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文唐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文唐

第770页

书籍名:《文唐》    作者:步兵长

        “啊?这……”褚遂良瞠目结舌,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李世民没有等他回答,而是问刘洎道:“敢问士农工商是哪位圣人所定?”
        刘洎张口就说道:“出自管子小匡,士农工……”
        说到一半他才反应过来,管子不是圣,最关键的是人家是法家代表,不是儒家的人。
        李世民道:“怎么不说了?要不要我替你说?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如果我没理解错,这句话应该说此四者皆为国主柱石,还想没有分高低贵贱吧?”
        刘洎也哑口无言,你一个儒家的人用法家的理论还曲解其意,还要不要脸了?真当法家的人好欺负吗?
        他不自然的看了孙伏伽一眼,见对方面色平静心里才稍稍安定一些。
        李世民继续说道:“你们读书人总是喜欢断章取义,曲解圣人之言达成自己的目的。”
        “奇技淫巧的本意是什么?孔颖达早就解释过,奇技谓奇异技能,淫巧谓过度工巧,二者大不同。”
        “我们要防范的是有人用奇技行淫巧之事,就好像防范官员贪污腐败一样,而不是去否定他。”
        “结果内,你们混淆视听把两者混为一谈,用来打击百工技艺。”
        “还有什么以德报怨,圣人是让你们以德报怨吗?是让你们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被你们曲解成什么样子了。”
        “岳山的论语正义都写成多少年了,还有一些食古不化之辈不肯悔过。他们真的是为了宣扬圣人学问吗?是打着圣人学问行一己私利。”
        “从今往后,不许再以奇技淫巧诽谤百工,但有违逆者逐出朝堂。”
        众人皆不敢再言。
        发过一通脾气之后,李世民脸色的表情又陡然变得温和起来,道:
        “不过三位卿家所言也不无道理,士农工商虽然皆为国之柱石,然淮南子有言: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
        “士农工商各有所长,各司其职方为长久之道,所以让百工参与牧民非正道。所以博物院虽有官身,却不得参与牧民,只能从事百工之事。”
        “升迁调用也需限于博物院内部,想要外调则需和士子一样参与科举选拔。
        “我给博物院的官吏单独取了个名字,为事务官,与士人区别开来。诸位以为如何?”
        “臣附议,圣人此法确为良法。”长孙无忌起身道。
        房玄龄也起身道:“大唐确实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非但如此,为将来计还需要主动培养更多的掌握高超技能的人才。”
        “以前有才华的人都想读书出仕做官,也只能出仕做官,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做低贱的百工之事。”
        “博物院提高百工的地位,会促使很多有才华的人进入这个行业,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
        马周道:“臣附议。”
        李绩和刘弘基也难得发表意见:“臣等亦附议,只有培养出更多更全面的人才,才能完成全球攻略计划,否则一切都只能是一句空谈。”
        此事确实关乎到了军方的未来,他们发言也在情理之中。
        只有孙伏伽没有说话,不过众人也都习惯了。只要不涉及到司法体系,他基本不开口,除非李世民主动询问。
        这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手段,其他宰辅也乐于见到这种情况。
        岑文本似乎也被说服不在反对,褚遂良和刘洎也不好在坚持己见,此事就这样通过。
        这时马周提出了一个问题:“圣人,博物院由谁领导,选拔标准,薪酬待遇如何定?”
