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葬元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葬元

第82页

书籍名:《葬元》    作者:武猎

        那就不可能是建政谋反。
        “海东公司”就是在这种安全考虑下出台的。
        名义上,海东公司是在洛宁社旗下。公司之下分为开荒处,开矿处,渔业处,灌溉处,工匠处,交通处,建筑处,教处,田租处,海盐处,收支处等十几个处。
        总之,什么名字低调土气,什么名字不像官府衙门,就采用什么名字。都是权宜之计。
        崔秀宁问:“民政主官有了,那军事主官呢?”
        “海东岛”的民政主官叫洛宁社海东公司经理,往大了说其实就是后世的布政使。那海东的军事主官往大说就是后世的提督。
        两人把这军事主官命名为“洛宁社海东保安团长”。
        保安团人员编制一千起步,隶属于洛宁营之下。没错,李洛的军事编制规划,营才是最大的战术单位,比团、师都要大。
        保安团下辖三个联不是连,一个直属队。联设联长,每联三百余人,下辖三个队。
        队的编制从五十人提升到百人。
        保安团长的叫法的确难听,和霸气的将军,都尉比起来土的掉渣。除了足够低调一无是处。
        这次带来的一百乡勇,队监队副全部升任联长,什长全部升任队长,连士兵也能升任什长。
        这一百乡勇几乎都是高丽汉人,在李家坞堡训练了几个月,已经不算新兵。
        事实上,这几个月的训练,就训练大纲的要求和训练科目的安排来看,与其说是训练士兵士兵,还不如说是训练速成军官。
        可是如此快速提拔,仍然属于无奈之举。
        无论是公司经理还是保安团长,都只是权宜之下的名称。李洛真正想定的名称是海东巡抚和海东提督。
        当然,以李洛目前这点势力,就算不考虑怕元廷知道这条,他也不好意思搞什么巡抚提督。
        “海东提督不对,保安团长由虎古担任,团监由杨序担任,团副由朱颌担任。光夏和萧北随我们回高丽。”李洛道。
        崔秀宁道:“虎古效力最早,也够忠诚尽职,可以当团长。杨序有能力,又已经发展为党社员,他有当团监的资格。但是,我不建议朱颌当团副。”
        李洛道:“警察的理由?”
        “因为,朱颌能力绝对不会在杨序之下。武力方面,朱颌比杨序稍弱,但在谋略方面更有优势,此人是所有队长级别军官中最有头脑的。让他位居杨序之下不合适。这是第一个理由。”
        “第二个理由,保安团起码要从汉人移民中招募好几百新兵,如果团一级领导当中没有一个是先来此地的汉人移民,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就会打折扣。所以,团副的位置最好给那个张敛。此人是宋军老兵,武力过人,又有担待,还能代表先来的汉人移民。”
        李洛很认同崔秀宁的建议,说道:“那就让张敛当团副。朱颌么”
        崔秀宁道:“朱颌完全可以当参谋长啊!按计划保安团的编制千人起步,怎么也要配备参谋长的。”
        李洛摇头:“我早想过。可参谋长这名字太官方,不太安全。”
        参谋是唐宋正式军职,可不是现代官名。“参谋长”这称呼就是外人听到也知道是官,实在不够低调。
        被元朝知道,光这个官名起码能定个“僭号”之罪,根据蒙元大札撒的规定,会处以死刑
        崔秀宁笑了:“那就策划师。”
        策划师?
        李洛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想了想道:“策划长吧。再放三个夜月堂的军事学员当策划师,也就是参谋。”
        “那就策划长。”崔秀宁同意。
        李洛道:“那继续。公司经理定了林必举,副理只能是吴镇楼和梅全禄,这两人还是有能力的。那谁合适干监理?”
        监理与经理同级,位在副理之上。
        崔秀宁道:“监理一定要让我们从江华带来的人担任。”
        “我也是这个意思。”李洛道,“那就只能让龚侃干了,可惜他只有二十岁,实在太年轻了些。”
        龚侃是李洛买的“家奴”,也是夜月堂的民政学员,是学员中年纪最大,也最成熟的一个。
        可他这么年轻,只上过三个月“速成班”,让他监理成千上万的移民建设生产工作,实在是不合适。相当于一个中学没毕业的人一下子提拔到乡村干部。
        这与林必举不同。林必举秀才出身,当过十多年村长,经验丰富,就是干个县令也够了。
        崔秀宁道:“龚侃长相老成,我们教他的东西也不少了。除了没有管理经验,其他方面都不差。再说,除了他,没有合适的人了。”
        李洛道:“那就这么定了。再说第二件事,这么多钱粮,该怎么花?我们要把大概预算定下来。”

