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685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下,也没人来询问为什么他们就不走了,来安知县也很默契的没有赶人,反而非常殷勤的好吃好喝招待二人。
        来安知县知道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节,有黄得功和刘良佐的兵马在,来安的安全也会有保障一点。何况,将黄刘二人留在来安,也是南京城里贵人们的意思。
        这一天,天色已暗,一行人悄悄的进入了来安城外的军营。
        早就得到消息的黄得功和刘良佐在征辟来的一间大宅院,现在的中军大营中摆好了宴席,准备招待来客。
        等到来客跨进大厅,黄得功和刘良佐连忙上面行礼:“世子好,未能出迎,还请见谅。”
        “无妨,非常时期,小心点总是好的。”来客毫不在意的挥了挥手。
        “世子里面请。”黄得功微微躬身,来客当仁不让的坐在了主坐上,显得非常自然。
        来人赫然是应该在南京的魏国公世子徐文爵。
        魏国公府在江南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朝廷长期让魏国公府统领南方的军队,是朝廷维持南方统治的核心力量之一。黄得功和刘良佐这些武人从小就对魏国公府非常敬畏,所以虽然现在手握兵权,面对魏国公府的未来主人,依然非常恭敬。
        “两位将军都是聪明人,自然应该明白我来此的目的,不知道你们考虑得怎么样了?”徐文爵一点客套都没讲,上来就直接逼宫。
        “世子,兹事体大,我等不得不小心啊。”黄得功赔笑道。
        徐文爵在来之前,已经派人与黄得功和刘良佐通过气了,只是黄得功和刘良佐一直态度暧昧,迟迟没有答复。徐文爵心急之下只得亲自冒险前来,决心说服他们加入反鲁若麟的队伍中。
        “如今鲁若麟众叛亲离,天下有志之士尽皆起来讨伐,大势已成,二位还在等什么,要是再迟疑下去,只怕会悔之晚矣啊。”徐文爵痛心疾首的说道。
        “我等是朝廷军队,没有朝廷的命令,怎可自行其是?”刘良佐依然在找借口。
        “我来之前,马阁老有话让我带给你们。”徐文爵知道他们之所以犹豫,并不是有多么的忠君爱国,不过是嫌好处不够。
        “不知马阁老有何吩咐?”对于自己的老上级马士英,黄得功和刘良佐还是很给面子的。
        “马阁老让我告诉你们,一定要心存大义,忠心皇上,为朝廷分忧,为皇上解难,这才是我大明武人该有的样子。若是尔等能够拔乱反正,日后朝廷自然不会吝啬赏赐,可保你们子子孙孙荣华富贵。”
        徐文爵已经说的非常露骨了,但是黄得功和刘良佐依然不为所动。
        空口白话谁不会说,没有白纸黑字的承诺,他们绝对不会听命行事。
        这次的事情对黄得功和刘良佐来说是难得的机会,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不趁机把好处捞足了,岂不是傻。
        “可有马阁老书信?”黄得功问道。
        “来是太过仓促,未曾有书信。”徐文爵摇摇头。
        这种刀口舔血的事情,马士英愿意表态已经不错了,不到最后关头肯定不会留下证据的。
        “没有书信啊,这个只怕就难办了。”刘良佐一副为难的样子。
        徐文爵脸色顿时有些难看,阴着脸说道:“难道你们认为我是撒谎不成?”
