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大秦工程兵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大秦工程兵

第一百四十五章 配给制

书籍名:《大秦工程兵》    作者:远征士兵

        想了想,沈兵就说道:
        “非常时期当用非常办法!”
        “属下以为我等该实施配给制!”
        杨端和不由奇道:
        “何为配给制?”
        配给制其实很多国家都用过,不过大多是近现代。
        比如二战期间物资紧缺时的德国及被德国封锁时的英国都用过。
        沈兵解释道:
        “简而言之,就是将所有粮食收为国有统一调配。”
        “这样就能尽可能让最多的人活下去。”
        这是很明显的。
        百姓手里的存粮数量不同,有的多有的少。
        其次受灾数量也不同。
        若是存粮不多又都被淹了只怕几天时间粮食就发芽保存不住了。
        接着就等着饿死?或是眼看着粮食长成麦苗再烂掉?
        而另一边却有人存着大量的粮食不愿意拿出来救济。
        这样下去是什么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粮食还有却不断有人被饿死,甚至由此还会出现许多纷争,比如偷粮、抢粮之类的。
        实行配给制可以尽可能避免这情况发生。
        因为每个人手里都没粮,都等着分配。
        更重要的还是……
        “若实行了配给制,那么我们就可以先分配被淹的粮食。”
        “或是将其做些处理,比如试着烘干。”
        “没有被淹的粮食则放在后期使用,这样可增加时长。”
        杨端和点头道:
        “有理,的确该实施配给制!”
        说着杨端和一抬头,对站在身旁的李岩下令道:
        “把命令传下去,所有百姓无论身份家世,必须交出所有粮食不得私藏。”
        “之后自会有人给他们配粮勿需担心!”
        李岩拱手应声,就下去安排了。
        这一点要做到并不难,因为现在刀握在秦军手里,魏国百姓正担心秦军是否会大开杀戒,此时令他们缴出粮食哪里还敢反抗当然也无从反抗。
        不过这在前期还是相当危险的。
        因为此举必定会引起百姓恐慌。
        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百姓存粮就是用来过冬的,现在把他们的粮食搜走差不多也就是要他们的命。
        虽秦军承诺以后会给他们配给,但谁知道秦军说的是真是假?
        如果是骗他们的呢?
        所以一个不小心就会逼得百姓造反。
        如果百姓再攻陷大牢将那二十万魏军放出来就更要坏事。
        不过只要过一段时间事情就会好转。
        因为他们发现秦军兑现承诺给他们分粮……于是就慢慢放下戒心。
        李岩才下去不久,就见魏呴匆匆上来。
        他赶到杨端和面前拱手道:
        “将军,听闻将军要收粮,属下以为万万不可。”
        “百姓若是手中无粮便可能作乱,在此关键时刻……”
        听魏呴这么说杨端和反而更放心了。
        杨端和不傻,他知道如果魏呴是假降,哪里还会管你秦军是不是激起民愤。
        甚至秦军惹了民愤那就正好,到时魏呴振臂一呼百姓便听其号令了。
        可现在魏呴一知道此事就前来提醒杨端和,就足以证明他已经站在秦军角度去思考问题了。
        杨端和笑了笑,朝沈兵扬头道:
        “这却是啬夫的意思。”
        魏呴这时才看到沈兵坐在一旁,不由一脸疑惑,似乎是不相信沈兵会出这馊主意。
        沈兵解释了一番后魏呴才恍然大悟。
        “啬夫此言有理,的确该实施配给制。”
        沈兵安慰魏呴道:
        “魏将军放心。”
        “此时我军实则与大梁军民在同一条船上了。”
        “百姓生我军活,百姓乱我军亡。”
        “我等又如何能如此不识趣自寻死路?”
        沈兵这话是个暗示:
        秦军有一天若是走到最后守不住大梁或是大梁起内乱的话,那么第一时间就会带着百姓和俘虏一起死。
        实际上也的确是这样。
        首先是关押俘虏的大牢,那是让魏军自行构筑设的营地……
        偌大的大梁城也没有什么大牢足够关押二十万人。
        所以魏兵其实是被关押在一处山坳里,两头用木栅栏封着,不远处便是内河,还有一道挖好的人工河直通山坳。
        当然这人工河同样是魏兵挖的。
        只要一有不妥,秦军随时可以放水淹了魏军俘虏。
        另一边的家眷,则是聚在一群木房区,秦军只要放一把火就能将其化为灰烬……
        这不是说杨端和残忍,而是有时必须得这么做才能保命。
        有句话叫“要敢战才能止战”。
        意思是你若不敢打的话,谁都会来欺负你,于是麻烦反而越来越多。
        此时秦军的情形也是如此。
        他们手里必须抓住魏军俘虏的把柄有足够的威摄力,才有可能得到和平而不是杀戮。
        沈兵这么一说魏呴就放心了。
        人的心理有时就是这么奇怪,危险时你越是说好话他就越是感到害怕。
        反而带点火药味还会使其安心。
        魏呴拱手回答:
        “啬夫此法甚好,是属下多心了。”
        “不过,将军……属下有个不情之请。”
        “此事可否交予属下去做?”
        “属下定与百姓说明情况并将粮食尽数收来。”
        沈兵将目光转向杨端和,这可不是他能做的决定。
        杨端和一想,由魏呴去做倒也合适。
        魏呴在大梁的名声本就不错,此时若再由他去跟百姓说明情况……当然会少了许多麻烦,两全齐美何乐而不为?
        于是就点头同意:
        “我自是信得过魏将军,此事便由你去办!”
        魏呴赶忙拜道:
        “谢将军。”
        然后又小声对沈兵说了声:
        “谢过啬夫。”
        沈兵赶忙回礼。
        等魏呴离开后,杨端和便问了声:
        “你看这魏呴如何?”
        沈兵回答:
        “据闻便是他带兵前往偷袭广武山?”
        杨端和点了点头:
        “的确如此。”
        “他身上的箭伤便是那晚留下的。”
        沈兵赞道:
        “有勇有谋,难得的一名武将。”
        “只可惜那魏王假有眼无珠,如此将才在身边却不知重用,输得也不冤枉。”
        杨端和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又问:
        “此人可用吗?”
        沈兵颇有些意外,可不可用杨端和这个将军居然要问自己?
        不过沈兵还是回答:
        “属下以为可用,但不是此时。”
        杨端和只是回了句:
        “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