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287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巨大的风叶迎着海风转动,通过复杂的齿轮和轴承传导到了压制的模具上。与后世的机械动力压制相比,这个风车压制的速度很慢,动力也不均衡,有时候甚至要压制几次才能达到合格的标准。即使如此,比起现在的手工打制铠甲不知道快了多少倍。
        展现在陈新甲眼前的就是工人们将一块在出炉时就浇造好的薄皮铁片放在模具台上,在风车的带动下缓缓压制,逐渐成型。如果达不到标准,就再来几下。
        一个风车就是一个独立的车间,只要原材料供应充足,天气状况良好,每天可以生产近百片铠甲,秒杀大明的那些工坊。而这样的风车作坊,有四五十个,全力生产的话产量是非常吓人的。
        好在除了铠甲片,这些风车作坊还要用来生产其他器具,而且兴汉军的军队数量有限,根本用不了这么的铠甲。
        陈新甲见到了这样的生产方式,心一下子就沉了下去,这样的武器生产速度太令人恐惧了。只要钱粮人口跟的上,兴汉军爆兵根本就没有难度。
        想到这些风车作坊恐怖的产量,偏偏兴汉军还不缺好钢,陈新甲的头皮就有些发麻。有这样隐藏的实力,朝廷收编兴汉军到底是福是祸还真说不清楚了。
        可惜兴汉军的威胁在以后,鞑子的威胁却近在眼前,哪怕明知道可能是在饮鸩止渴,这杯毒酒朝廷还是要喝下去。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遏制住鞑子的发展,让大明能够喘口气。只要大明振作起来,以大明的体量,其他人就不会对他造成威胁。
        有了心思的陈新甲突然对继续参观有点失去兴趣了,直接对鲁若麟说道:“济州伯,如果朝廷向兴汉军采购兵甲,你能否供应?”
        “当然没有问题,只要价钱合适,肯定可以卖的。”鲁若麟倒是没有犹豫,有钱怎么会不赚呢?
        “朝廷现在的情况你也知道,价格太贵肯定是不行的。”陈新甲也只是探个路,真要买武器装备也不是他可以做主的,何况朝廷是真的没钱。
        “只要不让我们亏本就行。”白送肯定是不可能的,好歹也要有点赚头。相信只要黄济他们打败了多尔衮的大军,兴汉军的武器装备也会纳入明军的视线。
        朝廷没钱不代表那些军头们没钱,在这个乱世想要立足,靠的就是手上的军队,肯定会有人愿意花钱买兴汉军的武器准备的。也许这些军头们不愿意在普通士兵身上花钱,但是对于家丁队伍他们肯定是舍得的。
        离开了钢铁厂区,陈新甲借口休息推辞了鲁若麟准备的晚宴,回到了礼宾院,关起门来与周经历详谈。
        “这几天来到济州岛,看了兴汉军的种种事物,可有何感想?”陈新甲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回大人,兵强马壮、钱粮富庶,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对兴汉军非常认可。长此下去,对我大明可不是什么好事。”周经历这番话也算是掏心掏肺了,要知道陈新甲可是过来主持收编的。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何谓民?是那些庶民黔首?还是士人乡绅?这兴汉军事无巨细都操控在自己手里,完全没有给世家大族、地主乡绅们留一丝余地。在这海外弹丸之地还没什么,一旦踏足大明本土,你认为那些人会容得下兴汉军这样吃独食吗?”陈新甲有自己的判断,认为即使兴汉军上了岸,想要像以前那样发展肯定是不可能的。
        济州岛和辽南可以说没有根深蒂固的本土势力,又都经过倭寇和鞑子的清洗,等于是一张白纸,兴汉军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发展。
        但是大明本土呢?世家大族、地主乡绅,那可是连朝廷都必须与之妥协的地方势力,否则圣旨来了都不一定凑效。
        兴汉军在济州岛和辽南可以将触角伸向每个角落,那是因为自己的地盘小,官员还勉强够用。一旦到了大明,那点官员简直就是毛毛雨,不依靠地方势力,如何能够统治地方?到时候还不一样得重用本土的读书人和乡绅子弟。
