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631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兴汉,以你之才能,完全可以辅佐皇上力挽乾坤,中兴大明。到时候名传千古,彪炳千秋,岂不美哉。”陈新甲劝说道。
        “我怕我忍不住啊。”鲁若麟长叹一声。
        “什么忍不住?”陈新甲好奇的问道。
        “忍不住杀人。”
        “杀谁?”
        “朝中的伪君子、贪官污吏、道貌岸然的地方士绅,还有贪得无厌、残害地方的皇室宗亲,要杀的人实在太多了。”
        “照你这么说,朝中就没有一个好人了?”
        “有肯定有,但是绝对很少。否则我泱泱大明怎么会被你们弄成这番田地。”
        “难怪你要自力更生,原来是我们这帮人入不了你的法眼。”陈新甲自嘲道。
        “我这人向来爱憎分明,对于一心为国的人我还是很佩服的。像部堂、卢督师这样的人我就乐意交往,哪怕吃些亏也无所谓。对于那些自私自利、心里无家无国的,没有杀他们那些渣滓已经是我非常大度了。”鲁若麟坦诚的说道。
        “既然你也是一心为国,为何不入朝为官?我相信只要你愿意去京师,皇上绝对会委以重任。”
        “道不同不相为谋,说实话,你们这帮人的治国水平实在太烂了,和你们一起共事太累了,还不如我自己来。虽然麻烦一些,但是我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实现我的抱负和理想。”
        鲁若麟毫不留情的开了地图炮,让陈新甲的脸黑的像锅底一样。
        不过鲁若麟确实有这么说的本钱,看看金州军的现状,陈新甲连反驳的力气都没有。
        “我很好奇,为什么金州军能够发展的这么好,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陈新甲此刻像一个虚心请教的学生。
        “要说原因实在太多了,最根本的嘛,那就是我把百姓当人,尽所有努力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保证没有人可以欺负、残害他们,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他们自然会真心实意的回报我,无论是上交赋税还是为我而战。”
        鲁若麟也没有藏着掖着,如实回答。因为鲁若麟知道朝廷即使明白也学不过来,那帮统治者已经习惯了将百姓当牛马一样欲与欲求,想让他们改变态度完全是痴心妄想。
        陈新甲听完也没觉得鲁若麟是在敷衍他,因为道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民为社稷之本,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大道理随随便便一个读书人都能说出一大堆。但是真心认同并实行的又有几个?
        何为民?明朝的统治阶级肯定不会认为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以及辛苦劳作的普通百姓是民,他们不过是统治阶级剥削的对象罢了。
        他们眼里的民只有同类,自然不会在意那些普通百姓的感受。
        当这个社会的统治阶级忽视了占据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时,人民总会有揭竿而起的一天。
        敢叫天地换新颜,华夏历史上改朝换代的主力基本上都是农民,虽然最后的成果被地主阶级攫取了,但是绝对无法忽视他们的作用与影响力。
        陈新甲听了鲁若麟的解释,沉默了良久,最后只能无奈的长叹一声。
        知易行难,莫过于此。大明的统治阶级早就忘了本,自己把自己作到了如今地步。
        见话题越扯越远,而且越说越心乱,陈新甲收拾情绪,将话题拉了回来。
        “这次我前来的目的你应该清楚了,与皇太极的议和必须贯彻执行,能够提前争取你的意见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金州军虽强,但大明才是天下共主!”
        “无法更改了吗?”
        “朝廷与皇上共同的决定,绝无更改的可能!”
