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639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鲁若麟也一直在想办法加强马匹的引进,除了要扩大骑兵的规模外,鲁若麟更想将金州军变成机动化的部队。
        在没有机械动力之前,马匹是唯一能够快速机动的动力。鲁若麟不需要将所有的士兵都训练成骑兵,但是可以将他们变成骑马步兵。
        一旦这个想法达成,金州军的战斗力将会有一个极大的提升。
        想要实现这个想法,源源不断的马匹供应是非常关键的。
        现在金州军的马匹主要来源还是靠的蒙古,从关宁军转手过来的。但是这个渠道并不是很牢靠,特别是在金州军和朝廷的关系变得微妙的情况下,随时都有可能影响马匹的输入。
        这种情况下,多一个马匹的来源渠道当然是非常好的。
        岳托虽然明知道卖马匹给金州军完全是饮鸩止渴,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真的没有什么拒绝的筹码,满清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实在太少了,基本上除了牲畜就没有什么了。
        吴朝杰提出的四个条件通过了两条,剩下的两条分歧太大,一时之间也谈不下来,只能慢慢磨了。
        好在大家都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是谈判这么容易达成就不能称为谈判了。
        鲁若麟和陈新甲虽然没有参与谈判,但是一直在关注着谈判的进展。特别是陈新甲,对于谈判最好能够早日达成抱有很高的期望。
        好在虽然有些波折,但是整体的大方向还是比较乐观的。
        在满清与金州军进行谈判的同时,洪承畴也来到了盛京城,代表朝廷为皇太极吊丧。
        多尔衮对洪承畴还是很重视的,亲自出城迎接,给足了洪承畴面子。
        这是满清叛出大明之后,第一次有重量级的官员来访,特别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满清上下都非常重视。
        洪承畴进城时仔细打量了一下盛京城,虽然规模也不算小,但是气氛非常压抑,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
        气运这个东西真的很玄妙,对个人来说是如此,对国家同样适用。
        想当初满清可是潮气蓬勃、气吞万里如虎,国运上升的势头非常明显。但是自从与金州军交手之后,满清的气运被生生打断,猛然开始走下坡路,落到现在连生存都出现了威胁。
        战场上的失败体现在民众的身上就是犹如被抽走了精气神一般,开始变得茫然和颓废。
        虽然多尔衮极力表现出自己的自信与霸气,但是洪承畴还是从他身上窥见了一丝丝软弱与彷徨。
        洪承畴在皇太极的灵前上完香,走完吊丧的流程之后,就回到驿馆休息,准备参加多尔衮为他举行的晚宴。
        满清毕竟还没有完全建立儒家的那一套礼仪制度,对于国丧期间晏饮并没有什么太多的限制。
        “皇太极确实是个人物,竟然够将皇位传给多尔衮而不是自己的儿子,难能可贵啊。”礼部郎中徐天佐感慨道。
        作为朝廷派遣的吊丧副使,他是此行里唯一能够和洪承畴说上话的人。
        “皇太极是个明白人,要是真把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只怕这清国离灭亡也不远了。不过,从现在的情况看,即使多尔衮天纵英才,也挽回不了鞑子的颓势,这清国是再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来了。”洪承畴感叹道。
        “这也是好事,鞑子不行了,辽东这边也可以安定下来,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徐天佐经历过几次鞑子入关抢劫,那种事情实在是不想再有下一次了。
        “只怕难啊。金州军势大难制,只怕比鞑子更难对付。”洪承畴满脸的愁容。
        说实话他一点都不想和鞑子合作,毕竟鞑子劣迹斑斑,对大明造成的伤害实在太大了。朝廷如此颓废,固然有自己的因素,但是鞑子频繁入侵肯定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想要一下子让大家放下对鞑子的成见,其实比较困难。
