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380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比如关宁军,除了要钱还是要钱,而且已经有些不怎么听命的苗头,朝廷为了抵御鞑奴,还不得不一次次满足他们的要求。而金州军不但不要钱,还在想办法帮朝廷赚钱,这个差距就太大了。
        要是能够真正将金州军收服,对朝廷而言说不定就是一剂救命良药。
        “下官一定尽力。只要阁老在内阁一天,金州军一定给朝廷多多收税,为阁老增添一些助力。”鲁若麟一记无形的马屁拍过来,让杨嗣昌更加开心了。
        不过杨嗣昌还是板着个脸喝道:“难道老夫不在内阁你就不为朝廷分忧了吗?乱弹琴!身为大明臣子,不管老夫在不在位,都要为朝廷分忧解难、誓死效忠,知道了吗?”
        “是是是,下官一定铭记阁老教诲。这不是其他人整天像防贼一样防着我,好像巴不得我造反一样,我跟他们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了,还是跟着阁老安心一些。”鲁若麟乖巧的点头应是,顺便抱怨了一下那些弹劾他造反的官员。
        “不用理会他们,不过是一群无事生非的家伙。皇上和我绝对相信你对朝廷的忠诚,只是你平时也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以实际行动反击他们的弹劾,不让他们抓到把柄就可以了。”杨嗣昌也不喜欢那些言官,不过说皇帝和他相信鲁若麟的忠诚那就有点假了,要是鲁若麟当真那就输了。
        任何一个像鲁若麟这样独据一方、对朝廷命令可听可不听的大军头都不可能得到皇帝和朝廷的信任,这无关于本心,只因为不可控。
        对于可控的将领朝廷尚且疑神疑鬼,鲁若麟这样一个不可控的更加不会给予绝对的信任。
        “皇上和阁老对下官的爱护下官一定铭记于心,下官绝对不会辜负皇上和阁老的期望,一定多多杀敌,多多收税,为皇上和阁老分忧。”鲁若麟的演技也是锻炼出来了,场面话一点也不含糊。
        “你能够这样想是再好不过了。只要你忠心为朝廷办事,朝廷一定会给予你更多的支持。皇上已经发话了,只要是你收复的辽东城池,都将划归你节制,并且可以按照你收复土地的多少安排百姓过去实边,这可是难得的待遇啊。”
        为了让鲁若麟帮朝廷打鞑子,朝廷拿出一个大大的胡萝卜做诱饵,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第266章  要吏不要官
        朝廷本就无力收复辽东,拿这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激励鲁若麟完全没有心理负担。而鲁若麟自己花力气打下了鞑子的地盘还要感谢朝廷恩准,这就是当老大的优势,实在是没办法。
        “朝廷如此厚恩,下官一定奋勇杀敌,灭了鞑奴以报皇恩。”
        “老夫非常期待那一天尽快到来,到时候老夫保你一个世袭罔替的公爵。”杨嗣昌的诱饵一个接着一个,可惜鲁若麟对此完全无感,那并不是他想要的,不过表面上他还是要装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
        “下官一定努力,为子孙后代挣一个永世富贵。”
        杨嗣昌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金州军既然已经归于朝廷帐下,怎能没有朝廷官员,你对此有什么想法?”杨嗣昌肯定是想往金州军布置人手的,只是他不想太过刺激鲁若麟,所以准备先征求鲁若麟的意见。
        如果鲁若麟反对的话,他也不准备强硬坚持,毕竟不能吃相太难看,后面可以再慢慢想办法。
        不过鲁若麟的反应大大出乎杨嗣昌的意料,不但没有反对,反而非常积极,这又让他有些看不透了。
        “这个事阁老您不说我也是要提的。金州军扩张太快,读书人又太少,地方上根本就管不过来,为此我还不得不用了很多女人做官,一直被外面的人笑话。如果朝廷有余力的话,最好能够委派一些官员到金州军,下官将感激不尽。”鲁若麟说的时候非常诚恳,一点都不像在作伪。
        别人招安之后生怕朝廷下钉子、使绊子,鲁若麟倒好,求着朝廷往他那里送官员,这是真傻还是有什么阴谋呢?杨嗣昌一时之间有点迷茫了。