        “既然如此,我答应了。”
        陈新甲其实心里一直在打鼓,生怕鲁若麟翻脸,否则事情就大条了。
        但是鲁若麟这样轻而易举的答应,反而将他的腰闪了一下。
        “你答应了?没有其他要求?”陈新甲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怎么可能就这样便宜了鞑子?想要金州军同意议和,鞑子必须答应我的几个条件。”
        “你说。”
        陈新甲不怕鲁若麟提条件,至少说明大家有得谈。
        “局面我金州军占据绝对上风,想要我们罢兵,可以,皇太极必须答应我们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给予我们战马一万匹作为赔偿。
        第二,释放所有汉人奴隶。
        第三,辽阳以南地域为金州军占有,清军不得进入,否则视同开战。
        第四,放开牲畜贸易。”
        陈新甲觉得鲁若麟的条件太苛刻了,皇太极估计很难答应下来,真答应了,满清估计也离死不远了。
        “你的要求太高了,完全是要逼死他们,降一降吧。”
        “条件不能改,不过我们可以拿出部分物资当做补偿。”
        “什么物资?”
        “除了粮食,布匹、食盐、日用杂货都行。甚至铁器也不是不能考虑,就看皇太极有多大诚意了。”鲁若麟将铁字咬得很重,证明绝对是铁,不可能是钢,不会对金州军造成太大威胁。

第435章  多尔衮即位
        如果加上这个条件,陈新甲觉得还是有得谈的。
        谈判嘛,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只要不是太离谱,双方诉求差距太大,总会有达成妥协的可能。
        不管鲁若麟出于什么考虑同意与清军休兵,这对陈新甲总归是一件好事,至少他可以昂首挺胸的回京师去,把脑袋上的鲁党帽子摘掉了。
        陈新甲觉得鲁若麟提出的几个要求也不是没有谈判的余地。
        满清不光自己有战马,还可以从蒙古那边获得战马,拿出一万匹给金州军也不是不可能,毕竟金州军也没准备白嫖,可以拿东西换嘛。
        至于满清境内的汉人奴隶,能够放回去的早就回去了,剩下的估计也没多少。而且多是汉军的家属,愿不愿意回去还两说呢,这个只好慢慢谈了。
        至于各自地域的划分,金州军也没有狮子大开口,基本是以现在各自控制的地域为基础划分的,最多是将双方的中间地带划到了自己怀里。这个应该也不难谈下来,毕竟现实情况就摆在那里,满清要是有能力收回自己的地盘也不至于向朝廷投诚了。
        对于金州军最后要求放开牲畜贸易,估计满清求之不得。
        满清现在的情况,根本养不活那么多的牲畜,能够用牲畜换取急需的生活物资,这根本就是天大的好事情。
        最大的事情有了眉目,陈新甲的心情大好,安排人快马将金州军的要求告知满清,然后悠哉悠哉的开始在辽南四处转悠,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辽阳,皇太极行宫,此刻四步一岗五步一哨,空气中充满了肃杀的味道。
        满清的重臣们此刻都云集在此,连留守盛京的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也来了,而且是快马加鞭的赶过来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满清的擎天之柱皇太极不行了。
        皇太极的身体原本就不太好,最近又亲自前往海州、辽阳跑了一趟,舟车劳顿之下身体愈发不堪了。加上局势艰难,皇太极劳心劳力,终于油尽灯枯了。
        皇太极强提着一口气没走,是因为多尔衮还没来,他不放心。
        虽然皇太极已经留下了圣旨,一旦他去世就立多尔衮为继任者。但是他担心有些人不服,不肯承认这个事实,引起满清内乱,比如豪格。所以他想当众宣布这个事情,让满清的政权可以顺利交接。
        皇太极的寝宫内,满清皇室的重要人物们齐聚一堂,皇太极躺在床上,昔日圆圆的胖脸也消瘦下去了,面色更是蜡黄,整个人死气沉沉,唯有一双眼睛依然不时迸射出锐利的光芒。
        “朕时日不多了,现在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大清的前途。所以朕决意在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多尔衮,你们意下如何?”
        涉及皇位传承,在场众人不敢出声,生怕一个应对不对后患无穷。豪格更是面色铁青,咬着牙满腔怒火却无从发泄。
        作为当事人多尔衮肯定不能无动于衷,连忙跪倒在地,嚎哭道:“皇上,臣弟何德何能敢当此大任。况且皇上子嗣繁多,大可择其一继承大位,臣弟发誓尽心尽力辅佐,有违此誓必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