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葬元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葬元

第318页

书籍名:《葬元》    作者:武猎

        这就是此时日国政局的吊诡之处了。天皇说了不算,幕府将军说了也不算,真正说了算的,是幕府权臣北条时宗。
        “殿下安心就是,只要有神国大军在,天皇陛下万世一统的基业,仍然帝运长久。”北条时宗对熙仁皇太子行礼说道,算是直接表态顾不上京都了。
        北条时宗也是没有办法,须知五指紧握才是一个拳头,倘若到处分兵,处处设防,如何是元寇对手?必须将全国的兵力聚集起来,才能消灭元寇保卫神国。
        北条时宗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紧锣密鼓的总动员之际,李洛的征东大军已经出动了。
        …………
        九月十八,李洛只让小心谨慎的朱颔统带一万江南兵驻防大宰府,然后在马关海峡汇合了罗昱和郑和的水师,过濑户内海,沿丰后水道,进入日国东海,再沿海北上。
        出征的前一天,李洛再次给大都上了一道奏章:
        “臣李洛再奏圣君陛下……军情如火,与其困守九州岛,不如以攻为守。臣遂于九月十八,率数万疲兵冒死北上,攻打日国关东……然敌军十倍于我,或恐再难拜见圣主,唯肝脑涂地,马革裹尸,扬我大元天威于异域……”
        “伏请朝廷速发偏师急援,不使前功尽弃……日国骄狂难治,民风尚武,若无数万蒙古精兵,势不能治……”
        这封奏章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表忠心,要援军,督促忽必烈大叔先派点兵马来帮忙,再发大军一举消灭日国。
        李洛估计,倘若只是派个两三万人,一个月之内肯定能来。他只要坚持一个月就行了。
        为何不攻打更近的日国京都?因为日国大军如今云集关东,倘若打关西,幕府完全可以忍痛不管,继续在关东聚集兵马。
        李洛的战略很简单,不给幕府继续暴兵的方便,要给幕府不断放血,干扰日国的总动员。
        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干掉日国的水师,让幕府好不容易征调的船只,再毁于一旦。幕府没了船,就是武装起几十万军队,也无法再攻打九州了。他就可以回到九州岛继续混日子。
        要实施这个战略,当然要战术欺骗。
        巨大的船队,当然瞒不过沿海日人的眼睛,东征军北上关东的消息,不可能是秘密。然而……无用。因为,此时是东南风,帆船的速度,比奔驰在曲折道路上的马更快。
        所以,等到四天后征东大军到了江户湾以南两百里的海域,幕府仍然没有接到元寇北上的军情。
        九月二十三日,征东大军到了距离镰仓城百余里的伊东半岛,幕府才接到元寇北上的消息。在镰仓城内山殿研讨军略的北条时宗,闻报大惊。
        今天才二十三啊,可是元寇已到……
        紧接着,北条时宗又接到军报,元寇并没有来镰仓城和江户湾,而是直接在伊东半岛登陆,往富士山的方向行进。据探马观察,元寇登陆的兵力,有七八万人,其中骑兵近两万!
        从伊东湾登陆,几乎是一马平川的关东平野,而且是日国人口最密集的腹心之地,七八万元寇倘若大肆破坏,那还得了?
        要是以逸待劳,放任元寇一路杀到镰仓城,那不知道要受到多大损失。更别说对军心士气的影响了。
        所以,必须主动出击,将元寇堵在富士山以东,不让元寇继续深入。
        几乎所有大武士以及京都来的公卿大臣,都和北条时宗想法一致。这是最正确的。不可能眼睁睁看到元寇在人烟繁庶之处荼毒,而十几万大军坐守镰仓不管。
        然而,北条时宗等人万万想不到,李洛压根就没打算登陆后一路平推到镰仓,他只不过是调虎离山罢了。
        这根本就是阳谋。他一旦在伊东半岛登陆,摆出大举进军内陆的姿态,幕府大军不可能坐视不管,必然会南下围堵。
        如此一来,江户湾一带就空虚了。那么,他的水师就乘机直入江户湾。
