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466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后世日本人也曾想要同化朝鲜人,但是并没有完全成功。根源在于日本是以侵略和强迫的方式同化朝鲜人,反而激发了朝鲜人的民族意识。
        但是朝鲜与明朝的关系不是日本可以比的,从心理和感情上朝鲜人更加认可大明,对汉文化更是非常仰慕。那些朝鲜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学习汉字和汉语的机会,一个个都兴奋得不得了,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什么民族同化问题。毕竟这个时候朝鲜官方的文字都是汉字,老百姓也自然觉得学习汉字是非常高大上的。
        木浦港因为是金州军南北航线上的重要中转站,受金州军的影响非常大。
        这里的码头区几乎全部是金州军主持修建的,负责运营的也是金州军的人。而且码头上常年驻扎着五百人的金州军“保安队”,以护卫木浦港的安全。
        “保安队”虽然不是正式的军队,但是训练和装备几乎与金州军没有什么两样,之所以叫这样的名字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参考朝鲜军队的战斗力,五百人的“保安队”足可以在木浦周边横着走了。
        按说以朝鲜与金州军目前的关系,双方之间应该剑拔弩张才是。不过因为木浦地处朝鲜南方,女真人很难管到这里,加上巨大的利益驱动,朝鲜对于木浦与金州军的往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不知道,极少在朝廷上提及。
        贸易的繁荣使得木浦港的码头区非常繁华,各种商号、店铺鳞次栉比。港区的规划非常有金州军特色,整齐、宽敞、干净,治安也非常好,比不远处的木浦城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
        金州军的强势也表现在港区的行政权上,朝鲜方面完全插不上手,任由金州军在港区行使权力。
        也是如今的人们没有租界的概念,否则木浦的港区就可以看成是金州军在朝鲜的租界了。
        不过朝鲜方面好像并不怎么在意金州军的这种侵权行为,连女真人的附庸都做了,区区一个木浦港交给金州军去管理又算得了什么。何况金州军在木浦港的存在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极大的繁荣了木浦周边的经济,为朝鲜官府带来了非常多的税收,也为朝鲜的那些大家族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要不是朝鲜现在的处境尴尬,这样的租界朝鲜恨不得再多几个才好呢。
        金州军在港区除了建立补给基地、货物交易中心、仓库、商铺,还建有一个巨大的学校,专门教授朝鲜人汉字和汉语。
        这个学校上学不但不要钱,还发衣服、管饭,让木浦周围的朝鲜人为之疯狂,都争先恐后的将自家的孩子往学校里送。
        在师资力量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金州军依然派出了大量的汉人教师来学校教授知识。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这些教师们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宣传金州军的强大与富庶,偷偷的给这些孩子们洗脑。
        这样的行为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但是时间长了,这些朝鲜孩子就会心向金州军,希望为金州军效力的,为以后金州军吞并朝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为济州岛的经济极度发达,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优越,不少知道济州岛情况的朝鲜人开始主动往济州岛跑,造成了朝鲜南部人口的大量流失,朝鲜官府已经开始有意控制人口向济州岛流动。
        不过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的意愿是很难阻止的,那些朝鲜人总有办法跑到济州岛去,有些甚至自己驾船渡海去济州岛。如果不是因为金州军引入了大量的汉人,此时的济州岛朝鲜人比例绝对会非常高。
        现在金州军在加快汉化的同时,已经有意识的将那些朝鲜人向辽南转移,降低朝鲜人在济州岛的比例,保证汉人对济州岛的绝对统治力。
        木浦港因为身处朝鲜,港区里的人也以朝鲜人为主,所以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风俗习惯,都是地地道道的朝鲜特色,这让刘浩然他们觉得非常新鲜。
        因为船队停靠的时间有限,刘浩然他们只有半天的时间游玩,所以这些少年们全都跑到港区的商业街上逛街,领略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
        这样一群特殊的少年出现在港区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毕竟刘浩然他们意气风发,还有众多女伴随行,很是惹眼。
        朝鲜现在的风气可不比济州岛,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朝鲜女人是很少抛头露面的。除了少数家境困难需要在外面谋生的,绝大多数女人都在家里操持家务,港区的大街上很少看到女人的身影。
        不过这些朝鲜人看向刘浩然他们的眼神里除了羡慕还有敬畏,毕竟刘浩然他们每个人都配有刀,一看就不好惹。
        港区的巡逻队也事先得到了消息,格外注意刘浩然他们的安全,在不打扰这群少年的情况下在不远处紧紧的跟随着。
        刘伊人全然没有注意到这些情况,拉着婉儿的手兴奋的走过一个又一个商铺。
        “婉儿姐,快来看,这个簪子好漂亮!”
