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619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这个时候总经理田玉昆也发话了:“董事长说得没错,这个时候入手价格最低,虽然有一点风险,但是我认为完全值得冒一下。”
        田玉昆作为隆兴旺的总经理,也是股东之一。当初他不过是一个股份占比非常小的股东,不过因为在总经理职位上表现出色,董事会奖励了一些股份,现在在一众股东中算是中等了。不过因为有总经理这个职位加成,他在隆兴旺里的话语权仅次于郭怀仁。
        “玉昆说得对,这个险我们值得冒,也必须冒。隆兴旺因金州军而生,因金州军而旺,可以说我等与金州军已经俱为一体。现在金州军在北面与鞑子激战,还要养活几十、上百万汉民,正是困难的时候。此刻我们购买海州的土地不光是为了生意,也是要助鲁都督一臂之力。”
        董事长就是董事长,脑袋里考虑的不光是生意,还要想到政治影响。
        涉及到帮助金州军北伐这样大的事情,众人不再纠结,纷纷同意购入海州的土地,这点政治觉悟他们还是有的。
        “既然大家都同意购买海州的土地,那么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这些土地将来用来做什么?如何利用起来?去哪里找人手?”涉及到具体经营,田玉昆最有发言权,也考虑的最详细。
        “玉昆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出来。”郭怀仁对田玉昆很是信任。
        “对于土地的用途,基本只有两条路,开垦成农田或者开发成牧场。开垦成农田的话收益会更高一些,毕竟这些年粮食的价格一直在上涨,都督府对种植粮食也有很多扶植政策。问题是开垦成农田需要众多的农民,而金州军境内大家也知道根本没人愿意做佃农,所以如何引入农民是最头痛的问题。”
        “如果开发成牧场的话,就要简单一些。辽东本来就适合养马、养羊,做牧场的话成本最低,而且需要的人手也相对比较少。无论是马、牛、羊、猪,只要养大了也不愁卖。只是做牧场的话,我们可能需要从鞑子和蒙古那里找人了,毕竟我们这边会养牲畜的人不多。”
        田玉昆为董事会提供了两个方向,供大家参考选择。
        两个方案各有优缺点,不过大家心里更倾向于种田。毕竟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几乎刻进了华夏人的灵魂,只要有地,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能不能种,可以种什么,这已经成了一种本能。
        而且说到种田大家驾轻就熟、信手拈来,成功的几率更高,养牲畜的话风险就大太多了。民间不是有句话吗,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可见养殖业的高风险。
        就在大家准备表态支持做农场的时候,郭怀仁发话了,“为什么非要二选一?要做我们隆兴旺就都做,农场、牧场一起做!”
        大家一时被郭怀仁霸气的话镇住了。
        “我们隆兴旺作为金州军的第一家公司,虽然发展的比较顺利,但是与那些江南的大族和巨商们相比还是有处于劣势。想要与他们比肩,甚至超过他们,默守陈规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认为这次是非常重要的机会,成了我们隆兴旺就是金州军商界的翘楚之一,败了无非再过几年苦日子。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一起赌一把?”
        郭怀仁不愧是隆兴旺的掌舵人,虽然不参与日常经营,可能也不怎么熟悉做生意,但是眼光和魄力却是一流的。
        众人被郭怀仁说得热血沸腾,纷纷表态赞同。
        “郭老说得好,我们隆兴旺要做就做最好,赌了!”
        “大不了重头再来,谁怕谁!”
        “我赞同!”
