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417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与其他城池不同的是,南关没有护城河,因为辽南寒冷的天气,一到冬天护城河就会完全失去作用,没有必要耗费力气去挖一条河。
        南关最大的特点就是沿城墙垂直方向向外伸出了一道道细长的护臂城墙,将整个南关城墙修得像一条大号的锯子。这是鲁若麟借鉴了欧洲的棱堡优点,特意为南关设计的防御工事。
        卢象升一眼就看出了这样修建的好处。
        面对这一道道护臂城墙,想要破城而入的敌军随时都会受到三面夹击,伤亡可能会增加一倍都不止。而且些护臂城墙细长,不好攀爬攻击,同时大大降低了被火炮和投石机击中的概率。
        “此法甚妙!此法甚妙!”卢象升高兴的点着头。一个简单的改变就大大的增强了城池的防御力,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收获。
        卢象升又仔细的查看了城墙的施工过程以及建筑质量,对水泥的神奇已经五体投地。甚至为了检验城墙的牢固程度,亲自用锤头砸过。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城墙分毫未损。
        有这样的神器在,哪怕是敌军拿火炮来轰也不怕啊。一旦如金州军设计的那样全部建成,清军面对如此雄关恐怕也只能望而却步了。
        本着严谨的作风,卢象升硬是将整个南关全程走了一遍。
        南关城墙两头到海,中间毫无间隙,将辽南与辽北彻底截断。本着万无一失的原则,即使是一些比较险要,行人难以通过的地方,城墙的修建也没有中断,要的就是一个密不透风。
        只是其他地段的城墙大多还连一半都没有修到,防御能力还没有那么强悍,如果清军此时来攻,必然会有一些麻烦。
        可惜清军太过于相信自己的实力,对金州军的工程营造能力又大大低估了,更加没有意识到水泥的神奇作用。加上自身修整的需要,错过了最佳的进攻机会。
        看完了南关,卢象升彻底放心下来。
        凭借金州军犀利的火器,加上如此雄关,即使清军比金州军多十倍也必然是铩羽而归。
        所以卢象升对王大海说道:“假使粮草器械无缺,兵员足够,不主动出击,南关几无陷落之可能。”
        南关作为辽南的样板性工程,基本每个想要投资辽南的家族都会派人来这里转一转。毕竟再好的前景抵挡不住鞑子的进攻也是枉然,只有看过了南关,他们才会下定决心投资。
        所以哪怕南关耗资巨大,但是为了辽南的安全,为了让百姓们安心,这个钱也必须花。
        看完了南关,卢象升谢绝了王大海的相陪,表示要自己一个人在辽南转一转。
        王大海事务繁多,自然不可能长时间陪着卢象升到处转悠,便给卢象升安排了一队护卫,由着他在辽南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经济基础决定军队是否强大,卢象升对金州军的军队了解的比较多一些。在他的眼里这就是一支土豪军队,奢侈得不行。如果他也能这么有钱,一样可以打造一支不比金州军逊色的军队出来。所以他现在最感兴趣的是鲁若麟为什么这么有钱,那些工厂真的就那么赚钱吗?
