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189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其他的鞑子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财产全部被没收,只要确定手上沾了汉人奴隶血的,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甚至是孩童,都会被处死。其余的都被拉去南关工地,在兴汉军的监督下挖土,用来换取食物。
        通过惩处这些鞑子,很快就收拢了这些奴隶的心。
        余安宁是辽阳人,当初在鞑子肆掠辽东的时候不幸被抓住成为奴隶,几经转手成了金州城守将玛尔塔的奴隶。
        因为他不想屈服讨好玛尔塔,心里一直有逃跑的想法,没有像其他汉人一样成为一名阿哈,始终是最底层的奴隶,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
        这次的城守府之战中,余安宁没有受玛尔塔的诱惑起来抵抗兴汉军,为了避免被误杀,躲在柴房逃过一劫。
        战后他们这些幸存的汉人奴隶同样进行了清洗,那些彻底倒向鞑子的汉奸全都被处理掉了。比起鞑子,这些汉奸有时候更加凶残,祸害起汉人来比鞑子有过之而无不及,汉民们对他们的痛恨程度比鞑子更甚。
        这些汉人奴隶刚开始的时候心里也是非常坎坷的,他们除了会说一口汉话,发式因为长时间呆在鞑子这里,早就与鞑子没有什么两样了。如果不仔细分辨,把他们的脑袋砍了绝对可以当鞑子首级上报战功的。
        如果是碰到其他明军,搞不好他们真的会性命不保,要知道如今鞑子首级的价值是一路高涨的。很多明军本身就有杀良冒功的恶习,何况是如此酷似鞑子的百姓。
        好在兴汉军眼里鞑子的首级没有那么重要,反而是人力更加有价值,余安宁他们才会保住性命。
        重获自由的余安宁首先就被兴汉军喂了一顿饱饭,可怜他们在鞑子手上累死累活连饱饭都没有吃到过一顿。
        兴汉军一直保持着用粮食快速收拢人心的优良传统,几顿饱饭下来,这些被解救的汉民很快就安心了,至少不用担心自己的脑袋了。
        接着他们被安排到了南关工地。在工地上,他们全都发了新衣服、鞋子,并且兴汉军向他们承诺,只要认真干活,在打退清军的反攻之后,将在这里给他们分田,每人二十亩。所以南关修建的越好,他们以后的地也更有保障。
        这个承诺一经公开,立刻在这些汉民中引起了轰动。
        不得不说土地一直是华夏百姓的心结,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是很多人的梦想。现在这个梦想马上就可以实现了,汉民们干活的热情立刻高涨,根本不用人监督。
        兴汉军十分重视宣传和舆论引导,文宣司的工作人员已经在这些被解救的汉民中开展工作。宣传队的人对这些汉民说,兴汉军既然来了就不会走了。但是一时半会又杀不光鞑子,所以先把南关后面的地先占住再说。鞑子肯定不会放任不管,绝对会来攻打。但是只要南关还在手上,鞑子对关内的民众就毫无办法。
        在简易的地形介绍前,民众们知道了南关对自己今后生活的安全至关重要,这是在给自己修保护墙,能不上心吗?
