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305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不管是怎么传出去的,这个时候坚决不能承认,否则不光自己人头不保,连家族都要受到牵连。
        “冤枉啊!我们怎么可能给鞑子送粮食?这完全是污蔑啊。鞑子来的时候开平上下死守城池,誓于开平共存亡,怎么可能给鞑子送钱粮啊。陈大人,您明察秋毫,一定不要轻信谣言啊。”王成德演技不错,说的好像真的一样。
        “死守城池?我怎么看着开平城墙干净得很啊。”鲁若麟嘲笑道。
        “鞑子急于出关,并不愿意在开平多做纠缠,实乃我开平的幸事。怎么,鲁总兵是希望鞑子攻打开平将开平上下屠杀干净吗?”都这个时候了,王成德还不忘转移话题,反咬一口。
        “真的假不了,给鞑子送钱粮的事情参与的人多了去,是你想否认就可以否认的吗?来人,去把那些出城给鞑子送钱粮的人都找出来。”鲁若麟已经不耐烦了,他又不是朝廷的御史、按察使,不需要按照查案的步骤来。
        听到这里,王成德急了:“陈大人,鲁总兵这是要炮制冤案,制我开平上下于死地啊,您可要为我们做主啊。”
        开平的官员现在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全都在那里磕头喊冤,整个县衙里呼喊声一片,似乎他们受了多大的冤屈一样。
        这就是朝廷的官员,干实事不行,弄虚作假、颠倒黑白倒是非常在行。
        “好啦,全都闭嘴!”陈新甲现在也顾不得什么形象了,“冤枉?我倒希望你们是冤枉的,给鞑子送钱粮买平安这种事也做的出来?实在是我大明的奇耻大辱!本官都为你们感到羞愧。真以为做的神不知鬼不觉吗?要知道人在做天在看,鞑子里面也是有我们的眼线的,岂是你们想否认就否认的。我就不信这么大的动静城里的百姓和军队就没有一个知道的,信不信本官甚至都不用走出这个县衙就可以将事情查的水落石出?”
        听到陈新甲连鞑子那边都有消息来源,开平官员们心里的坚持彻底崩塌了。
        王成德见狡辩已经没有用了,马上开始改口:“陈大人,下官也是没有办法啊。城外数万鞑子,城里可用之兵不过千余人。一旦城破,城里的数万百姓焉能活命?为了城里的百姓,下官才不得不答应鞑子的勒索,请大人明察啊!”
        这个时候肯定是尽量撇清自己的责任,至于为什么开平中屯卫只有一千多人的兵马,这个问题就不是王成德的责任了,他只是在事不可为的时候灵活运用手段保住了开平的安全。
        “对鞑奴卑躬屈膝,对友军却百般刁难,实在是寒了将士们的心啦。陈大人,此风不可涨啊。”鲁若麟最记恨的还是他们对于骑兵师一毛不拔。
        如果说花钱买平安是无可奈何,鲁若麟也不想去追究,至少比起钱粮还是人命更重要一些。但是对于友军却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这就是鲁若麟无法容忍的了。别人他管不着,但是关系到他的金州军他一定要追查到底。开平县既然敢无视金州军的存在,那他们就要做好被报复的准备。
        没错,鲁若麟就是要杀鸡骇猴,而开平县就是那只鸡。
        何况鲁若麟并没有冤枉他们,至少在大是大非面前开平县没有坚持住。如果开平县上下强硬一些,按照岳托当时的处境也不可能攻打开平,说到底还是他们自身出了问题。
        “朝廷派你们到开平是让你们守境安民的,不是让你们把百姓的血汗钱交给鞑子买平安的。你们是朝廷的官员,不是鞑子的奴才!来人,将王成德拉出去斩了,这样无能的官员简直是朝廷的耻辱,留你何用?其余人等全部收监,等候朝廷处置!”
        陈新甲也是满心的怒火,对这帮蠢官、庸官深恶痛绝。何况他也需要给鲁若麟、给金州军上下一个交代,接下来的仗还要靠金州军来打,只能用王成德的脑袋来安抚军心了。

第217章  大家都没睡
        “饶命啊!大人饶命啊!”王知县在被拖出去的时候吓得屎尿横流,高声的不断求饶。
        “我是为了开平数万百姓啊!”