        李世民道:“博物院长暂时由夏国公兼任,该如何做他自会找你们,都做好配合。”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最后又把归隐的岳山给搬出来了。马周、孙伏伽、房玄龄等人自然心中暗自开心,褚遂良、岑文本则脸色有些难看。
        长孙无忌则心中暗自叹息,圣人处处提防岳山,可心中最信任的还是他,遇到难办的事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臣子做到这个程度,也不枉此生了。
        见此事通过,李世民说道:“第二件事情,今明两年朝廷的工作重心要往南诏和骠国倾斜。要往南诏迁徙最少五十万人,还要打通前往骠国、天竺的路上交通。”
        长孙无忌也疑惑了,如果说前一条命令他还知道一些的话,那这个命令他之前就毫无所觉了。他完全摸不到李世民的想法,不敢随便开口。
        不过他不急,有人会替他主动发问的。
        果不其然,岑文本道:“近几年朝廷的重心放在西域和南洋的经营开发,再加快对南诏的开发就要陷入多线开战的局面,不利于国家平稳啊。”
        李世民道:“南洋蛮夷愚昧不化面,面对我大唐的舰队毫无还手之力,朝廷在那里投入的精力不过十分之一而已。”
        “最麻烦的西域也只是让朝廷投入了十分之三的精力……北方去年就已经摆脱了对朝廷的依赖,靠辽东四道就能支撑局面。”
        “算上国内修筑驰道、水利、百姓迁徙安置等牵扯到的精力,朝廷至少还有一半精力闲置。”
        “就算要留下三分力以应付突发局势,也能抽出两分精力投入西南,何言精力不够?”
        岑文本擦了擦冒出来的汗,道:“臣能问一下圣人为何突然如此着急开发西南吗?”
        李世民伸出两根手指道:“两个原因:一南诏有铜矿,总含量惊人,开发成熟每年能的铜千万斤,足够大唐使用数百年。”
        九个宰相的眼珠子顿时就变绿了,钱,钱,钱,好多钱。
        刘洎噌的站起来,激动的道:“臣斗胆,请问圣人从何处获知的消息,可否准确。”
        李世民道:“消息非常准确,你们无需怀疑。”
        刘洎当场就说道:“那臣赞同此策,开发南诏。”
        房玄龄却没有急着表态,问道:“那圣人为何要打通南诏前往天竺的道路呢?”
        李世民道:“为了将来攻略天竺做准备。天竺距离我们很近,但因为高山阻隔道路不通。不论是从西域走还是从南洋海路,路途都太过于遥远。”
        “我们通往天竺最近的道路就是从南诏经骠国,就可以直接到达,朝廷要攻略天竺最方便的途径就是打通这条路。”
        “而且现在开发南诏打通这条路,还可以得到佛家的全力帮助,事半功倍。”
        “佛教?他们为何……”马周先是疑惑,说到一半就恍然大悟道:“他们想借助朝廷的力量打通前往天竺的道路,还方便他们朝觐佛祖?”
        李世民摇摇头笑道:“这就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打通这条道路的第二个原因,也是佛教为何每年捐助枢密院一百万贯钱粮的原因。”
        “佛祖的佛国早在一千年前就已经灭亡了,佛教在天竺的发展远不如大唐,所以佛教就动了心思。”
        “他们想让大唐佛教成为天下佛教的主脉,他们想携带中原佛教的力量反过来侵入天竺宣扬他们的思想。”
        “同时也把佛祖的佛国祖地纳入大唐的国土,把佛祖变成大唐的子民,从而破除佛教加入华夏文明的障碍。”
        “所以佛教才会出钱,这次他们也一样会出人出力帮助大唐完成对南诏的治理,打通这条道路。”
        众人再次惊讶,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是没想到佛教的谋划居然如此之深,想从支脉变成宗家,还想把佛祖弄成唐人。难怪他们愿意出那么多钱,还说会出人出力。
        第二个是没想到朝廷会和佛教进行这种合作,不能说前所未有,但也肯定不多。关键是这个合作层次太深了。
        同时,一个名字浮现在他们脑海里,岳山,这件事情肯定是他牵头去做的。
        他去拜访玄奘大家都知道,都以为他是去敲打这个和尚去了,并没有当回事儿。
        没几天大唐佛教领袖就齐聚京师,然后就是上书抬佛祖入圣贤祠为圣,佛教每年捐赠一百万贯给枢密院,会全力帮助朝廷开疆拓土。
        当时他们还以为是岳山的敲打成功,顺便和佛教达成了协议:让佛祖为圣,减轻对佛教的打压,但佛教要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