        “不敢,世子是何等尊贵的人物,肯定是不会撒谎的。但是没有真凭实据,我们很难说服底下的兄弟们啊。”黄得功死皮赖脸的叫苦,让徐文爵知道不拿出一点真东西,只怕很难说服他们二人立即出兵的。
        徐文爵之所以如此看重黄得功和刘良佐,是因为二人的军队是江南除左良玉之外唯一比较有战斗力的。虽然那些造反的卫所兵声势浩大,但是南京城里的勋贵们并不放心,毕竟卫所兵的战斗力有目共睹且历史悠久,实在让人太不放心了。
        任何一支军队都需要有一个有战斗力的核心队伍,否则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经不起任何激烈的战事。而黄得功和刘良佐的队伍就是南京勋贵们为那些卫所兵寻找的主心骨,毕竟二人的军队长期与农民军作战,算是非常有战斗经验,有战斗力的了。
        虽然南京城里的安人数不多,两万老兵加上五万左右的新兵,在人数上看似出于巨大的劣势之中。不过但凡了解安以往战绩的人,都不会对安掉以轻心。
        要不是因为左良玉吸引走了安的绝大部分兵力,并且反叛的卫所兵人数众多,那些不满鲁若麟的人未必敢这样明目张胆的跳出来。
        想要与安这样经历过战火的军队硬碰硬,没有一点拿得出手的军队,胜算实在不大。
        而黄得功和刘良佐明显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不愁自己卖不出一个好价钱,就等着朝廷那帮人开价了。
        “黄得功、刘良佐,接皇上密旨!”徐文爵突然起身,一脸的严肃。
        黄得功和刘良佐也是非常惊讶,连忙起身在徐文爵面前跪下。
        徐文爵非常慎重的从怀中拿出一张绢布,正声念道:“朕素闻靖南侯、广昌伯忠义无双,为国征战,立功无数。此次朕登基之事,两位爱卿也全力相助,可见赤诚之心。今朝廷有权臣当道,无视朝廷律法,目无君上,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此朝廷危难之际,望两位爱卿能够以朝廷为重,进京惩处不恭之臣,恢复朝廷之权威。两位爱卿忠肝义胆,进京之后朕必不吝赏赐,与卿等留一段君臣佳话。”
        “臣等遵旨,必为皇上铲除不恭之臣!”黄得功和刘良佐连忙磕头领旨。
        黄得功恭恭敬敬的接过密旨,上面的字绝大部分都不认识,更别说上面盖的那个章是啥了。事后,黄刘二人还要找信得过的文人帮忙掌掌眼,至少确定一下真伪。
        不过既然是徐文爵拿出来的,想必不会有假,否则最后大家都讨不到好。
        黄得功和刘良佐要的就是这么一个东西,有了这个密旨,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加入到讨伐鲁若麟的战斗中,并保证最后能够获得他们应有的利益。
        虽然密旨不是正式的圣旨,但同样是皇帝老子说的话,总不能食言而肥吧。
        “世子,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还请示下。”既然拿到了想要的东西,黄得功和刘良佐就不再矫情了,毕竟他们留在来安不走,就是抱着返回南京城,获得更多好处的意图。
        “两位将军请立即南下滁州,与那里的大军汇合,并听从指挥,南下京城,一举铲除逆贼!”徐文爵厉声喝道。
        “滁州那边我等该听从谁的命令?”黄得功眯着眼睛,有意无意的说道。
        在黄得功的眼里,滁州那边的都是一群废物,只有他做主才算正常,岂能听从那些废物的领导,好歹他现在也是一个侯爷了。
        “滁州目前主事者为诚意伯刘孔昭,你们二人需听命于他,现在他已经是皇上密封的大将军,统领南京周边所有军队,切不可意气用事。”徐文爵慎重的叮嘱道。
        “诚意伯啊,也还行,本侯领命就是。”虽然黄得功的爵位比刘孔昭要高,但是人家是老牌勋贵,不是自己这种新起勋贵能够比的,所以勉勉强强接受了这个命令。
        何况黄得功久经战事,自然知道大战不光是靠士兵,还有粮草物资更是关键,这点上自己拍马也赶不上刘孔昭这些人,所以屈居其下也非常正常。
        “世子在江南威望甚高,人人敬仰,何不担任这个大将军,想必追随者会更多一些。”刘良佐不解的问道。
        “家父还在南京城,要是我担任这个大将军,只怕家父难逃毒手啊。”徐文爵一脸的可惜状。
        “原来如此,实在是可惜了。世子一片孝心,让人佩服。”黄得功点点头。
        其实徐文爵根本就不想当这个大将军,毕竟目标太明显了。而且即便事成了,魏国公府能够得到的利益也有限,与风险完全不匹配。
        魏国公的爵位已经是最顶级的了,功劳再大也不可能封王。只要能除掉鲁若麟,拿回曾经的权利,徐文爵就已经满足了。至于其他的功劳,让给别人去争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