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葬元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葬元

第252页

书籍名:《葬元》    作者:武猎

        郑和的新船模型,只有一丈长短,三层半封闭甲板,三桅横帆,方头,还有瞭望台。
        新船的模型拿到刚成立的研究所讨论,老船匠和老水手们经过一天的分析琢磨后,一致认为可行。
        腊月二十四这天,郑和带着新船图纸和研究处的分析结果,来面见崔秀宁。
        虽然新船方案可行,但社主不在,只有夫人拍板,才能开工。这么大的事,他不能擅自做主。
        “夫人,属下和老船匠们商讨琢磨后,大伙儿都认为这洛宁船可以建造,还请夫人定夺。”郑和说道。
        “造,立刻就造。”崔秀宁的态度没有丝毫犹豫。船的模型她看了,虽然她不懂帆船,但是她懂物理和空气动力,她能看出新船没问题。
        李洛的知识加郑和的悟性,终于能搞出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战船了。
        “诺!”郑和虽然知道夫人不可能反对,但听到崔秀宁的决定还是很兴奋。
        他介绍道:“夫人,这是千料(五百吨)大战船,三层半封闭甲板,一艘可装载水兵千余人。生番送来的阴干大料,可造三艘。”
        “可海东如今在册吃饷的船匠只有五十多人,这三艘同时开工,人力肯定不足。半年内根本无法完工。这点工匠,半年内都造不出一艘。”
        崔秀宁摇头道:“半年内三艘必要完工。人手不够,在新移民中招募。这么多新移民,就算船匠不多,木匠必定是不少的。我再拨你两万两银子,专门用作工钱。”
        郑和听说多拨付两万两银子,顿时放心了。
        这样的话,他就能招募一千多人手。细活交给船匠干,没难度的大量粗活,就可以交给雇工们做了。
        建这三艘“洛宁战舰”,因为省了大料的钱,主要开支就是工钱。但即便如此,每艘的工钱也会超过五千两。
        事不宜迟,崔秀宁当即就批了条子给度支处,让度支处再拨付两万两给船厂,再拨付一万两给造办处盔甲所。这些追加的经费,都是用来临时雇用人手的工钱专款。
        这又是三万两!加上几天来批给其他部门的钱,已经超过五万两。如此一来,海东官库其实已经没有钱了。
        通过军需图发的六万两横财,加上今年海东的财政税收,全部花的干干净净。
        好在,崔秀宁这次带了五十万两过来。
        五十万两哦。
        然而,听起来吓死人的五十万两,能支应多久呢?
        半年。
        不信?这帐其实很好算。
        接下来半年,洛宁系所有军队的军饷、军粮、装备等花销,最少要花十五万两。
        为八万多新移民供应半年的口粮,又是十五万两。
        海东各处吃“皇粮”的人包括人数最多的工匠,半年的人员薪资加行政办公费用,两万两。
        如今海东耕牛严重不足,对生产影响很大,在春耕前,哪怕几家共用一头牛,最少也需要补充四千头,光这一项就需要二十万两。
        加起来都超过五十万了。所以,其实五十万两还不够花。
        李洛抢了韩恭的三十万两,抢了杨琏真迦的一百二十万两,加起来一百五十多万。可是如今,江华李家坞堡中,只剩下六十多万两了。
        这钱花起来,真的就像淌水一样。崔秀宁以前看红楼梦,不理解贾府为何建个大观园就能花费十几万两白银。现在,她是明白了。
        明年的征日之战,肯定需要大量抚恤金和赏赐,这又是一项大开支。也就是说,假若明年没有大笔横财进账,李洛和她就没钱了。
        男人啊,你要想法子发笔横财了哦。崔秀宁暗自想道。
        …………
        腊月二十五日。五千新兵全部招齐。“洛宁船”也开始建造。
        崔秀宁最后召开了一次议事大会,做出诸多安排布置之后,再次启程离开海东,准备回江华过年。
        海东如今正式成立了官府,各职能部门全部上了轨道,又有《海东简律》约束,已经完全可以自己运转了。
        她和李洛只要每隔几个月来指导一次刷刷存在感,就不会出大事。
        她走时,还从海东军中挑出了三十个年轻识字,而又有潜质的“老兵”,准备带回去作为李洛的军官培训生。又挑出十几个有潜质的特工苗子,作为自己的学生。
        来时两千护航的江华乡勇,以及韩恭的海勇船队,全部随她回去。还有征调来的高丽商船,是借来的,也要带回去还给高丽。
        崔秀宁走时,又是黑压压的人群来送行。
        …………
        腊月三十这天,李洛已经离开宁海州衙,回到江华李家坞堡。州衙早就封印,官吏们全部回家。他也不想呆在宁海州的官邸。
        李洛虽然离开了官邸,却仍然将少贰信资软禁在那个小院子。
        如今,少贰信资已经知道被李洛软禁。他的伤好了,却失去了自由。
        少贰信资要求见李洛,却屡屡被推诿。于是,他也只能认命了,干脆在软禁之所看书写字,当起了富贵闲人。
        在李家坞堡外院训练的乡勇,也被放回去过年。所以整个坞堡比以前安静多了,只剩下几十个值班的亲卫和李家奴仆。
        “今年过年,只能自己一个人了啊。”李洛看到空荡荡的卧房,不由心生感叹。
        他想起去年过年的情景。
        两人住在那破败的小院,烧着火堆,包了饺子用吊锅煮熟,就这么过年了。他记得,当时小院里还有两头新买的牛。
        如今日子好了,他住进了高堂华屋,却还是很怀念那个小院。
        “主人,年夜饭都准备好了,请主人用膳思密达。”高丽管家禀报道。
        李洛懒洋洋的的来到膳堂,看到满满一桌子菜。
        山八珍,水八珍,葡萄美酒,高丽清酒……非常丰盛。好几个侍女垂手侍立,等待主人入席。
        但是,李洛却没有什么胃口。
        李洛看着堂外庭前的雪花,拥着狐裘出去,想趁天还没黑在院子里散散心。
        正在这时,忽然一个亲卫赶来,面色有点古怪的说道:“主公,夫人有请。”
        嗯?
        李洛听得很清楚,但是他不明白。
        什么夫人有请?
        那亲卫笑道:“夫人已经回来了,在…在以前那个小院包饺子,她请主公过去。”
        李洛若无其事的点点头,“走吧。”然后不紧不慢,悠然闲适的向外踱去。
        亲卫们并没有发现,他们主公的脚步,不知不觉的越来越快了。
        ps:今天的月票…吓!不要多骚情。只有……两张!两张哦,啦啦啦…然后,我含着眼泪,笑了。

