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葬元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葬元

第195页

书籍名:《葬元》    作者:武猎

        赵显倒是想不到自己一句话就要了一个宦官的命,小脸也害怕起来,哪里有丝毫欢喜之色?
        忽必烈环顾大殿上黑压压跪了一地的官员贵族,声音雄浑的说道:“瀛国公是大元的臣子,可毕竟做过南人的国主,还轮不到一个小小的宦官欺凌,不然,尊卑何在?”
        众人一起磕头,“大汗(圣上)所言极是,奴婢(微臣)知道了。”
        李洛心中凛然,暗道:忽必烈还真是善于玩弄人心。
        忽必烈漠然扫视众人,有看着谢道清,温言道:“寿春夫人受惊了,带瀛国公入席吧。”
        大宋朝曾经的太皇太后磕头道:“臣妾谢过陛下。”(臣妾自称没用错,不要喷我哦)
        忽必烈双手一抬:“都平了身子吧!”
        侍卫们一起大喊:“都平了身子吧!”
        众人这才一同爬起来,各坐各位。
        忽必烈被簇拥这坐上高高的御座,和察必皇后并坐一起,两侧都是嫔妃。
        李洛偷偷打量,立刻发现了一个熟人:金光若。
        而且,好死不死的是,金光若的目光刚好也看见了李洛,两人都是一愣。
        紧接着,金光若似乎对李洛点了点头。而且……好像没有敌意。
        什么意思?
        李洛很快就明白了。
        高丽人(朝鲜人)再不好,也有一个明显的优点:抱团。后世,韩国和朝鲜如此彼此仇视,可是一旦在国外,就很快团结一致。这是高丽固有的民族性格,因为小国必须要这样。
        金光若虽然和李洛有些“私仇”,可一旦到了大都,这点私仇就不重要了。
        更重要的是,李洛也是“高丽人”,来自她的父母之邦。换句话说,李洛起码比这里的非高丽人值得信任和依靠。
        这就是高丽人的逻辑。
        李洛也不着痕迹的对金光若点点头。
        此时,忽必烈对一个蒙古人道:“举宴吧!”
        “喳!”
        ps:我希望,一大拨支持向我袭来!

