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706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众所周知,江南一直是我大明的纺织中心,苏州更是其中的翘楚,每年生产的布匹行销大江南北,甚至海外。除了纺织,瓷器、茶叶等也是我江南的拳头产品,江南繁华富庶多有依仗这些商品。”
        “瓷器和茶叶这个不用说了,应该没有人可以夺走江南在这两个领域内的统治地位。”
        “但是这些年,随着我们安崛起,纺织业的中心已经开始向安转移。江南已经从布匹的生产者变成了原材料的提供者和布匹的购买者。这其中,除了安的生产设备更加先进之外,纺织工厂大型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的。”
        王福来的话戳中了在场商人的痛处,要是可以织布,谁愿意当原料供应商啊。问题是现在织布在成本上竞争不过安,即使能够偷学到先进的技术,但是想要像安那样在江南组建超级工厂,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无论是本土大势力还是官府,对于大型工厂都持警惕态度。而中小家族,根本没有那个实力建设大型工厂。
        宗族、礼法是乡绅和官府统治百姓的基础之一,在宗法和礼法的约束下,百姓就是乡绅和官府的工具。但是一旦大型工厂建立,百姓通过在一起共同劳动,很容易就聚集在工厂主身边,形成一个以工厂主为核心的新的利益群体。
        这就与乡绅和官府的利益有了冲突,特别是大型工厂动辄几千上万人,一个不好就会引起社会动荡。官府既不能从工厂得到税收方面的好处,又要承担可能的动乱隐患,傻子也知道对于建设工厂该持什么态度。
        但是没有大型工厂,成本就降不下来,这个问题大家基本已经有了共识。所以江南的商人们才会热衷于到济州岛和辽南去建设工厂,或者在上海的开发区里划一块小地盘。
        别看上海的开发区地盘很小,但是经济却非常活跃,那里的地价已经翻了十倍不止,依然是一地难求。现在安统治了江南,不知道又会有什么利好,这些商人们非常期待。
        “江南有充足的纺织原材料,更有数不尽的熟练织工,具备建设大型纺织工厂的一切先决条件。所以,这次我们决定在江南建设十个大型纺织工厂,如果运行良好,我们还会继续扩建,直到所有人都可以穿上质优价廉的服装。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天下人再无寒冷之忧,人人有衣穿。”
        即使是为了赚钱,也要为自己的事业找一个崇高的目标,这样才会显得高尚不是。
        随着王福来话音刚落,在场的商人们立马炸了锅,顾不得什么会议礼仪了,马上开始交头接耳。一个人的声音不大,但是人一旦多起来会场上顿时一片嗡嗡之声。
        “诸位要是有什么疑问可以尽管提。”王福来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让与会的人参与谈论。
        当然,不是任何人都敢主动站出来的,没有一定的实力和地位这个时候主动发言就是自取其辱。
        坐在最前排的一群人相互看了看,最后由苏州纱行的关行首站起来问道:“王司长,不知道这是个工厂的建设是什么章程?是否像济州岛一样为安独有?”
        随着关行首站起来,马上就有工作人员跑到王福来身边,低声在他耳边介绍关行首的身份和背景。
        “原来是关行首,失敬失敬。”王福来拱了拱手,一点都没有官架子,反倒像个做生意的老板。
        “江南与安治下不同,所建工厂也不会由安一家独有。按照目前的方案,工厂将会采取股份制,持股方分别是安、地方官府,以及有实力、有意愿参与的社会贤达。”
        在场的商人们马上就激动了,关行首更是迫不及待的问道:“王司长,不知道这个股份如何分配?”
