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明末之兴汉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第748页

书籍名:《明末之兴汉》    作者:猪哥老腰

        送到南京的那点钱连负担皇宫的开销以及官员的工资都不够,更不用说开展办公及组建军队了。所以卢象升组建皇城守卫部队的想法,没有鲁若麟点头,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
        对于卢象升,鲁若麟的感情有点复杂。
        鲁若麟佩服卢象升的人品,欣赏他的能力和忠诚,可惜他效忠的是朝廷,是皇帝朱慈烺,这就在立场上和鲁若麟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而且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是,卢象升性格刚直、勇猛,并不是一个轻易委曲求全的人。如果不能说服他,而是采用武力压迫,很有可能使得他以死明志。
        偏偏鲁若麟不想让卢象升去死,更不希望死在自己手上,这就让他有点头痛了。
        鲁若麟离开南京这段时间,反对鲁若麟的势力暗地里非常活跃,上蹿下跳、合纵连横,都在筹划怎么将鲁若麟干掉。
        没有军队在手,唯一能够除掉鲁若麟的手段就只有暗杀了。
        可惜的是鲁若麟实在是太低调了,躲在安国公府里基本不外出。除了接见安国军自己的人,或者极个别特殊的访客,其他人一概不见。
        至于上朝议事,鲁若麟更是完全推脱,基本不参与。
        南京城里似乎看不到鲁若麟的身影,但是又无处不见他的影响力。
        平民百姓们对安国军是越来越支持,与达官贵人们形成了完全两个极端。而且这种影响力有越来越扩大的趋势,使得朝廷愈发风雨飘摇。
        这是一场人心的争夺战,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向鲁若麟倾斜。
        鲁若麟回到南京之后,又开始闭门谢客。
        之前他离开南京时象征性的向朝廷递上了一纸书,告知要去松江视察军务,根本没有等待朝廷的答复就直接走了。
        现在回到南京城,也只是向朝廷说了一声军务视察完毕,更加不可能入朝汇报工作,连敷衍的态度都没有。
        要说鲁若麟去松江还真的视察了军务,不过是安国军的。
        林镇远已经被鲁若麟任命为松江总兵,统领松江所有兵马。他将松江的所有卫所兵全部解散,重新组建了部队。并且还按照参谋司的命令组建了大批民兵队伍,维持地方治安。
        整个江南地域安国军掀起了练兵狂潮,新组建军队近二十万人,民兵队伍更是有近五十万,目前鲁若麟在江南一地可以指挥的总兵力接近一百万人。
        虽然其中有多半都是半脱产的民兵队伍,但是声势已经非常吓人了。
        安国军扩张太快,人员、武器、装备、训练上都急需加强,正在苦练内功,暂时没有对外扩张的打算。
        想要维持如此海量的军队,各种消耗简直是天数字,鲁若麟也在为钱苦恼。
        现在鲁若麟的资金来源除了济州岛和辽南的输血,大头还在查抄的权贵家产上。
        这些权贵们在江南经营几百年,积攒的财富、土地更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数字。安国军通过将查抄的土地租给贫苦农民耕种,很是解决了一部分粮食问题。
        当然,比起权贵们收取的地租,安国军无疑要仁慈很多,百姓们也乐于租种安国军的土地。
        另外一个重要财源就是剿匪。
        有这么多士兵在手,鲁若麟肯定不会空着浪费,剿匪是最好的练兵手段。
        剿匪不但可以强化治安,促进商贸,还能缴获大量粮食和财富。
        华夏的封建王朝就是这一点不好,哪怕是和平年间,土匪也是多如牛毛,更不用说在这个动荡的年代。
        安国军剿匪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军队战斗力也比较强,只要肯用心,基本没有哪个土匪能够逃过安国军的打击。
        在安国军的强力打击下,一直困扰江南的匪患得到了基本解除。大股的土匪、水匪已经不见踪影,最多只有一些零星的漏网之鱼。
        这些土匪积攒的财富,以及追查出来的幕后势力,为安国军扩军提供了重要的财源。
