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128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九月一日,清军携带掠取的十八万人畜及其他大批物资从容出冷口,他们将抢来的汉族民间美女浓妆艳抹置在车上,奏着盛乐如同凯旋,还高举“各官免送”的木板。明军怯战,只是尾随看着清军满载着子女金帛退出关外。
        清军出关后,明军的拙劣表现令崇祯非常愤怒,大批官吏被革职下狱、问罪处死,言官把责任都算到张凤翼和梁廷栋身上,不断上奏折弹劾他们。两人知道自己的罪过太大必死无疑,于是,每天服用大黄麻求死。二日,张凤翼先死于军营,十天以后,梁廷栋也死了。
        在京城上下都在忙于推卸责任,惩处罪官的时候,天津巡抚贺世寿上报朝廷天津守军出动出击,与东江相互配合,斩首一百余级的报捷文书送到了内阁。在文书里大谈天津三卫如何固守城池,如何主动出击,如何忠于国事,奋勇杀敌。自己又是如何坐镇指挥,与东江相互配合,大败鞑奴,斩首一百余,缴获物资无算。
        并对东江军大加赞赏,对他们不远千里前来勤王,与鞑奴血战,力保香河城不失,创下斩首三千余的空前大捷,希望朝廷多加赏赐,不能让忠心为国之士寒心。
        贺世寿和天津卫的鞑子脑袋其实是鲁若麟送的,反正鲁若麟的脑袋太多,用来升官已经绰绰有余了,就分润了天津卫一些。毕竟以后要打交道的地方太多,处理好与当地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天津城虽然没有受到鞑子的攻击,但是也没有什么亮点,所以鲁若麟的这一百颗脑袋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其他地方一片昏暗的时候,天津卫的这个功劳就比较及时了,妥妥的升官发财啊。
        天津上下对于沈志祥等人真的打败了鞑子表示非常惊讶,更不可思议的是居然斩获了如此多的首级。看沈志祥送一百颗人头的时候眉头都不邹一下的样子,只怕存货不少。更何况从沈志祥送人头的举动可以看出他是愿意拉众位官员一把的,绝对不是想要吃独食。
        这年头谁没有几个亲朋好友、长官师长之类的,现在对京师官员而言什么最珍贵?功劳。那什么功劳最好,当然是战功,也就是最能体现战功的鞑子脑袋。甭管我的鞑子脑袋哪里来的,只要是实打实的鞑子脑袋,这功劳你就得认。
        所以田思茂、周家谟以及天津一众官员都在给自己那些在这次清军入侵中背负责任的官员写信,疯狂推荐沈志祥:这里有你急需的鞑子脑袋,存货不多,欲购从速。
        那些接到信件的官员不管是否真有鞑子脑袋买,但是他们已经无路可走,死马也要当作活马医了,大量官员的亲信家人开始朝香河狂奔,目标就是鞑子脑袋。

第97章  分蛋糕和赏赐
        如果说沈志祥、田思茂以及周家谟的分量太轻,无法引起朝廷的重视,那天津巡抚贺世寿的奏折分量就不一样了。
        内阁也开始将信将疑,把先前沈志祥以及香河方面的报捷文书重新翻了出来,看着上面斩首三千,俘虏三百的数字,不由得大喜,难道这封报捷文书是真的?哪怕没有三千那么多,有一半都是惊天大捷啊。何况还有三百的俘虏,这个可做不得假,一查一个准。
        如果说以前内阁还把这封报捷文书当做谎话连篇的垃圾,现在就如获至宝了。如今内阁的日子也不好过,首辅温体仁也是压力巨大,虽然依旧受崇祯信任,但是这次清军入侵朝廷应对拙劣,基本上是束手无策,还是让崇祯非常失望的。
        如果这封报捷文书是真的,那对内阁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也可以为朝廷挽回些许颜面,崇祯那里也可以有个交代了。所以内阁立马派出精干官员快马前去核实战果,一旦查实飞马来报,大家都等着这个消息解围呢。
        事关官位前程,这么官老爷们也开始拼命了,内阁、兵部、五军都督府、内廷都派了相关人员快马前来,要是战绩是真的,怎么能少了自己哪一份呢?无论如何也要分润一些才行啊。
        如果说前面一波私人购买首级的是散户的话,这几波人马就是真正的大鳄了。
        这些人来到香河后,真的是废寝忘食、马不停蹄,什么官场礼仪统统抛在脑后,直接开口就要查验首级。听说这些首级大都放在东江军营寨里面,立马调头就去了东江军营寨,完全不顾自身的疲劳,堪为尽职的楷模啊。
        当看到东江军营寨里堆积如山的硝制后的鞑子人头,经验丰富的查验官员们一眼的就认出来是真鞑子首级无疑,随机抽查了几个都确认无误。还有大量的鞑子旌旗、腰牌、铠甲等佐证,再加上三百多的鞑子俘虏,香河大捷已经确认无疑了。
        欣喜若狂的各部官员立马派人回去报信,接下来就是为自己的部门争取利益了。
        沈志祥从来没有这么风光过,以往高高在上的文官老爷们如今是那叫一个亲切啊。各种夸奖之词翻来覆去都不带重复的,叔父沈世魁在他们口中已经成了国之干城、大明柱石,忍辱负重、为国守边、心怀皇上与朝廷,于危难之际进京勤王,简直就是岳武穆再世有木有?