        不过世事变化无常,面对不断壮大的金州军,内心极度惶恐的朝廷不得不放下与鞑子的世仇,暂时联合起来抵抗金州军的压力。
        洪承畴经常想,要是金州军是朝廷的兵马,鲁若麟对朝廷唯命是从该有多好。那样的话别说鞑子了,中原那些叛贼只怕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可惜以洪承畴对鲁若麟的了解,心高气傲的他对朝廷表面恭敬,其实内心里是非常瞧不起的。
        当然,鲁若麟也有瞧不起的本钱。不说实力强悍的金州军,仅仅是鲁若麟牧民理政、治国生财的本事,就足够甩朝廷那些大人们几条街了。
        洪承畴一直担心,要是朝廷还不能将内政理顺,按照金州军的发展速度,搞不好哪天就要改天换地了。
        而且这个时间绝对不会太长,至少洪承畴相信在有生之年很有可能看到。
        “金州军啊,确实是个麻烦。”徐天佐符合道。
        虽然现在朝廷与金州军的关系不太好,但是比起满清,徐天佐还是喜欢金州军更多一点。
        不说同为汉人苗裔,至少金州军还没有做出什么公开违背朝廷旨意的事情,反而为朝廷做了不少好事。如果不是因为实力太强终于引起了朝廷和皇帝的忌惮,说不得大家都想抱一抱这个大粗腿呢。
        对于像徐天佐这样的官员来说,家族和个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朝廷和国家无非是让他飞黄腾达的一个平台而已。真要是改朝换代,只要不是运气太背,像他这样的官员说不定还能继续享有富贵。
        徐天佐不过是一个打工仔,朱老板不行了就换个鲁老板,说不定还能高升呢?
        要说有可能替代朱明的势力中,大家对金州军的印象是最好的。虽然鲁若麟有轻视文人的毛病,但是鲁若麟守信用、讲规矩,这点比那些反贼们强太多了。
        大家嘴上不说,但是对于鲁若麟的治国能力还是非常佩服的,这点李自成那样的反贼拍马也赶不上。
        文官怕乱世,这个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华夏史书上历次改朝换代哪个不是经历了腥风血雨,前朝权贵能够得善终的又能有几个?所以在乱世之中能够为家族后代寻一方乐土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随着金州军北伐获胜,世人对金州军的前途更加看好,一些敏锐的世家大族开始为自家寻找退路,纷纷将家族子弟和产业向金州军转移。既有狡兔三窟的策略,暗中又何尝不是抱有提前投资的想法。
        徐天佐家族就是这个情况。
        徐家已经偷偷把徐天佐的两个儿子,以及一个弟弟送到了辽南,为家族建立一个新的基地。
        从目前来看,进展还不错,徐家已经在辽南初步站稳了脚跟。所以徐天佐内心深处对金州军是非常有好感的。
        “一旦与鞑子议和成功,朝廷就会调我南下剿匪,希望这段时间金州军能够安分守己,为朝廷恢复元气争取一点时间。”洪承畴只能希望鲁若麟能够继续隐忍下去,给大明一点喘息的机会。
        “金州军想要消化掉新占的地盘,起码也要个一年半载的。只要大人尽快平定中原匪乱,金州军就不敢轻举妄动。”徐天佐也是有几把刷子的,不全是酒囊饭袋。
        “但愿如此吧。”洪承畴言不由衷的说道。
        平定叛乱后回师就能震慑住金州军?别搞笑了。即使是关宁军现在满员齐编,洪承畴也没有自信可以挡住金州军的进攻。
        这几年洪承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金州军情报的收集,虽然很少有绝密情报,但是一些基本的情报还是可以收集到不少的。
        所谓无畏源自于无知,知道的越多,洪承畴对金州军越恐惧。
        也就是鲁若麟稳扎稳打惯了,否则以金州军的实力,造反攻陷京师完全可以轻松做到。
        鲁若麟不这样做,在有识之士看来,肯定是所图甚大。
        以鲁若麟现在的权势和地位,以及滔天的财富,除了那个最高的位置,还有什么能够值得他花费这么大的心思?
        这才是朝廷恐惧金州军的根源。
        洪承畴知道如果金州军造反,仅凭朝廷的实力,或者说仅靠关宁军是肯定挡不住的,所以朝廷才会这么快决定接纳满清的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