第206章  君降臣不降,怎是真忠臣
        酒菜流水般呈上,山水珍馐九小碟,时鲜瓜果五种,红白御酒两壶,奶酪点心三种。宴席之丰盛令人乍舌,一个人根本吃不完。
        无论官职高低,每人案上的酒菜都一样,区别只是在餐具。
        三四品的餐具是白银,一二品的是黄金,宗王和帝后等人是玉。
        李洛拿起沉甸甸的银箸,夹起一块炖的烂熟的熊掌,细细品尝,感觉滋味有点像鳖肉,但更加鲜美醇厚,真是好吃。
        他是第一次吃熊掌啊。
        估计一只熊掌只能做成三小碟,算起来今晚的宫宴要消耗两百只熊掌,需要猎杀五十头黑熊!
        李洛顿时一阵心痛。不是为忽必烈心痛,而是为动物们心痛。
        海参和鱼翅等也就算了,可连虎肉,象拔都有,真是环保之敌啊。
        另外,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李洛真吃到天鹅肉了哦。
        好吃,哪怕没有辣椒和后世香料,也好吃的不要不要的。
        这几样都是李洛没吃过的。
        要问李洛是怎么知道是什么菜,那是因为每人都有“服务员”,也就是宫娥。大官人有两人伺候酒宴,李洛这样的小官也有一个。
        李洛趁着坐在最后,没有其他官员注意自己,悄悄取出一颗宝石塞到身边的宫娥手里,小声道:“妹子,替我寻一个食盒来。”
        那小宫娥是个进宫为奴的汉家女子,她哪里见过宝石?顿时又惊又喜。
        很快,小宫娥就取来一个食盒。李洛将天鹅肉、虎肉、熊掌、象拔等每样装了一些,准备带回去喂养小警花。
        李洛慢慢品着西域葡萄酒,吃着山水珍馐,观赏着宫廷乐舞,真是好生享受。
        忽必烈大叔,好人啊。
        此时,殿中的乐舞变成了雅乐“文武二舞”,演奏的曲子先是《长春柳》,接着又变成《吉牙利》。
        没过多久,又是《西域天魔舞》。十六个身着羽衣的西域少女舞姿劲爆,乐曲也激越欢快,看的李洛不禁愕然,这简直和后世的热舞没什么两样啊。
        《西域天魔舞》演完,又变成蒙古国乐《海东青拿天鹅》。
        这宫宴乐舞,竟然是汉乐、河西乐、回回乐、蒙古乐连番上演,看的李洛目不暇接。总的来说,艺术水平极高,但还是以胡乐为主,汉乐只是陪衬。
        舞过几曲,乐声渐歇。李洛知道,正事来了。
        很快,众人都停下酒杯和筷子,大殿中顿时安静下来。
        接着,就响起忽必烈雄浑缓和的声音。他的声音很有特点,令人过耳难忘。
        “殿中众臣,为南人者,站起来与朕见见。”
        忽必烈金口一看,谢昌元、留梦炎等投降元廷的南宋大臣立刻惶恐不安的站起来,一起来到殿中跪下,虽然忽必烈说的是让他们站起来。
        人数还不少,竟然有二三十人。
        “平了身吧,平了身吧!”大皇帝呵呵笑道,“朕,没有怪罪的意思。”
        谢昌元等南人这才松了口气,拜道:“谢圣上!”然后恭恭敬敬的站起。
        这一幕,早让在座的蒙古贵人面露鄙夷。
        “尔等皆曾为宋臣,如今故主就在此殿,为何不出来拜见呢?岂非失礼乎?”皇帝的声音冷下来。
        众人顿时明白了皇帝的用意。这是要在北巡临行之际,将南宋君臣拎出来敲打敲打,让南人丢人现眼,在彰显大元崇尚气节,维护尊卑体统。
        更重要的是,敲打太子真金,打压汉法势力。因为这些南人降臣几乎都是太子汉化的中坚。
        这是皇帝的诛心之举。
        果然,真金太子的笑容僵硬起来。
        父汗还是一如既然的雄猜,连自己这个儿子都不放心啊。
        谢昌元和留梦炎等人尴尬无比,简直无地自容,投降元廷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些体面,顿时被忽必烈活活剥了下来。
        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厚着脸面来到南宋废帝和谢道清面前,作揖行礼道:“江南故人,见过瀛国公,见过寿春夫人。”
        小男孩不明觉厉,只能低头对付案上的奶酪。谢道清和全玖则是以袖遮脸,低头说道:“妾身不敢劳烦诸公拜见,还请自便才是。”
        蒙古贵人见状,不禁轰然大笑。忽必烈却也不制止族人的无礼取笑,只是冷眼旁观。
        等到南人大臣回归坐席,忽必烈又道:“寿春夫人,瀛国公府上,可曾缺了用度?”
        谢道清颤巍巍的站起来行礼道:“臣妾谢过陛下怜悯,圣天子在上,怎会缺少用度。”
        其实她很想说,怎么不缺?缺的很!你拨付的用度,到手连三成都没有。这就罢了,还平白遭受勒索,怎生的过!
        太后全玖也在心里连叫苦也。
        众人都不是傻子,瀛国公府上过的好不好,看看废帝的吃相就知道了。此时,这小东西如同没见过世面的小穷汉那样一顿猛吃,一看就是平时吃的很差。
        瀛国公可是一品公爵,俸禄可是不少,按理说怎么也能过富贵日子。想必他们的钱财都被监视他们的人勒索走了。
        “倘若缺了用度,自可入宫来找皇后。”忽必烈很敷衍的说道。忽必烈这样的人如何会不知道瀛国公府的窘迫?不过装糊涂罢了。
        曾经的太皇太后不得不再次捏着鼻子谢恩,心里酸苦的不行。
        忽必烈又道:“瀛国公,如今文天祥还是不知天命啊,君降臣不降,怎是真忠?就让瀛国公去栅栏中(天牢)劝导文天祥。告诉那个像老牛一样倔强的汉子,臣随君降,才是真忠。”
        他这番话,当然是对谢道清说的。瀛国公一个小屁孩,懂个甚么?
        谢道清赶紧抱着小男孩上前跪下:“臣妾和瀛国公谨遵圣命。”
        文相公是大宋朝最后的体面,虽说她和官家都降了,却真心不希望文相公降元,更不愿带官家去劝降文相公。
        可是,她又怎能违抗鞑皇的命令?真要那样,小官家还能活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