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199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还有这样的事情?”卢象升顿时也来了兴趣,让卢象观一一道来。
        随着卢象观的解说,大家都知道了黄济在涿州的所作所为,感叹也只有黄济部才能做的到。换他们任何一部,只要进了涿州城,绝对做不到秋毫不犯,没有大肆劫掠就不错了。这也让他们对黄济的军纪之好又有了深刻的认识。
        卢象升他们对黄济的医护营居然可以给人开膛破肚治病很感兴趣。
        “黄济,韩权真的把那个黄家公子的肚子破开了?”卢象升好奇的问道。
        “嗯,按照韩权的说法,只要小心点,不伤到主要器官,不会死人的。就像战场上很多士兵拖着肠子一样杀敌一样。”黄济举的例子倒是很实在,确实有不少这样的情况。
        “只是后面一样要防范感染化脓,那才是最致命的,酒精也不一定好使,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做为好。”这也是韩权的劝告。
        “好了,既然黄济回来了,我们正好商讨下下步行动。”卢象升问完了黄济的事情,见没有造成恶劣的影响,还带回来了大量的物资,心情大好,开始将注意力放在杀鞑子上面。
        在卢象升南下的同时,清军也在大举南下山东,沿运河而下的清军一路势如破竹,多地城池被攻破,损失惨重。
        朝廷严令卢象升加快进击速度的公文一封接着一封,口气也越来越严厉,给了卢象升很大的压力。
        “督师,您在寻找鞑子主力决战,鞑子一样在等我们。说实话,凭我们这三万人不到的人马,能够击败鞑子主力就不错了,指望消灭鞑子肯定是不可能的。”黄济直言道。
        “我们不止有三万人马,高总监手上还有几万人,而且是实力强悍的关宁军。”卢象升纠正道。
        “不可能的,一头老虎率领的羊群可以战胜群狼,一头羊率领的一群老虎连狗都打不过。您只要看看他带着那么多军队却只敢跟在我们屁股后面,就不要对他们做什么指望了。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最后还是要靠我们自己。”黄济摇头说道。
        “黄济慎言,战事未开,不要诋毁同僚。我知道你对高监军有意见,但是不能把私人恩怨带到公事里面。你如何敢肯定高监军不会奋勇杀敌?如此扰乱军心的话以后休要再提。”卢象升有点生气了,他不相信高起潜坐拥大军敢怯战。
        “是下官莽撞了。”黄济马上低头认错,没有辩驳。这支军队的主心骨是卢象升,不可能是其他人。
        “鞑子如今正在沿太行山和运河,分兵多路,向西进攻。沿途所过六府城镇皆被攻掠。我部是兵进太行还是向东沿运河追击鞑子?你们说一下。”卢象升问道。
        对于行军方略卢象升还是比较重视手下几员大将的意见的,毕竟一旦开战,还需要他们出力。
        “鞑子骑兵众多,在野外我军并无优势,赢不能全歼敌军,败则无路可逃。除非据城而守,否则无法退敌。但是朝廷催促甚急,无法停留,情况不妙啊。”杨国柱皱眉说道。
        “诸位大人,下官建议沿运河南下吧。下官在天津还留有一些船只,可以为大军提供一些保护,鞑子无船,我军进退都有保障。”黄济劝说道。
        “哦,有多少船?”卢象升来了兴趣。
        “战船十几艘,上面还有一些大炮。不过这些船都不大,运河里也跑不了大船,否则下官还可以调集更大的战船。”黄济可惜道。
        “十几艘也不少了。既然如此,那就沿运河南下吧,黄济你尽快安排水师战船汇合。”卢象升犹豫了一下后还是选择了黄济的方案,未料胜先料败,不是谁都想要破釜沉舟的,有条后路最好。
        卢象升的选择与原来的历史上截然不同,原来的卢象升选择了南下太行,最终战死在河北平原,不知道这次的选择是否会改变他的命运。
        鞑子在南下的同时也在关注卢象升的大军,得知卢象升帅军沿运河追了过来,清军也开始暗中调集兵马,准备给予围歼。