        自己也成了他们口中的少年英杰,千里奔袭驰援京师,大破鞑奴,展我大明雄风,假以时日定可为我大明的霍骠骑。
        沈志祥听的都有点臊的慌,但是又不得不接着,要知道这些人背后都是朝中的实权衙门,给你脸你还敢不要吗?
        夸奖不过是手段,如何分润功劳才是目的。这个具体过程就比较复杂了,根本就不是沈志祥可以掺和的,他也掺和不起,也搞不懂里面的道道。干脆跟这些大佬们说,你们自己商量,我听你们的就行,你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反正沈志祥知道大头肯定是少不了自己的。
        接下来就是文官老爷们分蛋糕撕逼了。他们也不敢拖延太久,时间长了要来分润的人只会更多,赶紧先拿到自己碗里才妥当。
        经过一天的讨价还价,老爷们连饭都顾不上吃,终于拿出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内阁得了运筹帷幄之功,至于他们是如何运筹的他们自有办法圆回来;兵部也有指挥之功,可怜的张凤翼要是有这个功劳在,起码是不会死的,可惜他错过了,便宜了别人。不过有这个功劳在,身后事应该不会再被为难了;五军都督府、内廷、地方大员、有背景靠山的武将等,都或多或少得到了一份功劳。
        虽然三千首级比较多,但是这么多人分润,最后落到沈志祥头上的只有一千多点首级了。这还是因为实在不能把这个首功掏的太难看,不过三百的俘虏大家倒是没有去争,都算在了沈志祥的功劳里。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分得了好处的大佬们对沈志祥是万分满意,承诺会尽快帮沈世魁和沈志祥落实奖赏,争取最好的奖励。
        这就是现实,除非能够直达天听,功劳被黑了是常有的事情,跟这些文官们玩手段,是真的伤不起。或者你能强势到令他们低头,否则只能妥协。
        很快京城就收到了香河大捷属实的回复,如果是一个人这么说大家还会谨慎点,免得最后证实是作假,那朝廷的脸就丢大了。但是前往香河的众多衙门官员都是众口一词,那就没跑了。首先大捷是肯定的,具体战果还在核实,相关的利益也需要时间来分配,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向崇祯皇帝报喜。
        首辅温体仁带领内阁全体阁员急匆匆的前去拜见崇祯,心情激动的给崇祯报捷。刚刚拟好的奏折墨迹未干,奏折里说到虽然战事不利,但是在皇上以及朝廷的指挥领导下,文武官员奋勇杀敌,成功击退鞑奴。虽然有一些城池因为力有不逮而失陷,众多忠贞为国之士因此而血染沙场,但同样有忠勇之士忘死奋战,重创鞑奴。
        兹有东江军副将沈志祥、香河知县田斯茂、营州前屯卫指挥使周家谟等文武官员,齐心协力、共抗鞑奴,斩首数千余级,生擒鞑奴数百,解救被俘百姓过万,缴获无算。
        特别是东江军副将沈志祥忠心为国,冒死救援香河,于香河城外与鞑奴野战,一战而击溃鞑奴。随后奋勇追击,鞑奴望风而逃,大展我大明雄风,实为军将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