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59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这还是写的不错的,你说我不亲力亲为怎么办?”
        崔永建看完也是默默无语,这样的事情只会出现在鲁若麟这样的草莽势力身上,放在任何正规的政权身上都是完全不可能的。
        “换人吧,把事情交给这样的人只会因小失大。”崔永建实在不想再看一眼,赶紧将公文还给鲁若麟。
        “换人?哪里有人?能够写出这份报告的已经是不错的了。更多的人连字都不会写,只能当面汇报,我再让人记录下来。”王四水的工作报告就是这样做的,但是鲁若麟一点脾气都没有。
        王四水本来就是赶鸭子上架才负责这么一大摊子事情,自己也是力不从心,多次想要卸掉身上的差事,不过鲁若麟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接手,才硬着头皮让他继续做下去,实在怨不得别人。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崔永建再说什么放权之类的话就有点说风凉话的味道了,所以他干脆闭嘴,讪讪的吃着饭。
        但是鲁若麟却干脆开门见山了:“老崔,过来给我帮下忙吧。”
        “我?不行,不行。我是朝廷的官员,怎么能帮你做事呢?”崔永建下意识的摆摆手,连忙拒绝。
        “怎么就不行?你堂堂全州崔氏的嫡子,难道真的准备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我知道你想要振兴朝鲜,但是就这样逃避干看着能够救朝鲜吗?还不如出来做些事情,多积累一些施政经验,为以后打下基础。要是我这边发展起来了,到时候也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帮助。”鲁若麟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在那里循循善诱。
        “名不正,言不顺啊。我到你手下做事,让朝廷和其他人怎么看?”崔永健其实已经动心了,只是还放不下文人的那点架子。
        “帮忙,纯粹是帮忙,不能算是我的手下。等忙完了,或者有人接手了,你就可以放手,这总行了吧?”鲁若麟拿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先把崔永建拉上船再说。
        崔永建纠结了半天,最后说道:“那好吧,说好了,只是帮忙啊。”
        “说话算话,我还能骗你不成。来来来,老崔,后勤这块事务繁琐,我实在顾不过来,现在就全都交给你了。总之一句话,要钱我给钱,要人你自己找,先把这块理顺了。”鲁若麟饭都不吃了,拉着崔永建就往书房跑,那份迫不及待的样子让崔永健非常无语。
        鲁若麟哪里是舍不得放权,完全是因为无人可用。这不,一旦抓到壮丁,连一刻都不想等了。
        至于崔永建认为忙完了就可以放手,鲁若麟在心里肚子都快笑疼了。忙完?什么时候都不可能忙完!鲁若麟的事业正在上升期,工作只会越来越多,哪怕将来补充了人手也绝对不够用。
        特别是崔永建这样的高端人才,本来就特别难找,哪里是随便就可以找到人代替的。所以只要鲁若麟给崔永建足够的信任、充分的放权,不怕他不上钩。
        崔永建也不是那种混日子的人,也是有理想和报复的,只是身在朝鲜那样的大环境下,想要做点实事实在是太难了。只要鲁若麟给他充足的工作,足够的权利,那种事业上的成就感就会让他乐此不彼。
        何况崔永建还抱着一颗学习鲁若麟治理方法的心态,能够在实践中去学习印证,还能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吗?所以对帮鲁若麟做事就比较积极了。
        但是白翎岛后勤工作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崔永建的预料,以往在朝廷里那种轻松惬意的工作氛围是想都不要想。各种物资采购、人员安置、物资分发、工程建设维修、薪资核算等琐碎的工作就让人忙得脚不着地,这还是鲁若麟出于保密考虑,将岛上最主要的食盐、咸鱼、成衣等大宗商品的生产销售数据剔除的结果。