第256章  吃的是…情怀啊。
        李洛来到三里之外的破败小院,一眼就望见小院上方的炊烟。
        黄昏的炊烟,在雪花中袅袅升起,就像是最生动的一笔,涂抹在荒芜萧瑟的空间。
        李洛让亲卫们守在院外,然后“咯吱咯吱”的踩着厚厚的青雪,慢慢来到当初住过的屋子门口。
        屋子里面已经烧起了大火堆,“噼啪噼啪”的烧着冒油的松木,一只黑乎乎的吊罐挂在火堆上,正“咕嘟咕嘟”的漫着白茫茫的水气,偶然溅出水滴,落到火堆上,“滋啦”一声。
        一个穿着棉袄的女子,正挽着袖子,露出玉藕般粉光致致的胳膊,在一张少了一条腿的桌案上,擀着面皮。一缕柔顺的鬓发垂落下来,让她显得很是温婉柔和。
        女人当然早就瞥见男人进来,但她正在对付一张面皮,希望擀的又圆,中间的厚度还要刚刚好。所以,她没有打招呼。
        男人笑呵呵的看着,并没有要上前插手的意思。
        于是,女人只好说话了。
        “哎,你没看见水开了吗?赶快先拎出来啊。切,怎么眼里没活儿呢。”
        男人将陶罐拎下来,“你不该这么早就烧水,还没包上呢,等下还要烧。”
        “快过来。你来包,我擀面。”女人头也不抬的说。
        “你搞的什么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