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643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主子,我大清不过是一时遭受挫折,只要主子还在,大清绝对还有君临天下的那一天。”范文程抹了抹不存在的眼泪,在那里表忠心。
        “说的好,要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样,何愁我大清大业不成。”多尔衮满意的点点头,“这样,也不用等到明年了,明天就把那些汉军家属送到铁岭去,早点为明年的开荒做准备。让汉军也跟着过去,也好有个照应。”
        范文程大惊,“主子,这眼看就要入冬了,现在出发,只怕多有不便啊。”
        “没事,我下拨一些御寒衣物和粮食给你们,保证让你们安安稳稳的过冬。”多尔衮大度的说道。
        范文程知道满清的情况,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哪里有多的给汉军和家属,能够发一点就不错了。
        但是这个时候范文程根本不敢反驳,只能硬着头皮接令,“喳。”
        多尔衮之所以现在就想将汉军赶到北面去也是有自己的顾虑。
        因为金州军的强势,满清再想用汉人做奴隶已经开始面临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是现实层面的,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唤醒了汉人奴隶们的反抗意识。
        以前满人主子们对汉人奴隶可以予取予夺、生杀由心,不会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但是在知道金州军对于有重大劣迹的满人,特别是虐待杀害汉人的满人全都是严惩不贷之后,大部分满人主子们再也不敢肆意妄为了。
        鬼知道哪天金州军就会杀上门来,要是秋后算账算到自己头上岂不是倒了大霉。
        基于这样的心理,满清境内的汉人奴隶处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没有靠山的,埋藏在心底里的反抗基因又开始萌芽了。
        面对这种情况,满清自然是希望能够将那些汉人奴隶与金州军隔得越远越好,最好是金州军够不着的地方。
        加上满清现在物资确实比较紧张,供应满人都有些吃力,更加无法顾及到那些汉人。所以范文程的想法正中多尔衮下怀,借这个机会将汉人都调到北方去。
        只要这些汉人们到了北方,多尔衮并不担心这些汉人弄出什么动静来,大清的铁骑对付金州军有心无力,但是对付那些汉军和汉人奴隶还是绰绰有余的。
        至于这些汉人百姓会不会死在路途上,或者死在缺衣少食的铁岭,这些多尔衮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说到底,满清从来就没有真正重视过那些汉人,从头到尾不过是利用罢了。现在汉人的利用价值大大降低,自然就会被满清抛弃。
        当然,如果这些汉人坚持下来了,并为满清开垦出了农田,满清肯定更加喜欢。
        当范文程将多尔衮的命令传达下来之后,孔有德、尚可喜以及一帮汉人大臣的心顿时拔凉拔凉的。
        只是到了这个地步,他们已经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大家有关系的将关系用起来,多带些粮食和工具过去。这个时候也不要再舍不得手里的那些钱财了,能买多少是多少。要是还拧不清,我们不是冻死、饿死在铁岭,就是被手下的那帮儿郎们生吞活剥了。”
        尚可喜阴沉着脸,说的话得到了在场众人的认同。这个时候,能够救他们的也只有自己了。

第443章  洪承畴大败
        满清汉军在多尔衮的一声令下,除了少数精锐的火枪兵、炮兵被留了下来,其他的人连同家属开始向北面的铁岭进发。
        多尔衮还是兑现了部分承诺的,粮食给的不多,但是御寒的皮毛发下了不少,让这些汉军的处境稍微好了一些。
        孔有德、尚可喜他们确实将大半家产都拿出来购买物资,只是相对于十多万的汉军及其家属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他们还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粮食问题。
