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葬元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葬元

第363页

书籍名:《葬元》    作者:武猎

        忽必烈当时在上都和林,闻讯大怒,将凶手王著和高和尚凌迟处死,就连汉官大臣,太子心腹张易,也被牵连处死。
        可是紧接着,有官员弹劾阿合马生前结党营私,中饱私囊,逾制不法等数款大罪。
        忽必烈令搜查阿合马府邸,竟然发现了几张人皮,上面的头发耳朵还在。忽必烈追问人皮来历,阿合马的管家侍妾招供说是用来“厌胜巫祝”。
        忽必烈作为帝王,对“厌胜巫祝”之类的邪术当然深恶痛绝,当即勃然大怒,下旨严查阿合马不轨之事,并剥夺阿合马一切生前荣誉以及追封谥号。之后,将阿合马开棺戮尸,喂野狗吃掉。其子侄全部斩杀。
        这还没完,忽必烈直接将阿合马的党羽一网打尽。
        至此,掌握元朝财权几达二十年的“阿党”,土崩瓦解,树倒猢狲散。
        阿合马最厉害的本事是敛财征税,通过清理户口和调整盐政以及发行纸钞,使得元朝成为历代税收最多的王朝。
        可以说,善于理财的色目人阿合马,对元廷对忽必烈做了很大贡献,功不可没。可是一旦身死,生前身后的一切都被无情的忽必烈剥夺的干干净净。
        就是他的遗孀,也被忽必烈罚为奴隶,送给蒙古将领。
        由此可见忽必烈的凉薄。阿合马固然不是好东西,可皇帝做的,也实在太狠了点。
        接替阿合马左丞相之位的,也是一个善于理财的色目大臣,中书右丞桑哥。
        李洛知道,桑哥接下来会执掌元廷理财大权八年,成绩同样很突出,但最后仍然不得好死,被忽必烈诛杀。
        元廷的政治动荡,对李洛当然是利好。随着一大批“阿党”官员落马,从中央到地方空出了不少职位,李洛立刻写了一封信给张三丰,让他兑现之前的承诺。
        元廷如今早就停了科举,新进官员主要靠荫袭和举荐。张三丰如今是集贤院大学士,二品大道官,当然有举荐选拔官员之权。
        由于元朝政治粗放,举荐官员的漏洞很大,很多人纯粹靠关系坐上官位,才能操守没有下限。
        按照李洛当初和他的约定,张三丰要举荐二十个李洛的人,其中绝大部分是七品,只有三人可以是六品。
        李洛给张三丰写完了信,又写信到海东,让崔秀宁选出已经有了家室,并且适合做官的二十人,准备来中原做官。
        李洛的计划是,二十个名单,三个六品的放到江南某州做同知。剩下的十七人,全部在江折,江西,湖广三地做县令。
        只要这二十人做了官,在海东的财力扶持下,不出两年,他们就能做到知州甚至知府。
        等到李洛一起兵,这些人就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
        崔秀宁只花了一天多时间,就从泉州回到海东唐侯府。
        如今的海东,西边平原上,都是连绵的水田和旱地,到处可见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农夫,一座座村庄星罗棋布,显得既祥和又繁庶。
        “快看,是夫人回来了吧?”田间的移民看见豪华的马车和大队护卫经过,都知道是崔秀宁回来了。
        路边的农夫纷纷拜倒在地,不由自主的称颂唐侯和夫人仁慈爱民。
        由于唐国只征收二成赋税,而且每家每户都有几十亩良田好地,使得唐国百姓不但解决了温饱,甚至开始有了盈余。
        如今,谁家没有余粮余钱?
        不但粮食菜蔬够吃,就是鸡鸭鱼肉,隔三差五也能打个牙祭。多余的粮食和鸡鸭猪羊卖了换钱,可以存在海东银行里。
        可以说,他们现在的日子,比他们以前眼中的财主家的日子,也差不了太多了。比在元廷治理下,简直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这一切都是拜君侯和夫人所赐啊。