        ……
        “既然大家都赞同,那就调集公司的资金,尽量多拿土地,成败在此一举!”郭怀仁一锤定音。
        “按照董事长的意见,我们将需要众多的人手,我这边会想办法向都督府申请要一些,特别是懂得饲养牲畜的人,想来都督府手上应该有不少。诸位也要发动自己的关系,从本土那边找些人过来。总之,越多越好,这关系到我隆兴旺是否能够一飞冲天,大家就不要藏着掖着了。”田玉昆接着郭怀仁的话头做了具体的要求。
        “玉昆说得对,成败在此一举,事关大家利益,该动的关系就动,该花的钱就花,一切有公司支持。对于做的好的人,公司会酌情调整他的股份,机会难得,请大家一定要抓住。”郭怀仁加大了筹码。
        现在隆兴旺的股份非常难得,有钱也买不到,确实是非常好的一个激烈政策。
        这些股东们在大明的时候都是当地的望族,加上一些亲朋故交,关系网还是非常可观的,一旦全力发动起来,想必可以为隆兴旺带来不少的移民。
        隆兴旺的决定根本瞒不住人,很快就在商界流传开了。大家在惊讶于隆兴旺大手笔的同时,也纷纷做出了相似的决定。
        只不过有的人魄力大一些买的多,有的人胆子小一点买得少,也有一些保守的决定观望一阵子再说。
        这些公司和商号出手,确实对于金州军来说有些雪中送炭。金州军的家底确实厚,但是再怎么厚面对庞大的开支应对起来还是有点吃力。
        海州的大军和近百万的新民全都是只进不出的无敌洞,暂时缴获又不多,只能靠原来积攒的钱粮支撑。现在变卖一些土地出去,虽然价格低了一点,但是对于支撑金州军继续北伐非常重要。
        信心有时候比真金白银都珍贵,有了那些大公司、巨商们带头,剩下的民间资本自然跟风入场。比起那些大公司、巨商,中小商户才是金州军民间资本的主力,随着他们入场,新征服地域的资源价格跟着水涨船高。让先前入场的人喜笑颜开,来晚了的后悔不已。
        资本市场随着金州军北伐的初步胜利开始震动,连带着那些江南权贵们也眼红了。
        江南地域多的是有钱人家,因为江南耕地有限,而且早就被大族们瓜分干净,使得这些有钱人钱多的没地方花,只能将钱埋在地窖里发霉。
        好不容易金州军在上海建立了据点,使得这些有钱人多了一个投资的渠道。但是上海地域有限,能够容纳的投资也有上限,更多的人还是缺少投资渠道的。
        当辽南商人热炒辽东土地和资源的消息传到江南之后,那些江南商人们也坐不住了。不限量的购买土地,而且都是连成片的,这个事情对渴望土地的江南士族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虽然辽东的土地不像江南这边一年两熟甚至是三熟,但是胜在便宜啊。而且那边还能养马养羊,同样是非常有钱途的行业。
        同样跟风进场的还有京师里的一些达官贵人,大家都要恰饭的嘛,收的那么多银子放家里总不太踏实,还是换成土地更靠谱一些。金州军出了名的守信用,这些人也不怕金州军翻脸。
        因为朝廷与金州军的关系太过微妙,这些人不方便出场,不过家人管家出面也一样,总之大家对辽东的土地充满了热情。
        很快金州军规划出来的可售土地就销售一空,剩下的都是金州军留下来准备建设工坊,以及安置百姓和建立自身农场、牧场、矿场的。
        在生产力还比较低下的现在,建设大农场和牧场能够有效的开垦土地,修建相关生产设施,这是单独的农户无法完成的。
        而且这些新民还需要集中管理,改造思想,冒然将他们分开对金州军来说也是有隐患的。只有当这些新民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对金州军有了认可,他们才有可能分出去成为自耕农。

第427章  主动送人
        金州军为了满足海州前线的军民需求绞尽了脑汁,虽然艰难,好歹应付过来了,满清今年的日子就要难过得多了。
        为了应对金州军的进攻,满清征召了太多的百姓入伍,粮食消耗陡然增大了许多。加上丢失了大片地盘,很多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辽阳和盛京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百姓。
        即使熬过了今年的危机,满清以后都要过苦日子了。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粮食危机,满清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度,用少量的粮食吊着那些百姓,免得他们饿死或者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