        人到绝境的时候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有多能干。
        为了筹集粮食,孔有德他们彻底放开了自己,进山林打猎、下池塘河流抓鱼,采野果、挖野菜,只要是能吃的东西他们都没有放过。
        原本这样的行为在满清是被严厉制止的,那些都是主子们的财产,奴隶们是没有资格随意使用的。只是现在的情况下,满清也不想把事情做的太绝,全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没看见。
        说到生存能力,汉人确实非常强悍,只要不是一无所有的荒地,他们总能找到一些吃的。再说秋天的辽东大地,仔细淘一淘还是能淘到不少东西的。
        这些汉人不是流民,是有组织的队伍,集体采集食物,再集中分配,效率要比单打独斗高得多。特别是辽东的河流与沼泽地里,有不少鱼获,也是最容易获取的食物,使得孔有德他们能够熬过这个艰难的冬天。
        即便如此,这些汉人在铁岭开荒的过程中依然损失了很多人手,几乎有一小半人饿死、冻死、病死。不过他们留下的成果却是铁岭到安乐洲之间数十万亩的良田,成为了满清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
        汉人就是这么悲哀,也是这么神奇。
        在大明、金州军、满清达成协议,辽东局势暂时平静下来的时候,中原战事却愈演愈烈,大有不可收拾的样子。
        李自成在攻破开封之后,将河南之地纳入囊中,并在襄阳称王。紧接着又击败了前来讨伐的孙传庭,声势愈发高涨。
        李自成得势不饶人,继续西进潼关,孙传庭不敌,向朝廷告急。
        此时朝廷能够调动的兵马并不多,退守徐州的卢象升手上原本还有几万兵马,只是随着时间日久,朝廷的粮饷迟迟没有动静,林镇远也供应不起庞大的军需消耗了。
        最先坚持不住的是关宁军的马科,最先带着兵马回了山海关,紧接着宣府镇的杨国柱也不得不告辞离开,卢象升手底下只剩下了林镇远的兵马了。
        即便情况如此恶劣,卢象升依然没有放弃希望,他除了不断向朝廷讨要钱粮,也向江南的世家大族们化缘,只是收效甚微。
        “末将拜见督师。”
        “起来吧。”
        “谢督师,不知督师唤末将前来所为何事?”林镇远来到卢象升的住所,张口询问道。
        “这是朝廷的邸报,你看看吧。”卢象升脸色难看的说道。
        林镇远疑惑的结果邸报,仔细看了看,大吃一惊的说道:“洪大人要带兵南下了?”
        “是啊,封兵部尚书,带十万关宁军南下,好大的手笔啊。”卢象升酸酸的说道。
        “十万关宁军南下?辽东不要了吗?”林镇远有些疑惑。
        “你不知道,满清已经臣服了,这次还派了两万清军随洪承畴南下剿匪。”卢象升长叹一声。
        “满清投降了?”林镇远大喜。
        林镇远这边只知道金州军北伐势如破竹,清军一溃千里,并不知道朝廷从中插手了。
        “不是投降,是多尔衮去帝号臣服朝廷。”卢象升摇摇头。
        “就这样完了?”林镇远哑然。
        “至少明面上是这样的,至于有没有其他的条件本官就不知道了。”卢象升相信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单单是一个鲁若麟就不是那么容易搞定的。
        “关宁军入关,这仗还有得打啊。”人的影树的名,关宁军威名赫赫,大家都认为对付李自成应该有很大把握。
        “是啊,有得打了。朝廷这次是铁了心了,不但让洪承畴统领关宁军和满清骑兵,还令其有权调令河南、山东等地的兵马,可谓大权在握啊。”卢象升怅然道。
        “啊!那督师您呢?”林镇远愕然。
        “我?作战不力,降为四川巡抚,去对付张贼献宗。”卢象升自嘲道。
        林镇远这个时候除了沉默不语,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镇远,带着你的人马回松江去吧,否则晚了洪承畴不会轻易放你离开的。”卢象升心灰意冷的说道。
        “督师……”林镇远欲言又止。
        “此番出征幸亏得你相助,否则我只怕早就束手无策了。可惜最终还是功亏一篑,没能消灭李贼,连带着让你也白辛苦一场,你的这份情义我只能以后再报了。”卢象升歉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