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609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现在收拾满清才是鲁若麟的头等大事,等到掌握了辽东,自然就会腾出手来慢慢和朝廷玩。
        在中路军进展顺利的时候,金州军的其他两路人马也没有闲着。
        左路军的金大正以辽河口营寨为基地,不断向北进攻,切断了清军与关宁军的联系。
        金大正在得知中路军向海州进发之后,终于从营寨里走了出来,率领大军从左路向海州逼近,策应中路军的进攻。
        不过他们还留下了部分人马,防备关宁军趁火打劫。
        关宁军将大军云集在西宁堡,冷眼旁观金州军与清军大战,也不知道心里打的什么主意。
        洪承畴亲临西宁堡一线,不断收集着金州军与清军的交战情报。
        在没有收到朝廷的最新命令之前,洪承畴是不会主动进攻金州军的。
        要说这些年关宁军和金州军的合作颇为愉快,双方大肆贸易赚了不少钱。正是有了这份财力支撑,洪承畴才能将关宁军拿捏住,使得他们基本上服从于自己。
        “总督,我们就这样看着不做点什么吗?”祖大寿对洪承畴问道。
        “做什么?是帮金州军打鞑子还是帮鞑子打金州军?”洪承畴似笑非笑的问道。
        “当然是帮金州军打鞑子。”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祖大寿肯定不会犯错的。
        “人家兵强马壮的可不需要我们帮忙,没看到金州军在前面布好了阵势,摆明了不欢迎我们嘛。”洪承畴酸溜溜的说道。
        “这辽东可不是金州军的,应该是我们辽东人的才对,金州军这样做有些不地道啊,朝廷就不管吗?”祖大寿抱怨道。
        “管?怎么管?金州军有钱有粮有军队,朝廷的话可不怎么管用。”洪承畴苦笑道。
        祖大寿听了没有说话,眼神中却透露出丝丝羡慕。
        祖大寿是辽东将门中最大的军头,祖家在辽东各军中势力庞大,关系网错综复杂,实际上已经可以看做是一地军阀了。
        毕竟祖大寿已经明目张胆到拒绝朝廷入京觐见的命令而毫发无损,虽然是以身体不佳为理由。
        朝廷对祖大寿投鼠忌器,不敢逼迫太甚,生怕他一怒之下投了满清。
        祖大寿和满清的关系非常诡异,双方经常打得你死我活的,但是私底下却屡有联系。甚至祖大寿还有降清后又反正的记录,想想就觉得其中肯定有什么猫腻。
        只是朝廷为了辽东的大局着想,只要祖大寿不明着背叛朝廷,朝廷就不予追究。
        洪承畴任职蓟辽总督之后,对祖大寿也是百般拉拢。在得到了祖大寿的认可之后,洪承畴才逐渐掌控住了关宁军。
        祖大寿做梦都想做辽东的土皇帝,只是实力上不允许,不得不依靠朝廷做一个有实无名的“辽东王”。
        “这金州军真要拿下了鞑子的地盘,只怕以后更加难制了。”祖大寿的弟弟祖大弼在一旁说道。
        “只要鲁若麟一天不造反,金州军就还是朝廷的兵马。要是我们自相残杀,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洪承畴也有自己的底线,总不能联合外人打自家人。
        至于私下里支援清军武器和粮草,那属于计谋,摆不上台面的。
        “总督,要是金州军真的造反了,我们关宁军和他们对上胜算怎么样?”祖大寿好奇的问道。
        “关宁军单独对上金州军毫无胜算,如果加上清军或许还有可能。”洪承畴长叹一声。
        “金州军有这么强吗?”祖大寿有些不敢相信。
        “这是锦衣卫传回来的情报,你看看就知道了。”洪承畴递给祖大寿一份情报。
        虽然金州军防控做得很严密,但是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金州军内始终有朝廷和清军的探子存在。金州军在盖州的战事就被朝廷的锦衣卫密报给了洪承畴,使得洪承畴对金州军的实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五百门火炮?”祖大寿的注意力马上就聚焦在了火炮上面,毕竟这可是大杀器。
