果拓展这条铁路。”
        “比如未来我们准备修一条从岭南东道出发,穿越长安经过太原直达大草原的铁路。”
        “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这条长鄂铁路修在哪里,具体怎么修,将来才能完美的和这条大铁路先连接在一起。”
        李世民点点头,总算是明白了岳山想要表达的意思,同时也深以为然。
        铁路修建计划确实要从全国的宏观角度考虑,还要着眼未来,这样做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仅仅是岳山刚才说的分段修筑法就必须要宏观规划,今天修一小段,明天再修一小段。过上几年全线打通,就是一条贯穿全国的大铁路。
        此时他对铁路修建规划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也知道之前他们规划的长鄂铁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还好发现的早,否则后面更加麻烦。
        不过……
        “你刚才说的确实很有用,可还是没解决那些复杂地形的难题啊。凿山洞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还有修桥,这一条不大的河就把他们难住了,遇到大江大河怎么办?”
        岳山道:“还记得我和您说过的生产力吗?”
        李世民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李大亮。
        那眼神把李大亮吓的浑身发毛,心中把岳山骂了狗头淋血,这种机密的东西你别当着我的面说啊,他恨不得把自己耳朵堵住什么都听不到。
        岳山大致明白李世民在忌惮什么,但他并不是那种不知道分寸的人,自然不会把这个话题深入下去,而是话锋一转道:
        “生产力是不停在进步的,前汉时期开挖那十里长的商颜山隧道用了五年时间。就大唐现在的情况来说,我估计三年就能完工。”
        “如果圣人愿意调一支神威军过去,协助他们用火药炸石头,甚至连一年的时间都不用就能开通。”
        “至于桥梁,这个确实有些麻烦。不过没关系,我恰好知道一种叫水泥的材料,最适合用来修桥、搭建城池堡垒,还能用来修路。”
        见岳山只是提了一下词汇没有深入往下说,李世民才放下心中的戒备。
        听说要神威军炸石头帮忙开隧道的时候,他的眉头微微走了一下,但也没有反对。他不是那种前怕狼后怕虎的短视之人,知道如何做才是最优选择。
        以前之所以把火药捂得那么严实,是因为除了制造火器,就没有发现别的用处。
        要是真能用来开隧道为修铁路提供便利条件,他不介意调派一直神威军过去帮忙。
        当岳山说有一种堪称万能的建筑材料的时候,才忍不住打断道:“你说的这个水泥是什么东西?”
        岳山回忆了一下水泥的成分,说道:“石灰石、粘土、铁矿粉,按照一定比例掺杂在一起打磨成粉,放在高温炉里烧熟。”
        “炉温比烧瓷器的温度还要高一些,烧熟后在和一定比例的石膏粉混合在一起就是水泥了。”
        “这种材料非常好用,加水加入一定量的沙子和碎石子搅拌,就能凝固在一起,再加入适量的钢筋会更加结实,比石头还结实。”
        李世民眼皮子又开始跳了,指着岳山好半天才喝骂道:“混蛋,这种好东西为什么不早点拿出来?”
        岳山讪讪的道:“实在记不起了,刚才你们说修桥我才想到这东西。”
        李世民也早就知道了他这个毛病,无奈的道:“以后你多整天躲在家里写书,多关心一些国家大事,想起什么来了就赶紧告诉我。”
        岳山道:“喏。”
        李世民又对李大亮道:“水泥的炼制方法你记住了吗?下去马上让人烧制。”
        李大亮赶紧回道:“臣遵旨,只是那个比例和配方以及水泥的使用方法还请夏国公细说。”
        岳山道:“我也只知道所需材料和制作过程,具体的用料比例就不知道了,还需要你们自己进行尝试才行。”
        “至于水泥的使用方法……这样吧,回头我把知道的信息写下来,包括开凿隧道、如何设计修筑桥梁的方法。”
        “切忌,我知道的也不一定是正确的,自能作为参考,你们一定要先验证过后在去做。还是那句话,亦缓不亦急。”
        李大亮点点头,正色道:“谢夏国公指点,我会小心行事的。”
        这时李世民又道:“再仔细想想,看还能不能再想起什么重要的东西?”
        岳山道:“咱们还是继续说宏观角度规划铁路的问题吧。”
        李世民道:“这有什么好说的,到时候我会朝中大臣商议的。”
        岳山摇摇头道:“不是这样的,这件事情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刚才我说过,大唐的疆域太广阔了各种地形都有。”
        “规划路线的时候必须要把每一地的地质情况都考虑进去,确定铁路线适不适合经过那里。圣人以为朝中大臣有几个懂这些东西的?”
        “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我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组建专门的机构,培养招募专业人才。”
        “圣人想修哪条铁路,把命令下达给他们。让他们规划处几条合适的路线,然后圣人在从中挑选一个最符合心意的。这才是完全之道啊。”
        “还有专门研究桥梁修建的人才,专门研究打隧道的人才……针对各种地质条件都要有不同的人才,让他们来解决修筑铁路遇到的各种难题。”
        “铁路修筑是一个涉及无数行业的综合性事业,现在大唐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相关人才。朝廷必须要未雨绸缪,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培养才行。”
        李世民道:“你又在给我找难题啊,人才培养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岳山道:“确实不容易,之前您废除匠籍大大激发了工匠们的积极性。”
        “以前那些在籍的工匠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孙继承自己的手艺,现在都把手艺当成宝,传男不传女。”
        “工部名下的工匠比之前多了好几倍,工作也更加认真负责,这一点李尚书应该最清楚。”
        李大亮道:“确实如此,圣人高瞻远瞩一举解决了困扰历朝历代的大问题。”
        李世民心下也有些得意,虽然废除匠籍是岳山一力坚持的,但确确实实是在他手里终结的,是他的政绩。
        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道:“但工匠毕竟非正途,真正有本事的人恐怕还是会选择读书出仕这条路,朝廷想培养足够的相关人才恐怕会很难啊。”
        岳山想了想道:“其实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就怕圣人不愿意。”
        李世民道:“你先说说什么办法。”
        岳山道:“在官吏体系之外专门设立一个全新的公职体系,就像是提刑司的司法官一般。”
        “只是这个公职体系不管军不管民也不管法,负责研究百工,但能享受官宦的待遇吃国家的皇粮。”
        李世民头疼的道:“刚说你给我找难题,现在又找了个更大的难题,这个策略必然会招致百官反对的。”
        岳山不以为意的道:“百官反对大多是害怕损害到自己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在他们眼里反而变得不重要了。”
        “圣人您是一国之君,必然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您觉得有必要,就应该去做。您今天要是不做,以后就算花费十倍百倍的代价也不一定能做成。”
        李世民揉了揉太阳穴,道理他都懂,可这事儿真棘手。瞅了一眼都快把自己缩在柱子后面去了的李大亮,他问道:“夏国公的法子你以为如何?”
        李大亮哪敢表态,支持得罪百官,不支持得罪皇帝,只是推脱道:“此乃国之大事,当有圣人乾纲独断,臣悉听圣人旨意。”
        李世民道:“行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还有事吗?”
        李大亮知道自己该告辞了,连忙起身道:“臣的事情已经说完,请告退。”
        李世民道:“嗯,回去好好试验水泥的方子。”
        李大亮道:“喏。”然后后退几步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