        高起潜见卢象升转头向东,也派人前来询问,责问卢象升是否避战。
        卢象升回文要沿运河南下,这让高起潜很是不满。高起潜手下有大量关宁铁骑,骑兵部队众多,运河一带并不是他们的理想战斗场所,犹豫之间没有跟上卢象升的步伐,而是跟在远处保持观望。
        自从通过控制粮草钳制卢象升的计划破产后,高起潜对黄济的不满更是高涨,大有一副坐看卢象升兵败的样子。
        卢象升无力控制高起潜部,只得继续独自前行。高起潜弹劾卢象升避战的奏折很快就到了内阁和崇祯手上,本来就对卢象升不满的中枢大佬们立刻下旨申斥,剥夺了卢象升总督天下兵马的资格,收回了尚方宝剑,让其待罪立功。
        对于其手下的兵马倒是没有继续分兵,黄济就是个刺头,内阁不想再遭羞辱。杨国柱和虎大威本来就是卢象升的嫡系兵马,再分下去就太难看了。
        卢象升的处境更加艰难了,好在他的心智异常坚定,又有黄济坚决支持,粮草不缺,队伍没有散掉。更加坚定了杀奴的决心,一定要证明给朝廷看。
        卢象升带着部队直奔沧州,那里是运河的重要节点,是清军南下北上的必经之路。更重要的是,黄济部探知清军在沧州设立了一个大型的驻地,里面汇集了大量抢来的人口、骡马、物资,是清军防守的重点,是非常合适的攻击目标。
        卢象升一路马不停歇,急于寻找清军作战。沿途的城池很多都被清军攻破,路上到处都是百姓的尸体,惨不忍睹。大量村寨都被焚毁,了无人烟。
        刚开始的时候卢象升还会派人收敛这些尸体,后来都麻木了,只能视而不见。这就是乱世,人命不如狗。
        卢象升心中满是悲凉,堂堂大明被鞑子欺凌至斯,京师之地都成了鞑子的猎场。自己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不被朝廷待见,英雄无用武之地,何其悲哀。
        黄济见卢象升情绪低落,忙劝慰道:“督师,鞑子只是逞一时之强,只要朝廷振作,必能灭此朝食,为父老乡亲们报仇。”
        “黄济,此次作战异常凶险,如果事不可为,一定要留此有用之身,以图来日。”卢象升频受打击,已经对于击败清军没有那么乐观,只是希望尽量多杀一些鞑子。
        对于黄济他是非常欣赏的,还有素未蒙面的鲁若麟,都是难得的人才,最主要的是他们都是坚定的主战派,非常和自己的胃口。
        “督师,既然跟着您了,不把鞑子消灭,岂不是妄为男儿身。何况我们未必就会输,鞑子也是肉做的,也不是有三头六臂,当初能杀他们三千,今日就能杀他三万,看他有多少人命可以填!”黄济狠狠的说道。
        “说得好!想要吃下我卢象升,就看鞑子的胃口够不够好!”卢象升被黄济一番话重新激起了斗志。

第145章  初战告捷
        在向沧州进军的路上也有遇到一些清军的小股部队,同仇敌忾的卢象升部队毫不示弱的冲了上去,面对一拥而上的卢象升部众,跑得慢的鞑子都被就地剿灭了,小有斩获。
        沧州城外的李家庄是清军建立的大型营地,里面有大量的缴获和撸来百姓,守将是岳托的副将杜度。留守清军达到了五千,加上一些阿哈和蒙古八旗,总兵力接近一万,是附近最强的清军力量。
        本来沧州城是更好的驻点,不过沧州城惨遭鞑子屠戮,城内尸体遍地,到处都是残垣断恒。为防瘟疫发生,反而不如在城外方便。
        本来这些清军有不少人都分散在四周劫掠,得知卢象升领军前来,杜度不敢大意,召回了全部的人马,并将卢象升来袭的事情飞马上报岳托和多尔衮,自己则准备迎击卢象升大军。
        虽然多尔衮和岳托对卢象升和黄济非常重视,但是对于卢象升部的战斗力究竟如何没有明确的认识。都以为他们应该比其他明军强悍一些,至少敢出来与清军野战。但是面对满清的铁骑,应该依然不够看。
        杜度同样抱有这样的想法,清军几次入关就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所有明军都被轻易击败,清军满万不可敌的口号再次甚嚣尘上,气焰嚣张的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