第八十七章  预算和收入
        在大陈岛上得到的物资和钱粮,当晚就已经运到古榕村。
        四箱白银就放在两人下榻的院子。
        经过粗略估算,在六万五千两以上,最少折算十三万贯。
        除外之外,不是军械的物资还有四千石粮食,八万斤熟铁。
        “一百亲卫,每人赏出海补贴一两,骨干补贴一两,值勤警卫补贴一两。一百乡勇,有出海补贴和骨干补贴,但没有值勤补贴。”李洛道。
        崔秀宁在纸上记下来:“军饷大项第一小项支出,五百两。”
        李洛继续说道:“五百新入伍的女真精壮,每人出海补贴一两。”
        “七百野战营,每人赏作战补贴一两。有斩获的加一两。”
        “随我们来的女真移民,每人一次性补贴移民安家费一两,口粮一石。”
        崔秀宁松了口气,笑道:“好了!都说的我心跳,赏赐就到这吧。我去,这大项共需要支出粮食一千八百多石,白银四千五百两!”
        我靠!
        李洛自己也被吓了一跳,光这一项,就耗费了近半粮食,十几分之一的白银!
        原本以为大发横财,可以任性的花钱了。
        谁知道,竟还是要精打细算才成!
        李洛的声音低了下去,“粮种嘛,按每人一斗发。公司各级管事的薪金,经理每季十五两,副理十二两,各处长六两,职员二两。
        保安团长每季二十两,团监和策划长十八两,团副十六两。联长十两队长六两列兵一两。”
        按照公司设立十几个处长和一百多个职员,保安团一千兵马计算,一年共需要支出薪资军饷八千两。
        如果要实现一年内设立三个保安团的计划,那么这一年薪资军饷的预算就会飙升到两万两以上!
        崔秀宁一边记录一边点头:“工资支出还算合理,粮食分配也没问题。铁呢?”
        李洛道:“移民们都带了农具,不用再造农具,倒是省了很多铁。八万斤铁六万斤用来做盔甲,两万斤用来造刀枪箭头。”
        崔秀宁道:“你不是一直想造火器吗?不留点铁?”
        李洛苦笑:“我做梦都想造火器。但现在碰都不能碰。没有两三万大军作为后盾,火器不能造。现在还是尽量搞冷兵器吧。”
        火器其实元军已经开始装备了。只不过元军装备的是初代火器,性能很差,远远不足以取代冷兵器。
        李洛和崔秀宁要造的却是近代火器。当然,这主要要靠崔秀宁。如果没有她对犯罪团伙自制土枪土炸药近代火器的了解,李洛根本不指望搞出近代火器。
        近代火器如果现在就面世,风险实在太大,不确定因素太多。
        一旦元军也掌握了近代火器,那会是什么后果?
        这东西,只能在势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内部的控制高度强化,整个体系良好运转之际才能规模性制造。
        一旦拿出来大量使用,就必须在短期内奠定优势,不给敌人仿造翻盘的足够时间。
        所以,李洛只能和崔秀宁关起门来自己研究火器,先把样品搞出来就可以了。
        这件事,暂时只有在李家坞堡内做最保密。找到几个高度可靠的工匠,成立一个两人亲自管理的项目组,慢慢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