        南关工地上云集了几万人,比兴汉军的军队都要多的多,有这么多人同时劳作,南关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立起来。
        有了水泥的施工队,城墙的建设速度绝对不是传统的施工方式可以比拟的。以往那些城墙建造时都需要先将石头打磨成块状,是最耗时耗力的。有了水泥,直接堆砌就可以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兴汉军规划的南关比起明军修建的更加高大、坚固,各种防御设施更加齐备,长度也更长,几乎横贯了整个辽东半岛。除了那些山岭、池塘、河流,完全就是微缩版的长城。
        正是因为工程的规模巨大,才会需要这么多的人力和资源,鲁若麟是绝对不会允许鞑子有机会闯进旅顺一带,这里是他规划的钢铁工业基地,是他进取大明的跳板,不容有失。

第138章  沈九妹
        余安宁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同样是干活,在鞑子那里是猪狗不如,这里的待遇缺犹如进了天堂一般。
        不但一天可以吃三顿,而且三顿都不带重样的,还可以放开了吃。
        这些饭菜即使是他当奴隶前都没有吃到过,用料绝对十足。他就看到过工地的伙夫将大把大把的雪盐往菜里放,还有其他的酱油醋之类的也同样不少,完全不像是在给他们做大锅饭,简直就像是在做酒席。当然,那口大锅和当锅铲用的铁锹有点出戏。
        余安宁最喜欢吃的是土豆炖肉,那个味道吃多少遍都不会腻。可惜工地上肉食比较少,补给不易,更多的时候肉食是烧鱼块。
        靠近海边,自然不缺海产品,为了保证大军和民夫的补给,后勤司将捕鱼船队直接开到了附近,就近捕鱼提供物资。
        良好的伙食让这些刚刚归顺的汉民非常满意,虽然干活比较辛苦,但是他们反而都长好了,以前枯槁的外形开始渐渐变得圆润起来。
        虽然活比较多,但是兴汉军也不是往死里用他们,该有的休息时间是不缺的。
        在休息的时候,文宣司就会把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主要是兴汉军的一些规矩,还有日常的注意事项。
        兴汉军待遇好,同样规矩也多,特别是各种卫生条例,稍微不注意就会违反,所以要经常教育。
        这些汉民里也有一些孩童,如果没有兴汉军他们也会成为鞑子的奴隶,永世不得翻生。
        兴汉军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在工地,兴汉军组织了一批妇女成立了托儿所,为那些需要工作的妇女提供托儿服务。至于那些半大的孩子,都进了工地的临时学校,即学习了知识,也免得他们在工地上到处跑发生危险。
        兴汉军对教育的重视从来都不大折扣,哪怕是在战时,又是刚解救汉民,但是兴汉军还是创造条件开设了学堂。
        这样的举动在那些汉民眼里简直就是菩萨再世,很多人都是激动的给老师磕头。
        这些老师都是临时客串的,教孩子们一些拼音和识字还是没有问题的。
        余安宁因为在工地表现比较好,被委任为一个小队的小队长,地位得到了提升。
        通过经常与主管自己的兴汉军官员打交道,余安宁知道了兴汉军的很多情况,对主管口中的济州岛更是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好好干,肯定有机会去济州岛的。不过以后这里也会发展起来,机会多得很。别看现在这里一片荒凉,要不了多久就会变得繁华无比。相信我,你绝对会亲眼见到奇迹。”
        主管自信满满的话语一直都在余安宁的耳边回荡,那种豪情万丈让余安宁非常羡慕,也非常渴望。
        “余队长,今天的工作安排我跟你说一下。”主管白天桥是建筑司的一个基层官员,余安宁的小队就在他的管理之下,也是通过他余安宁才知道了很多兴汉军的事情。
        白天桥也是辽东出身,但是他比较幸运,早早的就去了白翎岛,算是兴汉军里的老人。劳工出身的他,通过学习成为了建筑司的官员。因为同为辽东人,沟通起来更方便,被委任为管理金州汉民的官员。
        “白科长,您说,我记着。”余安宁立马恭敬的说道。
        余安宁对于兴汉军里很多人都识字非常惊讶,兴汉军里上传下达都通过文书,不识字根本连命令都看不懂。如果余安宁识字,白天桥就不会口述了而是直接给文书了。
        余安宁从来没有这么迫切的想要学习识字,这个要求白天桥也非常赞同。想要在兴汉军里面混出头,不识字是肯定不行的。好在兴汉军有提供扫盲班,在白天桥的指点和介绍下,余安宁已经开始学习拼音,相信不久之后就可以独立识字了。
        “你们小队今天的任务是搬运水泥,我们工段的水泥已经不够用了,必须马上补充,等会你叫齐你的队员跟我一起去转运站,先把水泥领回来。”
        相比起在工地干活,搬运的活计算是比较轻松的,来回都有马车,只需要搬上卸下就可以了,算是一个福利。
        而且因为水泥扬尘较大,除了每人发放一个口罩之外,干完活还额外有一份水果吃。不只是他们,凡是与水泥打交道多的都有这样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