        陈新甲也听说了兴汉军在大兴学校,真的是有教无类。但是仅凭这点人口又能出多少读书人?更妄论人才了。
        为何读书人明知道挖大明的墙角不对,但是就是不改,除了自私和侥幸,未免没有大不了换个主子照样做官的想法。毕竟无论是谁家做皇帝,一样少不得读书人,这也是他们的底气。
        对于地方势力有多强,周经历也是深有同感,他本人就是其中的一员。
        “兴汉军不给士人和乡绅们留一点余地,反而重视那些商人和工匠,可谓本末倒置也。终究是格局太小,难成大事,纵然有一些奇淫技巧,擅长殖货,又如何知天下大势还是在人心所归。还是出身太低,学识浅薄了些。”周经历对于兴汉军的种种也是非常的不习惯,与他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太不一样了,区区一个工匠也能年入白银万两,让他们这些寒窗苦读的士人情何以堪。
        “这不是正好吗?这样对我们的大明威胁也会小一些,天命终归还是在我皇明身上,不是其他人可以觊觎的。”陈新甲洒然一笑。
        “这倒也是。呵呵,不过兴汉军终究还是有些实力的,如果能够让他们为我皇明效力,想来朝廷也可以将精力从鞑子身上抽出来整顿一下内务。”周经历还是没有忘记他们此次来的目的。
        “不管如何,兴汉军还是要收编的,只是绝对不能让他们踏足我大明本土,要抢地盘也只能和鞑子去抢。”陈新甲狠狠的说道。
        “确实如此,想要得朝廷的好处就要与鞑子去拼命。大明虽大,但是绝对没有兴汉军这样的异类立足之地。”周经历也是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想占朝廷的便宜,哪有那么容易。
        “时间紧迫,我们必须赶紧回去。明天我就去找鲁若麟好好谈谈,此人野心甚大,不拿出实在的好处他是不会就范的。你就在这济州城好好转转,尽量多收集些他们的信息,多找一些还忠于我大明的人,这些人以后会有大用。还有,你可以要求去看看水泥作坊,看能不能拿到水泥的配方。如果时间足够,城外的乡村也要去看一下。我看着济州城里的人不是工匠就是商人,都是利欲熏心的低贱之辈,也许乡野之间还有忠义之士。”陈新甲无暇分身,就给周经历分配了一下他想做的事情。
        “大人放心,我皇明御宇近三百年,忠义之士遍布天下,岂是兴汉军区区小利可以诱惑的,此间必有仍然忠于皇明的忠贞义士。”周经历自信满满的说道。
        “恩,完事小心,事不可为就不要强求,收编之事为重。”陈新甲严肃的叮嘱道。
        “下官一定谨记。”

第205章  帮朝廷收税
        第二天,陈新甲亲自到大都督府拜会鲁若麟,准备开诚布公的谈谈收编的事情。
        对此,鲁若麟是早有准备,毕竟他可以耗着,但是陈新甲却耗不起,要知道鞑子现在还在关内没走呢。
        收编也不是这么容易的,虽然大明的整体实力更加强大,兴汉军比起大明来就是一个小baby,但是谁让大明现在内忧外患自顾不暇呢。所以这次的收编其实兴汉军更加占据主动,大明才是最迫切的那一个。
        华夏人讲究脸面,做什么事都要将面子,作为大明朝廷则更是如此。虽然是大明主动的,但是面子上不能有一点瑕疵,否则泱泱大明如何服众呢?
        其实在鲁若麟看来,自从鞑子入关劫掠之后,大明的脸早就被丢干净了,周边的国家无不在看朝廷的笑话,只是朝廷还在强撑着嘴硬罢了。
        对于陈新甲要求的主动上书朝廷请求内附,鲁若麟稍作考虑就答应了。
        毕竟大明如今仍然是周边地区名义上的老大,而且做了两百多年的老大,那种天下第一的心态不光是嘴上说说,确实是印进骨髓的。为了这个老大的面子做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是常有的事情,没有必要在这个上面与大明较劲。既然大明要面子给他就是了,只要实际的利益收到了就行。
        在陈新甲看来这是大事,是收编的前提,在鲁若麟看来这完全是小事,又不掉一块肉,所以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快速的达成了一致,这让陈新甲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