        “哇,这个木娃娃好有意思!”
        “这是炒年糕吗?给我来一碗。”
        ……
        婉儿非常有耐心的陪着刘伊人到处跑,搞得刘浩然非常不好意思。
        与女孩子们关注各种首饰和美食不同,刘浩然他们则在留心木浦港的特产。不过朝鲜土地贫瘠,所出产的东西不多,还没有济州岛那里的商品丰富,唯一有点优势的就是食品、药材之类的东西要比济州岛便宜一些。
        逛了一圈,刘浩然他们买的最多的就是一些果脯和肉干,这些东西比济州岛起码便宜了一半,让刘浩然他们觉得非常划算。
        走着,走着,路过了一个小的银匠铺子,刘伊人看中了一根簪子,非要刘浩然买下来。
        这个银匠的手艺还不错,簪子做工还算上乘,价格也不高,更主要的是款式与中原有些不同,有点朝鲜特色,让刘伊人非常喜欢。
        作为一个宠妹狂魔,这个要求在刘浩然看来并不过分,所以答应替她买下来。
        “哥哥,你看,这个簪子是一对的,你把两个都买了吧,另外一个送给婉儿姐。”刘伊人经过这几天的相处,与婉儿的关系是突飞猛进,亲密得好似姐妹一般,有了好处自然不会忘了自己的姐妹。
        刘伊人的话让刘浩然一阵尴尬。
        让刘浩然送婉儿簪子实在是有些过了,单身男女之间送簪子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的。
        刘浩然的感觉非常敏锐,他感到婉儿似乎有意与自己亲近,所以下意识的尽量避免与婉儿接触。如果这个时候自己送给她一个簪子,搞不好就会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刘浩然志向远大,心气也很高,男女之情现在还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所以并不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那你送吧,哥哥给你付钱就是了。”刘浩然决定不过自己的手,让刘伊人自己送就可以了。
        “哥哥你真好!”刘伊人欢天喜地的拿起两个簪子,递给了婉儿一个,自己拿着一个就要对着旁边的镜子插起来。
        婉儿连忙摇手拒绝:“不用了,不用了,怎么能让浩然哥哥破费。”
        其实她心里是非常想要的,并不是因为对这个簪子有多喜欢,而是因为这个簪子是刘浩然买的。
        “你就拿着吧,他可不缺这点钱。”刘伊人直接将簪子塞到了婉儿手里。
        婉儿则用为难的眼神看着刘浩然。
        “婉儿妹妹你就收下吧,否则这丫头还不知道要怎么闹腾我。这几天也辛苦你照顾伊人了,就当是我对你的感谢。”刘浩然赶紧将话头说死,送簪子可以,那是因为感谢婉儿照顾刘伊人,不涉及其他。
        婉儿有些失落,但还是将簪子收了起来。
        刘浩然虽然是学生,但是也小有身家。逢年过节鲁若麟他们都会给他不少的红包,这几年也攒下了不少。
        其实说到有钱,刘伊人比刘浩然更多。刘伊人因为年纪小又乖巧,还长着一张小甜嘴,收到的礼物和红包比刘浩然多得多。不过她一向抠门,钱财都放在了李雪晴那里,极少动用,更多的是让自己哥哥为她花钱。
        逛累了的众人在港区找了一间酒楼,准备品尝一下朝鲜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