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564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既然崔永建没有意见,鲁若麟更加高兴了。这说明崔永建已经想明白了,不再纠结自己的朝鲜人身份,而是以金州军的利益为重。
        崔永建似乎猜到了鲁若麟的想法,自嘲的说道:“下官是想明白了,没有一个强大的势力保护,朝鲜最终的下场就像那些北方的难民一样,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人都死光了,还纠结那些土地干什么?”
        “都督这次全力救助朝鲜的百姓,所有的朝鲜人都看在眼里,比李氏对百姓更好,全都期盼着由都督您来统治朝鲜。下官相信朝鲜在都督手下一定会像济州岛和辽南一样,让百姓们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鲁若麟欣慰的拍了拍崔永建的肩膀,感慨的说道:“你能明白就好。朝鲜有其独特的民族特性,并不是说让百姓们讲汉话、写汉字,他们就会忘记自己朝鲜人的身份。华夏就像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院子里朝鲜还是可以有自己的独立小院的嘛。”
        崔永建听了鲁若麟的话,眼神更加坚定了,“有都督带领,朝鲜以后再也不会被别人欺负了。”
        “那是肯定的。”鲁若麟点点头。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鲁若麟改造朝鲜的决心是肯定不会变的。移民汉人到朝鲜,以后再把朝鲜人移民到汉人的土地上去。再进行语言上的教育统一,相信要不了几代,朝鲜就会成为华夏不分割的一部分,最多具有一些地方特色文化罢了。
        当然,鲁若麟也不是完全在忽悠崔永建,在这个过程中,朝鲜人的日子肯定会比以前好,要不怎么体现华夏文明的优越性呢?
        济州岛、珍岛、汉城到手,下一步全罗道也是囊中之物,距离掌控整个朝鲜还会远吗?
        鲁若麟在汉城逗留了几天,接见并安抚了汉城的各界代表。
        汉城的朝鲜官员对鲁若麟并不陌生,甚至有些如雷贯耳,只是真真见过鲁若麟的没几个。
        现在还有人拿鲁若麟当初在朝鲜任职的事情说事,言语中往往带着骄傲和惋惜。
        说得最多的就是“要是当初鲁若麟没有被鞑子逼着离开朝鲜,说不定朝鲜今天就不是这般模样了。”
        甚至民间多有流传鲁若麟是朝鲜后裔,祖上流落到了大明山东,如今回来解救朝鲜万民的。否则鲁若麟为什么会对朝鲜这么情有独钟,对朝鲜百姓这么好?
        对于这样的流言崔永建并没有刻意去辟谣,保持着一种不否认也不承认的态度。
        既然老百姓自己认为鲁若麟是朝鲜人,对金州军统治朝鲜是绝对的好事情,可以减少很多抵抗情绪。
        反正这种事情又不会让鲁若麟少块肉,让朝鲜百姓自嗨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义仁作为原朝鲜官员的代表拜会了鲁若麟,和他一起的还有一些新进提拔的平民官员。
        李家和鲁若麟的合作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是和鲁若麟合作的第一个朝鲜家族。而且这份情谊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反而随着鲁若麟的壮大而更加牢固了。
        “这位就是李大人吧?”鲁若麟笑着向李义仁问道。
        站在人群里的李义仁马上上前一步给鲁若麟行了一礼,“下官李义仁见过都督。”
        “听说你在崔大人稳定朝鲜局势上帮助甚大,朝鲜能有今日之局面你功不可没,你们李家不愧为我金州军的亲密朋友。”鲁若麟笑着点点头。
        “我们李家之所以全心全意帮助金州军,那是因为都督是真心为朝鲜好,能够让朝鲜百姓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再也不用受那些野蛮人的欺凌。我们朝鲜百姓苦啊,还请都督早日将他们从水火中解救出来。”李义仁说得声泪俱下,也不知道是真心可怜那些朝鲜百姓还是演技太好。
        “你放心,当初朝鲜对我有恩,朝鲜百姓对我金州军也是支持甚多,我怎么能够看着朝鲜百姓受苦受难?只是金州军能力有限,不能一下子照顾到那么多的朝鲜百姓,想要早日让朝鲜脱离鞑子的魔爪,还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行啊。”鲁若麟义正言辞的说道。
        “今日之朝鲜唯有都督才能拯救,为了朝鲜万民的未来,下官愿效犬马之劳,万死不辞!”李义仁对着鲁若麟拜服不起。
        其他人自认不傻,连忙对着鲁若麟同样拜服道:“愿效犬马之劳,万死不辞!”
