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560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因为钱粮负担实在太重,崔永建非常明智的限制了军队的扩展速度,先将汉城周边的地盘稳住再说,实在是没有能力向外扩张了。
        金世权逃到北边的平壤之后,很快又建立起了临时的朝廷与金州军分庭抗礼。只是金世权的统治原本就名不正、言不顺,除了北方几个受到鞑子威胁的道还勉强听话之外,其他地方已经完全不理会金世权发布的命令了。
        此时的朝鲜各方势力盘踞,局面一团乱麻。
        金州军出人意料的攻下汉城,让京师和盛京都有些愕然,甚至措手不及。
        不是说要打满清的吗?怎么跑到朝鲜去了?
        以朝鲜那个烂摊子,想要完全拿下,以金州军的实力怎么也要个一两年吧?
        京师对鲁若麟避重就轻的行为多有不满,但是也不好公开指责。毕竟解救朝鲜在大义上还是没错的,何况金州军打的是大明的旗号,更加不好公开反对了。
        皇太极则是感到有些意外的惊喜,金州军这是准备吞并朝鲜吗?要是这的话会不会放弃北上与清军交战呢?
        以金州军目前的体量,想要同时吞并朝鲜和满清肯定是不可能的。这么大的地盘,管都管不过来。何况皇太极认为自己的满清铁骑也不是好惹的,加上这几年大力发展火枪和火炮,真要打起来,鹿死谁手尤未可知。
        他就不信金州军敢在朝鲜作战的同时还敢开辟第二战场,只要战事拖延下去,即使金州军再富有也拖不起。
        原本皇太极以为按照朝鲜目前的状态,金州军完全可以摧枯拉朽、疾风突进,很快就可以占领朝鲜的大部分地盘。只是事与愿违的是,金州军在拿下汉城周边地域之后就停住了脚步,开始稳固统治了。
        面对吞并朝鲜的大好机会,鲁若麟居然忍得住,这实在有些出乎皇太极的意料。
        不过皇太极随即就明白了,一切问题还是出在粮食上。
        清军抢了朝鲜的粮食,为了防止朝鲜反水,还带走了李倧和朝鲜高官们。鲁若麟不想放弃这个吞并朝鲜的机会,在即将与满清开战的时候出兵占领了朝鲜汉城。
        不过此时的朝鲜满目疮痍,特别是粮食奇缺,想要养活那些百姓不让他们造反,以金州军的能力也只能控制住汉城周边的一小块区域。
        毕竟粮食不比其他的东西,是需要时间从地里长出来的,金州军即使再有钱也不能变出粮食来。
        想明白缘由的皇太极一不做二不休,马上实施了一个歹毒的计划。
        皇太极命令阿济格率清军铁骑回到朝鲜北部,见村拆村,见城毁城,抢光朝鲜人的所有东西,唯独不杀人,将这些朝鲜百姓统统向汉城赶。
        失去家园和粮食的朝鲜百姓想要徒步跋涉到汉城,难度可想而知。饥寒交迫、混乱无序,说的就是此时朝鲜北部的情景。从北方通往汉城的道路上遗尸无数,一时间朝鲜北部成了人间地狱。
        鞑子的目的非常简单,金州军不是一向自诩仁义吗?现在这么多的朝鲜百姓,看你怎么救?