        对于股份制,这些商人们已经不陌生了,反而有越来越多的商号开始采用股份制。股份制的精髓就在于谁的股份多谁就有话语权,或者说那个势力的股份超过五成,就可以在这个商号一锤定音。
        “安占股五成一,官府占股半成,其余的由江南贤达们认购。”王福来说出了预定的方案。
        安占股五成一,那就是有绝对的控股权,这点想来也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了。比起以前安一个人吃独食,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了,甚至有点惊喜。
        官府占股半成,这个虽然有点出人意料,但是想想也觉得在情理之中。江南毕竟不是安的熟地,想要完全掌控还离不开地方官府的配合与支持,至少目前还改变不了现状。
        也难怪巡抚大人和苏州知府会来站台,一来是给安国公鲁若麟面子,二来是因为安国公这次是来给官府送钱来的。
        安这钱送的与以往不一样,以前的商人都是向巡抚或者知府老爷本人送钱,一旦这个位置换人了,钱就白送了。
        安的钱送的是巡抚衙门或者知府衙门,不管人怎么换,钱都是留在衙门的。至于这个钱两个衙门怎么分配,怎么花,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安暂时是不会干涉的。
        留给江南商人的股份有四成多,如果再加上十个工厂这个数量,已经是一块了不得的肥肉了。
        “王司长,工厂的股份如何认购,可有章程?”关行首眼中充满了狂热。
        “我们会根据各个工厂投入情况的不同,制定每份股份的指导价,这个可以慢慢来。不过,我们希望工厂的股东除了有钱,还要有纺织行业的相关资源。比如土地、工人、原材料渠道等,我们也会优先考虑将这些人吸纳为工厂的股东。诸位要是有意,也请整理下手头的资源,到时候可以参与股份的投标。”
        王福来的话让那些家族里有纺织产业的人欣喜如狂,虽然投标什么的实在是太讨厌,不能暗箱操作,但是这也代表着自己的机会不会被别人抢走。
        其他没有从事纺织业的商人们不免有些失望,不过王福来接下来的话让他们再次激动起来。
        “除了纺织工厂,安还会在江南开设水泥厂、钢铁厂、造船厂等,总之一句话,江南的好日子马上就要来了!”
        王福来张开双手高呼道。

第486章  鼓动
        王福来的话让现场先是一片安静,马上就变成了震天的欢呼,大家完全没有顾忌这是一个多么严肃的场合。
        钢铁厂、水泥厂、造船厂等,这可是安的另外一个赚钱机器。特别是钢铁厂,安的冶铁技术当世一流,不知道为安创造了多少利润,也是安能够如此强盛的基础之一。
        “江南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也非常光明,但是想要实现这一切,一个安全的生活和生产环境是必不可少的。”王福来突然话题一转,将话题从建厂变到了治安上。
        “工商业想要发展,一是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二是要有一个便利、安全的运输渠道,二者缺一不可。在坐的各位有不少也是在安治下有产业的,应该知道我说的没错吧?”王福来笑着问道。
        “没错,咱们做生意的就怕治安不好、土匪劫道,在安治下就没有这种担心。”马上有人出声应和,气氛也比刚才活跃了一些。
        “所以,江南想要发展,第一步不是建工厂,而是剿匪,是整顿治安。否则今天刚把工厂建好,明天就被人一把火烧了。今天刚把商品卖出去,明天就被土匪劫走了。不但会损失钱财,而且会丢掉性命,我想你们都不想遇到那样的惨事吧?”王福来开始带起了节奏。
        “不想!不想!”底下的商人,特别是那些中小商人发自内心的高呼起来。
        治安不好,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他们这些中小商户。他们不比那些大商家,自卫的能力还是要弱一些。
        虽然经商的利润比较可观,但是风险也是极大的,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来自于安全。在这个时代,有太多的因素让一个商人血本无归,甚至人财两失。所以商人们是最渴望环境安定的人,对于安的治安整肃行动也最支持。
        “大家应该已经知道了,安对于太湖的剿匪行动已经开始了。但是仅凭安一家之力,想要在短时间内扫清太湖匪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需要你们的鼎力相助。安的原则很简单,哪个地方的匪患先扫除,哪个地方就先开始建设。安的工厂数量有限,一旦达成建设目标,短期内是不可能再建设的,所以请大家珍惜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