        祖大寿长期与清军作战,自然知道火炮的厉害,他实在无法想象五百门火炮齐轰鸣是个什么场面。想想都可怕,难怪以老辣着称的代善都没能坚持住几天,不得不突围逃跑,最终送了性命。
        “火炮还不是最可怕的,你注意到了吗?金州军大量装备了新式火枪,威力惊人,清军被打得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两千蒙古骑兵,两炷香的功夫被全灭,金州军毫发无损,这样的战绩关宁军可能做到?”洪承畴幽幽的问道。
        祖大寿听了默然无语,只是脸色异常阴沉。

第420章  金州军的弱点
        中路军进展顺利,右路军同样不甘示弱。孙富贵带领大军一路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打到了镇江堡,这里是清军在辽东的重要据点,还驻扎着清军为数不多的水军船只。
        这些船只都是孔有德和尚可喜他们投金之后带过去的,经过这几年的不断消耗,也没剩下几艘了。
        其中最大的损耗就是被金州军击毁和俘虏,以及清军水师带着船只叛逃金州军。
        金州军水师在华夏北方海域是绝对的一霸,清军水师根本不敢在海边驻扎,一旦出现在海边那就必然会受到金州军水师打击。也只有镇江堡这样深处内陆的港口还能勉强躲过金州军的打击,保留下一些小型船只。
        随着金州军在辽南立足,并不断发展壮大,镇江堡的清军水师完全成了鸡肋,并逐渐被荒废,唯一的作用就是化身满清和朝鲜之间的运输队。
        当孙富贵的大军水路并进挺进镇江堡的时候,这里的清军并没有做什么抵抗,直接向凤凰城方向逃跑了。
        清军在右路的防御重点并不在镇江堡,这里的地形在面对其他势力时或者非常有优势,但是面对水师实力强大无比的金州军,靠近鸭绿江的镇江堡浑身都是弱点。为了保存实力,清军直接放弃镇江堡,将兵力集中在了凤凰城。
        比起镇江堡,凤凰城深处山区,更加易守难攻。
        清军也是做的够绝,临走前将镇江堡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连那些仅剩的战舰也没有放过,摆明了不愿意便宜了金州军。
        镇江堡易手,满清与朝鲜的联系就被切断了。平壤的金世权现在被金州军两面夹击,开始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什么时候金州军就会兵临城下。
        不过孙富贵根本没空搭理平壤的金世权,收拾他是崔永建和金大正的事情。
        崔永建和金大正也不想搭理金世权,汉城那边流民日渐增多,他们安置这些流民都忙不过来,根本没精力去管金世权。
        何况根本不用崔永建和金大正出手,金世权的统治就已经摇摇欲坠了。
        北方的朝鲜百姓不断向南方逃亡,金世权想尽办法也阻止不了这股逃亡风潮。这还不是最可怕的,随着满清的影响力逐渐衰退,作为满清的傀儡政权,金世权的日子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天不如一天了。
        大家都知道金世权的平壤政权覆灭是早晚的事情,除了那些没有退路的铁杆,其他人都开始与金州军接触,主动改换门庭了。
        现在金世权的影响力基本只能局限在平壤周围,其他地方即使还没有公开宣布归顺汉城,也已经不再听金世权的命令了,朝鲜再次一统不过是时间问题。
        当阿济格和岳托回到海州时,皇太极已经知道了代善战死的消息。
        看着装着代善骨灰的骨灰盒,皇太极除了有些悲伤,并没有太激动。
        在代善决定前往盖州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战死的准备。爱新觉罗家族的子弟并不畏惧死亡,战死沙场不过是死得其所。唯一让皇太极没有想到的是代善会败的这么快,皇太极还以为最少能坚守个十天半月的。
        “二哥死的英勇,无愧爱新觉罗的姓氏。将二哥的骨灰送回盛京,让多尔衮风光大葬。”
        都这个时候了,皇太极也不太可能为了代善的事情影响战事,只能将代善的后事交给多尔衮了。
        本来以代善的身份和地位应该有一场盛大的葬礼,只是谁让满清现在风雨飘摇,只能一切从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