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文唐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文唐

第842页

书籍名:《文唐》    作者:步兵长

        岳山赞许的道:“这就是朝廷组建博物院的目的,能避过的就避过去,避不过去的你们要想办法解决。”
        “逢山开山,遇水架桥……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必须要把路修通。”
        李斐举起手道:“这……小河桥好修,大河桥难为啊。”
        岳山道:“我知道你,前朝李大匠的孙子,家学渊源造桥水平很高。”
        李斐惊喜的道:“谢国公夸奖,某愧不敢当,我不及家祖父多矣。”
        岳山道:“你这样想是不对的,只有后人不停的超越前人,我们的造桥技术才会进步。你也要有这样的理想和抱负,把家族的记忆发扬光大。”
        李斐激动的道:“是,我一定不会让国公失望,也不会让祖父失望。”
        岳山满意的点点头,继续说道:“水泥和钢筋混凝土造桥法,以及我提供的那些造桥的图纸你也看了,有什么想法?”
        李斐兴奋的道:“国公不愧是神仙中人,能创造出如此奇物,构思出如此结构的大桥,斐佩服。”
        岳山不满的道:“我是问你有没有把造出那些桥。”
        李斐愁眉不展的道:“这……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难,难,难。”
        岳山道:“我当然知道难,所以也没要求你们马上就把所有桥修好,先从小河桥开始修,慢慢积累经验,再去修大河桥,再去修更大的桥。最终把长江黄河变成通途。”
        “我知道这很难,可能终大家一生都无法实现,但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会有收获,就会有经验,我们的后人就可以在我们的经验之上走通这条路。”
        李斐神情一振,道:“国公此言震耳发聩,某一定潜心研究造桥技艺,早日修成大桥。”
        岳山鼓励道:“好,就要有这个志气。以后好好研究造桥技术,缺人缺钱就找我要,缺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等被打了一身鸡血干劲冲天的李斐退下,邓建才提出了疑问道:“岳公,要是大桥拖延时日太久,这条铁路怎么办?”
        岳山道:“这条铁路可以先设计出来,然后拆分成一节一节的修建,先修那些容易修筑的路段,等将来桥修通了可以直接串联在一起。”
        邓建道:“我明白了,您继续。”
        岳山又对另一个中年人说道:“冯槐游,你家几代人都在高昌国修筑坎儿井,对于开凿隧道想必最有心得。”
        冯槐游谦虚的道:“不敢当国公的夸奖,蒙祖上恩荫,确实知道一些开挖隧道的记忆。”
        岳山道:“那在山体上开凿隧道的技艺想必你也应该知道一些吧?”
        冯槐游问道:“敢问可是和前汉龙首渠开凿商颜山隧道一样?”
        岳山眼睛一亮,看来这位应该是懂行的,道:“确实如此,只是龙首渠那个受到是走水的,这条隧道是走火车的。”
        冯槐游矜持的道:“若是如此,某确实略懂一些。”
        岳山道:“好,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研究了。”
        冯槐游道:“谢国公器重。”
        ……
        岳山继续说道:“好了,我们再说第二条铁路。”他手中的长杆在地图上画了一横,从东画到了西域。
        “从大唐东部修筑一条直通西域的火车,我知道地形复杂一路充满艰难险阻。但这条铁路对大唐同样重要,必须要修。”
        “不过可刚才一样,可以先把路线设计出来,分段去修筑。”
        ……
        “三横五纵……这是朝廷对大唐的铁路总规划,大家可以先设计好。把一路上遇到的困难都写下来,然后一一解决。”
        “暂时无法解决的,还是那句话,铁路可以一段一段修。”
        “除了这三横五纵主干线,还需要修筑许多的支线……”
        “第一期工程辽-南大铁路和贯通西域的铁路,同时设计同时开工,其他铁路可以延后。”
        会议开始主要是岳山介绍朝廷对铁路的规划,给大家布置任务,把这些说完和他们三个领头的就没多大关系了。
        他们只负责下达命令,具体的事情都是下面的人商量。
        之所以三个人一起出现在这里,只不过是为了表示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当岳山把任务布置下去之后,三人就各自离开去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都是大忙人,哪有时间在这里磨叽。
        铁路的设计工作也不是那么简单,没有几个月的论证是拿不出具体方案的,也急不来。
        之后的一段时间岳山就过起了三点一线的工作。
        家----书院----博物院。
        不过他都是当甩手掌柜,事情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做,自己只是坐镇,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才会出面。
        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构思汉武大帝该怎么写。
        就在这个时候,渭水学报联合其它四大学报联合印发了甲骨文专刊。
        几经拖延的特刊总算是问世了,本来是决定上一期发行的。结果王绩临时改变主意,决定等《甲骨文汇编》一起上市,才拖到了这一期。
        只存在于民间传说以及周朝部分书籍里,而没有任何实物证明的殷商居然问世了,而且还是文字。
        不出意外,这篇特刊发布造成的震动堪比小行星撞击地球。
        这已经不是学界的事情了,整个国家都震动了。
        有相信的,有不信的,但不管信不信都希望能了解更多的相关消息。
        本期的学报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抢购一空,后来甚至被加价好几倍乃至几十倍转卖。
        报纸上有甲骨文的发现经过和考古挖掘过程,已经破解过程,所有参与破解的人的名字都标注的一清二楚。
        而这个名单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当代古文字的研究专家。
        这个消息的可信度顿时就拉满了。
        然后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更加具体的信息,《甲骨文汇编》这本书瞬间就成为全国最畅销的书籍。
        铁证如山之下纵使某些人嘴硬也改变不了事实,甲骨文真的出现了。
        大家一边研究甲骨文,一边思考这个消息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正面影响报纸上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证明了殷商的存在,通过文字了解殷商的风俗习惯什么的。
        政治意义上,这玩意儿在贞观朝出现,那就证明大唐乃天下正统。
        这是在国家层面上的意义,在个人和家族方面呢?那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某些自认为自己掌握着对先贤书籍注释权的家族和个人都慌了,你们不是要复古吗?那好呀,我们一起来复古,看谁的更古老。
        其中最慌乱的莫过于世代治《礼仪》的那几个家族。礼仪是周礼,人家直接搞出殷商礼仪来了。
        最高兴的莫过于新学派,你们这些守旧残党不是天天喊着我们曲解先贤本意吗,现在轮到我们说这样的话了。
        甚至我们都可以直接否定你们家传的学问。
        新学派的学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在学派内的核心大佬的默许乃至怂恿的情况下,年轻一代开始向古学派发起了进攻。
        朝廷在这方面的反应也不慢,满朝文武歌功颂德,说皇帝顺天应命殷商古物才会出土。
        可以说李唐王朝的合法性再一次得到确认,而李世民所推行的各种政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也得到了确认。
        即便某些以前存在争议的策略,这会儿也没人再敢于置喙。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但就眼前来说利大于弊,毕竟李世民脑子还比较清醒,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不过很快大家就发现,宣传殷商遗迹和甲骨文最卖力的既不是新学派也不是朝廷,而是贵族阶层。
        已经不是口头支持,而是真金白银支持,不少权贵甚至出地出钱建立甲骨文研讨会。
        一开始大家还很奇怪,后来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殷商是封建制度啊,它的问世岂不是证明大唐分封正当其时,是受到上天认可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