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文唐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文唐

第824页

书籍名:《文唐》    作者:步兵长

        李世民道:“消息非常准确,你们无需怀疑。”
        刘洎当场就说道:“那臣赞同此策,开发南诏。”
        房玄龄却没有急着表态,问道:“那圣人为何要打通南诏前往天竺的道路呢?”
        李世民道:“为了将来攻略天竺做准备。天竺距离我们很近,但因为高山阻隔道路不通。不论是从西域走还是从南洋海路,路途都太过于遥远。”
        “我们通往天竺最近的道路就是从南诏经骠国,就可以直接到达,朝廷要攻略天竺最方便的途径就是打通这条路。”
        “而且现在开发南诏打通这条路,还可以得到佛家的全力帮助,事半功倍。”
        “佛教?他们为何……”马周先是疑惑,说到一半就恍然大悟道:“他们想借助朝廷的力量打通前往天竺的道路,还方便他们朝觐佛祖?”
        李世民摇摇头笑道:“这就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打通这条道路的第二个原因,也是佛教为何每年捐助枢密院一百万贯钱粮的原因。”
        “佛祖的佛国早在一千年前就已经灭亡了,佛教在天竺的发展远不如大唐,所以佛教就动了心思。”
        “他们想让大唐佛教成为天下佛教的主脉,他们想携带中原佛教的力量反过来侵入天竺宣扬他们的思想。”
        “同时也把佛祖的佛国祖地纳入大唐的国土,把佛祖变成大唐的子民,从而破除佛教加入华夏文明的障碍。”
        “所以佛教才会出钱,这次他们也一样会出人出力帮助大唐完成对南诏的治理,打通这条道路。”
        众人再次惊讶,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是没想到佛教的谋划居然如此之深,想从支脉变成宗家,还想把佛祖弄成唐人。难怪他们愿意出那么多钱,还说会出人出力。
        第二个是没想到朝廷会和佛教进行这种合作,不能说前所未有,但也肯定不多。关键是这个合作层次太深了。
        同时,一个名字浮现在他们脑海里,岳山,这件事情肯定是他牵头去做的。
        他去拜访玄奘大家都知道,都以为他是去敲打这个和尚去了,并没有当回事儿。
        没几天大唐佛教领袖就齐聚京师,然后就是上书抬佛祖入圣贤祠为圣,佛教每年捐赠一百万贯给枢密院,会全力帮助朝廷开疆拓土。
        当时他们还以为是岳山的敲打成功,顺便和佛教达成了协议:让佛祖为圣,减轻对佛教的打压,但佛教要大出血。
        现在才知道,协议居然是这个样子的。
        对岳山的手段他们无不感到震惊,他们光想着打压佛教压榨更多金钱,可从来没有想过还能这样合作。
        佛教的力量有多强大他们都非常清楚,得到他们的帮助,朝廷开发西南征伐天竺将会变的简单许多。
        在对岳山鬼神莫测的手段感到敬佩的同时,心中也非常的酸,你退隐都退隐了,别动不动就跳出来行不行,显得我们很我能。
        第二件事情自然也毫无疑义的的通过了。
        只是大家同意的理由不一样,有的人就是为了南诏的铜矿,有的人是为了打通道路为征讨天竺做准备,有人是觉得把佛国纳入大唐领土会很有意思。
        然后李世民就开始说第三件事情:“朝廷要多抽出一分精力放在西域,目标是宁远国。先屯田再逐渐完成占领,我要让这里变成大唐的宁远道。”
        这次长孙无忌终于说话了,道:“宁远国确实是西域的膏腴之地,大唐要是能直接占据此地完成开发,就可以为西域军团提供补给,减轻本土的消耗。”
        “但此地距中原路途遥远,迁徙百姓过去会很困难,强行迁徙恐怕会引起民变,圣人不可不防啊。”
        李世民道:“辅机所说也正是我所担忧只是,所以才与你们协商,希望你们尽快拿出一个合适的开发方案,最好能平稳的迁徙一部分中原百姓过去。”
        其他人都没说话,马周若有所思的道:“圣人,关于迁徙百姓之事,我倒是有个建议不知道可不可行。”
        李世民高兴的道:“哦,宾王有何良策快快讲来。”
        马周说道:“罪犯,以后罪责较大需要流放的罪犯全部流放到宁远国。还可以和在押的囚犯商议,凡是愿意去宁远国的赦免其罪,五年后还其自由身。”
        孙伏伽马上说道:“不妥,有些囚犯罪大恶极,若让他们心存怨愤的返回中原,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马周笑道:“孙相是担心囚犯回归中原是吧?这一点好办,所有流放宁远国的囚犯都需经大理寺甄别。”
        “凡是罪大恶极的,五年期满放还自由身之后也不许回中原,只能留在宁远当地。罪责较轻的才允许回来,如此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况且,西域离中原相隔万里,中间又隔着危险的荒漠,往返非常凶险。”
        “如果朝廷在当地给他们婚配安家,分配土地或是牛羊,让他们能安稳生活,我相信愿意冒险回来的人不多。孙相以为如何?”
        孙伏伽当即就说道:“我没意见了。”说完又坐回原位,干脆利落一个多余的字都不多说。
        房玄龄道:“宾王此策甚妙,大唐在押囚犯不在少数,留在大唐就是白白耗费粮食。朝廷还要招募更多官吏管理他们,增加管理成本。”
        “发配一部分去宁远国,既能缓解国内压力,又能开发宁远国,果真是两全其美。”
        “只要能把大唐的囚犯弄过去十分之一,屯田工作就能展开了。不出几年宁愿必为我大唐所有。”
        李世民听的也是连连点头,道:“宾王此法甚秒,孙正卿你回去后仔细遴选,先挑出一批囚犯送过去。”
        “嗯,西域路途遥远,普通差役无法押送。把囚犯准备好送去枢密院,到时候随军而行。懋功你也派个人专门和大理寺交接。”
        “喏。”李绩和孙伏伽一起应道。
        李世民又道:“谁还有什么好的办法,后面也可以上奏于我。”
        “喏。”众人一起应道。
        李世民看了众人一眼,脸上突然露出了怪异的笑容,道:“现在说说第四件事,也是关乎到诸位以及满朝勋贵的大事。”
        “我准备重启分封。”
        文唐