        鲁若麟露出一脸欣慰的表情,亲自将李义仁扶起:“好!好!我等上下一心,何愁大事不成。”
        见气氛渲染的差不多了,鲁若麟向崔永建问道:“你们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解决的?”
        崔永建连忙说道:“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这里有不少官员还挂着李氏朝鲜的官职。光复军权力有限,只能给他们临时的差遣。为了安定民心,还请都督为他们正名。”
        崔永建只能任命低级官员的权力,中高级官员的任免在人事部和鲁若麟手里。人事部的任命程序上稍微复杂一些,涉及到一些培训和考核。
        鲁若麟的任命可以简化这个流程,先做事后考核,或者边做事边考核,在朝鲜这样极端缺人的情况下比较适用。
        让鲁若麟为这些人正名是崔永建和鲁若麟早就商量好的事情,这种收买人心的事情只能让鲁若麟来做。
        “这样啊。”鲁若麟假装思考了一下,然后命令道:“我这边临时给你任命中级官员的权力,等人事部在汉城的培训学校建好之后再让他们把培训补上。”
        “至于你的副手嘛,我觉得李义仁李大人很不错,你觉得怎么样?”
        在场的中级官员听了鲁若麟的话顿时兴奋起来,身份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顶着原来的官衔做金州军的事情总觉得让人别扭。
        虽然崔永建对他们也有临时的任命,但没有一个正式的任命心里始终有些不踏实。
        偏偏金州军的官员任免程序非常严格,即使是崔永建也没有那个权力。现在有鲁若麟开口,他们的身份问题基本就可以落实了。
        李义仁更是在听了鲁若麟的话后紧张起来,一脸期待的看着崔永建。
        “李大人能力上佳,对我金州军更是忠心耿耿,任命他为下官的副手,下官没有意见。”虽然任命李义仁为副手会分摊崔永建权力的,但是为了尽快安定朝鲜,崔永建对比也是支持的。
        何况崔永建对这个任命并没有拒绝的权力,否则就是心怀不轨。
        虽然鲁若麟对崔永建足够信任,但是必要的制衡手段还是要的。
        因为李义仁的身份,原来的朝鲜官员天然就会站在他那边。而崔永建则是金州军系官员和新提拔朝鲜官员的最大靠山,实力依然比李义仁强的多。
        按照鲁若麟的设想,以后朝鲜将形成崔永建、金大正和李义仁三个派系,相互制约,避免一家独大。
        “既然你也认可,那我现在就任命李义仁为副总管,协助你安定朝鲜。”鲁若麟转头对李义仁命令道:“李义仁,我现在任命你为朝鲜光复军副总管,即刻上任,协助崔大人安定朝鲜,不可懈怠!”
        李义仁强忍着心中的激动,再次上前拜服:“下官领命。下官一定不辜负都督和总管大人的信任,协助总管大人早日安定朝鲜。”
        底下的朝鲜官员见李义仁被提拔,同样心情非常激动。
        这代表着原朝鲜官员开始走上金州军的中高层官员行列,对他们有强烈的利好意义。
        虽然李义仁的情况稍微有些特殊,但是同样代表着原朝鲜官员得到了鲁若麟的认可和接纳。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有能力,还要对金州军忠心才行。
        随着鲁若麟的一连串命令,汉城的官员队伍士气高涨,对金州军也更加认可了。
        安抚完了官员,鲁若麟又花了一些时间走访了一些平民百姓,视察他们的生活情况。
        这些百姓既有原来的汉城居民,也有从北方逃难过来的,基本上做到了面面俱到。
        对于金州军这种亲民的作风,一般的朝鲜人还真不习惯,特别是作为金州军老大的鲁若麟亲问那些平民,并赠送生活物资,让朝鲜上下感受到了金州军与李氏朝鲜和鞑子的巨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