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718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而且徐班发明的那些东西大多数价值很高,他把那些东西交给安,不用自己操心,每年可以有数千两,甚至上万两的收益,而且是完全合法的。所以懂机关器械在安真的是前途无量,还有钱也是无量啊。”
        说着说着教导员都带着浓浓的羡慕。
        “做机关器械不是奇淫技巧,受人鄙视吗?”这个爱好机关器械的学子呆呆的问道。
        “奇淫技巧?受人鄙视?你去安看看,只要是技术精湛,有手绝活的匠人,哪个不是住着大别墅,年入几千两。而且个个都有官身,受人尊敬。安为什么这么强大?这么有钱?就是因为重视工匠,制造出了众多好东西。”
        “工匠在安是人人都羡慕的职业,每年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拜工匠为师而不得。你要是能力出众,安绝对是你最好的出路。”
        教导员话里带着深深的诱惑,让那个爱好机关器械的学子不自主的咽了一口唾沫。
        接连几个学子都得到极高的评价,气氛一下子就热烈起来,不断有学子问起了自己的专长是否符合安的需求。
        这些人里有医学爱好者、戏曲爱好者、金石爱好者、书画爱好者、树木花卉爱好者,甚至还有兽医、厨子、风水这样的偏门爱好者。
        无论是什么爱好,教导员总能找到其中的闪光点,以及在安中对应的位置。让那些学子们知道自己所学的东西并不是一无是处,还是有用武之地的,无形中极大的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以及对安的兴趣。
        国家大事以及税收问题虽然高大上,但是比起自己的前途,无疑后者更令人关注。
        安的用人标准在国子监的学子中传开之后,立马引起了热议。原本对于自己的前途还比较迷茫或者悲观的学子们似乎看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当然,要他们马上就下定决心投靠安也是不现实的。这可不是简简单单换个东家的问题,鲁若麟与朝廷势同水火,总有一天会分出一个生死,到时候站错了队搞不好是会掉脑袋的。
        所以,这些学子们即使动心了,也需要和家里商量一下的。毕竟事关家族,不能任性的做决定。

第494章  开始收税啦
        安将朝廷的税收数据拿出来证明朝廷落到今天这个地方,权贵和士人不交税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个观点迅速的撕裂了国子监的学生们,并形成了正反两个派系。
        认可并同意安观点的大多为贫寒子弟和中小地主出身的学子,毕竟这些年朝廷的税收确实越来越重了,他们的家庭早就不堪负重了,日子比以前过得还艰难。
        以前他们会把原因归咎为贪官污吏收刮过甚,现在才知道这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国家没钱了,而权贵们霸占了绝大多数的土地却一文钱的税都不交,只能将负担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
        所以一旦那些权贵们交税,国家有钱了,就可以对普通百姓减免赋税,让他们修生养息。
        有了这样的认识,那些贫寒子弟和中小地主出身的学子转变立场就非常容易理解了。他们非但不属于既得利益阶层,反而是当前税法的受害者,既然安改革税法对他们有利,干嘛不支持。
        而继续坚持原来观点,并强调朝廷税法是太祖所制,不能更改的几乎都是大家族的子弟。新税法严重侵害了他们的利益,哪怕明知道安说的有道理,也不会承认的。
        不是死到临头,这些权贵们又怎么舍得放弃手中的利益。这是本性,以前是这样,以后也是这样,哪怕是到了现代社会依然如此。没有一个既得利益阶层会自愿放弃手中的利益,没有外力干涉,他们会将利益握紧到死,哪怕明知道这样做后患无穷。
        或许只有死亡降临的那一刻才会让他们有些许悔悟。
        不仅是在是否免税的问题上国子监学子们产生了分歧,在应不应该到安一展所长的问题上这两帮人同样分歧严重。
