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708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王福来的话让这些商人们哈哈大笑,非常的愉悦,明显说到他们心坎上了。
        “我们安与朝廷是有不同的,熟悉我们安的人应该比较了解。这里我不怕丑话说到前面,江南百姓交的钱我们肯定不会都用到江南,其他地方我们也要兼顾。毕竟我们安的任务还很重,北方没有平定,湖广、四川也等着我们去收复,这些都需要江南的钱粮来支撑一二。”
        “不过我们安绝对会珍惜江南百姓交上来的每一文钱,不敢有丝毫的浪费。用这些钱,我们可以在江南建工厂、修水利、通道路、除匪患,还可以济贫扶弱、广建学堂,让每个江南子弟都可以有书读,让每个江南百姓可以幼有所依、老有所养。”
        “而安的军队则会用江南百姓的供养,重新收复失地,开疆拓土。凡安所到之处,就是我们江南商品的贩卖之地,还有数不尽的物产可以用来回馈江南士民。”
        “当然这一切想要实现并不容易,但是我们只要开始行动起来,我相信终有一天梦想也可以变成现实!”
        王福来这个昔日的小账房先生,现在也可以夸夸其谈了,可见这些年的成长有多么巨大。
        王福来说得天花乱坠,好像梦幻中的世界,但是众人并没有觉得他是在撒谎。因为安已经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廉洁,以及对钱财的高效利用率。
        与朝廷相比,安在钱财方面无疑要可信得多。

第487章  开始剿匪
        “说得好!”徐会长带头鼓起了掌,会场中立马掌声一片。
        话说鼓掌这个表达方式也是从安传出来的,很快就已经风靡大江南北了。
        等到掌声渐渐平息,依然是宜兴商会的陈会长开口了:“王司长,安的诚信我等是相信的。只是建工厂、修水利、通道路,每一项都耗费巨大,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不知王司长可否为我等说说安的章程,也好让我等方便配合。”
        陈会长说的好听,其实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在场的都是在尔虞我诈的商场摸爬滚打惯了,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和可行性,想要得到他们的真正支持还是很难的。
        “这个自然要说与江南父老们知晓。”王福来点点头,“江南接连两场大战,最终我安大获全胜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吧?”
        在场众人点点头,正是因为安打赢了这两场仗,江南之地才算真正落入安手中。这些权贵和商人们才会如此听话的来到苏州,武力是这一切的前提。
        “这两场大仗,我军抓了近百万俘虏。对于如何处置这些俘虏,安上下曾经有过分歧。”王福来说到安的一些机密,顿时引起了众人的兴趣,像听故事一样的好奇。
        “有人认为这些俘虏都是叛军,应该全都杀掉,免得浪费安的粮食。”王福来的话还没说完,就让在场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可是上百万人,要是都杀了就实在太恐怖了。要知道当初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就背了几千年的骂名,要是安真杀了这些俘虏,只怕想要掌控江南就难了。
        “当然,杀俘不祥,即使再困难,我们安也不会干这种事情。不过,放着这么多俘虏不管也不行,所以我们安决定将这些俘虏利用起来,让他们为江南的百姓修桥补路,也算弥补他们罪孽。”
        王福来的话立马让现场再次骚动起来。
        百万免费劳动力,这个本钱太雄厚了,有这些免费劳动力在,有啥工程干不成?
        “来松江,这些俘虏的粮食我们松江包了!”
        “凭什么!来苏州,施工材料和工具由我们出!”
        “先来湖州,我们全包!”
