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140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所以这次兴汉军与朝鲜的交战大家都非常有默契的提都不提,该做的生意继续做。甚至鲁若麟建议朝鲜把流民组织起来去挖矿,用煤炭、铁矿换土豆、玉米,先把今年熬过去再说。对此朝鲜也觉得不错,有工作有吃的就不会造反,重建工作就好做的多了。
        为此鲁若麟还特意佘借了一批开矿工具和土豆给朝鲜,以后用矿产来还就行。朝鲜王李倧感激的都哽咽了,如此良臣却被满清迫害与朝鲜分道扬镳,可恨啦。
        鲁若麟是巴不得朝鲜提供更多的原材料,现在济州岛工厂规模始终无法扩大,更多的原因就是在原材供应上,在如今的海运条件下,远洋运输更多的是贩卖高价值的商品,像矿石这种原材料真的很少交易。所以近在咫尺的朝鲜才会这么重要,只有朝鲜才会大量的提供各种矿石。
        在鲁若麟打掉清军的水师后,清军已经失去了继续进攻的能力,皮岛的危急已经解除。沈世魁对鲁若麟出手相助非常感激,特意在皮岛设宴款待了鲁若麟,沿海总兵陈洪范也一起出席了。
        对于鲁若麟强大的海上力量,两人都非常羡慕,但是海船和火炮都是非常花钱的玩艺,没有雄厚的财力做支撑,想玩都玩不起。对于沈世魁的拉拢,鲁若麟不置可否,现在还不是投靠明朝的好时机,即使投靠了,未必会有一个好的位置,说到底还是本钱不够。鲁若麟心中已经有了计划,一旦计划实施完成,在明朝眼中的地位将会完全不一样,到时候再进入明朝的体系内发展起点就完全不同了。
        鉴于和朝鲜的关系已经不同,白翎岛上现在鲁若麟也驻扎了很多的军队和战船,随时可以应对北方发生的变故。
        济州岛的朝鲜驻军现在是最尴尬的,在如今的环境下再驻扎在济州岛就很不识相了,李泰正得到消息后就向济州岛提出回师朝鲜。好在这几年大家相处的不错,没有必要刀兵相见。李泰正其实是很舍不得走的,依靠朝鲜驻军的身份,他在济州岛也是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很是赚了不少。
        济州岛方面也没有为难李泰正,礼送出境,每个士兵还发了3两银子的路费,走的时候,这些朝鲜官兵那叫一个依依不舍。

第105章  兴汉军整编
        阿济格拿着从朝鲜收集来的鲁若麟情报回盛京向皇太极做了详细的回报。
        皇太极对皮岛战事失利很是失望,皮岛就像一个卡在喉咙里的鱼刺,不致命,但是让人很不舒服。本想借着征服朝鲜的机会顺势拿下皮岛,不曾想半路杀出了兴汉军,使得满清无功而返。好在损失的大多是朝鲜的军队,只是目标没有完成,后顾之忧没有解除,现在更增添了一个对满清敌视的兴汉军。
        仔细查看朝鲜整理好的兴汉军情报,皇太极有些头疼了。
        兴汉军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发展壮大到了敢在野外与满清一战的地步,比明朝的大多数军队都要强的多。更主要的是,在朝鲜看来兴汉军最厉害的还是会赚钱。
        去过济州岛的朝鲜人无不对济州岛如今的繁华富庶感到震惊,济州城的规模比汉城还要大,更加的朝气蓬勃。济州城人烟鼎盛,工商业异常发达,玻璃、肥皂、铁器、布匹、衣服等畅销海外,依托海上贸易,为鲁若麟赚取了海量的财富。
        依托丰富的财源,兴汉军的装备异常奢侈,而且火器非常多,也很犀利。战舰更是火炮众多,纵横大明北方海域无敌手。依照朝鲜的情报,兴汉军大约有4万余人,全部训练有素,战斗力不容小觑。
        作为一个陆地政权,满清对海洋是非常陌生和畏惧的。以前明军只要盘踞在岛上清军就无可奈何,这也是皮岛能够逍遥至今的主要原因。但是皮岛除了有海上天险,其他的不值一提,形成不了什么威胁。
        但是兴汉军则不一样,满清已经在他手上吃了两次大亏了。对于这样一个新兴的敌对势力,皇太极觉得应该引起重视,所以他招来了范文程,令他安排密探混入济州岛,详细查探兴汉军的情况。
        回师济州岛的鲁若麟开始加大军队方面的投入和建设,满清已经开始壮大了,以鲁若麟现在的兵力与满清争锋是绝对不够的,必须扩军备战。