        那怕是鲁若麟给崔永建安排了十几个能写会算的手下处理繁杂的基础工作,但是各种事务性的工作仍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为此,只要不涉及到原则性问题或者大笔的开销,鲁若麟给崔永建充分的放权,尊重他的决定。
        崔永建在经历了简短的适应过程,很快就上手了后勤工作,在忙碌的同时也佩服鲁若麟的大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鲁若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总之崔永建是痛并快乐着。

第50章  脱胎换骨
        有别于传统封建统治无为而治的理念,鲁若麟一直信奉大政府的策略,将管理渗透到了每个地方,方方面面。岛民对将军府的管理也正在形成习惯和依赖,统治的基础正在慢慢的夯实。
        传统的封建社会官府的统治最多做到县一级,下面的乡镇都是依靠当地的名门望族、世族乡绅来维持统治,这就是所谓的皇权不下乡。
        这也造成了朝廷和士绅阶层的合作与对抗。
        朝廷实力和威望比较强大的时候,士绅阶层比较服从中央的统治,只能在规则下摄取自己的利益。依靠与这些士绅的合作,朝廷可以有效的动员民众、收取钱粮赋税,而且不会有太大的统治成本。双方的合作可谓相得益彰、各取所需。
        在这个过程中,依靠强大的朝廷,国家建立起了稳定、和平、安全的社会环境,士绅阶层开始逐步壮大。原有的利益格局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皇权也不再是绝对支配性的力量,士绅阶层已经有了和皇权抗衡的资本。兼并土地、官商勾结开始成为常态,利益的分配格局开始向士绅阶层倾斜,王朝开始衰落。
        当朝廷衰落后,士绅阶层就会将本属于官府的利益收入自己的囊中,对官府的政令阳奉阴违,造成中央政府收入减少,动员能力下降。一旦遇到天灾,失去地方支持的朝廷就会土崩瓦解,改朝换代。
        所以按照封建王朝的治理模式,地主阶级是王朝的核心力量,大量中小地主阶级和自耕农是王朝稳定的基石,地方士绅则是朝廷与地方的纽带。一旦这个纽带开始大量丧失作用,并且与朝廷产生对立,王朝的根基就会被瓦解。明王朝灭亡就是中小地主和自耕农在天灾下大量破产,众多财富向权贵士绅阶层集中,社会稳定结构瓦解,王朝失去了赖以维持的财力、人力来源,最终无法维持统治而灭亡。
        想要避免与其他人分享统治权,就要将政权深入到基层,虽然消耗的管理成本、人员开支会成倍增加,但是稳定性和动员能力却大大增强。
        政权对财富与资源的动员、调度能力是衡量一个政府强大与否的关键。
        很多人张口就是华夏亿万子民,何惧区区建奴。大明朝确实有海量的人口与财富,但是这些资源都掌握在了高官权贵、宗室文人、地主乡绅手中,朝廷想要从他们手中征集和调度资源异常困难。所以明王朝看似强大,但已经是有劲使不出来了。
        建奴却恰恰相反,虽然人口少,但是动员能力强,随时可以调集全国人口参战,在局部战场甚至比明朝更占优。
        所以鲁若麟绝对不会把管理权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哪怕这样管理成本会更高。
        这样的结果就是管理上更加细化和繁琐,需要的管理人员也就会更多。在没有大批忠诚于自己的合格管理人员前,再大的地盘鲁若麟也治理不下来。因此鲁若麟没有盲目的扩张地盘,而是老老实实的龟缩在白翎岛猥琐发育,只有当合格的军政人员大批量、持续性的培养起来之后,鲁若麟才会考虑扩张的事情。
        现在的白翎岛就是一个草台班子,相应的职能部门都没有建立,全都是鲁若麟指派人员临时管理,没有形成制度和权责划分,就是因为管理人员的短缺。
        好在崔永建还是有理想的人,换成其他清高的文人,早就大批特批鲁若麟乱施政、胡作为,撂挑子不干了。
        崔永建在这样密集的工作中成长的飞快,他感觉自己的能力比起在朝廷做官时有了大大的提升,处理起事情来也更加得心应手,这种成就感令他迷醉,也许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就在鲁若麟为人才头痛的时候,回到松江的贺晚霞见到了轻语楼的邓妈妈。
        故地重游,曾经依为港湾的轻语楼此时却感觉像一个牢笼,幸好自己脱身而去,重新获得了自由与安宁。一时之间,贺晚霞心中满是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