        富家子弟衣食无忧,哪怕从国子监出来当不了官,一样可以悠哉乐哉的过一生,未必一定要到安那里去吃苦。何况他们的家族在立场上几乎都不站在安这一边,即使自己有心想要到安实现自己的抱负和野心,也要考虑到家族是否认同。
        贫寒子弟和普通家庭出身的学子们的顾虑就要小很多了,他们如果不能在朝廷里出仕,就要重新谋一条生路,怎么看安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唯一的顾虑就是安究竟是前途远大还是昙花一现,要是加入安之后变成了李自成围城之前进京,那就悲催了。
        对于国子监学生们的情况,只要他们不影响军训,安就不会多加干涉。饵已经放出去了,就看他们上不上钩了。
        安挖国子监墙角的事情最终还是被张慎言发现了,气急败坏的他直接找到了鲁若麟进行诘问。
        “安国公,你必须马上将国子监的学生们都放了!你们居然胁迫那些学生加入安,实在是太无耻了!”张慎言也是豁出去了,开口就豪不留情面。
        “胁迫?张阁老,说话可要讲证据,你哪只眼睛看见我们胁迫那些学生了?我们不过是在摆事实、讲道理,加不加入安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鲁若麟虽然尊重张慎言这个老人,但也不是毫无底线的。
        “即使没有胁迫,那也是蛊惑。没想到堂堂安国公也会用如此低劣的手段来骗人,既然想得到读书人的支持,就应该光明正大的得到他们的认可。蝇营狗苟终究难成大事!”张慎言嘲讽道。
        “呵呵,安一向讲究以理服人,我不过告诉他们,朝廷视他们为垃圾、失败者,我们安这里有广阔的舞台供他们发挥。怎么到了你这里就成了卑鄙之举了?”
        “还有,张阁老,请您记住,我是朝廷册封的安国公、大都督,招揽人才是名正言顺的事情,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你这样气急败坏是什么意思?认为我没有资格吗?”
        鲁若麟反戈一击,让张慎言哑口无言。
        虽然都知道鲁若麟和朝廷不是一条心,但是明面上鲁若麟还是朝廷册封的公爵、大都督,有开衙建府的权利,招揽人才更不在话下。
        除非朝廷宣布鲁若麟为叛逆,否则名义上还真不能指责。
        “国子监学生为朝廷的栋梁之才,朝廷什么时候轻视过他们,安国公可不好血口喷人。而且朝廷选拔官员自有制度,安国公最好是按规矩来。”张慎言矢口否认鲁若麟的说辞,指责鲁若麟程序违规。
        “国子监学生的出仕情况我想张阁老应该很清楚,要是不知道我可以把这些年的情况报告拿给你看,好还是不好咱们用事实说话。至于你说的选拔官员问题,我招的都是幕僚,不是朝廷官员,自然不用朝廷操心了。”鲁若麟好整以暇的回答道。
        “招幕僚?用得着招那么多吗?这不过是欲盖弥彰。”张慎言讥讽道。
        “我有钱,多招一些又怎么样?又不用朝廷发俸禄。”鲁若麟一副不差钱的样子非常的欠扁,偏偏张慎言无可奈何。
        “你…”张慎言气得都说不出话来了。
        “朝廷不会用人,任由国子监学子蹉跎一生,白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而无用武之地。安不忍心看他们最后沦落到被人骂做穷书生、酸秀才,尽量用其所长,最不济也可以养家糊口,不至于拖累家人。”
        “朝廷职位有限,即便有空缺也不可能轮到国子监的学生们,既然如此,张阁老又何必阻人前程?”鲁若麟就差骂张慎言这是在干缺德事了。
        “哼!名不正,言不顺。既然是国子监学子,深受皇恩,就应该为朝廷效命。哪怕是死,也不应该另做它想。”张慎言深恨那些国子监的学生们毫无骨气,怎么几句花言巧语就被蛊惑了呢?圣人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张阁老这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啊。阁老一生虽然偶有波折,但是总的来说还是顺风顺水的,否则也到不了阁老这个位置。但是对于那些国子监的学生来说呢?没有家世背景,运气好,一辈子也只能做一个微末小吏。运气不好,就要寄人篱下,甚至落魄一生了。既然朝廷从来没有给过他们希望,又凭什么要求他们为朝廷空耗自己的一生?做人不能太自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