第790章  重启分封
        分封?
        众人都很惊讶,但出奇的是居然没有人反对。似乎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一遭,甚至都在期盼着这一天。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凡是看过世界地图的人心中都明白,分封是早晚的事。
        如果是在本土进行分封,大多数人都会站出来反对,历史已经证明这是取死之道,可没有人反对在海外分封。
        鞭长莫及,朝廷几乎不可能对那些亿万里之外的土地形成有效统治,分封反而是最好的方法。
        朝廷能够通过封国实现对那些土地的统治,而臣子们也能在某种意义上封王建制,实现家族的又一次飞跃。
        甚至不少人已经在私下构思过,大唐的这场分封该以何种方式进行。比如宗主国和诸侯王之间都有哪些权力和义务。
        只是这种事情不可能让臣子先开口,那和造反没区别,只有皇帝先开口他们才能往下讨论。
        他们也在猜测李世民什么时候会公开提出这个议题,现在终于到来了。
        对他们的反应李世民也看在眼里,倒没有不满,而是感慨都是一群老狐狸。
        “诸卿以为朝廷当不当重启分封?”
        众人相互看了一眼,最终把皮球踢到了长孙无忌脚下,身为首辅也确实该他先发言。
        “敢问圣人,您准备以何处的土地分封诸侯王?”
        李世民早就料到他们会有此一问,说道:“东南二洲都合适,只是这里还处在探索阶段,把藩国建立在这里估计也没人愿意去。所以我准备先在南洋诸岛进行分封。”
        长孙无忌道:“若圣人欲重启分封,必须要立法不得在大唐本土实施分封,否则必酿大祸。”
        李世民深以为然的道:“本土分封乃取祸之道,我会圈出哪些土地可以分封,哪些不允许分封,辅机无需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