        鲁若麟也没有想到皇太极居然会如此泯灭人性,为了捆住金州军的手脚,居然不惜将整个朝鲜北部都毁了。经过此番劫难,北方的朝鲜百姓能够活下来一半就不错了。
        此时的鲁若麟也是非常为难,到底要不要救这些朝鲜百姓令他非常纠结。
        从内心里讲,鞑子的举动对鲁若麟以后统治朝鲜是非常有利的。不但大大加强了朝鲜百姓对满清的仇恨,顺带着对无能的李氏朝鲜也满是怨恨,李氏在朝鲜的统治基础已经大大削弱了。
        而且朝鲜百姓的人数减少,也为以后移民汉人提供了空间,可以大大加快同化朝鲜半岛的速度。
        只是金州军为了北伐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如果将物资向汉城倾斜,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北伐满清的计划。
        鞑子在朝鲜的暴行很快就在金州军内传开了,首先反应强烈的是那些金州军内的朝鲜人。
        这些朝鲜人痛恨鞑子的残忍,同情同胞的遭遇,很快就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捐款、捐物行动,并请求辽南都督府救助那些朝鲜人。
        在这些朝鲜人的带动和宣传下,其他的金州军百姓出于同情也自发的参与了这次的行动,很快就汇集了大量的钱粮。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金州军治下的百姓基本都过得不错,最起码衣食无忧。只有自己的肚皮吃饱了,他们才会有余力去关心其他人。
        同时崔永建的紧急书信一封接着一封,言辞恳切,几乎是字字泣血,希望鲁若麟能够暂缓北伐,先解决朝鲜的危局。
        在这样的情况下,鲁若麟也不得不慎重考虑北伐的事情。他召集起辽南都督府的高层,商议对策。
        完成施政学院培训的吴朝杰被任命为金州军秘书处的科长,被鲁若麟特批参加了此次会议。
        吴朝杰这位兖州府的举人并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人,还是有一定的见识和眼光的,鲁若麟将他安排在身边也是希望能够为自己建言划策。
        在会议上,吴朝杰建议鲁若麟可以暂缓北伐,先行收复朝鲜。
        “此次虽然为朝鲜的劫难,但是对我辽南都督府而言也是一次机遇。只要我们能够帮助朝鲜百姓度过此次难关,那么大人在朝鲜的威望将空前高涨,即使取代李氏统治朝鲜也不会有人反对。”
        “虽然皇太极此举是为了拖延我们北伐,但是犹如韩国派李冰替秦国修渠一样,这不过是暂缓了眼前的危机,反而壮大了我们的实力。一旦我们消化了朝鲜,我们的实力将成倍的增长,到时候拿下满清不过是探囊取物罢了。时间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越往后,我们的实力越强大,鞑子不过是待宰的羔羊罢了。”
        鲁若麟深思熟虑之后采纳了吴朝杰的意见,决定暂缓北伐,全力巩固朝鲜的统治。

第387章  主动来投
        一旦下定决心,金州军的部署就开始做出了重大的调整。
        鲁若麟向朝鲜增派了五个师的兵力,并将预备北伐的粮食一船船的往汉城运。
        即便如此,皇太极也没有进攻辽南的想法。当初全力南下都碰得灰头土脸,现在的金州军比以前只会更强大,主动进攻毫无意义。
        虽然得到了大量兵力和物资上的补充,但是崔永建完全没有扩大自身地盘的想法,依然将控制的区域限定在汉城周边平原地带,无非是比之前稍微向北延伸了一些。
        这么做也不是为了扩张,主要是为了方便接收北边的朝鲜难民。早一点让难民进入金州军的控制区域,他们活命的机会也会大一些。
        不过有时候事情总不会以你预想的轨道运行,崔永建不想扩张,但有的是人上杆子贴上来了。
        首先是深受金州军影响的全罗道主动靠了过来,明确表示要接受金州军的领导。
        全罗道地处朝鲜半岛的最南端,鞑子很少涉足这里,受鞑子的影响很小。同时因为紧邻济州岛,全罗道与金州军的往来非常密切。哪怕是鲁若麟脱离朝鲜自立之后,两边的往来也没有减少,只是没有以前那么明目张胆罢了。
        作为金州军南北航线上重要的节点,全罗道的木浦港受金州军的影响是最深的,可以说木浦港现在完全依靠金州军而存在。
        如今的木浦港可不再是以前落后贫穷的小港口了,已经发展成了繁华富庶的港口城市。论富裕程度,在整个朝鲜南方基本都算是数一数二的了。
        而且金州军在木浦深耕这么多年,当地从官员到百姓对金州军的认可程度非常高。在得知李倧被抓到盛京去了,金州军占领汉城的消息后,以木浦为代表的全罗道第一时间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那就是归顺金州军。
        实在是因为全罗道的官员百姓受够了汉城无休止的搜刮,趁此机会脱离李氏朝鲜的统治。
        为了应付鞑子的勒索,汉城肯定要将手伸向各地以满足鞑子的需求,因为金州军而富裕起来的全罗道自然成为被搜刮的重点。
        全罗道百姓承担着远比朝鲜其他地方高的赋税,辛辛苦苦赚的钱财大部分都被汉城拿走了,日子不过是比朝鲜地方强一点,比起金州军治下的百姓就差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