        人口和地盘永远是鲁若麟关注的重点,济州岛离大明北方毕竟还是稍微远了点,想要发展壮大,北上抢占地盘是必须的,到那个时候,仅凭海军肯定不行,陆军的规模必须扩大了。
        济州岛的人口还在持续的增长中,天津、松江、登州成了主要的输出地。北方是因为战乱和饥荒,人口大量外逃,为人口买卖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南方则是商人们主动收纳贫苦农民送往济州岛做工,大量的工厂始终缺乏工人。
        济州岛的买人政策一直都在执行,现在已经有成集团的武装力量在北方收集难民往白翎岛送,从中赚取差价。特别是河南到山东的运输线已经形成了规模,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口从这里发送到济州岛。
        天津港作为后起之秀,因为名声在外,流民主动前来投靠,同样有大量的难民随船送走。即使鲁若麟拼命的吸纳人口,但是比起大明多如牛毛的流民来说,仍然不值一提。
        趁着大量的人口补充,鲁若麟将军队再次扩充了一万人,现在兴汉军总兵力已经有近五万六千人了,按照鲁若麟治下的人口算,快要接近十分之一了。如果不是工商业发达,绝对不可能养这么多的兵。那些穷兵黩武的当然不能比,游牧民族的全民皆兵也比不了,但是鲁若麟麾下的军队都是按照精兵来养的,这就比较恐怖了。
        新招募的一万士兵包括五千火枪兵、三千弓弩手、两千炮兵。济州岛的火炮技术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轻便的随军火炮也研发出来了。这种火炮口径不大,全铜炮身,还有钢制的轮式炮架,方便拖行。
        因为没有液压制退系统,工匠们利用弹簧进行制退,后坐力的影响明显减小,射击精度和射击速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得益于济州岛的钢制轴承,火炮的拖拽只需要一匹马就可以了,必要时几个人也可以拖动,机动性大大提高。
        济州岛的定装火药早就已经颗粒化,而且一直在优化火药配比,威力比其他地方的火药都要大得多,也更容易保存。所以别看这个步兵炮口径不大,威力可不小。特别是射程比大明的所谓红衣大炮也不差,在两军对垒时可以有效的压制敌军的火炮。
        弩炮在上次的京师之战中表现出色,这次部队规模也得到了加强,在对付密集队形时有很好的杀伤效果。
        兵种的增多也意味着需要更加专业的士兵,还有相互之间的配合,所以兴汉军一直在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磨合战斗力。
        为了适应战斗的需要,兴汉军参谋司也应运而生。
        越是现代化的军队,参谋制度越是发达。鲁若麟将军中有经验的将领和一批有军事天赋的青年军官组织在一起组建了参谋司。参谋司的主要职能是根据作战要求制定作战计划,合理调配军力,完成作战目标。平时就根据沙盘进行战斗演练,锻炼军官的指挥能力和协调能力。
        参谋司是鲁若麟直属的最高军事机构,鲁若麟任参谋长,王大海为副参谋长,孙富贵、朴正焕、金大正、周永胜、曹天养、王德川、卢千奇等将领为高级参谋,还有任命了一些中级将领为参谋。
        参谋司下属的各个机构还负责兴汉军的所有与军事相关的事情,包括征兵、训练、情报、军备、后勤、作战、人事、抚恤安置等各个方面,除了军事人员,还有很多的文职军官。幸亏这几年鲁若麟在军队中大力推行教育,一些有学习天分的士兵得以初步成才,可以参与文职工作了,否则这个庞大的机构根本运转不起来。
        以前这些文字工作都是由其他部门代为负责处理的,现在鲁若麟将军事部分单独划分开来,即保持了军队的独立性,也减轻了文职部门的负担,责任和权力更加明晰,办事效率更高。
        军队的编制也重新进行了整编,三个营为一团,加上直属警卫连等合计1000人;三团为一旅,加上直属警卫营等合计3500人;二旅为一师,加上直属警卫团等合计8000人。师之上为军,没有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