        崔秀宁坐在马上里,掀开车帘,看向外面绿油油的庄稼,忙碌的百姓,袅袅的炊烟。听着耕牛“哞哞”的叫唤,农夫俚俗的小调。闻到田野上青草春泥的气息。不由整个人沉浸在一种踏实安详的喜悦中。
        “宝宝啊,你看看,这就是你君父开创的家业。”崔秀宁将怀中的李征举到窗帘口。“看到没,那是麦子,那是水稻,那是桑树,甘蔗,水井轱辘,哎呀,还有老牛,小狗…”
        李征一根手指头含在嘴里,乌黑而无辜的懵懂眼神看着外面的田野和村庄,显得很是好奇。
        然而,小男人迷茫的很,看了一会儿看不明白,他就小嘴一瘪。
        就在小男人嘹亮的哭声响起之前,他那已然经验十足的母亲,立刻用他想要的东西,堵上了他的小嘴。
        于是,小男人的哭声终于来不及发出,就变成了进食声。
        “小祖宗,你好磨人啊。”崔秀宁忽然有点无语,很多时候,她感觉自己还没完全长大,就成了孩子他妈了。
        崔秀宁爱怜的看着吃奶的孩子,忍不住亲了几口肉乎乎的小脸蛋。想起这两三年和李洛的经历,崔秀宁嘴角不由弯了起来。
        这样,也挺好啊。
        很快到了唐侯府,义父颜铎听到崔秀宁回来,立刻激动的亲自迎出来,喊道:“老夫的孙儿何在?”
        等到终于抱到李征,颜铎顿时哈哈笑道:“总算无忧了,总算无忧了!老夫总算是抱上孙儿了!”
        林必举等官员也一起来贺喜,“围观”李征。
        “恭喜夫人!公子出世,乃是我唐国天大的喜事啊!”林必举等人一起恭贺,人人喜气洋洋。
        他们的喜悦不是装的,而是发自内心。之前李洛无子,不少人暗暗忧虑,万一主公中道崩殂,这唐国不就完了么?他们还有什么前程富贵?
        不少人曾经想劝谏李洛纳妾,可碍着夫人,却无人敢说,唯恐得罪了夫人。
        可现在不同了,已经有了公子。就算主公万一有个不测,公子就是新的唐侯。唐国就不至于一朝崩溃了。
        公子,就是唐国的未来。
        随着李征的出生,唐国文武百官的心气,顿时无声中高涨起来。
        崔秀宁见到众人发自内心的喜悦,心中也情不自禁的涌起一种自豪感。儿子啊,你可真给妈妈争气。倘若你要是女孩,就有些麻烦了。
        “公子出世,乃是唐国天大的喜事,臣恳请夫人为公子祈福!”林必举说道。
        崔秀宁笑道:“那就每户百姓赏赐海鱼九斤,海盐三斤!官员休沐三日!将士休沐三日,就是日国苦力,也可歇息三日!然后,本夫人亲自去老君庙祈福。”
        林必举带头下拜,“谢夫人恩赐!”末了又提醒道:“夫人,那这两批新移民也要赏么?”
        崔秀宁道:“全部要赏赐到,一个不落!林卿,这两批新移民来到海东可有闹事?”
        林必举笑道:“他们高兴都来不及,谈何闹事。如今,都在开荒呢。第一批能赶得上春耕,第二批赶不上春耕了,只能开荒,还要吃半年白饭。”
        崔秀宁点头,“传令,上朝议事!”海东几个月没有主人,很多事都要议论。
        须臾之后,唐侯府钟声一响,八品以上的文官,以及团总级以上的武官,都身着朝服,来到简陋而宽敞的朝堂。
        唐国只是个小小的侯国,礼仪如今也很简单。钟声一响,朝堂内外的值班禁卫按刀警跸,文武朝臣鱼贯而入,李洛或崔秀宁直接从内院进入朝堂,坐上主位就行。
        没有“某某驾到”,也没有仪仗队伍。
        崔秀宁换了绣着锦雉的朝服,戴着一顶无翅乌纱,足蹬棉袜木屐,胸口挂着五彩璎珞,凤目含威,又中正平和,看上去很是端庄大气。
        “臣等拜见摄政国夫人!”林必举,崔牧等人一起下拜。
        “免礼!诸卿请起!”崔秀宁并不宽大的双袖虚扶一下,众人就站了起来。
        “林卿,先说说新移民的事吧。”这是崔秀宁最关心的事。
        “诺。”林必举出列,双手持着木笏,说道:“启禀夫人。如今两批闽地移民,共计九万七千一百人,已经全部登记入户。微臣已经新划出一百块土地用作新的村庄……”