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乱世栋梁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三十七章 膨胀

书籍名:《乱世栋梁》    作者:米糕羊

        上午,刺史官邸,东堂,李笠夫妇正与幕府佐官们聚餐,一边用餐一边闲聊。
        聚餐预计耗时一个上午,类似于后世南方的“吃早茶”。
        早茶是一种社交饮食化,今日,李笠忙里偷闲,和幕府团队成员边吃边谈,算是团队建设的一个形式。
        李笠开府仪同三司,所选拔幕僚,全都是寒人出身。
        其中有跟着他多年的鄱阳同乡,或者当初的材官营老人,也有徐州州府、军府表现出色的官吏,以及两淮子弟出身的军人。
        此刻共聚一堂,交谈起来,口音混杂,十分热闹。
        因为是闲谈,话题都是风土人情,以及各人的所见所闻,不过很快聚集在饮食上。
        堂内一角,一名厨子正在处理“烤鸭”,用小刀将带皮的鸭肉削下,放到薄面片上,然后涂抹酱料,卷起来。
        此为寒山烤鸭的吃法,面片卷着鸭肉、酱料,吃在口中别有一番风味。
        客人们品尝着美味的烤鸭,赞不绝口,这不是恭维府主,而是发自内心的称赞。
        炙鸭是常见食物,但烤鸭以及肉片卷面片的吃法,风味很独特。
        李笠作为烤鸭的研制者,讲解起来:“烤鸭的做法,参考炙鸭,不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中,选用的鸭子有讲究”
        “一定要肥厚多肉,但做出来的烤鸭却能肥而不腻,然而散养的鸭子,需要精选才能达标,如此一来,成本就高。”
        “所以,制作烤鸭的鸭子,要专门饲养,用的是填鸭法。”
        “即养到三四斤后,开始强制喂食,仿佛给坑里填土那般,如此填喂两个月,喂出来的鸭就是肥厚多肉。”
        李笠大概讲解了烤鸭的选材、制作过程,佐官们只觉颇为有趣,随后,李笠又介绍起另一种食物,那就是“包子”。
        后世的包子,在这个时代是馒头有馅蒸饼,而后世的馒头,在这个时代属于无馅蒸饼。
        “饼”这个字,在这个时代指代各类面食,蒸饼,即是各类蒸煮面食的统称。
        后世所称“包子”,便是其一,而李笠府邸做的包子,花样很多,譬如:小笼包,灌汤包等。
        今日供应的包子,就有以上两种。
        小笼包薄皮大馅,灌汤包是包中有汤,得用芦管来吸汤,风味独特,客人们吃得津津有味。
        蒸饼之后有汤饼,即是以汤水煮熟的面食,现在端上来的汤饼,有馄饨和饺子。
        然而这个时代,馄饨和饺子归为一类,李笠则把馄饨和水饺区分开来:
        区别有二,一为外形,饺子为半月形,包饺子的面皮为圆形。
        而馄饨的外形反正形状诡异,不是半月形的混沌玩意,就是馄饨,面皮为方形。
        小碗装的馄饨、饺子,被客人们一扫而光,不过瘾的还可以再点菜,就像后世下馆子那样。
        但李笠特地提醒,让客人们留肚子,因为后续还有美食。
        依旧是面食,名为“烤面筋”,以及“凉皮”,尤其凉皮,这可是在两淮、江南从没出现过的食物。
        之所以这什么说,是因为李笠没去过关中,所以不敢说关中没有类似凉皮的食物。
        但对于以面食为主的淮北人士而言,“烤面筋”以及“凉皮”真是美味。
        徐州位于淮北地区,这里种植的主粮,以小麦为主,部分地区种植水稻,所以淮北地区以面食为主。
        而淮水以南的淮南地区,种植的主粮以水稻为主,部分地区种植小麦,所以淮南地区以米为主,却也能接受面食。
        对于江南地区的人们来说,主粮是米,面食吃得较少,但此刻端上来的各种面食,依旧让他们大快朵颐。
        李笠见“烤面筋”、“凉皮”大受欢迎,很高兴,开始简要介绍:
        “凉皮要做得好吃,关键之一在面皮制作,一定要隔水蒸,如此蒸出来的面皮,筋道、透明、不开裂。”
        “然后还得调好佐料,佐料必须舍得用茱萸,也就是要辣,不辣就不好吃。”
        “因为面皮本身没有明显味道,缺了辣味,就如同画龙不点睛。”
        客人们默默点头,用心记,因为凉皮确实好吃,尤其在大热天,吃着清爽可口的凉皮,感觉消暑又解乏,非常过瘾。
        黄姈听着李笠的介绍,颇为惊奇:鄱阳乃至江州吃的多是米饭,所以你从哪里学会这种做面食的技艺?