        “你想要多少人?”杨嗣昌问道。
        “几十个不嫌少,一两百不嫌多。”鲁若麟语不惊人死不休,让杨嗣昌都惊住了。
        “一两百?你当大明的官员是大白菜吗?何况你那点地方用得到了这么多官员吗?”本来派往金州军的官员越多对朝廷越有利,但是鲁若麟的要求大大超出了杨嗣昌的设想,让他不得不怀疑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多吗?一点都不多啊。你看啊,辽南刚刚打下来,各个部门都缺人,后勤的缺人、建设的缺人、司法的缺人、文教的缺人、城市管理的缺人、管钱粮人口的缺人、管移民安置的缺人,反正到处都缺人,就等着朝廷送人过来走马上任呢。”鲁若麟掰着手指头一个个给杨嗣昌说着缺人的地方,让杨嗣昌牙都开始有点疼了。
        鲁若麟要的这些人都是事务官,是具体做事的,根本就不是杨嗣昌预想中的主政官,期望与现实落差有点大。
        “这些都是小吏吧,如何能够体现朝廷对你的重视,还是派一些举人或者进士官过去吧。他们都是可以主政一方的人才,绝对可以帮你迅速稳定地方。”杨嗣昌一副为你着想的样子说道。
        “是吗?那太好了。不过一定是要可以做实事的,那些虚头巴脑不通事务的我可不要。要是我发现他们干不来实事将他们送回来,可别怪下官没有给朝廷留面子。”鲁若麟对杨嗣昌的建议没有反驳,但是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想来可以,必须得会做事,否则哪里来哪里去,这是鲁若麟的底线。
        “而且金州军的管理方式和朝廷大为不同,想必陈部堂已经跟您说过。金州军的官员是要做具体工作的,想要什么事都交给师爷和下面的小吏,自己优哉游哉的做个清贵官老爷,这样的官员金州军是不需要的。而且官员上任前我们会进行培训和考核,只有合格后才能上任,否则就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害人害己。”
        鲁若麟这番话让杨嗣昌的脸更黑了,这是在说朝廷里的官员都是百无一用的书生吗?
        “还要培训和考核?这些官员都是饱读诗书之人,何必多此一举。”杨嗣昌有点生气了。
        “饱读诗书又不代表一定能干活,反正我是不要那种花架子的。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下不能体会百姓疾苦,上不能为衙门分忧,浪费钱粮事小,耽搁甚至延误金州军的发展才是大事。”
        “而且金州军的官员全都是亲民官,随时都要与下面的百姓进行接触,和朝廷的规矩完全不一样。不培训一下,到时候出了岔子受了处罚那可就冤枉了。”
        “真要是有才能的人,又怎么会在乎这些培训和考核,所谓真金不怕火炼,真正害怕培训和考核的只能是那些庸才,正好淘汰掉,免得放出去祸害百姓。”
        鲁若麟说得有理有据,让杨嗣昌无话可说。难道要他承认朝廷派过去官员都是废物,通不过考核吗?
        “怎么样才算考核通过?”杨嗣昌认为鲁若麟是准备用考核为借口拒绝朝廷的官员上任,肯定会设置比较高的考核门槛。
        “考核的标准是一早就确定的,所有金州军上任的官员都是要通过考核的,并不是专门针对朝廷委派的官员,这点阁老可以去核实。金州军的那些女官都是通过考核之后才上任的,阁老您总不会认为那些女官都可以通过,朝廷派过去的这些精英无法通过吧?”鲁若麟的灵魂质问让杨嗣昌更加无话可说,他是真的担心那些官员们通不过考核,那朝廷的脸就丢大了。
        朝廷中的那些官员说到具体的政务处理能力是比不过那些经年老吏的,不过诗词文章、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损公肥私、官官相护、贪污受贿倒是样样在行。这样的官员送到金州军去,以鲁若麟的性子,将他们赶回来都是轻的,要是因此出了什么纰漏,被鲁若麟砍掉脑袋都有可能。
        这也是朝廷科举选官带来的后遗症,选出来的都是一帮文学家,偏偏地位很高,起点也很高。从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变成最低也是掌管一县的官员,完全没有经历过具体事务的锻炼,绝大多数都成了师爷和下面吏员的提线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