        回旅顺的路上卢象升就没有那么匆忙了,而是一路走走停停,遇到感兴趣的事情就多呆一会。
        南关这边已经陆续有了一些村落,都是由当初解救的奴隶组建的。因为天气的原因他们没有开荒种地,而是通过帮金州军干活养活自己。不过他们各自的地已经分好了,等南关修好之后就可以开垦了。
        对于在南关做工,这些村民一点都不排斥,因为不仅包吃住还有工钱拿。不仅如此,金州军还承诺等南关工地修好以后会帮他们盖房子,并且是用水泥盖的房子,用来顶替现在的木头房子,所以他们的干劲大着呢。
        现在村落里的人都出去做工去了,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老人和小孩。老人们也没有闲着,都聚在一起缝缝补补的,或者纳鞋底,或者照顾一下牛羊,顺便说着一些家常话。
        小孩们则被集中起来上课,在教师缺乏的情况下,会由金州军里优秀的士兵轮流来给孩子们上课。
        这些士兵非常受孩子们欢迎,不但教他们识字,偶尔还会给他们带一些吃的,比如干果、糖果之类的奢侈小吃。每当听到学堂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村子里的老人都会露出幸福的笑容。
        这些孩子都是他们未来的希望,读书识字之后肯定比他们更有出息,家族的希望就寄托在这些孩子身上了。
        卢象升算是深刻体会到了鲁若麟那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不是空话,而是切切实实的落到了实处。即使是在这么紧张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教孩子们读书,确实难能可贵。
        这样的为百姓着想,这些百姓对金州军会有多忠诚用脚也想得到。想要得到回报就要先有付出,这个世界永远都是公平的。
        继续向前走,卢象升看到了一个个新来的移民开始在指定的地点安家。有的条件好一点,还有废弃的村寨可以重建。有的则完全是白手起家,从一无所有开始。
        最让卢象升关注的就是那些带队的金州军所展现出来的东西。
        没有明军那样的趾高气扬,驱使百姓干活。他们真正做到了和百姓共同进退,同甘共苦。这些士兵不但要自己干活,还要带着大家一起干,鼓舞百姓们的士气,处理一些突发事情,和谐得就像一家人一样,这让卢象升非常好奇。
        原本以为这只是个别现象,但是一路走来都是这样的情况,就让卢象升动容了。他实在忍不住,找到了一个安置点的带队军官与他攀谈起来。
        因为有金州军士兵做护卫,这个带队军官也不敢怠慢,鬼知道是不是哪个大佬下来暗访。
        在临时用木头做的木墩上,卢象升与这个叫卫康安的班长做着交流。
        “卫班长是哪里人?”卢象升笑着问道。
        “大人,您还是叫我小安吧,大家都这么叫。”卫康安恭谨的说道,“我是湖州府长兴人。”
        “哦,长兴人?”卢象升来了兴趣,长兴和宜兴挨着,可以说是一衣带水,称一声家乡人也不为过,特别是在这遥远的辽南。“老夫是宜兴人,难怪听你的口音这么亲切。”
        “大人是宜兴人?还未请教大人尊姓大名。”卫康安听到乡音也很高兴。
        “老夫卢象升。”
        “您是卢大人?小子失礼了。见过大人。”卫康安大吃一惊,连忙起身施礼。
        卢象升在宜兴那是大名鼎鼎,即便是在长兴也非常有名,卫康安能够知道一点也不奇怪。
        “已经不是什么大人了,老夫现在是无官一身轻。”卢象升略过这个话题问道:“你怎么从长兴跑到金州军来当兵的?”
        对于卢象升为什么没当官了卫康安不清楚,也不敢问,连忙回答道:“当年家乡遭了水灾,一家人都活不下去了,被镇远镖局救下来之后就送到了济州岛。后来金州军招兵,我报名参加,侥幸被选中,就一直到现在了。”
        “镇远镖局?”卢象升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镖局这种行当现在还不是很流行,所以卢象升不知道也很正常。
        “就是专门为富贵人家看家护院,为商人长途押运货物的商号。在江南镇远镖局的名声很响,很多商号和有钱人都会与他们做生意。”卫康安连忙解释道。
        “原来如此。”卢象升点点头,“他们既然救了你们,怎么会想到把你们送到济州岛来的?”
        “镇远镖局不可能养这么多的闲人,一般都是把救来的人送到松江交给卫生司打扫卫生,好歹也能活下来。金州军在松江卫生司那里有专门的人负责往济州岛移民,我也是听了他许诺的好处,才从松江来到济州岛的。”卫康安还在庆幸当初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否则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卢象升多精明的人,只从只言片语中就听出了其中的猫腻。

第291章  白翎岛的转变
        想到鲁若麟对人口那种永无止境的贪婪,肯定会想方设法从江南引进人口,松江府和镇远镖局里绝对有金州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