        “鲁若麟,你公报私仇不得好死!”
        彻底绝望的王成德最后忍不住对鲁若麟破口大骂,被架他的士兵一把堵住了嘴。
        这让带队的警卫团长很是不满,到底还是业务不熟练,居然让他在大庭广众之下骂了鲁若麟,回头要好好整顿一下。
        文官里官最大的王成德就这样被砍了脑袋,士兵们气愤他辱骂鲁若麟,刚出府衙没多远就直接下手了,根本没有花功夫找什么合适的地点。来回一盏茶的功夫都没有,王成德的脑袋就被奉到了陈新甲和鲁若麟的面前。
        看到连知县都说砍就砍,开平县的官员们彻底吓尿了,特别是指挥使庞中凯浑身上下不停的打摆子,裤裆里都湿了一片。
        陈新甲没有直接砍掉庞中凯的脑袋,并不是他对庞中凯有什么好感而手下留情,就凭开平中屯卫只剩下一千多的兵员,杀掉庞中凯一点都不过分。
        只是卫所系统虽然早以崩溃,大家也不怎么把他们当回事,但是指挥使依然是朝廷在册的三品武官,陈新甲还没有权力先斩后奏。
        斩杀王成德肯定会给陈新甲带来不小的麻烦,王成德虽然只是一个七品知县,但他是进士,哪怕是最垫底的三榜进士。
        按照文官们一向自私护短的性格,肯定会给陈新甲扣上心胸狭隘、苛待同僚的帽子。何况陈新甲是举人出身,学历低却身居高位,本来就受人嫉妒和诟病。虽然斩杀王成德有理有据,也在他的权力范围内,日后仍然免不了被人打上嫉贤妒能的标签。
        大明的文官们就是这样傲慢,除了自己高贵,对其他人一向鄙视贬低,就连文官内部也要拼学历、拼资历分个高下,何况其他人。清谈高论是他们的强项,巧取豪夺是他们的特权,就连当官做事都有幕僚、吏员来处理政务,他们的主攻方向则是谈论诗词文章,研究风花雪月,顺便还要鄙视那些用心做实事的人。
        不过现在是战时,王成德犯的又是资敌的大罪,陈新甲按照战时临机决断之权将其斩杀,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知县因为资敌被斩杀,阖县的文武官员都被抓进了大牢,城里的大户们也坐不住了,要知道他们也是有参与其中的。要是碰到心狠一些的官员,借此将他们抄家灭族一点都不为过。
        刚刚出过一笔血的狗大户们不得不忍痛又捐出了大笔的钱粮给陈新甲,希望能用这些钱粮买回一个平安。
        陈新甲和鲁若麟都无意将事情扩大化,斩杀王成德主要还是因为他太不长眼,惹恼了鲁若麟,否则陈新甲真的不愿意行使临机决断之权。只需将他交给有司处理,即使是千刀万剐也与陈新甲没有一文钱关系,还不会落下什么口实。
        鲁若麟来开平是打仗的,逼陈新甲斩杀王成德只是为了立威,免得那些朝廷的官员们将金州军当软柿子来捏。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了,也就没有必要在开平纠缠这些琐事了,还是岳托手上俘虏的百姓更重要些。
        有便宜不占不是鲁若麟的性格,何况那些大户也谈不上有多干净,心安理得的收了大户们的钱粮后,金州军稍事休整就继续出发追击清军去了,开平的事情自然有陈新甲去操心。
        陈新甲是不敢轻易离开金州军的,只有和金州军待在一起他才会感到安全,这种莫名的信赖从他见识到金州军的实力后就一直磨灭不掉。何况亲临战事一线,获胜后请功时可是要加分不少的。
        至于万一失败了怎么办?陈新甲相信即使出现万一,金州军也不可能被歼灭,自己在安全上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的。
        陈新甲快速的委任了临时管理开平的官员,将开平的问题交给永平知府去处理,天大的事情也没有追击鞑子重要。要是金州军作战成功,陈新甲在朝廷的地位也就牢不可破了,其他的事情比起这个来都不值一提。
        所以鲁若麟前脚没走多久,后面陈新甲就跟上了。
        尽管岳托下令加速前进,不到晚上不许休息,大军的行进速度依然没有提高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