        比如太湖的水匪在安国军与周边势力的联合打击之下,奇迹般的被扫荡干净,再也看不到大规模的水匪帮派了。
        通过追查,与水匪有勾结的江南大小家族足足有几十家,这些家族同样没有逃脱制裁,为安国军贡献了大量钱财。
        清除了匪患之后,太湖周边的经济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更不用说安国军带领建设的众多工厂已经开工建设,以后的经济只会更加繁荣。
        匪患的清除为安国军获得了巨大的声望,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没有人希望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危险的因素。
        一场轰轰烈烈的剿匪运动可以说让安国军初步赢得了江南百姓的心。
        朝廷和皇帝自然更加的靠边站了。
        鲁若麟刚刚回到南京的第二天,卢象升就找上门了,对此鲁若麟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对于卢象升,鲁若麟肯定不会玩拒之门外那一套,依然非常热情的将其迎入府中。
        再次见到鲁若麟,卢象升一时之间感慨万千,不知道从何说起。
        想到初次见到鲁若麟的时候,鲁若麟还在帮朝廷抵御鞑奴,朝廷虽然艰难,依然号令天下。
        如今呢?京师被破,皇帝自尽,虽然在南京新立了朝廷,但是已经成了一个空架子。
        而且整个北方已经落入李自成手里,西南一带又有张献忠肆掠,华夏局势乱成一团,生灵涂炭。
        虽然卢象升早知道眼前的人前途不可限量,但是走到即将取代朱明王朝的位置还是让他有点唏嘘。
        怪谁呢?朱家自己掌控不了天下,哪怕没有鲁若麟,也还有李自成等人取而代之。
        气数已尽啊。
        “卢阁老,西南那边情况如何?”鲁若麟对西南的情况有些好奇,卢象升刚从四川回来,应该比较了解。
        “不容乐观。”卢象升摇摇头:“张贼凶残,在西南一带四处肆掠,官军疲于应对,只是在苦苦支撑罢了。”
        如今的朝廷军队,多是战斗力孱弱之旅。加上官僚腐败,对上作战经验丰富的张献忠,肯定是讨不到好的。
        更可怕的是,张献忠比李自成更加残暴,凡是被他攻陷过的地方,基本上十室九空,想要恢复过来非常困难。可以说张献忠越打越强,而官军越打越弱。
        “听说张贼有和李贼合流的趋势,张贼在四川就得到了李贼的扶持。”鲁若麟又提供了一个新的情报。
        李自成严格来说比历史上要过的好一些,毕竟没有在京师遭遇惨败,实力保存得不错,威望也在。
        李自成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处处以大顺皇帝自居,并立誓一统天下。
        既然有这样的理想,江南的鲁若麟必然是他的头号大敌。
        为了全心全意的对付鲁若麟,保证后方的安全,李自成封张献忠为蜀王,并支援了部分钱粮。
        李自成对张献忠的要求也很简单,只要不称帝,表面上臣服就行,其他的依然照旧。
        张献忠也是个桀骜不驯的人,与李自成更是不对付。但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张献忠决定暂时接受李自成的条件,先把四川拿下来再说。
        “国家战乱不断,非百姓之福啊。”卢象升神情暗淡。
        “只有国家统一,才能避免战乱。等到新军战斗力形成,安国军就要兴兵讨伐,将李贼、张贼扫除干净。”鲁若麟劝慰道。
        “但愿如此吧。”卢象升兴致不高,可见对于安国军平定天下还是有些芥蒂。
        “兴汉,这次回到江南,老夫发现安国军声势已经盖过朝廷,江南百姓只知安国军与你,而不知道朝廷与皇帝,这个现象可不太好。”卢象升用表字称呼鲁若麟,显然并没有被鲁若麟的权势所吓住。
        “朝廷自己经营不力,安国军不过是比他们做得好一些,百姓就纷纷抛弃他们,怨得了谁?”鲁若麟讥笑道。
        “我知道你心向百姓,想要为百姓所一些实事,你完全可以以朝廷的名义行事啊。这样就可以使朝廷的口碑好转,大大增加朝廷的威信。但是我看到的是什么?你处处打压朝廷,倒是为自己捞到了好大的名声,真的是处心积虑啊。”卢象升嘲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