        尤其是随后端上来的一种食物,十分奇特,这食物如今在寒山大受欢迎,名为“油条”。
        黄姈是真的想不明白,李笠到底是受了什么启发,居然能想出如此模样的油炸食物来。
        油条是一种“油炸”面食,成品是一根金灿灿、油腻腻的松脆条状物,且成对。
        不过整根油条吃起来不雅,拿在手上又油腻腻的,所以端上来的油条,都已经剪成小段,方便客人们用筷子夹着,细细品尝。
        吃得兴致勃勃的祖珽,看着碟子里的油条,十分好奇,他很想弄清楚,这食物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油炸食物很常见,譬如在北方,就有名为“细环饼”的油炸食物,又称“寒具”。
        但是,油条明显比细环饼要膨胀、松脆,吃起来口感不错,也不知用了何种秘方,能让原本细细的面条膨胀成油条。
        而且,为何要两根面条并列成大根面条,单独一根不行么?
        面对祖珽的提问,李笠笑道:“当然有秘诀,单纯把长条面团放到油里油炸,可做不出膨胀的油条。”
        “首先,和面的时候,必须放入明矾和食碱,这就是膨化剂,遇到高温会释放气体,像吹皮囊一般,把面团吹起来。”
        “其次,单根面团,即便有了膨化剂,油炸时膨胀的尺寸有限,可若是两根并在一起,却能相互拉扯,于是,瘦子变成胖子。”
        李笠的解释简单易懂,祖珽点点头,吃着油条,颇为感慨。
        正所谓君子远庖厨,而李笠似乎很擅长厨艺,这大概是出身微寒,只能自己烹饪、做菜的缘故。
        所以,更容易被士族看不起,以至于幕府佐官,基本招揽不到士族子弟,只能以寒人充数?
        祖珽认为不是。
        他如今也算是李笠的幕僚,但因为家人还在齐国,所以他改名,隐去身份,给李笠当佐官。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祖珽发现李笠虽然位居高位,却很自身的处境很清楚,没有因为身居高位而心态“膨胀”。
        以李笠这种出身,即便开府仪同三司,但在士族眼中,依旧是粗鄙的武人、浑身鱼腥味的渔家子。
        所以,李笠选择提拔有才干的寒人入幕府,而不是拉拢名士、士族子弟为幕僚来装点门面。
        这一选择,说明李笠很清楚自己的根基是什么。
        那就是武功,以及军队。
        有了军队,就不需要去讨好那些高高在上的士族,因为手中的刀,会为主人获得一切。
        正如神武帝那样,一个出身镇兵的穷鬼,靠什么,成了架空皇帝,大权在握的权臣?
        是靠能打胜仗的军队,是靠能办事的心腹、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而不是靠讨好世家高门。
        李笠开幕府,选择出身微寒的实干人才为幕僚,就已经表明了态度。
        祖珽对此很期盼,此次李笠若能以较小代价击败来犯的齐国大军,届时,会有多少寒门人才如同过江之鲫那样,往寒山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