        ……
        听到有免费劳动力,这些商人们都坐不住了。
        王福来笑了笑,“不急,不急。俘虏人数众多,每个州县都有。接下来我们可以好好规划一下,需要修建哪些工程。当然,前提是先把匪患解决了。”
        “理应如此,理应如此。”众人连忙应和。
        “这么说的话,诸位对交税是否还有意见?”王福来问道。
        “没有了,没有了,由安收税我们放心。”松江徐家的徐会长带头表态。
        巡抚大人看着徐会长,眼珠都快瞪出来了。徐家居然同意交税,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想要这些权贵们交税有多难,巡抚大人深有体会。别看在场的都是商人,但是每一个背后都有一个家族,或者一个官员支撑。没有背景的商人,根本没有资本坐在这里。
        这些商人及其背后的家族有多富有就不用多说了,但是他们从来不会向朝廷交税。但凡有敢向他们收税的人,最后的下场都比较凄惨。
        现在安携雷霆万钧之势进入江南,几套组合拳下来,向来强势的江南豪族们居然就投降了。巡抚大人心里酸酸的,很是羡慕。
        在松江徐家带头后,其他的人开始纷纷跟进。
        “没错,安收税我们放心,我们都愿意交税。”
        “交税的问题我们没有意见,还请安尽快颁布章程。”
        “纳税的事情我们义不容辞。”
        ……
        巡抚大人和知府大人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说的比唱得还好听,以前怎么不见他们这么积极,还不是怕安的屠刀,以及被安的好处给收买了。
        “好,好,江南贤达们不亏是通情达理之人,相信在你我共同努力之下,江南的未来会更加光明。”王福来此刻脸上充满了笑容。
        为了让这些权贵们心甘情愿的纳税,安可谓是费尽了脑细胞。
        强制收税不是不行,但是对江南的破坏实在太大,如果可以,鲁若麟还是想用相对平稳的方式将新税法推行开来。目前看来,暂时效果还不错。
        搞定了这些大商人以及其背后的家族,为安收税开了一个好头,但是后续的工作依然非常艰巨。如何计税、收税,并保证公平公正,是安面临的挑战,一个应对不好,就会前功尽弃。
        “关于剿匪的事情,安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悬赏。按照土匪等级不同,设置不同赏金,务必使土匪们无处藏身。”王福来突然又将话题转到了剿匪上。
        “王司长,这赏钱如何设置?”官府为土匪设置赏钱是常有的事,但是一般很少有人能拿到这个赏钱。太湖水匪势大,赏钱少了没人敢冒这个险,毕竟水匪的报复也是很凶残的。
        “普通匪众一个三十两,头目级的五十两,如果是匪首,一个两百到五百两不等。不一定要将水匪擒拿或者杀死,如果能提供水匪确切的消息,协助安将水匪抓获,也能够拿到一半的赏钱。”
        安设置的赏钱不可谓不重,特别是提供消息就有赏钱拿,这一点非常有诱惑力。
        水匪最大的优势就是亦匪亦民,不是熟悉的人根本无法分辨。如果有了这个赏钱,愿意举报的人肯定会不少。
        “这个赏钱太多了一点吧?”马上有人对这个标准提出了异议,平时一般的水匪官府基本是没有悬赏的,只有那些犯下大案要案的土匪才会上官府的悬赏黑名单。
        “太湖水匪众多,究竟有多少大家谁也说不清楚。我们就当有两万人吧,往高了算,平均一人四十两,全部消灭最多不过八十万两。何况根本用不到那么多,真正被悬赏的不过是那些逃跑和隐匿的水匪。花八十万两,就可以还太湖一片安宁,大家难道觉得不值吗?”王福来简单的给大家算了一笔账。
        八十万两对个人或者家族来说确实很多,但是对于整个江南或者安来说就不多了。仔细想一想,好像确实挺划算的,何况还用不到那么多。
        “不知这个赏银从何而来?”有人站出来问到了这个关键问题。
        “安剿匪是为了江南百姓,也是为了诸位商道的安全。既然安已经出人出力了,这笔钱总不至于还要我们出吧。”王福来笑着说道。
        安虽然有钱,但是不该花的绝对不会花的。
        “既然是为了我江南的安宁,松江徐家责无旁贷,我徐家愿意捐银十万两,以充作此次剿匪的军费。”徐家早有准备,既然想要抱大腿,那就抱得彻底一点。十万两虽然多,但是对徐家来说花得绝对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