        据被抓获的日国奸细招供,江户湾可是停泊了大量的日国船只,是幕府好不容易征集起来,用于运兵南下反攻九州岛的。
        七八万陆兵如此大张旗鼓,为的就是调虎离山,掩护水师干掉日国的船队啊。
        李洛登陆后,得到兵力加强的水师才离开伊东半岛,然后南下,远离海岸,接着兜了个大圈子,再北上直扑江户湾。
        江户湾有大量日国船舶,但水师的力量并不强啊。
        征东大军登陆后,作为先锋的蒙古色目骑兵,果然又开始杀人了。马蹄所过之处,到处都是被毁灭的村庄和神社。
        李洛并没有下令屠杀百姓,可他也没有制止蒙古骑兵屠杀日国百姓。
        东征军的主力,几乎是沿着日国百姓的血迹,慢腾腾的北上。
        蒙古骑兵大肆杀戮的消息传到镰仓,所有人都恨意滔天。
        “天日在上,吾不尽灭元寇,便死后化身邪魔,永世不得翻身!”北条时宗指天誓日的仰天怒吼!
        “尽灭元寇!”
        “尽灭元寇!”
        大武士们纷纷按刀嗔喝,杀意沸腾。
        北条时宗一声令下,整整十六万第一批动员的大军,就带着哀兵必胜,誓死剿灭元寇的信念,汹涌南下。
        九月二十五日,两军前锋终于在富士山之东遭遇。蒙古色目骑兵二话不说,上万骑兵一个冲锋,就灭掉了数千骑术生疏的日国骑兵。
        然后,蒙古骑兵完全无视漫山遍野的幕府大军,在外围不断放箭滋扰,呼啸来去,嚣张至极。
        甚至,不少蒙古骑兵冲到附近,跳下马背,换了步射用的强弓,射杀日军。他们射术精湛,弓力强劲,准头又高,一箭出去,多半箭不虚发。更要命的是,往往直射面门。
        等到日军冲过来,他们又呼喝一声,娴熟至极的跃上马背撤离,一边还用骑弓回头射箭。
        可是,骑兵差劲的幕府军队,却完全无可奈何,只能原地列阵防守。
        半天下来,幕府大军空有那么多人马,却被蒙古骑兵折腾的够呛,光被射死的步兵,就不下千人。
        北条时宗等将帅恨的咬牙切齿的同时,也不由都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第一次见识到了,蒙古军队的厉害和难缠。难怪宋国会亡啊,这样的骑兵有个几万,仗还怎么打?
        两军第一战,幕府大军就吃了个大亏!原本高昂无比的士气,也消磨了很多。
        九月二十六日,李洛和幕府大军都在富士山以东扎营,两军顿时遥遥对峙起来。
        幕府大军十五六万,李洛只有七万多人,不到对方的一半。
        李洛当然不会主动决战,真当对方是软柿子么?那是赔本买卖。
        北条时宗虽然兵力雄厚,但见识到蒙古军队的厉害,也不敢贸然开启决战。
        而两军对峙之时,罗昱和郑和率领的水师,已经来到江户湾附近海域。
        …………
        同一天,李洛的第一份奏章,经过十天之后,终于送到大都。
        “征东大军捷报!征东大将军李洛,已经攻下大宰府……”
      第一时间,李洛的奏章就犹如石破天惊一般,在元廷闹出好大动静。
        来自日国征东军的军情奏报!
        征东军并没有全军覆没,飓风之后,高丽军护军虞候李洛,受命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挽狂澜之既倒,被残军推举为征东大将军,竟然扭转战局,消灭日国九州主力,一举攻下日国西都,而且还在日国废国置县,做的好大事啊。
        自从一个多月前忻都和范文虎等人大败而归,所有人都以为征日大军全军覆没。皇帝大怒之下,连杀了好几个官员,而且下令制造战船,再征日国。
        堂堂大元,竟然两征日国大败,不但耗费钱粮无数,还前后覆没二十多万大军。这个事实,就像上天赏赐的一记耳光,狠狠抽在元廷和忽必烈的脸上。
        这让自负无比,高高在上的众汗之汗,无论如何也心气难平。整个元廷,都闹得没头没脸。
        甚至,忽必烈都没有强调飓风造成的失败。因为飓风代表着上天。他宁愿相信是军队战力不济才打了败仗,也不愿意相信是上天在庇护日国,惩罚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